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在福特掀起管理變革的,是……牛頓?

每晚8點,捕獲前沿商業洞察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1687年,牛頓寫下《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他根本不認為自己是個科學家,書名都叫“哲學”……

——李善友

授課老師 | 李善友 混沌大學創辦人

你以為

牛頓只是一個科學家?

牛頓用歐幾里得公理化的方法建立整個力學基礎。物理學正是因為牛頓有了公式之後,才成為一個學科。任何一個學科是否成立的標誌是是否建立這個體系的第一性原理。牛頓就是建立物理學第一性原理的那個人。

但牛頓並不僅僅是科學家,他是一個世界觀層級的思想家。

在牛頓經典力學的思想裡,天上地下、萬事萬物都在運轉著。他們給了世界一個圖騰——。人們可以預知未來的一切。於是這個世界觀就成為整個宇宙的世界觀,叫做

機械論世界觀

我們以為牛頓只是一個科學家,其實整個工業時代和工商管理,都是建立在牛頓世界觀之上的。

● 牛頓與工業革命

瓦特讀懂了牛頓的物理學。他應用牛頓的力學改進了蒸汽機,這件事情啟動了工業革命。

牛頓寫出那個公式的時候,就是為了改進蒸汽機嗎?完全不是,哲學家做的事情是無用的,他根本就沒想有什麼用處。是像瓦特一樣的匠人,把哲學家牛頓的思想用於改造這個世界。

● 牛頓與政治學

傑斐遜是《獨立宣言》的第一作者,你去分析他寫這本書的底蘊,他把人視為原子,從作為社會原子的人的天賦的、不可剝奪的權利推導出革命的權利。他的推導過程,與牛頓從單個物理原子的內在屬性推出自然機制幾乎一樣。

● 牛頓與經濟學

這個影響就更加直接了。亞當·斯密熟讀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整個經濟學裡的很多概念,其實都從經典力學裡借用出來的。

比如,經濟學有個基礎假設叫理性人假設,理性人和原子幾乎是一個假設。還有,供給和需求的平衡,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基本一樣。經濟學裡的均衡論完全來自於力學裡的均衡論。

● 牛頓與管理學

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奠定了20世紀管理的基礎。那時相對論量子力學還沒有成型,很顯然他所說的科學管理的科學是牛頓力學。

牛頓的力學、牛頓的世界觀、牛頓的思想,實際上是管理學的基座。如果一個人不瞭解牛頓機械論,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他根本不瞭解管理的本質,只是在細枝末節裡面下功夫而已。

整個工業時代可以簡稱叫牛頓時代。

接下來,我把他三個最重要的思想進一步解釋一下。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決定論

根據牛頓機械論的世界觀,他認為這個世界有一個基礎的理論叫決定論。

赫拉利寫了這樣一段特別有意思的話:有了萬有引力這個公式之後,任何人假如想了解炮彈或者行星是如何運轉的,又會落向何方,只要測量一下物體的質量、方向、加速度和作用力,把這些數據遷到牛頓方程式裡,答案就會像魔術一樣躍於眼前。

這件事情在今天習以為常,但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可以科學的、數學的、精確的、決定論式的、可證偽式的預測未來。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成就。

比如,海王星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不是用眼睛先看到的,而是用腦子先看到的星星,完全證明了牛頓力學的正確。

這時候產生了一個方法論,就叫科學決定論

哲學家斯賓諾莎提出決定論的信念:一旦我們徹底瞭解自然律,就會明白上帝不會擲骰子。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不會有隨機性,不會有不確定性,一切都是決定式的。這個決定論,更精確地說叫做科學決定論。

在這個情況之下,科學成為新的宗教,學校成為新的廟宇。直到今天我們都相信這個宗教,它其實是今天最大的、超越任何傳統意義上宗教的宗教,就叫科學教。因為它有力量,它能有決定論這樣的力量。

決定論對我們的影響直到今天。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均衡論

如果你去看《查理·芒格的智慧》,第二章寫的是物理學,他在物理學的各個理念裡只拈出均衡論。他說牛頓力學對我們的經濟、金融影響最大的觀念,就是均衡論。

他說,自從牛頓證明了行星之所以按照固定的軌道旋轉,是因為它們在固定軌道有個向心作用力和太陽對它的萬有引力之間達到平衡,之後,不同學科的學者都相信本學科那個系統是均衡的。

把牛頓的均衡論引到經濟學裡的最重要的人物是馬歇爾,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他1890年的《經濟學原理》被稱為整個經濟學領域裡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大概重複印了十幾版,成為整個西方經濟學的一個入門性的教材,他就引入了均衡論。

我們來看馬歇爾本人的觀點:在市場上供需之間的作用力維持著一種穩定的狀態,從而確定了商品最終的價格。當需求者給出的價格與供給者期望的價格一致的時候,商品的數量既不增加也不減少,這就是一種均衡。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這句話我們今天聽起來已經很平常了,但你想一想,這句話剛出來的時候非常了不起,居然把經濟學用那樣兩條曲線全部表達出來,而這種表達的理論來源來自於牛頓。

這就是靜態均衡學的均衡假設,經濟在不受外力干擾的情況下,最終趨於並保持在均衡狀態。

到今天在主流的經濟學、金融學和股票市場裡,目前還是相信均衡論的。

還原論

事實上我們商業人士在解決商業的問題的時候,用的最大的一個理論就是還原論。

什麼叫還原論?整體可以分解為部分,然後部分可以組成整體,整體等於部分之和。

還原論從牛頓以來一直是自然科學裡最基礎的研究方法,到今天為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比如說物理學裡,從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開始,幾十代的科學家一直在找整個自然界裡不可分割的那個最小單元是什麼。

整個物理學裡的重大進步,都是還原論一層一層往裡去挖。每挖到一個更低層級的細微顆粒時,整個物理學向前進步一大步,整個的趨勢背後的力量是什麼呢?還原論。

再看生物學,哪一年被認為是生物學最重要的一年呢?1653年,這年發現了基因,發現了雙螺旋。決定生物遺傳性狀的那個最小單位是基因。人們找到基因以後,終於可以對人類、對動物的繁殖進行解釋。

研究的方式都是牛頓以後開始的還原論,還原論甚至成為西方認識客觀世界的主流哲學觀,認為萬事萬物都可以通過分割成部分的方式來了解它的本質。

我們講過組合式創新,是基本要素的重新組合。(詳見《戰略聽著空?王興卻用它“絕處逢生”》)所以創新有一個基本功,就是你能不能把基本要素拆分拆解。拆分得越細,顆粒度越細,很有可能你會看到不同的東西。這個思想方式來自於哪裡?還是來自於還原論。

笛卡爾有一個著名的方法論叫笛卡爾分解:如果一個問題過於複雜,以致一下子難以解決,那麼就把這個問題分解成一些足夠小的問題,然後再分別解決掉。當你把這些分別的問題解決掉以後,整個問題也得到解決了。

你想一下,我們日常工作中是不是就這麼幹的呢?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看看我們今天做的組織機構圖,是不是還原論思維?一個公司,可以分解成很多部門,這個部門繼續分解成很多的組,這個組裡面繼續分解。

甚至包括傳統解決問題的思路。麥肯錫的著名的7S把整個公司分成7個S,每個S的問題解決掉之後,整個問題就解決掉了。這些方法論都來自於牛頓的還原論。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還原論在今天應用最著名的一個例子,還是埃隆·馬斯克。他的第一性原理就是物理的還原論,一層一層撥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一層往上走。

研究電池的時候,電池成本太高了怎麼辦?第一,拆分成基本要素,電池是由什麼元素組成的?這元素要多少錢?第二,用一個不同的方式,把它重新組合起來。

案例

“藍血十傑”的科學管理

2014年,華為做了一個“藍血十傑”的表彰會。藍血十傑代表了西方的科學管理,被稱為美國現代企業管理的奠基者。

所謂藍血十傑,是二戰時美國陸軍航空隊統計管制處的十個人。他們特別擅長用數據分析的方式來做各種各樣的計算。他們有一句名言:每一場戰役如果統計學上不能贏,這個仗就不會去打。在這場戰役中,這十個人立了赫赫戰功,他們用腦子來計算各種東西,做各種各樣的運籌和統計優化。

戰爭結束之後這十個人關係也很好。他們老大說,咱們也別散了,乾脆一塊去改造哪個公司吧。然後幾個人就去了福特,分別進到公司的計劃處、財務處、事業部、質量監控等部門。

他們在福特掀起了一場以數據分析、市場導向、強調效率、控制為特徵的管理變革。幾乎今天的主流的管理的行為都跟這場實驗一脈相承。

你看,這個行為全都是牛頓的世界觀的味道。他們做了三件大的事情:

● 第一,強調基於數據和事實的理性分析和科學管理。

● 第二,建立在計劃和流程之上的規範的管理控制系統。

● 第三,客戶導向和力求簡單的產品開發策略。

舉個例子,按照他們的管理哲學,事實都是可以度量的。不能夠被度量的事情都不是事實,只是現象。他們要求從經銷商的銷售能力到廣告的效果,每一件事情都要有數據,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數字作為答案。

想想看,這是把牛頓力學裡的決定論、控制論,以及可預測的計劃到極致了。

從技術角度,他們並不擅長新產品開發。通常他們特別擅長資產負債表,擅長成本控制,但不擅長產品的豪華奢侈的配置,也不擅長髮佈會的炒作。所以人們認為他們可能不擅長去做車。但是他們卻用那套管理體系成功地開發了獵鷹小型轎車,證明了這套基於數據的管理是多麼成功、重要。

獵鷹這個車最初來自於德國大眾的甲殼蟲。當時底特律的主流人士認為只是邊緣人士才會買甲殼蟲。這十個人不相信,他們去做市場調查,發現恰恰是新一代有品位的人在買這種新型的車。這預示著汽車行業發生一場新的變動,人們開始個性化的新型時尚。

隨後的四年裡他們做了14次市場調研,訪問了成千上萬個美國民眾,詢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氣缸的數目,車身的長度,能夠接受多少耗油量,等等。最後不是憑直覺,而是憑數據做出關鍵參數。

這是科學管理最好的一個案例。在這之後人們普遍推行藍血十傑。這十個人後來出了很多大人物,有一個成為美國國防部長。

在福特掀起管理变革的,是……牛顿?

小結

《思維簡史》裡講的這樣一句話特別有意思:即使那些對牛頓定律一無所知的人,內心深處也滲透著牛頓的觀點,所以研究牛頓的著作就是研究我們自己的根。

就算你從來沒有上過一堂物理課,你的體內也居住著一部分牛頓的靈魂。在這種基調之下,如果不瞭解牛頓的世界觀,不瞭解牛頓的哲學,很難了解今天整個社會下面那個基石假設是什麼。

但是任何一個思想一旦固化之後,它就會對整個人群形成形而上學禁閉。事實上牛頓的機械論世界觀,今天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挑戰。

比如,機械論遭受到更加靈活的進化論的挑戰;決定論遭受到混沌理論、量子力學的挑戰;還原論遭受到複雜性科學和整體論的挑戰;均衡論遭到耗散結構和自組織的挑戰。他所相信的連續性、齊一性,已經被突變論和非連續性劇烈挑戰。

可是今天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牛頓的世界觀裡邊,對此渾然不覺……(完)

*本文根據在李善友在混沌大學商學院的課程整理而成,內容僅為完整課程的1/6,轉載請聯繫授權。部分圖片源自pexels.com、unsplash.com。撰稿:雨熱。版式:JY.Y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