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喜欢去旅游的朋友会发现

城市与城市之间,长得越来越像

一样的街道立交桥,一样的高楼大厦

​一样的麦当劳、KFC、沙县小吃

就连楼盘小区

除了房价不一样,跟家里的没啥区别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在这追求高效快捷的时代

复制+粘贴

已经成了城市发展的固有模式

城与城识别度越来越低

似乎心中的那个家乡的模样,渐行渐远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看惯了千篇一律的建筑

就会倍加珍惜,那些别具一格的风景

所以,每每走在玉林路街头

时常会心生感慨

居然还保留着一片骑楼街

该是多难得?

这是属于西方古典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的结合

它也不仅仅只是属于玉林城市的印记

而是繁荣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还记得

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

旧时

商铺的老板往往会热情地招呼路人

到骑楼下躲雨、纳凉

好不惬意

如今虽说也有好些骑楼渐渐淡出视野

而小编依旧想要把这分具有玉林特色的骑楼

介绍给大家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什么是骑楼?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其实,说简单了,骑楼,是一种特别的建筑形式。从结构上看,它的底层架空,二楼以上比底层凸出,并由支柱支撑,在底层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由于二楼犹如“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随后也传入华南地区。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都是当年华侨从东南亚返乡所建。

什么是骑楼街

一栋建筑是骑楼,它底层是架空的空间,当连续若干栋骑楼建筑并排,它们架空的底层就贯通成公共通道,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街”。而这些骑楼,通常是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既可以实现商住两用,又可让行人在其间行走时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合岭南炎热、多雨的亚热带气候。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玉林骑楼街分布

玉林城区骑楼街

玉林的骑楼街是以玉州路与人民路交汇处为起点,向东、西、南三面辐射,延伸至人民路、五灯坡、西街口、解放路、大北路等路段,是繁荣的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骑楼街就如老玉林的脐带,是玉林之所以成为岭南都会的身份证。它像一部活的历史,向世人讲述着老玉林的世事沧桑,是玉林休闲生活和商业气息最原始也最鲜活的标本。

如果说岭南都会玉林的自然源头在南流江,那么文化源头就在骑楼街。骑楼街默默记录着数百年历史往来的脚印,飘落在每一寸土地上的尘埃都积淀着岭南都会的荣光。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玉林容县城区

虽然在不断扩大,新建了许多街道,但至今最热闹的商业街道仍然还是具有清末民初风格、以骑楼式店铺为主要特色的西大街和西上街、新北街。此外,金珠街和杨梅镇的杨梅圩也是骑楼街的典范。

据《容县志》记载,长500米共200多间店铺的杨梅圩创建于清朝康熙中期,距今约三百年,光绪年间曾重修,至今仍保留着整条骑楼式街道的格局,成为容县乡镇旧圩市一景,是一个颇具旅游开发价值和历史文化品位的资源,它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光。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玉林杨梅镇

此外,在美丽的梅江河畔,也有一条约500米长,坐落在容县杨梅镇的骑楼老街显得有些冷清寂静,街道两旁的骑楼已稍有破烂,墙壁有些脱落,露出一块块青砖,墙上用漆写的字已经模糊,一些现代式的楼房镶嵌在这条老街,“点缀”着这里的古典。这是岁月给这条老街留下的斑驳痕迹。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走进这条老街,小编很难与繁荣热闹等字眼联系起来,然而,这条饱经沧桑的骑楼老街,曾经是整个杨梅镇最繁荣喧嚣的圩街。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梅街骑楼的房子宽度一般为3~5米,纵深30~80米,房子高度为二层楼,也有三层的。二楼及二楼以上的正面墙体也多为木板,木窗,也有青砖墙、木窗结构的,为了节约建房资金和用地,房子与房子之间共用一堵墙,杨梅街最古老的骑楼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有800多人如今居住在这条老街。

1995年,杨梅镇获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随着绿荫城的开发,水运的没落,昔日繁华的杨梅圩逐渐萧条,那种每逢圩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景象在人们的记忆里渐行渐远。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玉林骑楼街的记忆

玉林旧城,今天只留下了骑楼街这个符号。旧城的主要街道十字街和七弄八坊,现已化身成为骑楼街。只要绕着骑楼街走一圈,基本上就相当于走了一趟玉林旧城。

据传,骑楼在玉林始见于南街一带商铺,盛极一时的福绵船埠的各路货物从南街入城,也最先繁华了南街。后来,城内十字街等主要街道纷纷效仿,骑楼也就越建越多。街上左邻右舍都建起骑楼后,它们相互连接,人行道便成为一条公用的长廊。至于楼层的装饰,也不拘一格,或作哥特式、罗马式,或融入我国传统图案元素,甚至饰以“满洲窗”。

上世纪初,当局规定“各马路兴建屋铺,均应在自置私地内,留宽八尺,以建有脚骑楼,以利交通之用”。这个举措推动了骑楼的发展,使骑楼成为玉林独特的风景线。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然而,历经百年来的风吹雨打,当初的骑楼现已略显破败。为了保护和发展这一具有浓郁岭南风情的骑楼建筑,2004年我市全面启动改造骑楼街的工程

改造后,骑楼街风格统一又独具特色,有的耸立着尖顶塔楼,有的加入西方柱饰,再加上多姿多彩的花饰、浮雕、铁艺等墙面装饰,建筑整体洋溢着典雅别致的欧洲韵味,大大丰富了岭南都会的历史内涵,也形成了如今繁华依旧的骑楼街。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骑楼温婉的女儿墙和山花

骑楼立面顶端部分的“女儿墙”,多为横向三段对称式,组成一条条波浪般起伏的天际线。此外,窗楣、柱子、栏杆、雕饰等也都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在南洋风格中融入了欧洲建筑元素。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沿着骑楼街漫步,感受到的不仅是商业的繁华,还有从骑楼街的建筑形态体现出来的价值。仔细欣赏外表斑驳的骑楼,上面大多是优雅精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整体颜色一般有米色、乳白、嫩黄等,显得典雅端庄。

在骑楼街之间,不时还会看到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巷,它们在向人们讲述玉林的历史与文化。它的模样,它的味道,它的感觉,它在历史中所遭遇的一切,都成为文明的记录、岁月的划痕。


玉林骑楼街繁华始于

清光绪版《鬱林州志》中记载:“鬱林州由岭以南亦一都会,……舟车之会,巨商富贾于此聚居。”广州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杨宏烈认为,“”,是骑楼建筑文化的根基之一。在玉林,这一观点得到充分论证。

从南墟入城,一路向北,是五灯坡——会杨塘巷——玉林酒家——天主堂——大同酒家——果然酒家;从西街口进城,一路向东,是粤东会馆——信昌号旧址——古定小学——大成殿——九曲巷——吉星楼—公和泰……骑楼之间,浓缩着玉林历史的这些“老字号”接替出现,细细品味,就仿佛穿越了玉林历史。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在骑楼街商圈,无论何时,总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的景象从不会改变。在这里,东西方建筑艺术水乳交融,高雅与世俗和谐相处,每天都在上演岭南都会的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这座繁华都市的华丽气质。

玉林骑楼街里的生活文化

沿着骑楼街从南墟进来200米,与西街口往东约200米处有个交会点,就是现在玉州路和解放路的交叉路口。在这个交叉路口的地面上,有一幅特别的玉林辖区地图。

这幅玉林辖区地图占地170平方米,用不同颜色的石材标注了玉林所辖7个县市区的区域位置,设有路标和指南针,内容严格按照地图的制作规格和要求完成,字体方正,边角工整,色彩淡雅。整幅地图美观大方,创意新颖,引人注目,是骑楼街的一个亮丽风景点,充分展现了玉林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与骑楼街相得益彰,成为玉林的“文化符号”。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在“落雨天打功夫,出只湿只”这句颇具玉林特色的谚语中,我们可以想象,尽管外面大雨滂沱,人们在骑楼街里仍可逍遥自在、淡定从容。

正如不少市民所说的,以前在玉林,出门基本不用带伞,骑楼成片连接起来,足以为人们遮阳挡雨。

即使是繁华了数百年的商业中心,骑楼街里处处洋溢着的小市民生活气息也掩盖不住。黄昏时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家住解放路的刘阿婆拿着板凳在骑楼下的家门口和邻里说笑,孩子们也在廊柱边穿梭打闹。在竹篾行和西街口,骑楼下生活着的市民丝毫不会被外面的繁荣侵扰,他们闹中取静,舒适恬淡,享受着生活的安闲与和谐。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一端生气蓬勃,一端安详宁静。数里骑楼街,竟体现出岭南文化生猛和淡定交融的意韵。或许,正是这种从容,让这里的繁华能够延续数百年,生生不息。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都说

一座城,一砖一瓦都是记忆

有着满满的情怀

有着浓浓的历史韵味

小城风情,古骑楼

有空不妨和我在玉林的街头走一走

了解它的历史

品读它的韵味

看看独独属于这座城市的印记

睇!玉林一道最美的风景——骑楼街,看了就迷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