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廣電計量上市11交易日 機構探營摸底忙

11月8日登陸深交所的廣電計量,21日盤中一度打開漲停板讓投資者虛驚一場。上週五下午14時03分,突然一波大單湧出,令廣電計量再度破板。兩天連續開板再封板,廣電計量成交量和換手率飆升,上週五達到27.97%。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A股上市11個交易日,就有大批機構前往調研摸底,其中,11月18日-21日就有三波機構到訪。根據調研內容,機構們關注都是其核心指標,如毛利下降、應收賬款上漲、財務費用飆升以及未來發展護城河等。

關注一: 毛利率下降趨勢或難改

根據招股說明書,廣電計量作為行業知名檢測機構,但主營業務毛利率連續下行,其中2018年主營業務毛利率下降至48.83%。2019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毛利率降至44.54%。

針對毛利率下降,廣電計量解釋稱,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受計量、食品檢測、環保檢測和化學分析業務變化影響。且2018年度投入的設備、場地的折舊及租金成本,以及儲備人才的人工成本增加較多,新增產能尚未完全達產,從而導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不過,有分析認為,雖然檢驗檢測行業需求越來越大,但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毛利率下行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在A股上市公司中,業務類似的華測檢測、蘇試試驗和電科院近年毛利率持續下降。其中,華測檢測2015年銷售毛利率約54%,2016年降至50.61%,2018年進一步下降到44.80%。另外,電科院、蘇試試驗2018年銷售毛利率也創下最近三年來新低。

關注二: 財務費用半年增長1.2倍

財務費用飆升對上市公司而言,比較敏感,往往會引起投資者重視。

2017年廣電計量財務費用達到1771萬元,同比增長58.41%。2018年,財務費用則飆升到了4022萬元,同比增長127.10%。2019年1-6月財務費用同比增加1789.43萬元,同比增長119.09%。財務費用主要就是利息支出,背後反映的是有息負債大幅增加。

廣電計量自己坦承,為加快全國重點地區實驗室建設,加大了短期借款和融資租賃等融資力度,使得財務費用率提高,資產負債率上行。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末及2019年6月末,廣電計量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7.13%、35.44%、49.18%和52.36%。一方面,總體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負債水平明顯高於已經上市的同類公司。以去年及今年上半年為例,華測檢測2018年和今年上半年資產負債率為31.64%和21.23%;電科院同期負債率為44.50%和44.49%。而電科院分別為39.90%和49.51%。

關注三: 應收賬款增長快

2018年,很多A股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應收賬款佔比較大。應收賬款規模增速和佔比成為市場判斷個股安全性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廣電計量過快增長的應收賬款是否會成為潛在“地雷”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2016-2018年末,廣電計量應收賬款淨額分別為1.91萬億元、3.01億元和4.94億元,2017年和2018年規模同比分別增長了57.59%和64.12%。而同期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1.94%和46.68%。

對此,廣電計量指出,該公司可靠性與環境試驗、電磁兼容檢測、食品檢測等業務客戶多以裝備業務和政府採購業務居多,其結算週期相對較長。不過,有投資者就指出,無論客戶類別如何,應收賬款增速過快,回款速度慢,對上市公司二級市場形象都不是好事情。

關注四: 業績護城河在哪裡

雖然A股上市的檢測類公司並不多,但從事該業務的市場主體並不少,因此,調研機構關注業績護城河問題,因為這關係企業未來成長空間。

根據市場監管管理總局統計數據,截至 2018年底全國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已達39472家,但事業單位制檢驗檢測機構比重進一步下降,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繼續快速發展。截至2018年底,全國取得資質認定的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共19231家,較2017年同比增長15.43%。

因此,行業內企業製成為檢驗檢測市場主流,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不過,廣電計量表示,企業的競爭壁壘主要表現在公信力、資金投入和技術優勢等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