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我想大家这几天只要一看到“高以翔”这个名字,心里都会莫名的难受。

不管是不是他的粉丝,尽管素未谋面,人们都为他的离去,感到无比的惋惜。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那么,我们宁愿相信他是天上派来的神仙,只是来人间渡个劫罢了。

昨天,有很多粉丝和路人自发去事发现场,悼念高以翔。在他倒下却没能再次站起来的那个地方,摆满了菊花、镶有高以翔生前照片的黑色相框,还有粉丝们写得密密麻麻的纸条,那都是对高以翔亘古不变的爱。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尽管他已经与世长辞,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深爱着他。所有接触过高以翔的人都对他有着相同的评价:善良、谦逊、绅士。

是的,那么完美的一个人,生命却永远停在了最璀璨的35岁,一场突发的意外,让他无缘了35岁以后的人生所有期待。

高以翔曾经说过:《遇见王沥川》的结局有点不好,希望自己不要重蹈覆辙他的人生,可是王沥川成就了他,他最后却活成了王沥川。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在为他的不告而别寻找一个真相,但是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他都已经回不来了,他永远的离开了大家。

他的名字将在热搜上渐渐消失,倘若以后人们还能在头条上看到他的名字,看到关于他的报道,依然会像现在这样有种撕心裂肺的疼吗?

我想会的,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这样一个积极乐观、正能量的人将以另一种方式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11月28日晚9点35分左右,高以翔的遗体被运上灵车,驶离殡仪馆,亲朋好友全程陪伴在他的身边,高妈妈需要被人一路搀扶着才能正常走路。

灵车在路上缓慢行驶,经过高以翔录制节目的现场后,朝着机场方向驶去,尚不确定目的地是否为机场。据悉高以翔的遗体将运回台北进行火化,亲朋好友们还能再见到他最后一面。

高以翔就这样回家了,只是他生前最爱的那只可爱的狗狗,再也等不来主人温暖的怀抱了。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看过新闻报道的人或许都了解到,高以翔的父母,虽然已是70岁的高龄,但两位都是素质极高的人,正因为是也良好的家世培育了高以翔这样优秀的性格。

两位老人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心情完全没有平复,在到达宁波后,面对充满愧疚的工作人员,仍是释放出善意,对工作人员说:“不是你们的问题,你们也不会愿意发生这种事。”

在交代好孩子的后事之后,高爸爸现身宁波机场,他在两位男士的陪伴下乘坐飞机回台北,提前安排好接遗体的事宜。

高爸爸随后是在晚上9点左右返到台湾,整个人看来非常憔悴,眼泛泪光。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从图中可见,高爸爸一身黑衣,背着背包,即使戴着口罩,依然能感受他的神色悲伤。

已经接到风的记者早早就在机场等待,他们看到高爸爸,集体簇拥而上。刹那间,各种摄像头,无数支话筒,还有灯光师就位,把悲伤的高爸爸暴露在了聚光灯下。

对于记者的提问,高爸爸第一时间没有回应,而他身边的男士也阻止记者接近高爸爸,但是有点力不从心。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随后,高爸爸被记者追问预计何时送儿子的遗体返台?

高爸爸温柔地回应道:

“还不能讲,过几天大家会知道,你们都辛苦了。”

但记者们依然不依不饶,高爸爸依然很有耐心地再回复一遍:“现在还不知道,一切都还ok,我现在还不能说”,最后他还忍不住感叹:“就太可惜了,我认为太可惜了。”

紧接着,记者接过高爸爸的话,再次反问道:“你刚刚是说觉得很可惜对不对?”

终于高爸爸无可奈何地又回应了一次:“那是一定的嘛,你想想看”

随后高爸爸向记者们道谢以后,坐上了车,离开机场。高爸爸坐上车以后,摄像师手中的相机依然没有放下,高爸爸看了后又忍不住抬起手来告别。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据高以翔的经纪人透露,为了运送遗体,他们正在办理相关事宜,高父提前返台是因为怕他留在内地会“太难过”

就是这么难过的高爸爸,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感受到他的冷静大度,甚至还反过来安慰记者,这份气魄确实令人佩服。

但善良是把软刀子,它捅不穿坏人们的脸皮,但却能生生剜下旁观者的心。

只是想问一下这些记者们,面对一位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老父亲,是怎么能问出“你刚刚觉得很可惜对不对”这样冷漠的问题。

看着这样一位满眼都写满了悲痛的老父亲,那些摄像头是怎么做到恨不得贴到人家脸上去拍的,以及听了“现在不能说”后还再三逼问记者们,到底要想要听到什么样的回答才肯罢休?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新闻是死的,人是活着的。

逝者已逝,逝者的家属也应当得到尊重。

没错,摄影师是要拍摄提问被访者的画面,记者也都有写稿发稿的职责,人人都想得到独家素材可以成为明天的新闻头条,但是谁能想到这样的步步紧逼也会给采访对象带来的二次伤害。

这样的伤痛,痛上加痛,谁能化解?人心真的是太冰凉了。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柴静在《看见》中写到:“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对记者素质要求的最高体现。

记者长期直面一线,也应该具备应变能力,面对这样一位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的老父亲,无论是说些安慰鼓励的话,还是站在远远的地方安静地拍一些照片,或是适当的提问,都比作为喉舌机器去深挖细抠别人的软肋要强得多。

某些记者跳梁小丑一般的拙劣表现,其实也正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也给我们在教育下一代方面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反面教材。那就是:

做人,不能做那样无底线、无素质的人;做任何职业,都不能像这些无良记者那样无操守、无道德——否则,一定会在全世界同行面前贻笑大方、颜面尽失。

最后,但愿这个善良的大男孩能在另一个世界随心所欲地活着,我想我们会永远怀念着他。

高以翔“踏”上了回家的路,而高爸爸却被无良记者们围堵在机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