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為什麼農民感覺肥價年年都在漲?而糧價並沒漲!原因:沒找到重點

農民總感覺肥料價格年年都在漲,而糧價並沒漲,或者沒漲多少,問來問去,問這些的農民實際上錯過了一次次的掙錢機會,只是停留在嘴上,而沒其仔細分析其中的微妙所在。

為什麼農民感覺肥價年年都在漲?而糧價並沒漲!原因:沒找到重點

糧食價格因素

一、糧價和肥價有關係嗎?有什麼關係

把糧價與肥價聯繫在一起的人非常多,認為如果肥價上漲了,那明年的糧價必須得高,不然就對不起這多投入的肥料。而糧價一旦高點的話,肥料行業的人就會講,糧價都高了,肥料漲點是必須的。這兩種說法都是偏激的,可偏偏這種偏激的說法年年都被掛在嘴上,想脫離糧價與肥價的關係都不行了。

實際上,糧價的高低主要不在肥價,比如現在糧食收穫了,玉米價格相對比去年要強一點點,但比起豬肉價格來差老多了。但這樣一說起來,跟豬肉價格還是有關係的。現在生豬價高,有人就說今年一頭生豬賣的錢能頂去年5頭豬的錢,而養豬是要玉米做的飼料的,玉米漲一點也是說得過去的。現在玉米漲跟暫時取消臨儲有關,臨儲一取消,價格暫時不受國家糧庫價控制,就會高。所以,我們說肥料價能影響玉米價多少,我看連一成的影響都沒有。

但是,一旦肥料價漲,農民就會對玉米有個預期,這倒是可以理解的,種地成本提高了,糧食漲點價是應該的吧。

為什麼農民感覺肥價年年都在漲?而糧價並沒漲!原因:沒找到重點

糧食運輸

二、糧價沒漲,也並沒有跌到不能幹的地步,時機不對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不再談關於糧價與肥價的關係的,現在來談談糧價為什麼沒漲,而是全部糧食都處在一個不漲的水平嗎?其實不然。

在一些問答中我多次寫過關於自己種地的成本預算及利潤水平,發現,土地流轉後出現的最大成本是土地承包費。這個費用明顯比承包後的利潤要高2倍以上,也就是說,糧食成本的大風險在土地承包費上。而農民自己的土地種糧食,其低產量是利潤不高的主因,為什麼這麼講?打個比方,土地流轉後,可以大面積使用滴灌技術上水,人力改造了施水問題,而農民自種時因為成本問題及思想觀念,不去改造水利設施,這樣會導致玉米產量相差幾百斤,這是事實。而當產量上不來時,就會談到價格,沒有高產,也沒有高價格,自然不會有高利潤,這就是焦點所在。

通過以上分析 ,我們不難發現,種地並不是不掙錢,也並不是糧價低的問題,而是產量的問題。

而我們發現,現在種一些果樹、藥材等經濟作物時會得到相對較好的收益,這些人也會對價格有看法。比如今年的蘋果,因7月份雨水不充分,大多質量不是太好,那時候蘋果市場價格奇高,都認為秋後蘋果價會高,但實際並不是這樣的,今年的果價大多低於去年的價格, 這能怪怨肥料漲價嗎?當然不能,其影響小之又小。反過來說,那些經營得不錯的蘋果價格其實並不低,這又是為什麼呢?自然是因為品質,高品質的蘋果少的原因嘛。

說句題外話,當果農看到今年蘋果價格不行時,一賭氣就砍掉不幹了,但第二年果價又高了,這又怎麼解釋呢?說明與種植量有關係,原來果價或者糧價也有個“大小年”的規律。

為什麼農民感覺肥價年年都在漲?而糧價並沒漲!原因:沒找到重點

肥料銷售

三、肥料老漲,是它想漲就能漲的嗎?漲價有原因

肥料價格也是有規律的,也能將其歸結到“大小年”的範疇裡。據我對自己銷售過的幾款肥料做3年的價格分析發現,今年初和前年初的價格比去年初的價格要高一些,大約高出5-10元/袋的價格。原因有兩個:

1、原材料價格影響

近幾年的肥料原材料價格雖然忽上忽下,那都是正常的,不可能平穩,但只要是生產普通複合肥料,還是以高氮肥為主,尿素就是主要影響因素,前年冬尿素最低達1400元/噸,去年冬尿素價在1700元/噸,這相關的300元足以使複肥價格有波動。當然最主要還是磷礦和鉀礦價格穩定才行。

農民朋友不清楚,以為糧價低了,你肥料必須得低,肥料廠家看的並不只是這些,原材料才是根本 。再者,環保因素使肥企開工率不高也能迫使產成品價格上漲,以抵消開工率不足帶來的影響。人工工資的不斷增長也是肥企成本增加迫使肥價上漲的一個因素。

2、政府補貼項目影響

有款肥料前年底有補貼,一噸可補500元,這樣下來肥料價格直降20元。雖然市場價這三年差不多,但去年到農民手上的價格低20元,這就是明顯區別,老百姓就認為肥料價格差距怎麼這麼大,商家也是有口無言。政府項目補貼必須全額讓到農民,給廠家的好處是增加了肥料銷量,但給廠家的打擊是不可能年年都會享受這樣的補貼,這就給廠家出了一道大大的難題,這20元/袋的差價,如果沒有政府補貼時該怎麼辦?只好回到原價,而回到原價,農民就會認為是漲價,而回到原價的直接損失就是銷量下降。

這裡又需要說明一點,一些肥料業務人員到農民中間宣導時,說糧食漲價了,肥料也要漲,這是給自己肥料漲價一個不太靠譜的理由 ,但也只能這樣講了。跟經銷商講糧食要漲價了,肥料立即也是個漲,經銷商一著急就得迅速打款進貨。這是個不太靠譜的宣傳方式,但一直被業務員所宣傳,在老百姓印象中,肥料要漲了價,一定會讓糧食漲了價。多麼不切實際的思維導向,應該變變了。

為什麼農民感覺肥價年年都在漲?而糧價並沒漲!原因:沒找到重點

肥料銷售2

四、怎麼買肥,怎麼種糧

本來農民買肥料,農民賣糧就是兩情相悅的事情 ,要把肥變成糧,要把糧變成錢。然後繼續買肥,買其它農資,繼續種地收穫、賣糧成錢。

非要把肥和糧的價格漲跌聯繫起來的話,那這個生意還真是不好做。那麼,買肥和種糧怎麼才能順應實際呢?

1、肥料要按質安需定價

給農民朋友們提下醒,肥料價格也不是隨便定的,每年的肥料價格都會有個平均價做參考 。普通同含量的複合肥料一定是在一個非常小的區間內運行的,這我相信大家不會受騙,心裡都有一杆稱。重要的是要買下自己想要的那個配方和高質量的肥料,這需要農民朋友動一動腦筋。

而真正感覺價格高的肥料一定是你從前沒有接觸過的,沒有見到過的,或者沒有多試用過的那些肥料。比如水溶性肥料大家用得不多,突然來了,價格肯定會高;含有一些腐殖酸的肥料大家用得不多,只是增加了些有機質,受忽悠也會買得價格高;一些包裝較好,顆粒較均勻,所謂含些特殊材料的肥料也會賣得高。 這些肥料大家也許將來會大量地用,但在現在,因為你沒見過,或者見得少,商家會把價格炒起來,價格高,這需要注意,這種高價格並不是因為糧食價格要高的前兆,一定不要聯繫在一起。

為什麼農民感覺肥價年年都在漲?而糧價並沒漲!原因:沒找到重點

蔬菜種植

2、種糧要以提高產量為先導,積極調產

如果非要把肥料價格和糧食價格聯繫在一起,就會進入一個誤區。試想,農民不管肥價有多高,如果能實實在在地增加產量的話,即使糧價再低都會有一個測算的。所以,我們農民朋友一定要有提高產量這一定位,提高產量的方法肥料是一方面,還有播種方法、水利更新、種子更新、農機具更新、新技術應用等方法。把自己的眼光放大,就不會緊盯住肥價這一條件來說事了。

另外,我們見到一些有眼光的農民一方面為了輪作,一方面為了改良土壤,做了相應經濟作物的調產,能抓住高收益經濟作物這種調產方式,就不會為肥料的價格來擔憂更多了。這也是為什麼蔬菜種植戶往往會挑選高品質肥料來使用的原因了,當然使用高品質肥料並不是指使用了高價位肥料,這是有區別的。

為什麼農民感覺肥價年年都在漲?而糧價並沒漲!原因:沒找到重點

果樹種植

今天我們又一次聊到了關於肥料價格與糧食價格的問題,並不是為某一方證明什麼,只是要說明肥料價格真的對糧食價格的影響沒有多少。我們農民想要真正地提高種地收益,應該從技術更新、水利、種子、農機具更新上想辦法增加畝產量,同時積極想辦法調產,這樣才能更大幅度地增加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