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學習隸書書法,從什麼碑帖開始練起?

胸外科醫生黃壯士


不僅隸書,無論什麼體,選帖時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選自己願意練的。我選的是《乙瑛碑》。





三省堂主凌雲逍遙


這位朋友能從學習隸書入手,值得恭喜。我以近十五年的書法教育經驗來分享一些心得。

首先來分析下隸書的大體發展,由象形文字到大篆,這個過程中其實書法的美感與技法還沒有形成,直到秦始皇時期統一了文字,小篆的誕生,才是中國文字與書法的正式開始。但是當時由於是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而大多的社會下層人士並不具備書寫小篆的用品,所以隸書在民間的普及大力發展,一直到中國漢代,隸書終於成為當時最主要的書體。

隸書之所以當時這麼流行,與其自身的特點不可分割。隸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線條均衡,沒有過於明顯的粗細變化,適合練習中鋒行筆;二是沒有精細的鉤與多變化的點,對初學者來講易於出效果,增強成就感與學習動力;三是隸書的結構已接近於楷書,在易識度上更好接受;四是隸書沒有特別複雜的點畫,書寫的速度可以像行楷一樣加快。以上這四點也正是印證了,為什麼隸書在當今的書法界仍是主流的書體之一。

那麼,瞭解了隸書的起源及民展以後,我們個人要學習隸書的話應該如何入手呢?這就是要根據個人的性格與喜好來選擇了。

如果喜歡工穩端莊的,那麼可以選擇《禮器碑》;

如果喜歡方勁古樸類,那麼可以選擇《張遷碑》;

如果喜歡秀麗飄逸類,那麼可以選擇《曹全碑》;

如果喜歡寬博厚重類,那麼可以選擇《衡方碑》;

如果喜歡雄放態肆尖,那麼可以選擇《石門頌》。

當然,在清代也是一個隸書發展的高峰,當時代表人物有鄭簠、金農、鄧石如、伊秉綬等人。

那麼選好自已喜歡的書風碑帖後,可通過讀帖觀察點畫特徵、線條練習與範例字練習、結構訓練、佈局訓練這五步來逐漸學習,學習時間可根據個人的領悟力與掌握能力來調整。

希望能幫到您,如果以後有關學習書法有有其他問題,可隨時留言或關注我私信交流。不喜歡的朋友請勿拍。

我是芥子研墨練字,關注我,一起來聊聊書法與寫字中的那些事。











芥子研墨練字


一、初學者,最好先選擇平正一路的字帖。孫過庭《書譜》雲:“初學分佈,但求平正⋯⋯”。這雖然是講初學字的結體,應先求得結體平正。那麼欲求結體平正,只有先選擇平正一路的字帖,如《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都是初學隸書的好範本。而結體平正、布白勻稱,這本身也是一種風格,它給人一種端莊、典雅的美感。結體平正的隸書,它有無限拓展的餘地,倘若你要追求險奇,平正便是險奇的基礎。險奇一路的字帖如《張遷碑》,雖然藝術性較高,但初學者由於對此類碑帖的美感體味不深,從感情上就難以接受,在臨寫時自然也得不到要領,技法上也不易把握。待到對書法的認識逐漸深化,功力逐漸加深,對這類碑帖美學特徵有了較深的體味,再轉換碑帖不遲。

二、選擇你喜歡的隸書字帖。

  由於每個人的性格、經歷、所處環境等因素不同,決定了每個人的審美情趣不同,愛好各異,這正如對穿衣的選擇,有人喜歡莊重,有人喜歡瀟灑,有人喜歡華貴,有人喜歡淡雅一樣,對書法的愛好也是如此。漢代,尤其是東漢喪葬立埤、表功刻石之風盛行,因而流傳下來的碑刻極豐,這些碑刻雖然同屬漢隸,但風格確有很大差異。粗略地分,不外乎兩大類型,一類是端莊雋秀,如《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曹全碑》等;一類是雄渾古樸,如《張遷碑》、《好大王碑》、《衡方碑》等等。不同的風格,給人的感受不一樣,你喜歡哪一種風格,你就選擇哪種風格的碑帖。時下書壇比較推崇的是蒼勁古樸的一路的隸書,過於秀潤的碑帖如《曹全碑》,掌握不好會滑入甜俗。

  要選擇,就要有比較,多選購一些隸書碑帖放在案頭,是很有必要的。

 三、取法乎上。書法中的“法”不像其它學科那樣,可用公式、定律、原理、法則,把它規定出來,只要按書本上的方法步驟去做,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書法中的“法”是歷代公認的前賢留下來的名碑、名帖。碑帖上的筆法、結構、章法就是規矩,就是我們要遵循的尺度。初學者,就是要以碑帖為法度,去規範自己那些不合法度的字,所以名帖又稱法帖。所謂“取法乎上”,就是要師法第一流的碑帖。明·豐坊《書訣》:“古語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初學者眼力不高,見到的碑帖也有限,對於何為上,心中是無數的。往往是得到一本隸書字帖就急於臨學,這也是容易走彎路的。

  那麼何為上呢?在常見到的近百種隸書碑帖中,當首推漢隸。從文字發展史上看,隸書到東漢已經發展到鼎盛時期。從時空上看,這種近二千年前先賢們的遺蹟,必然古趣盎然,而清代隸書雖不乏新意,但古趣卻淡薄了。在漢碑中,雖然書論家們對個別碑刻有不同的評價,但對大部分名碑的評價是基本相同的,這些公認的名碑,就是上。如前面談到的幾中隸書字帖。

  既然有上就必然有下,何為下?有兩種字帖是不足取的。一是後人臨古人碑又拓印成的帖,這種帖上的字經過二道手,甚至三道手,已經失去了原碑的神采,不如選原拓碑帖。二是對書壇上評價不高,或“名不見經傳”的碑帖,要謹慎對待,不可以為逢古便是好。對於今人的字是否可學,是有爭議的,筆者認為,今人的字有不少可供借鑑之處,但不宜深學,因為學起來容易上手,而在創新階段,又不易擺脫今人的影子,這是應該注意的。





光頭董





蘭石學書法


練習隸書,開始沒有規定什麼體。這完全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帖。

我本人是從曹全開始練習,捎帶著練習張遷、帛簡,章草及篆書!當然剛開始還是靠住一個帖子臨,先不要亂臨,以免淡化肌肉記憶!








立基之源周


學習隸書首先應該從《曹全碑》下手,曹全碑是漢四碑代表作之一,是優美一派的典型,其結體,筆法都已經達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其他三碑分別是《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其他三碑相對來講都不適合初學者使用,原因有三:

1,相比較其他三碑來講,曹全碑筆法完整,筆法特點明朗,易於歸納,比如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等等。

2,相對於其他三碑來講,曹全碑碑體本身更為完整,字跡相對清晰,易於辨認,初學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得法。

3,相對於其他三碑來講,曹全碑結體優美,字形呈寬扁形,初學者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辨識。

綜上初學漢碑從曹全碑入手是相對來講比較容易的,但是如果遇到好的老師,這些都自然不在話下,學什麼碑老師來定最好,每一個碑都自有特點,對比學習效果更佳。

附上一張平時用中性筆臨寫的曹全碑









林夕堂小朱老師


建議從漢隸入手,像《石門頌》、《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遷碑》、《曹全碑》等,這些碑帖都是代表了隸書發展鼎盛時期的精品,涵蓋了所有隸書藝術的骨髓。因此學習隸書當從漢隸開始,才是步入書法殿堂的最正確的方法。漢代祖先留下來的這些碑帖,都是前人在總結經驗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每個碑帖各有其內涵,用筆、用墨各有幹秋,精彩紛呈,如《石門頌》的飄逸、放縱,《張遷碑》的沉雄、敦厚,《曹全碑》的秀勁、柔美……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和揣摩。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誤入藝林深處


書法的學習,無非兩個方面:筆法與結字造型。隸書學習對字帖的選擇是屬於個人對結字風格的選擇。對風格的喜好因人而異。但筆法的訓練是每人個都必須要去學習過關的!

想練好筆法,首先要從篆書開始,個人首推鄧石如的《白氏草堂記》。鄧被沙孟海先生稱為“三百年來第一人"。此帖乃鄧睌年力作,筆力雄強,力能扛鼎。臨此帖能令習者鋪毫充分,提按分明,臨可時萬毫齊發,為以後寫隸書打下良好的基礎

練好筆法後,建議臨習《乙瑛碑》。此碑結體扁方整肅,規矩森嚴,風格典雅,人們普遍認為此碑乃"漢隸之最可師法者"。初學者由此入手,對於掌握隸書的結構,用筆技巧是比較適合和方便的。

筆法與結構解決好以後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的碑版。個人推薦《張遷碑》。此碑用筆以方為主,於方直中寓圓巧,筆畫粗細相間,生動自然。結構組合,端正中見揖讓錯綜,靈活變化,生動趣味。清代以來,眾多學漢隸者都以此碑為最好範則。

另外,有機會可看看前輩的臨本,如何紹基,林散之等。參考他們的筆法,對碑刻轉化為墨跡的處理方式。

以上幾點,是我這幾年習隸的體會。供參考


墨寫歷史


曹全碑吧











虎哥數學物理


張遷碑、曹全碑、禮器碑、西嶽華山廟碑、石門頌。

張遷碑——書體以方筆為主,結構嚴整、端正朴茂。

曹全碑——娟秀清麗,結體扁平勻稱,舒展超逸,風致翩翩,筆畫正行,長短兼備。

禮器碑——用筆瘦勁剛健,輕重富於變化,捺腳特別粗壯,尖挑出鋒十分清晰,是漢隸中典型的厚重,燕尾極為精彩。書勢氣韻沉靜肅穆,典雅秀麗。

西嶽華山廟碑——結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齊整,波磔秀美。

石門頌——結體大小不一,筆法瘦勁恣肆,雄健舒暢,頗饒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