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建水紫陶,雲南省建水縣特產,建水陶泥取自境內五彩山,含鐵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經無釉磨光,精工細磨拋光,質地細膩,光亮如鏡。有“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之譽。建水陶講究精工細作,尤其注重裝飾,它以書畫鏤刻、彩泥鑲填為主要手段,集書畫、金石、鐫刻、鑲嵌、等裝飾藝術於一身。建水陶集實用性與觀賞性於一身,有壺、杯、盆、碗、碟、缸、汽鍋、菸斗、文房四寶等產品。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航拍:雲南建水縣紫陶創意園。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航拍:雲南建水縣紫陶創意園。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雲南建水縣紫陶創意園。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雲南建水縣紫陶創意園。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參觀雲南建水縣紫陶創意園,雲南昌泰建水紫陶發展有限公司。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紫陶作品上都有漂亮的書法、中國傳統的畫面,色彩搭配得當,陶面光潔絲滑,古香古色,讓人愛不釋手。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建水紫陶產地範圍為雲南省建水縣臨安鎮、曲江鎮、南莊鎮、西莊鎮、官廳鎮、面甸鎮、青龍鎮、岔科鎮、普雄鄉、坡頭鄉、李浩寨鄉、盤江鄉、利民鄉、甸尾鄉共14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建水紫陶分為藝術陶、日用陶。按泥料呈色分為紅泥陶、白泥陶。按產品磨光類型分為鏡光類、亮光類、啞光類、磨砂類。按產品的規格分為小型、中型、大型、特型。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雲南建水的紫陶製作,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純手工製品,已有1000多年的傳承。 紫陶作品上都有漂亮的書法、中國傳統的畫面,色彩搭配得當,陶面光潔絲滑,古香古色,讓人愛不釋手。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最絕的是,這些作品全由泥巴來完成,不用任何顏料,也不上釉,所有的字、畫都是在拉坯成模後,請書法家、畫家寫字、畫畫,由工匠用不同顏色的泥巴將畫家的作品勾勒出來,再用特殊的窯燒製出來,再經過打磨等工序才能得到最後的作品。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一個作品需要經過很多道工序,除拉坯和畫畫、燒窯之外,多由婦女完成,這些活不算很重,但要很精細。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現場參觀了紫陶藝人拉制陶坯,幾分鐘功夫,一塊泥巴在他的手中就變成了汽鍋、蓋碗茶杯,甚是神奇。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產品,是作者藝人的精心製作、用心打磨。建水紫陶不僅僅只是一種器皿,更是在傳遞著一種健康、生態、慢生活的生活理念。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紫陶多製成茶杯、茶壺、花瓶、碗、風水缸等等,既可實用又可賞玩,很是雅緻。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經過繪畫、題字、燒製、拋光等工序,就能成為一件精美的陶藝品。純手工製作,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繪畫、書法、造型全是手藝活,很是獨特。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還有一種更絕的工藝,他們稱作“窯變”,就是做出的模坯在燒製時控制燒窯的溫度,用氧化焰燒出的偏紅色,用還原焰燒製的偏黑色等等。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作品燒製出來後呈現出的圖案往往意想不到,就像打開一塊石頭毛料之前不知是否含有玉石般忐忑不安,也讓人充滿了好奇與驚喜。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雲南紅河州建水縣雙龍橋,俗稱“十七孔橋”,是座三閣十七孔大石拱橋,橫跨瀘江與塌衝河交匯之水面上,這座橋被認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座多孔連拱橋,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航拍:空中鳥瞰建水十七孔橋。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航拍:空中鳥瞰建水十七孔橋。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航拍:空中鳥瞰建水十七孔橋。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航拍:建水十七孔橋周邊的村莊。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航拍:建水十七孔橋周邊的村莊。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十七孔橋坐落於建水古城城西5裡處,橫跨瀘江與塌衝河交匯之水面上,是雲南省著名古蹟之一。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清乾隆年間先建三孔,道光年間又建十四孔與之相連,因此俗稱 “十七孔橋”。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橋中建有三層樓閣,兩端各有亭閣一座。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橋身用巨石砌成,全長148.26米,寬3米,遠看猶如一艘樓船,近觀似長虹臥波。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橋上有三座風雨樓,都非常漂亮!橋旁有一條米軌鐵路,就是著名的個碧石鐵路!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兩端閣樓略小,居中一座大而壯觀,素有“滇南大觀樓”之稱。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我們走近拱橋,可以看到橋上的閣樓,樓中有樓、簷外有簷,雕琢精美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它造型奇巧,是我國現存的優秀古橋之一,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景點。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慢步橋上,恰似複道行空。瀘江、塌衝二水從遠方滾滾而來,在腳下匯合又一瀉千里。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橋中建有三座飛簷式閣樓,樓中有樓,橋樓相映,蔚為大觀,不失為我國造橋史上極為珍貴的傑作。

建水紫陶,俗稱“十七孔橋”的雙龍橋

雙龍橋是雲南古橋樑中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的一座多孔連拱橋,它承襲了我國橋樑建築風格的特點,融橋樑建築科學和造型藝術為一體,凝聚著滇南人民高超的技術和聰明智慧,其建築規模和藝術價值在國內屈指可數,它融橋樑建築科學與造型藝術為一體,是我國古橋樑中的佳作,在我國古橋樑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