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從蘇州過嘉紹大橋,下午5點左右到了紹興,簡單吃過飯後看天色還早,準備去魯迅故居,原以為魯迅故居與其他故居一樣,是一處宅院,到了之後才發現,整個一條魯迅中路都是魯迅故居遊覽區,裡面也不只有魯迅故居,還有魯迅祖居、三味書屋以及其他一些歷史建築。

 雖已近傍晚,遊人仍不見少,入口處一巨型水墨魯迅畫壁,一下子就把你從現代都市拉回到古樸氤氳傳統江南小城之中。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魯迅像

“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進景區不遠即到“三味書屋”,裡面還保持著魯迅文章中的樣子,在這裡可以看到舊時私塾真實的樣子。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私塾先生壽鏡吾家的書房,牆上仍掛著魯迅小時候讀私塾時的《松鹿圖》,圖右下面書案上擺放著是壽鏡吾先生像,案前是先生的桌子,先生就坐在桌子後的椅子上,桌子兩側的椅子是有客人來時客人坐的,書房兩側是學生自帶的桌椅。《松鹿圖》左邊牆角處的桌椅就是魯迅讀書時的桌椅原物,魯迅就坐在那個位置讀書。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牆角處就是魯迅的書桌

 原來想象中私塾應該是講臺式的,先生坐前面,學生坐對面,就像現在的小型化的課堂,這兒看到的私塾和想象中的很不一樣,這種授課佈局完全不是授課與被授課的樣子,讓人感覺不到師與生高下之分,更像是在研討中學習,現在教育改革中推崇的不正是這個樣子嗎,而這個模式在傳統的私塾中竟然早已實現了。這社會啊,真的是在輪迴中螺旋發展。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壽先生的書房

 與三味書屋緊挨的是先生書房《三餘齋》,取義魚豢的《魏略·儒宗傳·董遇》:從學者雲:“苦於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意為勉勵人們抓住一切閒餘時間讀書。

  實際上“三味書屋”原名叫“三餘書屋”即取此義。後改為“三味書屋”,源自“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也是鼓勵人們就如吃到好東西一樣認真讀書。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壽先生的客廳

 先生書房前面是先生會客、家人聚會的地方,類似現代家裡的客廳。客廳正面牆上懸“思仁堂”匾,下掛山水畫,兩側對聯:“君子處事有忍乃濟;儒者屬辭既和且平”;柱子另有一副對聯:“品節泰山喬嶽,襟懷流水行雲”。處處體現著人文氣息和為人態度,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下走出魯迅這樣的文豪也不足為奇了。

 出“三味書屋”西行百餘米對面就到了周家新臺門,這裡是魯迅出生和小時候生活的地方,魯迅的老家。百草園、長媽媽、閏土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

  這是一處典型的大戶人家,牆高院深,一重又一重,真的是庭院深深,深幾許。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魯迅故居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庭院深深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百草園是故居後的一個小菜園,高大的皂角樹,光滑的石井欄都還在,夜晚的百草園非常安靜,只能聽見小蟲在叫,不知道是不是魯迅兒時的油蛉。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百草園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石井欄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百草園

 第二天天剛亮早早起床到外面散步,走出賓館就是一條小河,河邊一色的青瓦小樓臨河而築,橋下石階上,中年女人正低頭在河裡洗東西;河沿屋外陽臺上中年男人坐在凳子上,手中夾著煙,靜靜地看著河面發呆;稍遠處一個人正在附身左搖右甩繩子,繩子下面一隻水桶隨著繩子左擺右蕩,猛然間“咕咚”一聲水桶一頭扎入水中,灌了滿滿一桶水,晃晃悠悠向二樓升去。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清早的河邊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清早的河邊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清早的河邊

 這河裡的水可以用嗎?雖然疑惑但也一下子被這濃濃的市井氣息吸引,沿河前行。行不遠,又是一座小石橋,橋上石階已經磨得發亮,有的地方已經殘缺,處處都透露著歲月印痕。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小江河橋

 過了橋是一廣場,廣場不大,一座古銅色塑像安詳地端坐在廣場中央,眼上戴著圓圓的眼鏡,右手夾持著厚厚的書本,一派儒雅斯文學者風範——無意間我闖入了蔡元培的故鄉。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蔡元培像

 魯迅在北大任教時,蔡元培是校長,其倡導“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辦學理念,與魯迅緣源頗深。蔡元培故居在一條深深的巷子裡面,傳說王羲之曾擲毛筆飛至此弄,故此弄稱筆飛弄。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筆飛弄

 忽然間意識到又到了王羲之故里。這是一條窄窄的狹長的小弄堂,粉白的牆壁,青灰的小瓦,光滑的小石板路,向前一眼望不到盡頭,抬頭只看見一線的天空。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蔡元培故居

 時間太早,故居還沒有開門,“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為毛澤東主席所提。

 沿筆飛弄向北,過十字路口至盡頭,右轉進入西街。西街較筆飛弄稍寬一點,是一條狹長的老街,兩邊盡是低矮的一層傳統民居,街旁牆面大都斑斑駁駁,覆蓋青瓦的屋簷參差錯落。有的民居臨街是店鋪,門頭前掛著店鋪的幌子,踩在光滑的青石地面上,如果不是街邊擺放的電動車和牆上佈設的電線,真讓人恍如穿越回了古代。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西街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王羲之故宅在蕺山街與西街交匯處的一片民居中,如果不是有人現場指認,無論如何也不會認出,心中不由感慨“可憐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上學時就聽老師講過一個故事:王羲之愛鵝,亦愛珠,家中養鵝,手常持珠,一個僧友到王羲之家拜訪時,又有他人來訪,王羲之隨手將珠子放在僧人面前桌上離去,王羲之回來後發現珠子不見,言談間疑是僧人所為,僧人有口難辯悻悻離去,不久抑鬱而死。幾天後,鵝死,家人殺鵝發現珠子,王羲之懊悔不已:為了一俗物而懷疑、害死友人。自此他戒了玩珠癖好,並把宅院捐給了佛門建寺廟,並親筆題名“戒珠寺”,悼念僧人也告誡自己。現在終於看到傳說中的地方,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雖然難尋,但還是讓我找到了。

  傳說只是杜撰,實際上此寺最初叫昌安寺,在王羲之死後幾百年的唐代才改名為戒珠寺,取意“戒律潔白,猶如珠玉”。王羲之捐宅為寺倒是確有其事。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越中古剎

 戒珠寺山門及前殿正在修葺,從旁邊側門進入,發現裡面別有洞天,盆中荷花正開,中間大殿剛整修完畢,建築高大恢宏,內部設施富麗堂皇,一間大廳,可能是議事的地方,裡面設施彷彿一座現代化的會議廳,在別處可沒有見過這麼氣派的寺院。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戒珠寺的荷花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戒珠講寺

 寺裡遊人不多,僧人似乎正在準備為兩個年輕女孩舉行什麼儀式,隨著大殿正門打開,僧人們魚貫而入,面向佛像分立兩旁,領頭的僧人引導兩位女孩面向佛像中間站立,隨著木魚敲起,鐘聲撞響,僧人引亢高唱,真給人一種莊嚴和震撼的感覺。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舉行什麼儀式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寺前有一方小池塘,裡面的水非常黑,池旁兩處破敗的小屋。傳說小池是王羲之練字洗筆的地方。傳說歸傳說,只是不知道為什麼裡面的水真的那麼黑,也不知道池邊兩處破敗的小院通向哪裡。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墨池

 寺院正對蕺山路,此時天色漸漸大亮,路上行人漸多,沿蕺山路向南,遠遠一家酒肆幌子,迎風招展,我平時不喝酒,但對酒相關文化比較感興趣,這當街飄蕩的酒肆幌子讓人感覺彷彿回到了古代,不由得加快腳步走到近前。酒肆剛剛開門,一三十歲上下少婦穿一件乳白色短袖,頭髮挽在腦後,鵝蛋形的臉,鼻眼不算十分漂亮,但一點也不難看,身材非常勻稱,正地低頭整理店鋪。店不大,剛拆下來的木板門斜靠在側面牆上,靠裡面牆腳下放著十幾個一尺高左右黃泥封口的酒罈,一張低矮的酒案放在門口,此時有中年人拿著一小瓶子走過來,少婦抬頭看見中年人,放下手中活計,轉身彎腰雙手搬起牆腳酒罈,挪到門口酒案近前,放在地上,拿出一把小鐵鏟子,在酒罈泥封下面輕輕轉了兩圈,用鐵鏟輕輕敲打壇蓋,打開酒罈,接中年男人手中遞來的瓶子,拿起酒提,盛滿後遞給中年人。

  “你是旅遊的?”少婦看見我在旁邊觀看問到。

  “是”,我答道。

  “前面不遠躲婆弄向裡走,有個越釀工坊,有黃酒製作展示,你可以去看看,不過那裡的酒貴,我們家的酒是自己釀的,但看不成”她笑著指向前面說道。

  “謝謝,我想問一下,臺門是什麼意思,沿途見你們這裡有好多臺門”。

  “臺門和北京的四合院差不多,我們這裡叫臺門,具體差別我就不清楚了”。

  這時又一個人過來買酒,少婦回頭招呼顧客,我轉身離開。沒有想到在蘇州沒有見到的當壚賣酒的景象在紹興卻看到了,只是這酒不是想像中的白酒,而是黃酒,這也許才是古代詩中真實的景象。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酒肆

順著指點進入躲婆弄,一條與筆飛弄一樣的窄窄的小弄堂。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躲婆弄

穿過躲婆弄,前面街道稍寬了一點,很快到了越釀工坊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越釀工坊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石磨與酒罈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酒罈

 工坊還沒有開門,門前堆擺放著各種酒罈、石磨,旁邊一口古井,一個老婆婆剛剛顫顫巍巍地從井裡打了一桶水提著離開,看到她打水的樣子我很奇怪,怎麼一彎腰就打上來水?走到近前一看:水這麼淺啊。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據說越釀工坊就是用這口井的水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井水好淺,彎腰就可以打水

 看著水井,想起小時候打水的樣子,小時候家裡也有一口水井,很深,有四五米深的樣子,打水時站在井沿邊上,用繩子繫住水桶放到井底,接近水面時兩手一上一下抓住繩子左右用力擺動,下面的水桶也隨著擺動,瞅準水桶口翻轉向下的時機,馬上將下面的手鬆開,放長繩子,水桶一頭扎入水裡裝滿水,然後慢慢地提上來。後來用上自來水,從水井裡打水也就成了記憶,沒有想到在紹興又看到從水井打水,看到了少時的情景……  

從魯迅故居到書聖故里,紹興,我會再來看你

書聖故里

  印象中紹興就是一個三味書屋、咸亨酒店、烏篷船的小縣城,甚至在查詢過百度地圖之後仍認其僅是個小城,因為時間太緊,行程中本只打算看看魯迅故居。到了紹興之後才發現,紹興雖不比蘇、杭,但也絕對是個大城市,更遑論分分鐘就可以秒殺國內絕大多數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了。之所以很多人印象中紹興是個小城市,可能是因為魯迅刻畫的人物形象太深刻,讓人一直停留在小私塾和小酒店之中。

 紹興之大,不僅在地方大,大在文化,這裡不僅有魯迅、周恩來,還有秋謹、蔡元培,陸游、王陽明;紹興之大,大在歷史,這近不僅有曲水流觴,還有臥薪嚐膽、湛盧純鈞;紹興之大,大在生活,這裡不僅有烏蓬船、茴香豆,還有當街酒肆、街旁的古井和井旁打水的老婆婆以及戒珠寺中舉行儀式的女孩了。

  如果說蘇州是一個詩意的江南,那紹興一定是一個人文和市井的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