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国的职业足球联赛适不适合搞德甲联赛里面的“50+1政策”呢?

有梦经过的时候


首先,什么是50+1:

50+1的宗旨在于俱乐部必须保持至少51%的表决权!!!也就是老板就算买下来整支球队,他的话语权也无法超过俱乐部本体。这一点上就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我都花钱买了,我还不能说了算,那我买你干啥!”中国不管是企业,还是其他组织,真正能做到“不一言堂”的很少很少。不止中国,因为德甲的50+1政策,也导致了很多俄罗斯和西亚石油国家的土豪财团对德甲球队完全没有兴趣,因为不能任性的买买买。

其次,会员制球队的球迷拥有话语权。德甲比赛门票便宜,上座率很高。而中超的现状是除了恒大国安上港这些前排球队,门票其实很便宜,更有大量赠票,比赛本身就不够吸引球迷观看。

最后,德甲球队的财务审核很严格,俱乐部能给股东交代,保证股东利益;而中超球队,先不说中超球队,中国的上市企业,财务造假的又有多少,大家都看得到。

中超球队以前是从属于地方体育局,从出身就不具备民主和市场化属性,改革后才逐步像国际联赛看齐,也只有像恒大许老板这样的魄力企业家,敢砸钱,当年硬生生砸出一个宇宙恒大队,夺得亚冠,才让中超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中超的经营也逐渐资本化,其实我认为资本化运营,才有利于中超球队进步和成长。



从国情、发展历史以及资本构成等无论哪个方面,我认为50+1这种民主制度都不太适合中超球队。


余凌辰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的职业足球不适合搞德甲的“50+1”政策。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是“50+1”?50+1原则上锁定的是“表决权”,俱乐部拥有50%以上的表决权,意味着球迷或者球迷所支持的俱乐部管理者有真正的话语权。具体说就是,俱乐部超越投资人,投资人可以获得球队的大多数股权,但是无法成为球队的真正运营者(除非一个法律实体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队俱乐部的财政支持达到主赞助商的年均赞助费水平,才能获得豁免权。)。 这样的话,德甲其实是一个真正属于球迷的俱乐部联赛,而不是商业化的存在,限制了德甲球队的拓展和商业运作,但是也有好处,就是日常管理和运营更加健康。为球队付出最多的投资人不能拿到球队最大的表决权,很多企业家是不愿意投资的,这也是为什么英超和西甲甚至意甲更加商业化的原因,而德甲成为一个保守的联赛。德国球迷对投资人的抵触,起因是不愿意让德甲在当今足坛金源浪潮的洪流中,随波逐流,还是想维护联赛的纯洁性。这是德国人的骄傲和倔强,不过这恐怕也是德国人对一切专政独裁的本能警惕。

说到中国职业联赛,职业联赛时间快三十年了,但是联赛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一直在改革,但是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几年中国也是流行金元足球,在整个联赛的水平上确实比前些年好很多,各种大牌外援,但是说句实话,我们的联赛存在太多的诟病,与德国的职业化无法相提并论。在德国长久的职业化道路上,德国人实现了50+1政策。但是这种政策在我国真的很难去操作,这是球迷,俱乐部,足协,有关部门综合的问题。 我们单拿足协规定的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一项来说,对中国俱乐部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中甲中乙十几支退出或解散,为什么呢,因为投资人不能打广告了,投资人没有利益,怎么去投资?如果中国实行50+1政策,球迷说了算,投资人说了不算,中国的企业估计没几个愿意去做这样给别人做嫁衣的事情。

综合以上,个人认为不能像德国一样实行50+1政策,还是应该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去制定,这样才能走的远,发展的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