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能幹的不一定越跳越慘,留下的卻未必能永遠能幹

問答區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好多人在原單位混得挺好,一辭職出來就混得特別差

其實這個很難直接去比較。

因為在原單位混得好,可能是因工作時間久了,大家都有感情,做起事來自然順利;但換到新單位,一切都是陌生的,自然不容易、以及很不容易。

再者,即使在原單位一直待下去,也不一定能“一直挺好”。

.

能幹的不一定越跳越慘,留下的卻未必能永遠能幹

.

“日久”方能“見人心”,打江山需要時間

人和人的感情、信任不是一天建立起來的,需要時間、需要磨合,也需要機會。

在原單位工作時間長了,如果人品還行、能力還行,那工作得很好是水到渠成的事。

大家彼此瞭解,互相幫助,互相較勁,也互相成全。

.

到了新單位,原單位的“口碑”優勢完全沒有,陌生的同事更多的是審視、懷疑、排斥,而非無條件的信任、配合。

再加上有可能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那更是舉步維艱、處處是坑。

所以,想要在新單位繼續“工作得更好”,那就得從頭開始——不僅是工作方面,還有同事關係維護方面,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從頭開始。

如果不能調整心態,把自己擺在正確的位置上,只是一門心思“承繼原來的一切”,那有可能會遭遇慘敗——最大的阻力,來自周圍的新同事。

.

能幹的不一定越跳越慘,留下的卻未必能永遠能幹

.

資源型單位,就是混得再好,出去以後也會迎來暴擊

我們國家有些行業是民營企業不能深度進入的,國家給予行業內的國有企業一定的資源,供其發展、運營,為行業做出貢獻。

這種單位,因為擁有壟斷性資源,所以日子相對過得比較舒服。在裡面工作的人稍加努力,就能“非常有成就感”。

在這種單位工作的人,做得再好,其實大部分也是建立在“壟斷資源”的基礎上,也就是“圈養”的級別。

別人沒有這個資源,這個資源是稀缺的,競爭壓力無限減小,一見面就無理由點頭哈腰的人無限增加,奉承的話更是收穫一籮筐一籮筐。

在這種環境下工作久了,普遍會感覺自己能力已然非常強大,單位已經裝不下他了,自己需要迎接更高層次的挑戰,掙更多的錢、做更大的事,所以要跳出去。

一旦跳出去,成了“放養野生物”身份,失去了好資源帶來的好基礎,一切需要白手做起,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能力”,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強。

如果總是適應不了“放養”的環境,接受不了比原來赤裸得多、殘酷得多的競爭和待遇,那就會痛苦,就會不斷換地方,就有可能會不斷的面臨失敗。

.

能幹的不一定越跳越慘,留下的卻未必能永遠能幹

.

這就如同一個富家公子,一進入社會,他爹就給他買了車子房子,解決了他的基本問題,他自然活得愉快、幸福,且四處受人尊重、羨慕,很有成就感。

但要是突然他爹沒錢了,還指望他拿錢回去還賬,那他很快表情會變得緊緊張張、抽抽巴巴,眼神裡時不時透出茫然。至於成就感——他只覺生活壓力很大,前途好遠。

他會發現,以前許多很容易的事,自從變成窮小子以後,就不那麼容易了,甚至根本辦不到了——資源成空,可輔助的力量也跟著沒了。

.

能幹的不一定越跳越慘,留下的卻未必能永遠能幹

.

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得挺好”往往只是一時,難成一世

我們觀察一些很成功的人的人簡歷,會發現他們基本不會一直待在哪個單位、哪個地方,而是過幾年換個單位,或過一陣子換個地方。

一直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固然人熟地悉,但同時也隱藏著風險:

  • 比如伴隨人事更替而來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 比如因為太過能幹而被周圍人陷害而“落水”的可能;
  • 比如得罪了領導被晾乾的可能;
  • 比如被人莫名其妙暗地裡下黑手的可能。

總之,沒有人會是永遠一帆風順、永遠站在頂端的,總會因為各種自覺、不自覺的原因(比如領導說你不行你行也不行),哪天突然就“混得不好了”。

這樣其實更難受,就像一個有錢人再也沒辦法接受變窮一樣,一個在單位曾經混得很好的人,很難接受這種結局。

.

能幹的不一定越跳越慘,留下的卻未必能永遠能幹

.

總之,有些人也許出於各種原因,跳槽之後混得特別差,甚至有些人再沒翻身;但許多人其實混得更好了,只不過你沒看到而已。

選擇都需要成本,有時候這成本也許很高,讓人大傷筋骨;但不作選擇也不代表就沒成本,暴風雨來的時候,照樣骨折肉爛。

而生活,向來給予那些足夠勇敢、富有智慧的人更多的笑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