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宋韩琦《过井陉淮阴侯庙》诗碑迁移始末

宋韩琦《过井陉淮阴侯庙》诗碑迁移始末

宋韩琦《过井陉淮阴侯庙》诗碑迁移始末

(《过井陉淮阴侯庙》诗碑)

《常山贞石志》载介宋代名相韩琦所题《过淮阴侯庙》碑:

韩魏公过淮阴侯庙诗,碑高六尺五寸五分,广二尺七寸,七行,行十三字。额题“过淮阴侯庙诗”三行,并正书。无年月,今在获鹿瓮城。

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仁宗天圣年间进士,官至宰相。谥忠献,赠尚书令,配享宋英宗庙庭。皇祐五年春,新任武康军节度使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兵马都部署知并州的韩琦自定州赴任并州,经河北井陉淮阴侯庙时,感慨而题《过井陉淮阴侯庙》诗:

破赵降燕汉业成,兔亡良犬日屠烹。家僮上变安知实,史笔加诬贵有名。功盖一时诚不灭,恨埋千古欲谁明?荒祠尚枕陉间道,涧水空传哽咽声。

此诗被收入韩琦所著的《安阳集》中,并于元祐五年前,由仅为从七品的河北同提刑西京左藏库副使曹泾书写刻于石,而世存《常山贞石志》所载《过淮阴侯庙》碑。曹泾,生平不详,其官位不高,但在当时当也有着相当高的名气,《全宋诗》中存有其诗多首。《安阳集》中之诗与石刻之诗唯一字之别,即集中的“一”字,石刻为“六”。现该碑仅存石碑一角三字。对于此碑普遍认为最早刻立于土门淮阴侯祠中,后移至获鹿古城威远门瓮城内的韩信祠。事实上,最早刻立于井陉。这一点,东垣(今石家庄市区东古城)郑晴在元祐五年七月所撰的《重修汉淮阴侯庙》碑中记述十分明了。其记:

遂与邑簿王君、县尉吴君议,从井陉镇取韩公所题诗复于庙。

对此,《常山贞石志》的作者沈涛认为:“据此,韩魏公《过淮阴侯庙》诗石刻,本在井陉,至是始归之土门口庙内”。对于井陉镇沈涛也予以了考证:

《宋史·地理志》:井陉熙宁六年省入获鹿、平山,八年复置,徙治天威军,而无井陉镇之名。元丰《九域志》:井陉,府西南八十九里,一乡,旧县一镇。盖县徙之后,即以故治为镇耳。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从井陉镇所取韩公所题诗为纸绢非石刻。元祐五年距韩琦过井陉时的皇祐五年仅36年,留存有此诗的纸绢当在情理之内。不过,从韩琦所作《离天威驿》诗中“早发天威驿”诗句看,其曾在井陉过夜,即使存留题诗稿本,也当留存于官方。但县治迁移而稿本未迁,无法讲通。究竟从井陉镇所取韩公所题诗为纸绢稿本,还是石刻尚需进一步考证.

宋韩琦《过井陉淮阴侯庙》诗碑迁移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