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从“小铅矿”到“大金矿”的金路历程

大国金脉 | 从“小铅矿”到“大金矿”的金路历程

多年来,云南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在逐步实现设备大型化、控制自动化的同时,保证了生产高效、工艺稳定、技术进步,并积极向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迈进。

大国金脉 | 从“小铅矿”到“大金矿”的金路历程

云南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大理州属国营企业北衙铅矿,始建于1956年。至1977年间,北衙铅矿是一家劳改企业,担负着改造和生产两大任务。1977年7月起,由劳改企业转变为小冶金工人厂矿企业。1998年,云南地勘局第三地质大队承担债务式兼并北衙铅矿,成立了大理州北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企业改制为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北衙分公司;2009年7月改制为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是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独资企业。

在云南省地矿局的勘探开发下,北衙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采矿、选矿、冶炼为一体的贵金属矿山生产企业。目前,区累计探获资源储量金360吨、银9000吨、铁1.7亿吨、铜81万吨、铅260万吨、锌80万吨;露天采剥能力2300万立方米/年;主要产品为黄金、白银、铜精矿、硫精矿及铁精矿,年产黄金6吨以上。北衙公司成为了云南黄金集团旗下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和利润中心,在全国十大黄金矿山中黄金产量排名第三。

“十二五”期间,公司生产黄金26吨、白银114吨、铁精粉360万吨,产值72.49亿元,累计上缴税费11.06亿元,位居大理州第二、鹤庆县第一。“十三五”期间,矿山计划生产黄金27.5吨、白银265吨、铁精矿380万吨,每年带动就业约3500人。北衙铁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采选技改扩建工程,计划总投资95亿元,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52亿元。

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北衙公司找矿突破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的铅锌铁矿到20世纪70年代发现金矿。

1982年~1986年,武警黄金十三支队在北衙第一次开展金矿普查,施工22个钻孔,探获黄金远景资源量不到2000公斤,认为金矿体规模小而分散,未继续开展工作。

大国金脉 | 从“小铅矿”到“大金矿”的金路历程

云南黄金集团以复合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识别出北衙金矿中心为铜金矿向外依次为铜金铁矿、铁金铅锌矿和铅锌银矿。

1987年~1997年,西南有色局310队对笔架山、红泥塘、万硐山含金褐铁矿体及第三纪堆积“红土型”金矿普查,探获金矿资源量近7500公斤,勘查工作围绕氧化次生富集的褐铁矿“红土型”布置,提到金与碱性斑岩有关,但未经证实。

1998年以后,云南地矿三大队、云南黄金集团连续勘查并多次提交勘查报告,历经多年产学研协同攻关,依托国家973科技支撑计划,聚焦制约找矿的理论和技术难题,提出复合成矿系统成因模式、勘查模型和方法技术体系,实现理论技术创新,从而对北衙金矿的价值有了新的判断,认识到北衙矿区是和喜马拉雅山脉的斑岩有关,极有可能形成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的大规模矿床,成矿元素会有规律地分布。

最终,南黄金集团以复合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识别出北衙金矿中心为铜金矿向外依次为铜金铁矿、铁金铅锌矿和铅锌银矿,结合物探化探资料认定北衙矿区成矿有利地段和成矿靶区,以钻探工程定位矿体后,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探明新增金近380吨,使北衙金矿成为我国新增带最大的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也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黄金基地。

采矿技术不断提升

早期北衙矿区以铅锌矿的开采和冶炼为主,地表浅层挖掘与坑道掘进同时进行,通过不断探索与增储,资源利用转向金、银、铁等元素。采矿先辈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发扬“三光荣”精神迈出了北衙黄金开采坚实的第一步。

2005年3月8日公司正式启动万硐山采场露天剥离开采。随着勘探加深及资源增储,矿山规模向大型化、数字化、多元化迈进,先后分3个阶段对矿山开采进行规划设计。目前矿山露采设计规模360万吨/年,为大型黄金露天矿山。

随着露天采场的规模不断升级,为满足露天剥离废石的库容需要,矿山现有1号、2号、3号及落家井4个排土场,总库容达到采场废石排放需求。采矿人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立志用技术技能武装自我,服务全局;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引进和培养人才,学习、传承先进矿山的技术管理经验;同时引入Geovia Surpac(大型三维数字化矿山软件)等软件辅助技术管理,大幅提升剥采设计、计算及计划编制的效率。

采矿人在学习中求创新,在实践中求改进。在精益生产管理理念的学习和实践中,他们通过地质资料研究,明细矿岩界限、小规模矿体单点设计、分层爆破、矿岩分层/分盘分装等措施,将复杂形态矿体的损失率、贫化率均控制在3%以内;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结合矿体二次编录信息,完善月、旬、日配矿计划,确保选厂供矿品位均衡,保证选厂处理量及综合回收率,降低生产成本。矿山立足长远,立志用科技提升生产综合效率,于2017年初建成矿山胶带废石输送系统并投入使用,揭开了运输方式改进的崭新篇章。

实施选矿技术攻关

北衙公司选矿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历经小规模生产,即50吨/日选厂、100吨/日选厂;大规模开发利用,即2000吨/日选厂、4000吨/日选厂和3000吨/日选厂两个阶段。

大国金脉 | 从“小铅矿”到“大金矿”的金路历程

北衙公司选矿团队为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

2006年至2017年间,公司选矿团队以问题为导向,拓展思维模式,逐一攻关击破,通过系列工艺流程优化、设备技术改造,实现产能较大提升,从9000吨/日提升至11800吨/日,为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

公司在选厂管理中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招聘大量技术人员加入团队,加速选矿技术的发展,并引入精益生产的管理理念,通过6S管理、提案征集办理、工资计件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员工思想从“要我工作”到“我要工作”的转变。

随着开采区域的转变和矿石性质的改变,4000吨/日选厂、3000吨/日选厂将陆续完成氧化矿炭浆厂到硫化矿浮选厂的改造。技改后,公司选矿工作也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多年来,北衙公司选矿工作风雨兼程,但终究破茧成蝶,在逐步实现设备大型化、控制自动化的同时,保证了生产高效、工艺稳定、技术进步,并积极向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选厂迈进。

详细内容

大国金脉 | 从“小铅矿”到“大金矿”的金路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