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每日園區|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建設管理更“智慧”


每日園區|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建設管理更“智慧”

[中經雲端·園區頭條]

1·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建設管理更“智慧”

據山西日報消息,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自揭牌成立以來,推進實施了上百項改革創新,探索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成效顯著、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的改革創新舉措。兩年多來,共引進新興產業項目138個,計劃總投資約2300億元。如何實現服務更便捷、治理更高效?2019年以來,示範區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融合應用為手段,以建設全省最優、全國一流的智慧園區示範樣板和全省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為目標,啟動實施了大數據智慧管理平臺建設項目。這一平臺建設的總體架構為“123N”,即建設1個綜合運營管理中心,實現對園區的一張圖態勢感知、運行監測、決策分析、綜合治理和聯動指揮;構建泛在、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和統一協同的數據支撐體系2大數字基礎;推進政府治理、興業發展、園區建設管理3大領域N個智慧項目工程建設。目前,示範區大數據智慧管理平臺建設覆蓋近200平方公里建成區,覆蓋園區建設和管理各個環節的二級平臺不僅實現物聯網前端設備共享,減少重複投資,而且後端形成的數據實現共享,打破了部門壁壘。據悉,隨著二期工程的推進,5G網絡的全面建成,到2021年,示範區大數據智慧管理平臺可實現高效精細的政府治理、精準服務的興業發展、集約可視的園區建設、智能協同的園區管理。

2· 深哈科技創新產業園入駐企業達298家

據黑龍江日報消息,在2019年12月6日舉行的“互動·共享·多贏——深圳(龍崗)——哈爾濱(松北)產業服務交流會”上,國網黑龍江華源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黑龍江省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運營管理平臺項目、深圳市環海供應鍵管理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宜興通雲科技有限公司生態數字蜂業項目等5個項目,簽訂入駐哈爾濱松北(深圳龍崗)科技創新產業園(簡稱深哈科技創新產業園)協議,至此,坐落於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的該園區入駐企業達到298家。哈爾濱松北(深圳龍崗)科技創新產業園是哈爾濱市松北區政府與深圳市龍崗區政府戰略合作落地項目,由龍崗區產服集團負責招商運營服務,園區定位為高新技術產業,包括軟件開發設計、電子商務、互聯網、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通過短短一年多時間的運營,目前園區入駐企業有298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為園區企業舉辦了15場創新服務交流活動,協助入駐企業辦理商事登記事項共60項,協助松北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數量增至219家。

[中經雲端·國家級園區]

1·蘭州新區:打造現代羊產業“硅谷”

據蘭州新聞網消息,“項目簽約以來,蘭州新區相關部門在產業貸款政策方面給予企業很大支持,一期項目資金已經到位1億元,保證了一期項目的正常運營。目前首批3000只湖羊種羊已於2019年11月15日正式入欄。項目二期主要是生產加工,目前融資工作正在進行,我們有信心把中天羊業打造成全國羊產業的‘硅谷’,助力全省、全市羊產業的發展。”近日,蘭州新區隴原中天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石巖這樣說。蘭州新區經合局副局長汪來紅介紹說:“蘭州新區在項目引進工作中,創新舉措,採取全程代辦、全覆蓋服務,從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到項目建設運營方面的服務,以推動企業在新區順利落地、開工,使項目質量不斷提高,提質增效工作成效明顯。同時,注重項目的落地服務,做到零干擾、零阻工、零收費的‘三個零’服務,有效推動了新區產業項目的數量、質量、建設速度,以及效益等方面都創歷史新高。” 預計2020年,中天羊業項目全部投產運營,可實現銷售收入17.8億元,實現利稅1.8億元,創造就業崗位500個。目前,42棟標準化智能羊舍已建成,有機肥加工中心、圍欄育肥羊舍建設工程已完成約90%。2019年11月15日引進湖羊種羊3000只。

2·天津濱海新區2019年前10月招商引資穩定增長

據濱海時報消息,2019年前10月,新區內資到位資金772億元,同比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同比增長14%。同時,新區新增落地外資項目208個,投資額87億美元,到位資金15.1億美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現在越來越多的北京企業來新區落戶。僅2019年前三季度,新區即引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1050個,投資額1220億元。2019年1-10月,新區引進6個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外資項目,投資額1億美元。2019年以來,新區招商引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12月3日記者從區商務和投促局獲悉,2019年前10月,新區內資到位資金772億元,同比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同比增長14%。同時,新區新增落地外資項目208個,投資額87億美元,到位資金15.1億美元,在全市穩外資工作方面起到了“壓艙石”作用。

3·山東東營:國家級稀土產業孵化基地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據大眾日報消息,“希望研究院與產業孵化基地在助力新材料發展的長河裡發揮光和熱,打好‘國六保衛戰’,讓新材料產業在黃三角壯大,建設屬於中國的新材料體系!”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幹勇說。2019年12月7日上午,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研發與產業孵化基地開工奠基暨數據中心啟用儀式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這家由天津大學牽頭,聯合雲南貴金屬、無錫威孚、濰柴動力等8家行業內領軍企業和頂尖團隊共同出資建設的市場化研究機構的落地,標誌著我國新材料產業的“酵母”——稀土又迎來了一次階段性的新生。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是國內稀土催化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研究機構,計劃總投資5億元。相較於動則幾十億的投資來說,投資額並不起眼的研究院發揮的作用堪稱“無限量”。幹勇介紹,研究院將以稀土催化技術創新及高端應用為研究範圍,一期將主攻機動車尾氣淨化催化劑,實現國六突圍、國七佈局,解決稀土催化材料技術在行業應用中的“卡脖子”問題;後續還將針對工業廢氣治理等固定源催化和新能源催化進行項目建設和研究。“研究院的研發成果優先在東營轉化,將為東營引進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與團隊,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稀土催化關鍵材料企業,帶動具有國際競爭力、300億-500億的稀土催化產業集群!”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文浩說。目前,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承接研發成果轉化的平臺已開始建設,新材料產業園正同步推進,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稀土功能材料項目也已開始施工。

4·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優化營商環境 護航高質量發展

據呼和浩特日報消息,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結合自身實際,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抓手,以提高行政審批效能為核心,強化政務服務體系建設,聚焦項目審批服務的難點堵點,對標對錶找差距,完善制度,狠抓落實,多措並舉,著力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審批服務,形成一系列項目落地便利化的創新舉措,全力打造“營商環境示範區”。針對當前項目落地難、開工慢等一系列問題,開發區“破冰”固有審批流程,創新審批服務方式,成立了行政審批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全力保障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和政策落地生效。作為“拿地即開工”改革試點地區——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出臺“拿地即開工”審批實施規程,打破固有審批程序,通過預審批、調整審批時序、實行容缺受理、推行告知承諾制等方式,將項目開工手續提前辦理,實現用地批准書核發後15個工作日內達到開工條件,明顯壓縮審批時限,促進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轄區內創維智能家電產業園項目正是得益於這一改革措施,從企業提出申請到取得建築施工許可預審批意見,階段流程時限較常規時限縮短一半以上,實現了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後,15個工作日內即開工,刷新了開發區項目建設的新紀錄,為企業搶抓黃金建設期提供了極大便利。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開發區持續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提高企業辦事便利化。對開發區各園區、區直各部門、駐區各單位進行全面梳理,從開發區直屬5個部門劃轉至開發區行政審批服務局17項行政許可和其他權力事項集中行使;啟動“行政審批專用章”,初步實現了開發區“一枚公章管審批”;在政務服務平臺和開發區網站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製作帶有二維碼的各類審批服務指南手冊,企業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服務指南和模板,進一步提高企業辦事便利化;建立健全行政審批各項規章制度和程序標準,對行政審批事項實行標準化管理,通過規範一系列審批操作步驟和程序制度,確保工作有流程、流程有控制、控制有標準,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中經雲端·經濟新發展]

1·遼寧葫蘆島在黃金地段建“飛地經濟”園區

據遼寧日報消息,通常都是土地資源緊張的經濟發達地區到土地相對寬鬆的欠發達地區建“飛地經濟”園,葫蘆島市卻在全市最好的臨港黃金地段闢建“飛地經濟”園,助力建昌縣脫貧攻堅和楊家杖子、南票兩個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目前,葫蘆島市為這三處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的“飛地經濟”園面積累計約3平方公里,均位於當地人稱之為“腰條”的寸土寸金沿海地塊。位處山區的建昌縣在葫蘆島市的黃金海岸擁有了佔地1平方公里的“飛地經濟”園後,招商引資激情空前高漲,目前已引進裝備製造企業22家、總部經濟企業30家,年底前可實現一期“滿園”入駐,所有項目達產後每年將實現稅收7357萬元。同時,葫蘆島市還幫助建昌縣“飛地經濟”園區建設了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實現企業“拎包”入駐。市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資助全市優質“飛地”項目;市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每年投入20億元支持全市“飛地經濟”和項目的信貸資金,目前已為多家企業提供或預約貸款9.4億元;市財政每年對全市完成“飛地”任務好的鄉鎮給予10萬元至100萬元獎勵。2019年以來,葫蘆島市共引進“飛地”項目130個,計劃總投資110.5億元。其中已簽約項目94個,開工23個,投產48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

2· 山東青島:打造“新金融”集聚區

據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消息,2019年12月8日,青島新金融集聚區舉行啟動儀式,青島市市北區將以“六個一”模式建立青島新金融“集聚區”:打造一條新金融街,建設一個新金融產業園,引進一批新金融研究智庫,配套一系列新金融產業政策,發起成立一支專項產業基金,目標是把市北建設成為青島市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的核心,青島金融創新資源的配置樞紐,青島向世界展示新金融發展成功實踐的典範。館陶路34號,是青島第一糧庫舊址,也將成為市北率先打造的一個近2萬平方米的新金融載體。目前正在進行前期設計和產業招商,計劃2020年5月1日前開園。分為國際金融商務區、基金運作區、資本運營區、金融研究培訓區、金融生活服務區、供應鏈金融集中區、金融與科技分佈融合區等七個區,實現各個區域的互聯互通,有機共生。目前,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示範基地、對外經貿大學青島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戰略發展研究院青島分院等一批與新金融相關的產業智庫機構已經落戶市北,市北還將聯合有關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引入更多金融智庫;在新金融產業扶持政策方面,市北將從機構落戶、業務發展、產融合作、人才引進等方面進行政策集成,在新金融產業專項發展和扶持方面做政策創新;此外,市北正在聯合青島市科創母基金,發起成立規模為10億元的新金融產業專項基金,吸引社會資金集聚形成資本供應效應,為新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多層次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