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在昆明彌勒寺天橋旁有這樣一家藏在老小區裡不起眼的小店,位置偏僻到連大部分出租車司機都找不到;從國營時候的新春餃子館到現在的雲春餃子館,算起來已經43年的歷史了;昆明電視臺的人都經常去吃。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旁邊就是玲瓏精緻、莊嚴肅穆的彌勒寺,無形中給人一種嚮往寧靜的感受。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大路上車水馬龍,路兩邊舊得有些許泛黃的小區樓房又給人一種很接地氣的市井感受。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來來往往買菜途中悠閒的老人。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老得有些鏽跡斑斑的電杆上電線網交織密佈。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老屋房簷下矗立的木柱子、老款自行車等一切景象都透露著這裡淳樸的歷史記憶感。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這家店就叫“雲春餃子館”,狹小的門面外時常擺著幾張簡易的長桌,80後90後都是這裡的常客,年紀最大的有90多歲的老人,附近昆明電視臺的人基本每週都要到這裡來吃。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他家出名的是鍋貼,據說每天都要賣3500多個。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店裡的這塊價目表都有20多年的歷史了,很多老顧客與店家熟悉到一進來就喊老闆一聲,不用點菜老闆都記得他喜歡吃什麼了。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和麵的小房間裡,長凳經過這麼多年都被磨得破破爛爛的。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他們每天都是5點準時起床做準備工作,先去市場買最鮮嫩的小韭菜,平均一天要用20多公斤,回來清洗都要花費近兩個小時;一如既往的人工和麵才能保證它的筋骨。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從5點開始就要一直忙到下午2點左右才會有一點休息時間,有的時候忙到晚上10點鐘,連飯都忘記吃,回家坐著就自然睡著了。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原來也請過小工,因為實在達不到店家的嚴格要求,乾脆一家五口一起經營,除了春節和道路被水淹起來的時候從不休息,靠著口碑和味道一家人維持著生活。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他家的豬肉只用四指厚膘的200公斤大豬,,所有餡都是現包現賣,純手工製作的。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一個個包好的餃子擺在大簸箕裡,不得不說餡料真的是很實在,每個都撐得圓潤飽滿。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因為本身食材的優勢加上嫻熟的手藝,做出來筋骨相當紮實,翻簸以後也不會有壞爛。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對於喜歡吃麵食的北方人來說,只要是在昆明生活過的東北人都知道他家,但凡有老家來的朋友都會先帶著來這兒吃上一頓。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在鍋裡放上少許油汁,待油溫適宜後下入現做出來的餃子。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一鍋差不多隻能做40來個,像這樣的一天差不多要做90多鍋才夠賣。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在時間和火候上面都是相當講究的。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一打開鍋蓋就香氣撲鼻,一股油麵香味沁人心脾。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他家做出來的鍋貼金黃焦脆,曾經一個30來歲的小夥一次吃了80多個。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一個個酥脆的小鍋貼色香味俱全。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其次蘸水也是至關重要的,他家的獨特在於這款奇香無比的油辣子,香到有人買回來拌麵吃。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自行調配。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標準吃法就是一份鍋貼加上一碗胡辣湯,對於喜歡吃的人來說勝過任何山珍海味。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鍋貼皮薄餡厚,裡面的餡料呼之欲出。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看著他的樣子就會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讓人忍不住的口水直流。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一大口下去,先是焦脆外殼酥鬆感,後是飽滿餡料的清香和鮮香美味,各種香味在咀嚼過後瞬間爆開在口腔之中,連鼻孔呼出來的氣味都是香的。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回味無窮的香味令人深深陶醉在其中。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搭配一碗濃郁醇香的糊辣湯簡直就是天生的一對,越吃越想吃。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一個人也好、一家人也好,吃過他家味道的人就忘不了,有時候哪怕開車幾十公里也要來這裡吃,對於這個熟悉的味道,已經不僅停留在吃飽的基礎上了,而是成為他們內心中不自覺的一種念想。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無論再忙再累,這家人臉上始終保持著燦爛樸實的笑容,忙碌的狀態其實更是一種充實的生活方式。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正是這樣一家簡單的小店,幾十年來都本著只有自己覺得好吃的東西才能給顧客吃,本著良心做人做事的態度才有瞭如此穩定的生意。希望他家能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嘗試到這番難得的美味。

昆明43年曆史的國營餃子館,藏在老小區裡,電視臺的人經常去吃


在哪:昆明市西山區新聞路(近線路器材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