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关于厨刀的重要性,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已有认知,看看《屠羊说》中的描述:夫厨刀,庖宰用以切割之利器。刀若不利,其割不正,则鲜不能出、味不能入、镬气不能足。故子曰:“割不正,不食。”可是做好一把中国人做中国菜用的菜刀却并不容易,今天万有引力匠心社与朋友们分享的是万友邱小锋先生做的“拿铁”品牌的“中华家刀”。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刀具创业者:邱小锋

工匠世家 大山孩子

邱小锋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雪峰山下,上面有4个姐姐,他是最小的。他们家也可说是一个工匠世家吧。

晚爷爷和四叔是乡里远近闻名的石匠。农村孩子小时候也没啥可玩的,打石头场子里的凿子、丢弃的小石料,都是他特别喜欢的玩具,他很喜欢在他们的场子里混。那个时候的石匠干活,完全没有现在的电动机械设备、雕刻设备,小时候他们那里连电都没有。从上山采石、开料、一直到作品打磨雕刻完成,全部由石匠手工完成,甚至很少人知道,他们还要干铁匠的活。

因为石匠的吃饭的家伙全靠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圆圆扁扁的数条钢凿子,钢凿炖了,得自己来弄。自己起炉,锻打,淬火等。看他们淬火那一瞬间是我最喜欢的童年记忆,通红的凿子,伸到装在一个木盆里的山泉水里,伴着水面迅速腾起的蒸汽“咝”的一声,那声音我学不出来,可只要脑海里一想起,整个人就精神了。

父亲是方圆百里最优秀的竹篾匠。父亲十二岁的时候就去镇上做学徒,他是镇上最优秀的学徒。后来父亲专门外出做篾工,很快成为县里竹篾行业最优秀的篾匠之一。父亲干活非常认真,也对自己出色的劳动成果引以为傲。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说,县里有人去省城办事,要送人情,专门找到父亲编了两床竹席作为礼品。就是说在别人眼里,他编的已经不是仅仅是生活用品,是工艺品了。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邱小锋的家乡

刀客蜕变 磨刀创业

当然,邱小锋后来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石匠或篾匠,家里也没有让他成为手艺人,母亲坚持送他上学,要走出农村,还是得上学学知识。他后来成了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考到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在叫长安大学。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读书时的邱小锋

邱小锋学的是机械电子工程学,也没啥想法,就是想机械类的专业好找工作吧。“学的时候才发现,还挺适合我的。比如,金工实习作品是要自己设计并制造一个锤子,制造中要亲手敲打,很多同学会觉得比较枯燥,可我敲着敲着就像在演奏敲打击乐,感觉很有趣,有节奏的敲打惹得旁边的同学忍不住都笑出来了。”

2001年7月,我毕业去了美的。美的是很能锻炼人的地方,我很感谢美的,我毕业后直到2015年出来创业,中间都没有离开过。

2016年,他们开始小批量锻造,邱小锋亲自参与锻造过程,并把论刀楼中华家刀的锻造工序精细标准化为52道,自己完成每一把文刀的最后一道工序——手工磨石开锋,继续之前的磨刀工作,哈哈。

越来越多的“刀客”喜欢上我们的刀,开始有人评价我们的刀竟然与他们家德国品牌的刀一样好用,后来又有人说用了我们的刀之后,他们家外国品牌刀就挂一边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使用后反馈的意见逐渐增多后,我们在持续改进不足之处的同时,之前不安的内心也逐渐安稳一些。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我觉得我们的刀具能够为用户有所认可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认真对中国用户习惯的研究与了解,我们可以自信的说,懂中国用户用刀习惯,我们不输于任何其它品牌。我把要做好一把称手又称心的中华家刀,总结为至少要同时做到18个方面,虽然单独一个方面的做到不是都特别难,但要同时做到,则需要足够的细心与耐心。

我们最大的制约,还是没资金和没渠道。到现在,我们锻造了几千把刀,一套1000元左右,小而美的产品,能用到的人毕竟是少数。到了2017年,我想怎么能让更多的中国家庭用上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中华家刀。

中国其实不缺制造,世界上顶级的刀具品牌也在中国生产,我很幸运遇到了同样希望制造高品质中国品牌刀具的制造朋友,我们都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不仅仅会制造国外品牌的高品质刀具。我们有个共同的梦想,”努力,让天天吃中国菜的中国人,有一天,瞧得起中国制造的中国菜刀!“

千人试刀 食神定制

创业初始,邱小锋为了深入研究中国用户用刀习惯,曾背着磨刀石10个月去了10个城市,免费为1000多位社区重度用户磨了1000多把刀。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小锋(左1)在社区与用户交流

邱小锋一边磨刀,一边总结,并开始着手设计中国家庭最常用的切、斩两把刀。与刀匠们采用手工方式锻造样刀后,他便带着样刀继续磨刀,同时请过来磨刀的人试用样刀。

邱小锋仔细观察他们的握刀姿势、用刀动作和使用刀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并认真听取他们的使用意见,把他们所有不满意的地方都一一记下来。

有时来磨刀的人比较多,邱小锋忙不过来。他便用样刀跟用户的刀交换,约好一周后换回来。如此一来,也可以让用户体验时间更长,并提出更多的改进意见。

邱小锋磨刀、试刀的地方除了社区,还有他创业工作所在的地方。经常有一些顺德的厨师朋友、周边的邻居、关心创业的朋友等去邱小锋的办公地磨刀、试刀,邱小锋虚心地听取他们的使用感受,并恳请他们给予改进意见。随着上楼论刀的人越来越多,邱小锋的创业办公地也被朋友们称做“论刀楼”。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论刀楼的刀具尤以手工锻打“文式”、“武式”双刀闻名,文武双刀是在中国家庭传统最常用的切片、斩骨两把刀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精华锻造以及淬火技艺,结合新时代钢材与用户品质需求,追求更加极致的专业分工:

文刀轻薄锋利,吃软不吃硬,专切菜切肉;

武刀沉而有力,刚柔并济,专斩筋剁骨用。

论刀楼的刀具以合手、耐久著称,刀具的品牌名为“拿铁铁器”,拿,合手也;铁,牢固耐久。百年好合手拿铁铁器最为人乐道。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拿铁铁器创始团队成员岳卓林、邱小锋、邱向阳

2017年,拿铁铁器获得小米生态链孵化器俞敏洪老师旗下企业共同孵化投资。

2018年,拿铁铁器成为

吴晓波频道新匠人国货品牌。同年,成为中国饭店业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唯一指定刀具品牌

2019年,拿铁铁器成为国际食神戴龙大师亲自授发的亚太厨皇烹饪大赛唯一指定用刀品牌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国际食神戴龙大师(右)与邱小锋

迄今定制论刀楼拿铁铁器的中国烹饪大师,从顺德本土诸如世界粤菜厨皇协会名厨常务副会长罗志坚大师等,到粤菜地区如国际食神戴龙大师、中国粤菜专家俱乐部主席关伟雄大师、中华粤菜厨皇卢锦泉大师、亚太厨皇平少、七星级大厨邱金星大师等,再到全国各地菜系大师如中国名厨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李林生大师、中国十大名厨丑启明大师、贵州省级非遗传承人沈四春大师、“中国烹饪第一刀”陈子宝大师、中国烹饪大师杨东雄大师等,拿铁铁器已成为1118位中国烹饪大师私人定制刀具品牌。

除了烹饪大师以外,关爱生活的名人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老师、诗人苏金伞的女儿苏湲老师、《21岁当总裁》的作者董思阳老师等下厨爱好者也纷纷在论刀楼定制拿铁铁器文武双刀。

刀客邱小锋——让天天吃中国菜的国人瞧得起中国菜刀

罗志坚大师使用拿铁铁器文武双刀料理顺德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