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我不想死,但是我活着已经尽力了

1

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江苏镇江的吴女士,在得知自己不幸罹患了宫颈癌之后,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成了她唯一的念头。

在过去的时间里,她一心求死,甚至不惜喝农药自杀,可惜,都没有如愿。

无奈之下,她找来好友徐先生帮忙。她给徐先生打电话说:“请你帮个忙,我喝农药没死掉,救回来了,你用车子把我撞死吧。”

在她的再三请求下,徐先生答应了。

在精心策划下,徐先生开车向吴女士撞去,为了保证她能如愿“死去”,徐先生还倒车对她进行了二次碾压。

吴女士终于如愿死去了。

有人说她傻,2008年患病,十年都挺过来了,就不能再坚持一下吗?

这个世界,只有冷暖自知,而无感同身受。她患病的这10年,谁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痛苦呢?

疾病带给她的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谁能体会呢?

她和我们一样,都明白生命是多么宝贵而重要,人这一生只有一次。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生无可恋,谁会抛下亲人,一个人孤零零赴死呢?

没有经历过病痛折磨的人不会明白,有时候,活着比死去更让人煎熬。

生命很美好,可是,我不想活了。

我也不想死,但是活着,真的太痛苦了。

我不想死,但是我活着已经尽力了


2

2011年10月份,重庆曾经发生过一起八旬老人跳楼自杀的惨剧。

在大渡口区大堰村的一幢居民楼里,一位八旬的老人从五楼跳下身亡。据家人透露,老人在被查出身患癌症之后,由于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本来是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谁不想好好活着?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无法想像有一种生,比死更可怕。

2011年2月份,自贡市丹桂街一幢公寓楼内,一位六旬的老人,因为患有颈椎肌肉萎缩,无法继续忍受病痛的折磨,跳楼自杀;

2011年,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一位年近五旬的男子,因脑瘤入院。入院后,由于病痛的折磨,一直用手敲打头部,直喊头痛。清晨,他终于实在无法忍受,趁旁人不备,推开窗户,从住院部10楼一跃而下,当场自亡;

西安的一位六旬老人,因胃癌晚期,无法忍受疼痛的折磨,从家中拿了一把尖刀,在路边剖腹自杀;

广东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从5米多的人行天桥上纵身跳下,头部着地后当场死亡。在他随身携带的遗书里,称自己身患重病,不堪再忍受病痛的折磨,而选择自杀。

去年,陕西榆林就曾发生过产妇不堪忍受分娩的剧痛而跳楼,造成一尸两命的案件。

那一刻,究竟是怎样的疼痛,让她可以罔顾自己和孩子的生命,而一意孤行地选择了死亡?

面对剧烈的疼痛,没有亲身经历的人,除了一句轻飘飘的“生命很宝贵,千万要珍惜”之外,无法体会那种切肤之痛带来的绝望。

生不如死。死亡在他们面前,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我不想死,但是我活着已经尽力了


3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问题:评论自杀的人“太脆弱,这么点事就要自杀”合适吗?在网友的回答中,有这样两个案例:

《生命逝如斯》的作者和男友,都患有躁郁症,他们相约如果谁有了自杀的念头,就前往位于马萨诸塞州鳕鱼角的家里小住一段时间,让神智清醒的一方用一周的时间来劝说对方放弃自杀。可是后来她说:“我好几次抑郁症发作,被自杀的念头困扰,却没有一次想要拿起电话请求朋友的帮助。我根本做不到。”

后来的某一天,她接到消息,她的男友用枪顶住头部,扣动扳机自杀了。

她的男友是热爱生命的耶鲁大学毕业生,获得过上千个专利权,一个有着天才创造力的成功的企业家,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无法忍受生命病痛的折磨,选择了死亡。

一位叫作多恩·蕾尼·比诺的女子,在死前写下了一段日记:“痛苦已经变得难以忍受、持续不休,而且永无止境。痛苦的存在超越时间、超越现实、超越忍受的极限。今晚我会服下过量的药物,可是我并不想当病人,我只想死。”

第二天清晨,她很早就起床,坐在餐桌前吃了早饭,玩了玩报纸上的填字游戏,然后离开厨房,告别了人世。

网友回答说:对于那些你无法体会到他们痛苦的,对他们说“生活很美好啊,你不应该抑郁消沉”这种话等同于对哮喘病人说“你怎么会呼吸困难呢,周围气很足啊”。针不扎在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疼。

站在岸上的人,永远不会体会到湖水的冰冷。

如果真的能好好地活下来,谁又会轻易地去选择死亡?

我不想死,但是我活着已经尽力了


4

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全球自杀死亡人数达140万,占该年总死亡人数的1.6%,平均每40秒有一人死于自杀,每3秒钟就有一人尝试自杀。

1999年举行的WHO/北京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卫生部首次对外公布的中国自杀死亡率为22.2/10万(1993年),中国自杀死亡的绝对数字居世界第一,全世界大约每年42%的自杀死亡事件发生在中国。而身体疾病,在引发自杀十大原因排名中,位居第三。

很多人认为,自杀是软弱者的表现,只有那些无法直面人生苦痛的人,才会用自杀这条路来逃避。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条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然后中间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为了捕食热带鱼,不停地冲向对方,但是每次都被玻璃给挡住了。它试遍了任何一个角度,每次都用尽全力去冲撞,但是直到自己伤痕累累鲜血淋漓,也无法成功。

过了一段时间,鲨鱼不再冲撞,实验人员就把玻璃撤走了。可是面对近在眼前的热带鱼,鲨鱼也视若无睹,再也不去捕食了。

不明真相的人讥笑它是最懦弱最愚蠢的鲨鱼,可是没有人能体会到它当初撞在玻璃上的那种疼痛。

它曾经尽力了,疼痛也让它产生了恐惧。

很多人选择自杀,不是为了结束生命,而是为了结束痛苦。

在《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话题是这样的“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继续撑下去?”

对于这个问题,高晓松用了一首诗歌来回答。他说“我会鼓励你撑下去,但我尊重你的选择,我要告诉你一句话,你是那颗星星,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它变成了暗物质,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无论,你在哪里…”

机智如高晓松,对这样的话题,也采取了“尊重”,每个人面对生死,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我做不到感同身受,所以,我尊重你的选择。

你既然选择死亡,必有你的道理。

这个世界上,谁都逃不过一死。

逝者已矣,但是生者还必须前行。

陈忠实在著作《白鹿原》中写道:“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是最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