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别样参照—海曼 · G · 里科弗将军

在美军中,美国海军“核潜艇之父”海曼·G·里科弗应该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了。他,53岁晋升为海军少将,59岁晋升为海军中将,73岁晋升为海军上将,81岁时退役。在问鼎将军之路的励志故事中,他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性格内向,为人苛刻,脾气暴躁,处事武断,遭人忌恨,特立独行,树敌众多,还被公认为不具备主官特质……如此之人,居然取得了超乎寻常的成功:他,被公认为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战争形态,改变了美国海军、教育和国防工业;他,一个被总统、国会、新闻界、公众视为偶像,却又被当时的海军官员极力想清除和多次欲强迫退休的人,是怎样逆袭为美国海军四星上将?他的成长之路可否复制,或有借鉴之处?让我们从他的些许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别样参照—海曼 · G · 里科弗将军

美国海军“核潜艇之父”海曼•G•里科弗

寒门之子,非凡成就

里科弗是波兰裔犹太人,1900年1月27日生于波兰华沙北部的一个偏僻村庄马库夫。1906年他随做裁缝的父母移民美国,定居芝加哥。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学到中学里科弗都是通过半工半读完成的。18岁那年,在一位参议员的推荐下,里科弗进入著名的安纳波利斯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海岸的水面舰艇部队任职。5个月后,到海军研究生院深造。仅1年又因成绩突出被选送到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并获得该校电气工程硕士学历。其后在美海军历任战列舰轮机长、扫雷舰舰长和潜艇副艇长。

1946年初,美国海军派遣了由5名优秀技术军官组成的小组,前往国家核研究中心——田纳西州橡树岭学习核技术。在橡树岭的日子里,里科弗对核动力技术着了迷。他如饥似渴,勤奋学习,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从一个技术军官变成为一位核工程专家。之后,他以惊人的意志在推动核潜艇的事业上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呕心沥血,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在1948年5月1日获得美国最高决策当局批准建造核潜艇的决定;同时他也被任命为国家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船舶局两个核动力机构的主管,并兼任核潜艇工程的总工程师。

从此,他更加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核动力潜艇建造之中,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许多关键而重大的决策:他确定了核潜艇设计的正确方向——在较小的空间内设计安装全新的核反应堆;他选定了通用电气公司承建的液体金属冷却式大型核动力装置;他坚持对反应堆的每个部件都进行抗高热、抗震动试验;他做出了建造两套与陆地实验室相同的反应堆直接装入潜艇机舱中、同步进行试验的决定……等等。他成功了!1954年1月21日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下水了,1955年4月22日交付海军。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持续航行11万余千米。1957年8月,鹦鹉螺号核潜艇从北大西洋的格陵兰出发,经过11天的潜航,当它浮出水面时,已到了北极冰盖的边缘。

别样参照—海曼 · G · 里科弗将军

海曼•G•里科弗将军(左)与肯尼迪总统

之后,美国宣布将不再制造常规动力潜艇。这标志着里科弗已把美国海军带进了领先世界的核时代,因此他被誉为美国的“核潜艇之父”。为纪念里科弗对美国海军的卓越贡献,1983年美国海军将第22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SSN-709命名为海曼·G·里科弗号,他也成为在世时获得军舰命名的仅有的几位海军将领之一。1986年7月8日,里科弗在华盛顿的家中逝世。

唯真唯实,有错必纠

工作中坚持真理、坚持科学,一是一、二是二,不唯上,只唯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特别是当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质疑、甚至可能影响威信时,很多人选择了回避、掩饰。鲜有人直面现实、正视错误、纠正错误。但里科弗却与众不同,和他一贯的刚愎自用相反,他总是能及时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哪怕是对自己已经做出决定的否定。

20世纪70年代末,座头鲸号潜艇进厂进行反应堆换料和其他维修完工后,里科弗将军派出一个考核组从华盛顿飞来进行验收。经过两天严格的考核,因有1项结果不符合标准,考核组给出了不合格的结论。时任代理艇长戴夫·奥利弗怀疑一定是考核组出了问题,出于自信和对考核结论的不满,奥利弗采取了极端的手段进行了反调查,得到了相关证明其怀疑是正确的证据后,奥利弗立即给里科弗起草了一份申述报告,请求将考核等级改为合格,并要求考核组向艇员道歉。这是一个多么胆大妄为和不循常规的做法!里科弗收到报告后不仅没有生气,也没有一点对他采取极端做法的指责,而是立即派考核组前往修理厂,更改考核结论。并请求上级不仅对其本人,也对在负责岗位上的每一个人问责。

别样参照—海曼 · G · 里科弗将军

鹦鹉螺号核潜艇使得人类进入核海军时代,图为现在的鹦鹉螺号博物馆

还有一件事也是戴夫·奥利弗亲身经历的,那就是他在担任艇长期间,他发现里科弗将军亲自设计的检测断路器装置有致命缺陷,他把这一情况和改进意见上报给了他的上级,遭到严厉批评。理由是他的上司认为里科弗是舰船局最有名气的电气工程师,任何对他的质疑都是不妥的。无奈之下,奥利弗将报告写上了措词极为刺激的附言直接寄给了里科弗。与他的上司截然相反,里科弗收到报告后,立即让有关部门进行评估验证,当评估结果证明奥利弗的结论是正确时,里科弗将军立即下命令要求部队严格按奥利弗的改进意见组织实施,同时责令奥利弗的那位顶头上司在全体艇员面前向奥利弗表示公开道歉!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有必错纠,一切以对艇员、对部队战斗力负责为标准,这就是里科弗的鲜明个性和处事原则。当然,这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更需要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勇于超越,敢于创新

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技术精湛,知识渊博,理科弗首先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学者、工程师、技术领导者,但真正助其步步为营、不断取得成功的,则应该源于他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勇于超越、舍我其谁、敢于创新、我一定比别人做的更好的工作态度和挑战传统的无畏精神。

早年,在里科弗刚来到一艘老旧的潜艇S-48上任机电长时,不久一个主电瓶着火了,和它同型号的俩个姊妹潜艇都曾因这个原因被炸沉,艇长认为厄运已经在所难免,情况十分危急,就下令全体艇员到甲板上,封闭全艇,一旦爆炸就跳海逃生。就在这时,里科弗挺身而出,强烈要求到舱底下去排出险情,他以他精湛的技术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就这样他成功地阻止了一场潜艇史上最可怕的梦魇。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在深入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对引发事故的发动机进行了重新设计,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隐患。

别样参照—海曼 · G · 里科弗将军

海曼•G•里科弗刻苦学习,很快从一个资深技术军官变成一位核工程专家和核物理学家

1934年,里科弗调战列舰新墨西哥号上任助理机电长。当时舰艇的耗油量水平是衡量舰艇表现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新墨西哥号的这一指标在美国的15艘战列舰中排名第六,舰长要求机电长能在这方面有良好的表现。里科弗向舰长许诺,来年一定让他们成为第一。夸下海口后,他立即开展调查研究,下机舱、摸管路,与舰员座谈,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查找油耗过多的原因,之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办法。第2年终不负所望,新墨西哥号的这一指标果然一举夺魁,跃居全部战列舰之首。

举步维艰,矢志不渝

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算什么,难的是要有向实现理想和目标迈进的意志、行动。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在前进的路上百折不回、前行不止,才能逐步向理想和目标抵近。在实现建造核潜艇的理想上,里科弗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队伍,更没有上级的肯定和支持……。而这时他仅仅是一个海军不受“待见”的基层军官,人微言轻。但在困难、坎坷和无数的不确定因素面前,他没有丝毫的退缩和动摇,而是义无反顾、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前文已提及,在1946年5月,里科弗和另外4名海军军官被美国海军派往田纳西州的橡树岭核研究中心学习,很快他就对核动力技术着了迷,并坚信建造核潜艇对美国海军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于是,他就朝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了。当时美国的官方方案是先建一座工业用反应堆,然后再把这项技术应用到海军中。他首先说服其他一起来学习的4名海军军官和他一起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撰写了一份想象力大胆但有说服力的报告,详细陈述研发海军核动力装置的必要性、紧迫性。不幸的是该报告被舰船局否定了;但他毫不气馁,继续四处调研、座谈、游说。1年后他的精英小组也被迫解散了,他还是不肯放弃。

1947年9月,里科弗回到华盛顿任舰船局的一个没有什么权力的虚职岗位,可他没有怨天尤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继续他的追求。他多管齐下,马不停蹄地去实验室说服科学家先期开展实验研究;去企业说服工业部门开展潜艇反应堆研制;去海军每个需要的办公室汇报以寻求支持。

别样参照—海曼 · G · 里科弗将军

1959年,海曼•G•里科弗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成为家喻户晓的超级明星

1947年12月5日,他们的信送到了海军最高领导尼米兹手中并得到充分肯定,终于海军同意了里科弗的想法。然后,他再去原子能委员会呼吁。历经多番周折和斗争,他终于获得了海军和原子能委员会的允许,可以名正言顺地正式开展核潜艇项目研究。

1950年8月8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海军的造船计划。他又以高超的效率、高超的管理手段,克服了在人才建设、承包商选择、技术路线确定、资金筹措等等方面遇到的障碍,积极推进核潜艇的研制进程。

1955年4月22日,鹦鹉螺号核潜艇在进行了一次试航远行后正式交付了海军,这标志着世界第一艘核潜艇诞生了。可以说没有里科弗的坚持和努力,就没有美国的核潜艇,或者更准确地说,美国的核潜艇至少要推后几年、十几年,也可以说是里科弗认准的事就要做,一条路跑到黑的执着成就了美国的核潜艇事业。他是美国当之无愧的“核潜艇之父”。

事业如山,当断则断

核潜艇研制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第1艘,没有任何先例可循。任何决策的迟疑和失误,都会迟延工程进展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对组织领导者的考验就不仅是责任感,更需要他对技术的深刻了解和深远预见,当断则断。这需要一种强烈的担当精神,敢于拍板,善于决断;这还需要铁面无私,一切从全局从事业出发的胸怀。里科弗坚定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绝不人云亦云,总是能力排众议,在面对几乎一致的反对意见时,成功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把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办成。

1953年6月25日,核反应堆满功率试验工作24小时后,在场的工程专家都认为,所获数据已达到要求应该停止试验。但里科弗坚决不同意,他坚持试验必须符合潜艇水下横渡大西洋满功率的要求。当试验运行到60小时,核检测仪表工作变得不稳定,主冷却泵中的一台开始由于未知原因发出噪声,主冷凝器的管壁出现破损,蒸汽压力急剧下降。承建方西屋电气公司的相关人员和原子能委员会海军反应堆部的权威人士都强烈建议停止试验,但里科弗坚决继续。直到96小时后海图上显示潜艇已横渡大西洋,停靠在

爱尔兰法斯内特,他才下达停止命令。停止运行冷却后专家对核反应堆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非常令人惊喜:没有发现任何致命性的损伤。事实再一次证明,里科弗又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但是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时恰处于海军两周后要研究他晋衔还是让他离开部队的关键时期,难道他不知道这是一个可能丢掉“乌纱帽”风险的决定吗?这就是里科弗,心底无私,心无杂念。事业重如山,责任大于天。“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正确即做”是他的一贯信条,也是他的成功之道。

别样参照—海曼 · G · 里科弗将军

海曼•G•里科弗的雕像

安全至上,毋庸置疑

仿佛里科弗就是为核潜艇而生,他工作中的固执、刻板、教条、不近情理、不讲情面、一丝不苟的理念,都完全契合了核潜艇安全管理要求的天然属性。核潜艇事业的特殊性接纳了他、包容了他这些在常人身上难以容忍的缺点,给了他宽广的舞台,让他的个性、才华在核事业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理念、他的作风与当时核潜艇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他推动了核潜艇的发展,核潜艇的发展也需要他。在获得批准研制核潜艇后,他追求速度迫切希望早一天取得成功。但在涉及安全问题上,却毫不含糊,必须留有足够冗余,一个环节也不能少。

在设计辐射屏蔽层、制定潜艇防辐射剂量标准时,很多专家,其中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说,民用的标准冗余度太大,军事标准应该更高些,这样可以减少屏蔽层的厚度,从而减轻重量。但是,里科弗坚决否定了专家意见。他坚持为美国潜艇确定设计的标准是,艇上水兵受到的辐射要低于美国的农夫。他对设计人员说:“我始终坚持使用民用标准,这个标准已经被联合国医学顾问、世界卫生组织以及9个造船厂认可。现在我希望你使用民用辐射标准来制定我们的标准,明确规定潜艇内部及其周围的辐射水平,必须完全符合民用辐射防护标准。我不希望有丝毫变通……”半个多世纪之后证明,他为首艘潜艇所确定的辐射安全等级,确实达到了他所要求的无害水平。里科弗就是这样,始终坚持安全至上的信条。在涉及安全面前不容分说,不管什么原因都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技术敏锐,本领过人

如果不是里科弗在推动核潜艇工程所展现出的出色领导和管理才能的光辉,淹没了他在核领域的工程技术、理论知识上所拥有的过人才华,里科弗一定会以核领域大科学家和泰斗的身份享誉世界。相信对此不会有人提出异议。他的技术敏锐性、预见性,他对工程技术的把握和洞察力,当时无人能比,至今也少有人能够企及。在这方面他就是一个天才,他经常靠直觉决策科学问题,事实又总是证明他的正确。

一次,他的工程师罗克韦尔告诉他,通用公司的反应堆热量传递上可能有些问题,仅仅是可能。里科弗并没完全听懂罗克韦尔的分析,但他凭直觉感到一定是出了问题。于是立刻给公司打电话,要求他们马上检查整个热交换系统。公司的主管和技术人员再三告诉里科弗,他们做过计算、还有实验数据,都没有发现问题。但他就是不信,坚持让公司人员要认真对待,并写出分析报告。公司没有理会,还把这当成里科弗干涉公司技术事宜的一个例子。后来一个大规模的电制热实体模型显示通过钠导体传递的热量是公司工程师计算的20倍,里科弗直觉的正确又被无情的事实证明了!

还有一件事更让大家对里科弗的敏锐和直觉佩服的五体投地。那就是在艇上装空调时,电气船舶公司计算60吨就够了,考虑到安全因素里科弗的工程师们建议再增加1倍即120吨,船舶局负责空调的人也批准了这么做。但里科弗决定不管原来是什么数量,还要增加1倍到240吨。这在当时引起了一阵激烈的争议。事后证明,如果当初没有按里科弗的命令把空调额外加大1倍,鹦鹉螺号可能根本不能运行。“我不能证明,但我肯定是对的。”这是里科弗对其直觉的自信,也是他总能果断迅速处理问题的底气。既信奉逻辑和数据,也不忽视技术直觉,在里科弗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结 语

成功自有成功的道理,伟人自有伟人的性格。从上述事例不难看出,发生在里科弗身上的一切都有戏剧性的色彩。他经历了二战却没有海上指挥和实战的经历,他曾被海军高层排斥在外,却在被决定要退役时晋升少将军衔;他总是靠直觉和本能做出正确的重大决策;他遭人忌恨、不受欢迎,却又总能最后说服大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里科弗确实是个传奇,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他的所为是否可资借鉴,相信读者能从本文的题目“别样参照”中悟出答案。但不可思议之人,必有不可思议之处。他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不阿谀奉承、不卑躬屈膝,我行我素,坚定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是大格局,成就了他的丰功伟绩;是大胸怀,筑就了他不朽的辉煌。他说过:“我坚信,以视天下为己任的姿态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所在……一人之力难以成就事业,却可以有所改变……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只能是人类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的安逸或成功。”或许这句话可以作为对他成功的最好诠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