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太原文瀛公園“萬字樓”,獨特的平面佈局在傳統建築中極其罕見


文瀛公園位於太原市中心區的海子邊,是太原市最古老的公園,已有600年曆史。清代末年,始闢為公園,取名為“文瀛湖公園”。辛亥革命後,正式稱為文瀛公園。

孫中山先生來到太原,曾入園遊覽和演講,1928年改為中山公園。1937年更名為新民公園。1945年改名為民眾公園。1949年解放後改為人民公園。1982年更名為兒童公園。2009年複名為文瀛公園。

公園內的萬字樓,是現存最完整的飛簷磚木結構建築。因其俯視格局為“卐”字形,故而得名“萬字樓”。民國26年春,閻錫山為紀念其父閻書堂,在文瀛湖東岸修建象徵 長壽 的“卐”字樓,擬闢為圖書館,並以其父的字“子明”為該館命名。遺憾的是,還未投入使用,抗戰爆發, 太原 淪陷。萬字樓淪為“日華俱樂部”,成為 日本 人尋歡作樂的聲色之所。


1949年後,萬字樓成為山西省圖書館的前身所在地,後又成為太原市圖書館。2004年 太原市 文瀛公園將其收回並管理,同年6月“萬字樓”被 山西 省文物局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房屋為仿清式歇山頂建築,設有圍廊,施單昂斗拱,拱眼鏤空雕刻,有瑞獸、花卉、琴、棋、書、畫等諸多圖案,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四面闢門,以北門為正。

窗採用民國年間西洋式樣,實用大方,建築採用了傳統大屋頂及柱廊的立面造型,平面及結構形式已不完全是傳統的形式和做法,屋頂形式多樣,雙脊捲棚頂與四面四阿頂相結合,正中天井樓閣為四角攢尖頂。

“卐”字中央天井樓閣

“卐”字中央頂部

擺放的松樹盆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