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原標題:急!“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來源丨株洲日報 記者:廖喜張 通訊員:餘倩倩

“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 株洲火車站外景。(株洲日報記者 劉震 攝)

11月25日,氣溫驟降,株洲一夜入冬。

但走進株洲火車站改擴建項目東站場施工現場,這裡仍熱火朝天,一臺臺挖掘機揮舞著長長的臂杆,掘起一簇簇新鮮的泥土。機器的轟鳴聲中,一根根深達14米左右的基樁孔冒出地面。

自10月12日東站房樁基礎工程開挖,項目全面開工以來,這個中南地區最大的鐵路中轉樞紐站改擴建工程正在加速向前推進。

天空中逐漸飄起了細雨,對面的株洲火車站被一層薄霧籠罩著,隱隱約約。一列列火車轟鳴著而來,又呼嘯著離去,一切都彷彿還是38年前的模樣。

株洲這座被譽為火車拖來的城市,始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株洲火車站,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位於京廣線、浙贛線、湘黔線交匯的株洲火車站,也來到了時代的十字路口。

“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 市民在建成不久後的火車站內留念。(株洲火車站提供)

“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 株洲火車站候車室現狀,1981年投入使用後變化不大。(株洲日報記者劉震 攝)

落寞:設施最陳舊、運行最擁擠的特等站

不少來株洲的人,第一站都是在株洲火車站。

在很多株洲人甚至外地人眼裡,上個世紀的株洲火車站就是當時的株洲窗口、城市地標。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切都在改變,火車站的榮光逐漸淡去。

建成於1981年的株洲火車站,站場的很多功能存在缺陷,站房面積過小、設施陳舊,佈局不合理,無動車專用候車室和專用通道,僅6000平方米的站房空間已滿足不了乘客的需求。

很多在售票廳買票或取票的旅客都會感覺到侷促、擁擠。是的,這就是株洲火車站的現狀:售票房的面積僅有439平方米,售票窗口最大開窗數為15個,最高旅客集結量為3200人,僅有4個候車室。

社會化功能嚴重不足是旅客詬病最多的問題,特別是到目前為止,株洲火車站由於場地原因限制,包括電梯在內的很多現代化設備還沒有辦法配置。

株洲站經常接到乘客類似的投訴。株洲站客運科科長曾國輝回憶,有一次一個上海旅遊團帶了很多行李,但由於沒有電梯,雖然得到了車站的幫助,很多人還是累得氣喘吁吁,“他們就吐槽株洲是造高鐵的城市,很難想象在火車站連電梯都沒有。”

對於這樣的投訴,市發改委副主任、市站改辦副主任張勇顯得有點尷尬。他說,此前曾希望在株洲火車站候車廳加裝通往二樓候車廳的扶梯,但扶梯安裝有坡度要求,一測量,發現扶梯必須延伸到大門外才行,“根本就沒有辦法加裝”。

周邊地區發展日新月異,更讓火車站顯得尷尬。特別是隨著金輪時代廣場、金帝大廈、華麗服裝市場、智超時尚廣場等二三十層的高層大廈相繼拔地而起,區域內天際線不斷提高,擠在一片高樓大廈和商圈中間的火車站,越發顯得落寞。

“株洲站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鐵路運輸工作需要,無法滿足旅客的需要,也不能滿足株洲市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張勇感慨。

特等站是中國鐵路車站系統的最高等級,也是鐵路樞紐城市的標配和榮光。張勇說,但株洲火車站這個曾經的京廣線明珠,如今已經變成了京廣線上歷時最長、功能最差、設施最陳舊、運行最擁擠的特等站。

“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 株洲火車站內景。(株洲日報記者 劉震 攝)

“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 株洲火車站內景。(株洲日報記者 劉震 攝)

熱切:城際鐵路株洲站開通的呼喚

2016年12月26日,長株潭城際鐵路通車。株洲段規劃的5個站點中,九郎山、大豐、田心東、株洲南4個站點按計劃開通運行,但株洲中心站延後了。

為什麼會延後開通?市城發集團副總工程師、市站改辦技術負責人袁士殊介紹,因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將實行“普鐵+城際”兩站合一,為國內首例對大客運站實施營運線上改造的項目,其在設計、施工等方面存在諸多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和重大安全風險,當時難以開通。

這意味著,住在現在火車站附近的市民要搭乘城鐵,也只能前往九郎山、大豐、田心東、株洲南4個站點。最遠的是九郎山站,距離13公里,駕車最快需要35分鐘;最近的為大豐站,距離7.6公里,需要坐40分鐘左右的公交車。河西居民則更遠。很多市民出行都受到了影響。

市民陳鐵英是典型的融城客,每週長沙、株洲兩地跑,工作單位在長株潭城際鐵路長沙先鋒站附近,家在株洲火車站附近。長株潭城際鐵路剛開通時,他興沖沖地跑去買票,發現沒有株洲站。詢問工作人員才得知株洲站還沒有開通,最後只能選擇在大豐站下車,然後從大豐站打了個出租車回家。

“費用上划不來,時間上耽擱了,株洲中心站不開通的話,還是很不方便。”由於株洲站的延後開通,陳鐵英很無奈地放棄了搭乘城際列車。

無奈的不止是陳鐵英。目前,大豐站每天客流量平均為3000人次左右。袁世殊預估,其中有1000人次左右是因為受到城際株洲站未開通的影響,只能選擇了最近的大豐站作為出行始發站或目的站,而更多的旅客可能選擇了放棄城際列車而轉乘其他交通方式。

好在這種尷尬局面很快就能得到解決。張勇介紹,長株潭城際株洲中心站會在2020年底先投入運營。屆時,中心城區市民不用再“捨近求遠”,可直接在株洲火車站搭乘城鐵。

“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抉擇:確定“合併城際站+線上站改造”方案

長株潭城際鐵路開建後,改擴建株洲火車站更顯得迫在眉睫。

市委、市政府對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非常重視。能不能借著城際鐵路建設的契機,一併改擴建?2012年2月2日,市政府給廣鐵集團去函,提出在原址基礎上對株洲車站進行改擴建。這是我市首次正式動議對株洲火車站進行改造,並得到原鐵道部和廣鐵方面的大力支持。

但是,是建設兩個線側站,還是建一個線上站,或者選址重建?

線上站是目前最常見的站點建設模式,將候車廳建設在鐵路線上方,乘客只要通過電梯、樓梯下到站臺就能坐車,非常方便,也節約用地。而線側站,則是將候車廳和站臺並排建設,通過天橋連接,乘客坐車時需要先通過天橋再進入站臺。目前的株洲火車站就是線側站模式。

市城發集團副總工程師、市站改辦技術負責人袁士殊介紹,最開始的設計是建設兩個線側站,老的株洲火車站保留,進行升級改造,在火車站東側修建一個4000平方米的城際站,用天橋進行連接,“但這個天橋要修得很長,和老火車站之間就有一條200多米距離,旅客換乘很不方便,這個方案被排除了。”

同時,考慮到浙贛、湘黔、京廣三條幹線在株洲火車站交匯,選址重建涉及到鐵路線的遷移。“工程量大、資金量大、影響大,因此在不進行線路調整的情況下,目前的站點是最合適選擇的。”袁士殊說。

“合併城際站建設+線上站改造”的建議,最終得到了我市和廣鐵方面的認同。

2016年9月21日,我市和廣鐵方面在株舉行雙方合作框架簽約儀式,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和廣鐵集團董事長武勇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會談,雙方確定組建專門工作班子、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加快項目推進,雙方的合作進入實質階段。

2017年3月16日,我市與廣鐵集團就株洲站改建項目建設達成一致意見,並開始進行施工現場準備,拆除地處東站房的房屋,改遷汙水管網,修建施工通道,平整施工場地,加速推進鐵東路建設等。

2019年5月17日,廣鐵集團對項目掛網招標,2019年7月9日發出中標通知書,確定了施工單位、監理單位。2019年10月12日,項目全面開工,株洲火車站即將迎來新生。

“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東站房正立面透視圖

“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西站房正立面透視圖

【對話】

火車站將成為城市新的地標建築

——專訪市發改委副主任、市站改辦副主任張勇

記者:株洲火車站曾經被譽為京廣線上的明珠?

張勇:“北鄭州,南株洲”。在普鐵時代,株洲火車站非常榮光,乘坐火車南下北上,或者前往浙贛、湘黔地區,很多都要從這裡中轉。目前株洲火車站日發送旅客1.7萬餘人,日平均旅客流量超過4萬人次,是京廣線上的特等站,為全國52個大客運站場之一,也是中南地區最大的中轉樞紐站。

記者: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有什麼現實意義?

張勇:實施株洲站改擴建項目,關係到株洲的長遠發展,這是鞏固株洲鐵路優勢、強化株洲作為長株潭城市群重要工業經濟中心戰略地位的必然選擇。

株洲站改擴建項目也將為構建株洲現代化交通體系做出示範。改擴建完成後的株洲站將彙集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地鐵(規劃中)、長途汽車、公交、出租車及社會車流等各種交通類別。未來株洲火車站還考慮引入高鐵、動車。

記者:株洲火車站具體將怎麼改擴建?

張勇: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將拆除現有火車站,與長株潭城際鐵路中心站合二為一。新建株洲火車站總佔地面積33.4畝,採用線側式+線上式綜合站型,站房由東、西子站房及高架候車室組成。將設普速和城際兩個站場,共6個站臺15條線。改造後的火車站最高達37米,大氣、寬敞、漂亮,建好後將成為株洲新的地標建築。株洲火車站又將重新煥發生機,實現華麗轉身。

“京廣線上最落後的特等站”——深度解讀株洲火車站改擴建工程(上篇)

【相關鏈接】

中南地區最大的中轉樞紐站


株洲火車站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初。

1899年清政府動工修建醴萍鐵路,1903年修通萍鄉至醴陵陽三石鐵路。1905年將醴萍鐵路延伸至株洲鎮,改名為株萍鐵路,並在株洲建設火車站(後稱南站),拉開了株洲百年鐵路歷史的序幕。

此後,京廣線、浙贛線、湘黔線3條鐵路幹線分別修建,並交匯於株洲,讓我市成為了我國南方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1976年,隨著客流量越來越大,原株洲火車站啟動改擴建。1981年9月,株洲火車站新建主樓投入使用。1985年,株洲火車站第二期工程完工。這座新建的株洲火車站總面積達16486平方米,主樓上下兩層候車大廳,成為當時南方僅次於廣州、長沙的大型客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