03.04 《琅琊榜》中太皇太后和靜妃為什麼能一眼就認出梅長蘇是林殊?

圓滾滾的蝸牛先森


林殊變成梅長蘇只是換了皮相,骨相卻沒變。太皇太后早就年邁,識人不清也是有的,從電視劇中也能看出來太皇太后似乎眼神不好,很有白內障或者青光眼的感覺,這樣的眼睛是看不清楚人的。

看不清容貌是正常的,但是一個人大致的骨相是不變的,所以太皇太后在看到梅長蘇的時候才會認出來這是林殊啊!!!

林殊本來就是太皇太后的心頭肉之一,在這宮裡,沒有人的身形和林殊相似。林殊是太皇太后熟悉的人,對於熟悉的人,就那句話:化成灰我也能認得你。

靜妃是一個心思細膩而且仔細的人,梅長蘇是一個遠在江陵卻能攪動朝堂風雲的人,這樣的人憑什麼要幫自己的憨兒子?靖王早就失去了皇帝的聖心,譽王和太子炙手可熱,他為什麼要幫助靖王轉圜天意?

幫靖王也就罷了,這個梅長蘇做的事情也幫了不少赤焰舊人,這不意外嗎?赤焰軍是禁忌,能離得多遠就離得多遠,為什麼還會有人來幫赤焰軍呢?這個人假如不是赤焰舊人,就是受過赤焰軍恩惠的人。

靜妃一直心有懷疑,直到看到了《翔地記》才確定這就是林殊。《翔地記》中有林殊母親的小字,梅長蘇為顯示尊重,故意規避了出來,看到這一點後,靜妃雖然沒見過梅長蘇,心中卻有數了。

直到靜妃藉著醫治的名義看到了梅長蘇,卻看不到手腕上的傷疤,聯想到祛除火寒毒需要割肉剔骨,再加上梅長蘇的神態,靜妃這才確定梅長蘇就是林殊。


入行娛樂


其實至親之人心裡是有感應的,我是我外婆帶大的,她最疼的就是我,後來她得了老年痴呆,身邊的人都不認識了,思維都混亂了,總記得要我姨媽去接我放學,其實那個時候我都有孩子了!但不管什麼時候去,她都不會把我和我女兒認錯,要知道小孩子一天一個樣子,即使不是我帶去的她都知道那是我女兒!可惜她不在了,我想她!


熊媽與熊孩子的日常


作為《琅琊榜》中最深不可測的兩個女人,太皇太后和靜妃的段位非同一般。都屬於極度隱忍,養精蓄銳,不爭一時的高段位。

最主要的,她們除了有不輸於男兒的睿智計謀,還有一顆未經汙染的真心。

太皇太后在殿堂上,遠遠看著殿下的梅長蘇,當年的林殊早已改頭換面,褪去一身熱血。彼時的他,從少年得意變成了沉穩平靜。

但太皇太后還是認出了梅長蘇,她喊著“小蘇”,實則是“小殊”。

同當年一樣,慈愛溫柔,她拉著霓凰和梅長蘇的手握在一起,遞給他兒時最愛的糕點時,他就知道,太皇太后認出了自己。

親人相見,只能以客之道相待,再也不能近身盡孝。梅長蘇按捺著洶湧的情緒,望著這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千言萬語梗在喉頭。

曾經寵愛相處了二十幾年的孩子,他的氣息和習慣,言行舉止,以及梅長蘇看著霓凰的眼神,她哪裡分辨不出來他是自己曾最愛的孩子。

而靜妃認出梅長蘇,並不是一時興起,在未見面時,聽聞靖王對他的描述,她對他早已抱有興趣。作為旁觀者,眼看著他一人在朝堂之上掀起腥風暴雨,她便知此人並不簡單,再分析他針對的人和事,便知他定是吃赤焰軍的舊人。

多次會面,她能感受到他的熟悉,他次次迴避,又加重了她的懷疑。直到看到他備註的《翔地記》後最終確認他的身份。

靜妃的敏感和聰慧,讓她比靖王先行一步認出林殊。

這兩位高段位的後宮女人,她們對於林殊有太深刻的感情,所以才能在最快認出他的身份。

(一一)


鯨魚電影


先說太皇太后,劇中出場僅一次的人物。太皇太后已年過古稀,耳聾眼花。看人都看不清楚,卻在拉著梅長蘇手時,不停的念著“小殊,小殊”,還拿出林殊最愛吃的點心給他吃。那一刻,梅長蘇心中思緒萬千,情不自禁的拉住了霓凰郡主的手,眼淚差點掉下來。

梅嶺一案已經過去十年,皇上對太皇太后應該是有所隱瞞,所以太皇太后並不清楚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她念念不忘的最聰明乖巧的林殊和皇長子蕭景祁不見了蹤影。身居深宮的太皇太后怎麼會不明白其中的厲害。只是越年老,心中林殊一家的想念之情就越深。當梅長蘇介紹“在下蘇哲”時,聽到一個“蘇”的太皇太后,不禁想起了林殊,加上年歲大頭腦不是太清醒,所以就叫出了“小殊,小殊”,這個“小殊”,我們可以理解為“小殊”亦或是“小殊”。即使太皇太后當時沒有認出林殊,叫“小殊”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皇上當年冷血無情的一種抗議。

後來,梅長蘇和蒙摯談起這件事,梅長蘇那句:“可她看著我叫我‘小殊’的時候,目光那麼溫暖,我可以確定她不是叫錯了名字”,間接的說明了太皇太后是認出了蘇哲就是林殊。原著裡,梅長蘇回金陵,太皇太后是知道的。

再來說靜妃

當靖王對靜妃表明心思要參與奪嫡之爭時,說起了能夠相助自己奪嫡的梅長蘇。當時靜妃的心裡就起了懷疑,奪嫡之爭弄不好是會有殺頭之罪,誰會為了靖王的前途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但靜妃心思縝密,懷疑只是藏在心裡並沒有表露出來。但她心中已經有一點底,那就是這位蘇先生,必定是位故人。

真正讓靜妃認定林殊身份的,則是那本《翔地記》。書中有一個地名,與林殊母親的小名是一樣的,梅長蘇在批註時,為顯對家母的尊重,刻意將家母小名的字減少了一筆。比梅長蘇年幼幾歲的靖王雖然知道這本書有異,但不知箇中原由的他怎麼也看不明白。但書拿到靜妃手上,在林府生活了多年的靜妃一下就瞭然於心,基本確定了林殊的身份。

後來,梅長蘇隨靖王一起去皇上的行宮,靜妃終於能夠見到梅長蘇了。一見面,靜妃就迫不及待想看梅長蘇手上的印記,無果後,又要求給梅長蘇把脈,把完脈後當著靖王的面都沒忍住,抽泣起來。把一旁的靖王看得不愣一愣,在靖王的印象中,母親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失態過。醫女出身的靜妃,把脈後確定了林殊的身份。但深知靖王脾氣的人和梅長蘇目的的靜妃,知道現在還不是梅長殊身份公開的時候,又聯手梅長蘇一起隱瞞靖王。

霓凰郡主對林殊太熟悉了,從小一起長大,所以她不斷用過往與林殊在一起的經歷,來試探梅長蘇,多次下來,心中已經有七八分把握。直到她臨去雲南前,梅長蘇在長亭向她表了身份。那一幕,看得人眼淚根本收不住。人就會知道,並沒有一眼就看出的意思,林殊面目全非,重返金陵已經是一個沒有任何往日音容的人了,若不是不經意間露出了破綻,梅長蘇的身份,又哪有這麼容易被識別出來呢?

先來說說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從小最疼林殊,心心念唸的也只有這個早夭的曾外孫子了。

我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雖說太皇太后已經老年痴呆了,而梅長蘇回到金陵與太皇太后也只是見了短短的一面,但有句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神的接觸,太皇太后也會認出這個她最疼愛的孫子的,又或者,太皇太后只是下意識的把名字跟林殊名字諧音的人混淆了,太過於思念,太過於難以接受白髮人送黑髮人,何況,林殊冤喪梅嶺,太皇太后見到他的最後一面,應該是出征前吧,於是潛意識裡,小殊還是活著的,還活在出徵前。

再來說說,全劇中最睿智的一個女人,靜妃:

靜妃,人如其名,很安靜的一個人,看事情,做事情非常通透,是那種所謂看透不說透的人,也正是這樣的人,成了靖王奪嫡路上的極大助力。 而她,也並不是一眼就認出梅長蘇的,主要是因為以下一些事,讓她對梅長蘇身份的一步步加深的。

(1)、梅長蘇執掌江左盟這麼久,聲名威望盛極一時,卻選擇入京,不僅捨棄太子和譽王兩條近路,反而扶持靖王,他與靖王非親非故,為什麼要幫助靖王呢,而且,在夏江譽王等人的陷害下,都沒有對靖王失去信任,依然鍥而不捨的扶持他,這一點值得懷疑。

(2)、救出庭生,對霓凰郡主的事情過於關心,一開始就介入到庭生和霓凰的事情裡,在這裡,對於庭生的身份和救出庭生這些事,以及霓凰郡主後面在宮中遇險後,一切化險為夷的事,想必靖王事後是有對靜妃提及的,一個外人,同時對霓凰和庭生都過於關注,不太正常。

(3)、靖王送入宮中的那本遊記,翔地記裡面有著避諱昔日晉陽長公主閨名的字,知道晉陽長公主閨名的人並不多,就連靖王都不知道,何況外人。那麼問題來,什麼人會特地去避諱某個已故先人的名諱呢?這個人必然是與長公主非常親近親密的人。另外,靜妃跟靖王提過,看書中的批註,應該是個霽月清風的疏闊男兒,可為何是個陰詭的謀士,還是個病秧子,這裡面的反差讓人不解。

(4)、梅長蘇年齡與靖王相仿,而且,姓梅,當年救下自己的赤焰軍主帥林燮也曾化名梅石楠,也是姓梅,又或者,是指梅嶺。一開始,梅長蘇化名蘇哲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有了化名的先例,很難保證梅長蘇這個名字是不是也是個假名字。再來,衛崢化名隱身於藥王谷,被抓以後,梅長蘇表面上看是為了靖王出手救他,事實上卻是要把自己搭進去才能讓靖王全身而退,若說是單純為靖王的謀士,他不至於如此。

(5)、當年的梅嶺一戰慘烈情況,靜妃肯定是知道的,如果林殊活著,必然也是九死一生,身體狀況不好是可以理解的,早年的時候,靜妃也喜歡遊歷山河,想必也是知道梅嶺上有什麼的,根據書中反映的梅長蘇的性格反差和靖王那裡所知道的梅長蘇的身體情況,不能不讓人懷疑梅長蘇也曾經是個疏闊男兒,也是遭遇了什麼變故才導致的身體變差。而這個,只有見到梅長蘇把過脈才能得到驗證,於是才有了後面在九安山,靜妃迫不及待的想見到蘇先生並且為他把脈的事。

還有很多很多的細節,例如:靜妃是學醫之人,連太醫院都沒聽過的火寒毒她都能醫治,說明她知道的醫理比普通的大夫要多的,火寒毒為天下奇毒之首,烏金丸在火寒毒面前什麼都不是,火寒毒產生於焦肉和雪疥蟲之間,而雪疥蟲來自於梅嶺,梅嶺一戰焦屍遍野……再例如,梅長蘇和琅琊閣的關係,當年梅石楠與琅琊閣的關係,靜妃知道與否也很重要……

所以,靜妃對林殊,不是一眼認出的,不是偶然發現的,是必然的結果。


知識源於閱讀


在《琅琊榜》中胡歌飾演的梅長蘇就是赤焰軍少帥林殊,因在梅嶺墜下懸崖之後身受火寒之毒導致容貌大變,完全沒了昔日的模樣,而12年後回到金陵城的林殊也一直以梅長蘇的身份在宮中作為客卿存在。

從前是赤焰軍少將軍的威猛形象,如今是病懨懨常年只能圍繞在火爐前的弱書生形象,從骨子到外表全都改變的梅長蘇本應該很難被人認出來的,但是太皇太后和靜妃只見了一面就認出梅長蘇就是林殊。

為靜妃和太奶奶能輕易認出林殊有兩個不可忽視共因

兩人與林殊都有特殊的親屬關係

林殊的父親林燮當年遊歷江湖時救了靜妃,帶她回林府後把她當妹妹一樣對待。在靜妃入宮前是林家的醫女,兩人關係情同姐妹。宸妃就是林殊的親姑姑,推導出來,靜妃也相當於林殊的姑姑,劇中林殊喊的是靜姨。

林殊的母親是皇上的妹妹,林殊和靖王、蕭景禹、其他皇子互為表兄弟。皇上是他舅舅,太皇太后是林殊太姥姥,但各朝對位級稱呼嚴寬不一,而且太皇太后比較喜歡小孩,特別是林殊,所以林殊稱之為太奶奶。

如此親近的親屬關係,可見兩人都對小殊的情況特別瞭解,特別熟悉,這就為她們一眼認出小殊奠定了基礎。

女人心細,女人的直覺準確也不講道理

與梅長蘇親近的女人,除了霓凰郡主就是靜妃和太奶奶了。霓凰郡主和林殊曾是戀人,如果說她可以憑藉女人的直覺認出梅長蘇是林殊,那作為林殊的長輩,看著他長大的靜妃和太奶奶,對小殊身上所帶的一些氣息就更熟悉了。

女人的細心、女人敏感的天性,女人準確到可怕又不講道理的第六感有時候真的是神助攻,所以她們都很容易認出梅長蘇就是林殊。

某些特殊細節揭開各自認出林殊的真相

靜妃——《翔地記》的蛛絲馬跡猜測和圍獵的當面確認

以靜妃與林家的關係,不難推出靜妃應該是看著林殊長大的。加之她心思細膩對林殊的習慣和愛好都有所瞭解,林殊雖然容貌大改,體格變弱可是還是有一些習慣無法改掉。

梅長蘇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自己所作批註一本叫《翔地記》的書被靖王借去看了,書中所作批註筆跡雖已經全改了,可是為了避諱自己母親的閨名,書寫時還是刻意減少了筆畫。

靜妃久居深宮,知道有位蘇先生幫助靖王奪嫡,對這位麒麟之才也是相當好奇,一次談到某種藥材時,靖王提起了蘇先生的那本《翔地記》,也引起了靜妃的好奇之心,借來看後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基本相信了梅長蘇就是林殊,因而之後做的糕點全部避開榛子,就因為小殊對榛子過敏。

後來在圍獵替梅長蘇把脈時發現他身中火寒之毒,醫術高明又曾在琅琊閣待過,學習過不少奇難雜症的靜妃一下子就明白了一切真相,知道他為何容貌大改,便抱頭痛哭。此時她也算是完全證實了自己之前的猜測,確認了梅長蘇就是林殊。

太皇太后——親人之間斬不斷的特殊感覺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看著某些特殊的習慣,影子輪廓,聽走路的聲響,甚至某種氣息就知道這人是誰。

從前放學回家,當時我並沒有出現在我媽的視線內,我媽隔著屋子就說鍋裡做好了飯趕緊吃完寫作業去。我就特別好奇問了我媽為什麼能確定外面的人是我,我媽給我的答覆是化成灰也認得出你。

就像《三生三世枕上書》裡夜華憑藉聞扇子和敲手指這兩個動作基本確認白淺就是素素一樣。劇中的太皇太后已年過古稀,耳聾眼花,看人都看不清楚,卻在梅長蘇到她身邊之後拉著梅長蘇手,不停地念著“小殊,小殊”,還拿出林殊最愛吃的點心給他吃。

小殊曾是太奶奶最喜歡的孩子,從前總是護著他,對他特別疼愛,我相信親人之間是存在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太奶奶就是憑藉這種熟悉度認出小殊的。

還有,年事已高的太奶奶因為赤焰案的刺激一直有點神志不清,類似於當下的阿爾茲海默症,患上這種病的人對當下的事情記不清,對越久遠的事情越是深刻,就像《都挺好》裡蘇大強失憶後依然記得要給明玉買練習冊是一個道理。

所以她對從前小殊的熟悉度更加深刻,反而能直接透過現象看本質,完全不被小殊改頭換面的外表所影響,一下子認出梅長蘇就是林殊。

不知道你每一次看到他們相認是不是都忍不住眼淚呢?

這樣一部以聲張正義為主線,保家衛國為情懷的大格局的劇,卻安排一場場舊人與這個“地獄歸來,不可久留”的梅長蘇相認的劇情,我想一是溫暖了劇情,時隔多年竟然還能有人保持對林殊的記憶,側面展示什麼才是正義。二是傳達一種信息,即使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將自己完全偽裝成另一個人吧。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北漂小肥牛


其實太皇太后和靜妃並不是一眼就認出梅長蘇的。

林殊中了火寒之毒,經歷挫皮削骨重生,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變成了一身病骨的陰詭謀士,早就已經面目全非了。太皇太后和靜妃又不是神仙,如何能一眼就認出梅長蘇是林殊。

靜妃認出梅長蘇是因為一本書。

這本書叫《翔地記》,是靖王在通往蘇宅的密道里無意中看見,一時好奇就拿了回去。一次他在靜妃面前提起這本書中記錄的奇聞趣事,而靜妃入宮前曾經四處遊歷,這本書勾起了靜妃的興趣,她讓靖王把書拿來給她看看。

梅長蘇知道書在靜妃手裡之後,心裡一直忐忑不安,他在書中有個秘密,靖王不會發現,但靜妃就不好說了。

聰慧的靜妃果然在《翔地記》中發現了這個秘密,書中有個地名與林殊母親的閨名相同,為了避諱他在書寫的時候減了筆畫。靜妃與師父在外遊歷時被林帥搭救,曾在林府住過一段時間,與林殊母親相熟知道她的閨名,這減了筆畫的地名引起了靜妃的注意。

這時她已經懷疑梅長蘇就是林殊了。林殊對榛子酥過敏,她在送給梅長蘇的食盒中從來不放榛子酥,她還一再叮囑靖王,要好好對待蘇先生。她怕以靖王耿直的性格,不會喜歡梅長蘇這樣的陰詭謀士,萬一做出什麼錯事,等他知道真相怕是要後悔一輩子了。

九鞍山春獵之時,她執意要見梅長蘇,梅長蘇知道隱瞞不了靜妃,只得承認了自己林殊的身份,只是求著她瞞著靖王。如果靖王知道了他是林殊,以靖王對他的感情,絕不會讓他再冒一絲一毫的風險,這樣會影響他的復仇大計。

所以,靜妃能夠認出林殊是因為一本書,而這時的靜妃還沒有跟梅長蘇碰過面。

而太皇太后能夠認出林殊,這可能只是一個錯覺吧。

這時的太皇太后已經年邁,她對其他相貌沒有改變的人有時都認不出來,又怎麼會一眼就認出面目全非的林殊來呢。她第一次見到梅長蘇,聽到他的名字裡有個蘇字,就以為是他最疼愛的孩子小殊,她根本分辨不出林殊的長相。

而這時的梅長蘇又恰好是和霓凰郡主在一起,當太皇太后拉著他們兩個的手問他們什麼時候成親時,梅長蘇並沒有提醒她是認錯了人,反而配合地握住了霓凰郡主的手,這就更讓她認定梅長蘇就是她的小殊。

整部劇裡這是梅長蘇最不理智的一個細節,也許不管他的內心有多堅強,總還是貪戀這塵世間的一點溫暖,所以他放任自己在這一刻內心的軟弱。

霓凰郡主可能也是從這樣的一些小細節中感覺到了梅長蘇的一絲不同,所以儘管她沒有任何證據,卻就是憑直覺認定了梅長蘇就是林殊,女人的直覺有時候還真是可怕。

所以說,一個人不管面貌如何改變,一些小習慣還是會露出破綻的,如果不是大家的刻意隱瞞,就連耿直的靖王也會把他認出來的。


瘋小鳥


很多人都說太奶奶認出林殊是瞎蒙的,我卻相信太奶奶是真的認出小殊了。我認為任何人之間是有磁場的,特別是互相想念的兩人更有強烈的相互吸引的磁場。

其他人沒有認出梅長蘇是因為大家都相信自己親眼所見以及客觀事實,林舒和梅長蘇差異如此之大就算有過這個念頭理智上也不會去懷疑。而太奶奶已經耳鳴眼花神志不清,所以剛好可以避過理性這一關,從感覺上判定這個就是他日思夜想的小舒。此處梅長蘇戒備最弱的時候差一點就露餡了,除了霓凰沒有任何人看出有何不妥,這要感謝當時越貴妃的神助攻把小殊聽成了小蘇,混淆了所有人的視聽。

為什麼前半段沒有人懷疑梅長蘇,我想是懷疑過的只是覺得不可能,以靖王為代表。大家認為不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1. 身中火寒之毒,蝕骨之寒加上梅嶺特有的雪疥蟲才使得梅長蘇活下來撐著來到琅琊閣,此後碎骨重塑長出的新的皮膚導致容貌大變。氣息全無不能練武,連聲音都變了。霓凰說:女人的直覺總是這麼不講道理,越是什麼痕跡都沒有,我越知道是你,這些年你到底經歷了什麼,到底是怎樣殘忍的事能夠抹掉一個人身上所有的痕跡,讓你變得面目全非。

靖王說:小殊不會再回來了,就算回來他也不該是這個樣子,小殊當年是那般的驕傲張揚爭強好勝,在戰場上銀袍長槍呼嘯往來,從不知寒冬雪意為何物,而梅長蘇他總是低眉淺笑算計人心,他總是擁裘圍爐沒有一絲鮮活之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把他們倆個人想到了一起。

先不說火寒毒為天下奇毒之首天下了解之人寥寥無幾,甚至連林殊最親近的人都無法相信林殊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何況是旁人呢。

2. 初謝玉和夏江用計使八萬赤炎將士命喪梅嶺,雖然還有12位將領以上的手環沒有找到,但是為了邀功向梁帝彙報已全數絞殺沒有幸存者,眾人更不可能往這方面想。

當初霓凰對江左盟助其破西楚水上戰術持有疑惑也並沒有深究,可是從看大梅長蘇的第一眼就有莫名的親切感將比武招親一事交由他處理,我想就是這種感覺吧,霓凰有太奶奶也有,包括靖王也多次感覺梅長蘇就是小舒但是他的理智告訴他不是,雖然堅信小殊還活著但絕對不是梅長蘇。

至於靜妃是看到遊記上的批註,小殊遇到母親閨名有少寫一橫的習慣,而這個習慣靜妃知道,所以看出來了。


夏目和她的貓主子


《琅琊榜》中,梅長蘇的身份一直飽受懷疑,包括皇上、靖王、譽王、謝玉、夏江、夏冬等等,這些人覺得梅長辦的身份有些不合常情,卻又找不到能夠證明他們這些推斷的證據,所以永遠也只停留在懷疑的階段。但劇中三個人物,太皇太后、靜妃娘娘,霓凰郡主卻一眼就認出了梅長蘇就是林殊。

先說太皇太后,劇中出場僅一次的人物。太皇太后已年過古稀,耳聾眼花。看人都看不清楚,卻在拉著梅長蘇手時,不停的念著“小殊,小殊”,還拿出林殊最愛吃的點心給他吃。那一刻,梅長蘇心中思緒萬千,情不自禁的拉住了霓凰郡主的手,眼淚差點掉下來。

梅嶺一案已經過去十年,皇上對太皇太后應該是有所隱瞞,所以太皇太后並不清楚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她念念不忘的最聰明乖巧的林殊和皇長子蕭景祁不見了蹤影。身居深宮的太皇太后怎麼會不明白其中的厲害。只是越年老,心中林殊一家的想念之情就越深。當梅長蘇介紹“在下蘇哲”時,聽到一個“蘇”的太皇太后,不禁想起了林殊,加上年歲大頭腦不是太清醒,所以就叫出了“小殊,小殊”,這個“小殊”,我們可以理解為“小殊”亦或是“小殊”。即使太皇太后當時沒有認出林殊,叫“小殊”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皇上當年冷血無情的一種抗議。

後來,梅長蘇和蒙摯談起這件事,梅長蘇那句:“可她看著我叫我‘小殊’的時候,目光那麼溫暖,我可以確定她不是叫錯了名字”,間接的說明了太皇太后是認出了蘇哲就是林殊。原著裡,梅長蘇回金陵,太皇太后是知道的。

再來說靜妃

當靖王對靜妃表明心思要參與奪嫡之爭時,說起了能夠相助自己奪嫡的梅長蘇。當時靜妃的心裡就起了懷疑,奪嫡之爭弄不好是會有殺頭之罪,誰會為了靖王的前途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但靜妃心思縝密,懷疑只是藏在心裡並沒有表露出來。但她心中已經有一點底,那就是這位蘇先生,必定是位故人。

真正讓靜妃認定林殊身份的,則是那本《翔地記》。書中有一個地名,與林殊母親的小名是一樣的,梅長蘇在批註時,為顯對家母的尊重,刻意將家母小名的字減少了一筆。比梅長蘇年幼幾歲的靖王雖然知道這本書有異,但不知箇中原由的他怎麼也看不明白。但書拿到靜妃手上,在林府生活了多年的靜妃一下就瞭然於心,基本確定了林殊的身份。

後來,梅長蘇隨靖王一起去皇上的行宮,靜妃終於能夠見到梅長蘇了。一見面,靜妃就迫不及待想看梅長蘇手上的印記,無果後,又要求給梅長蘇把脈,把完脈後當著靖王的面都沒忍住,抽泣起來。把一旁的靖王看得不愣一愣,在靖王的印象中,母親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失態過。醫女出身的靜妃,把脈後確定了林殊的身份。但深知靖王脾氣的人和梅長蘇目的的靜妃,知道現在還不是梅長殊身份公開的時候,又聯手梅長蘇一起隱瞞靖王。

霓凰郡主對林殊太熟悉了,從小一起長大,所以她不斷用過往與林殊在一起的經歷,來試探梅長蘇,多次下來,心中已經有七八分把握。直到她臨去雲南前,梅長蘇在長亭向她表了身份。那一幕,看得人眼淚根本收不住。

寫了這麼多,又想重看一遍《琅琊榜》了。


八卦氣象臺


《琅琊榜》是一部以昭雪平冤為主線的連續劇。劇中林殊身中奇毒,脫胎換骨後以“梅長蘇”的身份重新回到京城。雪疥蟲的毒素讓他容貌改變的沒有一絲昔日痕跡,為什麼太皇太后和靜妃一眼就看出了梅長蘇是林殊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太皇太后為什麼能一眼認出林殊。

原著中介紹到,太皇太后對孫輩之中最疼愛林殊。赤焰一案發生後,她替林家多次向皇上求情,都被拒絕,最後以性命協迫,請求梁帝免林殊一死,梁帝當時同意了。

謝玉作為案件的始作俑者,深知“斬草除根”才是梁帝的真實想法。梅嶺一戰中,他選擇了永絕後患。



噩耗傳回京城後,太皇太后一病不起,自此開始時而糊塗時而清醒。

人總是相信自己希望相信的東西,拒絕相信那種不好接受的真相。在太皇太后腦中,她拒絕接受林殊已死的真相,只活在自己兒孫滿堂的精神世界裡。

太皇太后見到所有人都會問:“你是誰家的呀?”她在等著重外孫有一天能夠出現在自己面前,這是一個老人對親人思念的話語。



心理學講:思念到極致的兩個人,彼此會有“心靈感應”。眼睛看不清的,用心就能看到。

太皇太后看待眼前的梅長蘇,並沒有用眼睛去看,而是在用心看。心裡裝著這份濃濃的思念,讓她不會認錯人。

其次,我們來看看靜妃是如何一眼認出林殊的。



靜妃的聰慧程度能與林殊匹敵,她根本沒有用眼睛去看梅長蘇,而是用心去感覺到的。

“麒麟才子”棄佔有絕對優勢的太子和譽王,而一心輔佐毫無根基的景琰,讓她想到梅長蘇很可能是赤焰舊人。

《翔地記》中,梅長蘇所做的批註對兩個字減去筆畫,而這兩個字正是林殊母親的閨名“溱瀠”,讓她認定梅長蘇是林家後人。

每次給靖王送的點心多送梅長蘇一份,為免拿錯,從不在裡面摻靖王喜歡吃而林殊會過敏的榛子酥。她用這種方法驗證了自己的推測,也推翻了梅長蘇想否認身份的想法。



霓凰郡主說:“女人的感覺,總是這麼不講道理,越是一點痕跡沒有,我越能知道。”靜妃完全是憑著女人心理直覺認出了林殊。

有時候,用眼看人,會走眼,用心看人,才真實。撇開外表看本質,才是皇太后和靜妃一眼認出林殊的原因。


小浣熊卿卿說


整個劇中只有蒙摯一眼就認出梅長蘇是林殊。但那也是蒙摯知道林殊還活著,並且還有書信來往,對他的情況非常瞭解,認出他並不難。

霓凰認出林殊是從梅長蘇各種不合理的舉動一步一步求證帶來的。首先梅長蘇排人幫霓凰破鐵鎖連舟引起懷疑,之後就一直調查梅長蘇,梅長蘇見太皇太后的表現,帶梅長蘇進往日林府,庭生解救,請動周玄清最終確認其身份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蕭景琰最後認出林殊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對梅長蘇身份十分厭惡,覺得是陰暗詭譎之人而自己又不喜歡這套。就是梅長蘇全心全意幫他扳倒太子,削減譽王勢力時也不能全心信任他。然後就是林殊與梅長蘇形象差別太大,一個彎弓射鵰本身就是個小火爐,一個體弱多病出門都帶個醫生,手無縛雞之力。既然心理有芥蒂就不會往那上想兩個這麼大差別的人會是一個人。

我一直不認為太皇太后認出梅長蘇是林殊,老人家思念外孫更能讓人信服。畢竟書中沒給什麼細節來點出。

靜妃認出梅長蘇真是聰明絕頂。就是從蕭景琰嘴上聽說這個人,一本翔地記就推斷的八九不離十了。為驗證自己的推理就以診病為由推出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