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保田鬥爭”的決策在這裡確定———新羅區曹溪街道坑頭村革命簡史

“保田鬥爭”的決策在這裡確定

———新羅區曹溪街道坑頭村革命簡史

坑頭村位於龍巖市新羅區曹溪街道東南部,被喻為新羅區的南大門。坑頭村是林木蔥鬱的山區行政村,村莊雖然不大,卻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是當年中央蘇區重要的革命活動據點之一,紅軍長征後,堅持閩西三年游擊戰爭,是紅八團的遊擊根據地,抗戰初期閩西著名的“保田鬥爭”決策,在“坑頭會議”確定。當年僅60多戶、100多人的小山村,就有10多位革命烈士為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土地革命的成果一直保留到新中國成立,是“紅旗不倒”之鄉。

1928年春,龍巖後田農民武裝暴動後,後田暴動的領導人之一,共產黨員張雙銘被敵通緝,即轉入地下秘密活動,他經常到中甲、坑頭、中粉等鄉村秘密活動,宣傳革命道理,提高了坑頭人民的革命覺悟。1928年夏秋間,中共臨時縣委領導人鄧子恢、郭滴人、張雙銘、張湧賓、陳錦輝等,奔走於坑頭、王莊、東山等地,指導農運工作,發展黨組織。坑頭鄉(今為村,下同)的農運骨幹李美青、龍金寶、郭金水、陸金錢等均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坑頭鄉黨支部,龍金寶任書記(併兼任山馬區委委員),並建立了農民協會、秘密農會、黨支部三位一體的農村基層核心組織,大力開展農民運動,積極做好暴動的準備工作。

1929年初夏,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三克龍巖後,坑頭鄉在縣赤衛隊的幫助下,也舉行了暴動,組織了武裝,建立了鄉蘇維埃政府,推選李美青為主席,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鬥爭。

1934年夏,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八團(簡稱紅八團)在團長邱金聲,政委邱織雲(後伍洪祥),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魏金水率領下,奉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命令,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爭,以破壞國民黨東路軍主要交通運輸線———漳(州)龍(巖)公路的適中至曹溪王莊公路交通線,牽制敵人向中央蘇區腹地進攻,配合中央主力紅軍進行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紅八團先遣部隊在漳龍公路線馬坑一帶開展活動。山馬區委書記張木良,區游擊隊隊長陳水泉接龍巖縣委指令,帶領遊擊武裝深入到漳龍公路沿線的三坑、馬坑、王莊坑頭等鄉發動群眾,配合紅八團的軍事行動。坑頭鄉的郭三元、郭金水等人直接參加縣、區游擊隊,坑頭鄉群眾送米、送鹽給紅軍、游擊隊,並積極打探敵情,設置路障,剪斷電線,提供會議地點,積極配合紅八團先遣隊開展活動。

同年8月中旬,在山馬區委、區游擊隊和坑頭鄉群眾的積極配合下,紅八團在漳龍公路線的王莊附近伏擊國民黨軍第八十師運輸隊,一舉擊毀軍車12輛,俘敵30餘人,繳獲了一大批槍支彈藥和布匹,食鹽等軍用物資,迫使敵人中斷交通運輸多日,使整個漳龍公路交通運輸處於癱瘓狀態,直接影響了國民黨前線部隊的後勤供給。

由於有坑頭、王莊、馬坑等鄉革命群眾的全力支持,從1934年7月開始到10月,紅八團在漳龍公路線的坑頭、王莊、馬坑、新祠、適中、和溪等地共進行9次埋伏襲擊戰鬥,破壞公路橋樑10多座,擊毀軍車40多輛。這些戰鬥使敵人的運輸線受到很大威脅,交通經常中斷,勝利地完成了中革軍委交給紅八團、各地遊擊武裝和基層黨組織破壞國民黨的漳龍公路交通運輸線的任務,牽制敵人,有力地配合中央主力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

1938年,新四軍第二支隊北上抗日後,閩西國民黨反動派撕毀了“和平談判”協議,指使地主向農民進攻,妄圖奪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被農民分得的土地,收租奪田,繼續進行封建剝削,鬥爭異常尖銳、複雜。

為了更好地指導閩西人民的保田鬥爭,1938年秋,中共龍巖縣委決定在黨和群眾基礎較好的山馬區坑頭鄉召開全縣各區黨員幹部會議,採取有力措施,制定保田鬥爭方針策略,全面部署反對收租奪田鬥爭。會議在該鄉郭炳丁的屋子裡召開,會期三天。

中共閩粵贛省委副書記謝育才,中共龍巖縣委書記魏金水參加會議。會議由魏金水主持,他說:“農民鬧革命,紅軍分田給農民是天經地義的事,地主收租奪田不得人心。”

“分田是共產黨領導的,保田也要靠黨的領導,我們要積極主動地領導農民開展抗租保田鬥爭。”謝育才、魏金水和與會黨員幹部認真分析了當前形勢,研究決策。縣委決定以各級黨組織為核心,打出“農會”的旗號,以群眾的面目出現,進行不懈鬥爭。根據地主的不同態度,採取“爭取開明分子,中立中間分子,孤立打擊頑固分子”的政策。在鬥爭策略上,用“說理”“拖避”“唬嚇”,最後用“打殺”的鬥爭方法,因人而異。創造性地提出一整套有理、有利、有節的群眾性抗租保田鬥爭方針,堅持保衛土地革命的勝利果實。

這次會議開得很成功,把閩西龍巖群眾性的保衛土地革命果實推向高潮,並取得最後勝利,創造了全國少有的奇蹟。

1939年秋,中共龍巖縣委為加強黨組織建設,提高黨員的政治素質,增進組織紀律性,發揮各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選定黨的基礎好,群眾政治覺悟高的坑頭村,為黨支部骨幹訓練班地點。東城區委所屬各支部都派出骨幹參加學習,並在加強黨員思想建設和組織整頓的基礎上,成立了黨總支委員會,邱錦才任總支書記,這對於加強抗日救亡活動和抗租保田鬥爭,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坑頭人民忠於黨、忠於革命,為革命作出重大犧牲,房屋被燒,群眾飢寒交迫,流離失所。但他們仍然堅持革命鬥爭,甚至獻出寶貴生命,共有13位同志英勇犧牲,成為革命烈士。在冊的“五老”人員有六人。

在艱苦卓絕的閩西三年游擊戰爭中,坑頭人民不怕犧牲,無私地支持紅軍游擊隊,該鄉郭厝上樓是紅八團領導人秘密會議地點。坑頭鄉成為紅八團可靠遊擊根據地,紅八團的團部曾一度設在坑頭。解放後,原紅八團政委、時任福建省政協主席的伍洪祥有回龍巖,都要抽空到坑頭村看望老區群眾,問寒問暖,以示對坑頭人民的關心,對坑頭人民革命精神的肯定。

龍巖是“紅旗不倒”之鄉,曹溪坑頭這面紅旗猶為鮮豔。坑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奮鬥,前仆後繼,作出重大犧牲。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龍巖縣人民政府定該村為革命基點村。1992年,坑頭村被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及龍巖地委、行署授予“明星村”稱號。如今,坑頭人民堅持改革開放,正在為科學發展,建設海西,新羅走前頭,作出更大貢獻。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