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誕生於1994年的豐田亞洲龍系列,本是一款“美國特供”車型。這類B+級(也可以叫準C級)車,與豪華品牌的價格重疊,導致市場一向不被看好。當亞洲龍2.0L推出後,月銷超越了君越,直竄到8000臺。在我一週時間的體驗,也想去發掘一下他為何可以打開這一令無數品牌“蛋疼”的市場。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縱觀這一類車型,西瑪、金牛座極其慘淡。直接算作C級車的大眾輝昂,重複了當年輝騰的路。VW下面帶字母,僅為支撐品牌形象。略高於B級的定位,對於很多人難以找到購買的理由。確實,這些車型產品力都不錯,但一手好牌如何打,這確實是一門學問。而豐田打出的無非就是一張最老套的標籤:可靠+務實,但真的管用。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縱觀世界各地汽車消費心態,美國與中國存在著極大的共性。幅員遼闊,經常需要長途駕駛,對空間要求很高。當然,美國人已經過了用logo彰顯面子的時代。亞洲龍最初的誕生,只因美國人認為凱美瑞不夠大,皇冠的後驅太貴又不實用。在美國上世紀60-80年代的嬰兒出生潮的背景下,這樣一款性價比更高的大車,更加適合美國的四五口之家。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亞洲龍歷代車型中,有著美式狂浪不羈的外表,內含源自東方的精緻與細膩。長長的發動機艙與尾箱很有特點,而左右貫穿的內飾輪廓,配以前排三座的通體設計,讓我回想起了當時的凱迪拉克與林肯。隨著安全法規的逐步完善,這樣的佈局必然不會出現在今天。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在美國市場中,別克的品牌標籤有些老齡化。相對於當時略顯粗糙美國品牌,亞洲龍迅速的獲得了市場的認同。豐田的可靠性與舒適性在美國市場成為了“信仰”,好似國人對於大眾的“盲目崇拜”。其實這也並不盲目,因為它們分別改變過兩個汽車大國的市場現狀:豐田的精緻代替了美系車的粗放,而大眾完成了合資製造的從無到有。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總之“神話”的誕生都是基於特定的歷史背景,與產品力關係並不絕對。

面對中國這個仍處在面子至上的汽車文化中,如何證明亞洲龍在與凱美瑞在同等排量與配置下,貴出的三萬花在哪,顯得非常重要。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大氣的外觀很美式

很多人認為亞洲龍的外觀太誇張,但我覺得這很符合它應有的定位。如今的凱美瑞看起來更加精緻運動,更像歐系與日系的融合。而亞洲龍碩大的寶瓶形進氣格柵,更像一款行政級轎車該有的樣子,它是美系與日系造車文化的結合。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當下時代,動感的設計也是一臺車必須具有的元素,不然會完全失去年輕人的市場。前槓兩側的擾流設計,細長的大燈,內含三排LED大燈光柱,強烈的科技感也迎合了這個時代,在尊貴與運動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亞洲龍的側面線條十分優雅,較細的C柱,讓側窗的面積更大,也有效的提升了車內的採光效果。上下腰線形狀上的相互呼應,側窗在末端微微向上挑起,塑造了優雅而精緻的層次感,而並不追求過分的誇張與運動。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貫穿式的尾燈採用浮雕式的向外突出,並且紅色燈帶上印有AVALON標識,這是美式豪華的典型表達方式。而尾部的擾流板向上翹起,優雅中帶著一點皮,僅在2.5L自吸的兩款車型上提供。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啞光多輻輪轂顯得低調而有質感,235/45 R18的輪胎尺寸也兼顧了視覺效果與良好的路感。韓泰萬途仕S1 noble2系列也契合亞洲龍本身的定位,主打靜音與舒適。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美式豪華+日系精益的內飾設計

從亞洲龍的內飾設計中,左右貫穿的儀表臺,如瀑布般上下貫穿的中控區,元素的搭配十分的簡約,也能夠找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系豪華車的經典元素。但它給人的感覺並不是老古董,而是在美式豪華的傳統上,加入了更多新時代的科技元素與簡約的氛圍。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這種環抱式的座艙,簡約而通透的氛圍,很氣派,也很溫馨。同時,邊緣處採用了更多鋒銳的稜角,這也是豐田以及雷克薩斯慣用的元素。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門板的網狀縫線由密到疏,整體並沒有太多複雜的設計,而做工十分的精緻細膩,整車也採用了皮質或搪塑包裹,觸感極佳。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當然,屏幕界面需要吐槽,最初的純白色背光簡直就是90年代的DVD。我將其調成了“騷氣”的粉色,有了更好一點的拍攝效果。菜單的界面比較簡單,一切功能進入2級界面基本可搞定,同時也具有聯網以及app下載功能,只是便利程度不如如今直接採用安卓的車機。對於只用其連接藍牙音樂的我,非常喜歡它保留了全套的實體按鍵。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儀表採用了傳統的指針,而中央彩色屏幕顯示信息十分豐富,與大屏可以實現雙屏互動,對於駕駛信息的實時掌握也更加的方便。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亞洲龍的座椅是典型的日系“移動沙發”,寬厚柔軟,讓我微胖的身軀深陷其中,也略帶一定的包裹性。同時副駕座椅左側的調節按鈕,老闆鍵對於這樣一款B+轎車來說就顯得必不可少了。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瀑布式中控下方的鏤空設計,有著很大的空間可以放置手機或一些雜物。不過實際用起來,動作會比較蹩腳,不過我倒是更加喜歡它略顯北歐範兒的設計感。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亞洲龍最大的優勢還在後排。同步於雷克薩斯ES的2870mm超長軸距,腿部空間十分寬敞,並且中部地板比較平整,空間利用率很高。而後排中部帶有空調出風口,兩個USB充電口和220V電源也更加方便車上辦公。當然,2.5L混動高配車型還帶有後排空調與音響調節、遮陽簾以及包覆式頭枕,但頂配的價格已經可以入手一臺2.0L的雷克薩斯ES了。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確實,全新的TNGA架構貫穿了凱美瑞、亞洲龍與雷克薩斯ES,同時卡羅拉、C-HR等低一級別的車型也可以共享此平臺,讓豐田全系車型從操控到舒適,產品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從外觀到內飾,我們看到亞洲龍整體表現上更加接近ES,然而在駕駛層面,更可以明顯的區分出這三款車型的不同定位。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從駕駛品質看亞洲龍的定位

從駕乘質感上來看,亞洲龍的底盤阻尼明顯好於凱美瑞,懸掛彈跳時,車身所反饋的整體感更強,路感厚重清晰,並且優秀隔音,車內的靜謐性很出色,這幾點都與雷克薩斯ES十分接近。但雷克薩斯ES從底盤的剛性更強,能夠表現出明顯的運動感,在同樣2.5L自吸的排量下,還是值這將近10萬元的差價。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在我之前試駕的雷克薩斯ES260 F-Sport時,它十分精準的轉向,配合偏硬朗但柔韌度很高的底盤,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同時對於舒適性的影響很小。而亞洲龍的轉向略顯模糊,整車更加沉穩厚重,沒有太多的樂趣,而是更多的踏實感,正符合豐田品牌給人們的一貫印象。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此次試駕的2.5L車型,209馬力比ES大了兩匹,百公里加速沒有官方數據,可以參照ES的9.1s。實際駕駛起來,我個人的感覺比ES慢了一點。從馬力數據上來看,它更像如今2.0T車型的低功率調校,但整體響應更加的線性,不會帶來突然的快感,而是在持續的加速過程中讓你波瀾不驚。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需要超車時,通過迅速降檔的轉速提升,也足以應付我們日常的需求。總之,關於渦輪或自吸也不必糾結,畢竟各家都有自己最為擅長的技術。​亞洲龍有著不俗的綜合實力,就看你對於一輛車的需求側重於哪一方面。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確實,每個人購車的出發點都有不同。將近30萬元的豪華品牌中級車,通常都有著很棒的操控性,但動力與配置都不會很高。而這樣的價位購買一臺亞洲龍,無論在尺寸還是配置上都能得到更高級別的享受。當然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個豪華品牌的logo也很重要,無論它乘坐是否舒適,總歸是一種面子的象徵。

迴歸理性的選擇 試駕體驗豐田亞洲龍

其實我覺得汽車的消費本該回歸理性,對於很多生意人士,如果品牌為你帶來的面子能夠真正的助你生意興隆,或者你真的對某一品牌情有獨鍾,那麼毫不猶豫的去選擇你的所愛。如果你希望為自己和家人帶來更多最實在的享受,那麼20-29萬元的價格區間,2.0L、2.5L以及2.5L混動三種動力、10款配置,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車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