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有些渔民要进行灭绝性捕捞?

源永FIGHT


很高兴和大家探讨这个话题。

国家渔业法相关条例中明确指出:

1.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

2.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的渔具。

3.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4.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5.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

6.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禁止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对于违反以上条例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拿我们这边沿海一带来说,针对渔业政策,执法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 :

1.普及渔业法,以及生态系统保护相关知识

常年对渔民进行普及相关渔业知识,发放宣传资料以及宣讲渔业法。同时,在码头、海产品市场等地方,树立相关渔业知识广告牌等方式方法。



2.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政府执法部门也都加强了检查以及执法的力度,包括制造、销售网具的网厂也都在检查单位内。

3.加强政府部门的联合执法行动

海洋禁捕期间,海上有渔政部门,码头有地方水产局、城管、警察,联合起来的执法。


4.坚持渔业政策处罚力度

一旦有违法捕捞被抓到,且证据确凿的,执法部门坚持根据渔业政策处罚,绝不手软。

由于以上措施,现在我们这边的渔民已经很少去违法捕捞了,况且违法捕捞所付出的成本已经超过违法捕捞的所获得的利润了。

当然,其他地区或者我们这边偶有违法捕捞的,无外乎

1.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又苦于没有其他谋生技术

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换一个谋生的行业,还是能养家糊口的,但是对于已经上了年纪的老渔民来说,本身文化水平又不高,唯一会的谋生,大概就是靠着一艘小渔船捕捕鱼虾卖卖了。

2.心存侥幸心理

心存侥幸,抱有幻想,总以为执法部门会法外开恩,并且坚信自己运气好,不会被抓到。

3.利润大

无利不起早,全国禁海期,海产品越发供小于求,价格更是翻翻。在金钱的诱惑下,总有人会铤而走险。

4.不知道自己违法捕捞

相对来说,渔民行业从业者,普遍接受文化教育低,只是知道禁海期不给捕捞或者电鱼毒鱼违法等等,而对于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或者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等违法捕捞行为还不是很了解。



针对灭绝性捕捞,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日本人捕鲸。在日本相关法律上,规定禁止“商业捕鲸”的行为,但是于“科研捕鲸”却没有禁止,这样日本就假借“科研”的名义,到南极捕杀鲸鱼。 长期以来日本大量捕杀鲸鱼,捕杀了许多频临灭绝的鲸种,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日本捕杀鲸鱼,国际法院也裁定日本捕鲸活动和科学研究无关。但是日本依旧装傻充愣,我行我素捕杀鲸鱼。

所以,对于遏制灭绝性捕捞来说,还是任重道远啊。


大张是也


我家是渔民,在江西九江鄱阳湖附近,在小时候爸爸妈妈靠打鱼养了我们一家,我们家是用鸬鹚捕鱼,还算没有破环生态。我们那边基本上捕鱼的分了三个队,我们属于二小队。我们队基本上都算没有破环生态,大家年纪大了这个行业也没有人去打了。现在的捕鱼工具感觉要把鱼子鱼孙都不放过的感觉,非常支持国家禁捕,不能到我们的后代子孙压根不认识鱼了。


A杨小霞


最近,我和大师兄回到他北部湾的小渔村,一起和渔民出海打鱼,学习他们在大海讨生活的技能,在北部湾这一带海域,主要作业有一下几种方式:

一、远洋作业,这类作业都是大马力大吨位集团化作业,出去一次半年左右,船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捕捞,有的负责运输等等。这类作业我暂时还没机会随船体验,这里就不展开了。据说他们的作业区域最近也要去到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附近。

二、浅海作业

1、灯光船,主要是抓鱿鱼,通常傍晚出海,翌日早上返港,主要靠灯光照射海面吸引鱿鱼聚集然后捕捞。

2、拖网船,渔船出海用拖网在海床上拖,网眼的密度和下网的深度取决于渔民想抓那类海鲜。大部分是单船作业,船上两至三人配合;也有是两条船配合作业,这样拖网的覆盖面积较大,相对收获也会多些。

3、小船浅海作业,主要靠放网和地笼,放网是将长度百米的网放到海里,形成一个海底篱笆,等鱼自己撞上网。

地笼材质为塑料纤维,全部人工编织打结。分为一挡一档的,正常一档50CM左右,小的20CM左右,地笼两侧相互交叉有很多入口,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鱼虾类进去后就很难出来。

北部湾被誉为中国四大渔场,但当地渔民说,现在海里的东西越来越少,经常出去捕鱼连油费都挣不回来了。前几年很多人为了提高产量,会用电网作业,但近些年政府打击力度加大,一旦发现使用电网,扣船扣人,处罚非常严厉。

所以很多人在海上难以讨到生活,年轻人基本都到城里打工,现在做渔民的,多数是中老年人为主。

在这一带的渔民,他们仅仅靠大海为生,和他们谈环保,他们都表示理解,但生存总是排在第一位啊。

我们会在休渔期找些当地的老渔民,聊聊他们与海的故事。


渔村故事



最近网上都在讨论长江无鱼这个问题,很多人在担心,很多人在愤慨。谁都知道竭泽而渔会导致子孙无鱼,那为什么渔民还要进行灭绝性捕捞呢?其实这是一个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公地悲剧”问题。

1968年,英国一位教授加勒特.哈丁首先提出了“公地悲剧”的理论模型。大致是这样说的:


有一片公共牧场,所有牧民都可以在这块牧场上放牧。每个牧场的草都是有理论容量的。当牛的数量在理论容量之下时,牧场的草被吃掉以后,又会很快长起来,此起彼伏,生生不息。但是,如果牛的数量太多,它们吃草时就会连草根都吃掉,导致草场退化,最后所有牛都吃不饱,有的甚至饿死。

显然,最优的策略是:所有的牧民都商量好,每家养的牛不能超过一定数量。比如,这家只准养5头牛;另一家人多,可以养7头牛;那家人最少,养2头牛吧。

一开始相安无事,几天后,就有几个自私的牧民多放了几头牛。其他牧民很气愤,指责了几句之后,心想:“我守规矩有什么用?草地早晚要被别人糟蹋完的,不如我也分一点是一点。”于是,越来越多的牛出现在草地上。最后,草场退化,牛群饿死。


公地悲剧其实随处可见,比如题目所说的渔业过度捕捞、灭绝性捕捞等,那是是因为江河湖海是“公地”,“我不捕捞,他也会捕捞”的“捞一把心态”,把保护环境变成了公地悲剧。

人心都是自私的,寄希望于渔民良心发现,深思远虑,那都是不现实的。只有加强严管、重罚、强推禁渔期,甚至推行灭绝性捕捞入刑等,方能有效的防止渔民不计后果的灭绝性捕捞现象。


阳海子


我做为渔民我好好回答你。现在渔民捕鱼没有灭绝性捕鱼了。不像以前有炸鱼。毒鱼,小网眼拖拉鱼,电鱼,十多二十年以前有过,现在渔政部门管得严抓得严,就算你想有灭绝性捕鱼,也不敢去灭绝性捕鱼,万一被抓,那就吃不消了,五月一日到八月十五日国家规定休渔,除钓鱼和相关部门批准出海作业你渔船外,其它渔船必须回港报关,渔政封网具,国家就是为了海洋生物不会灭绝而规定休渔期,小编也在其中,部分快灭绝鱼种,不是渔民抓没了,而是爱到海水污染造成的,










赶海人严新


■中国是大国,世界人口第一,任何社会问题,基本都是系统性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马克思曾经讲过一句话,“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①其实渔民也是普通人,但是灭绝性捕捞利润实在是太大了,都不止300%,300%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何况渔民呢。“灭绝性捕捞”甚至没有一套完整可落实的法律,或者说刑罚太轻,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甚至微不足道。

②灭绝性捕捞这方面宣传比较弱,立案以及社会报道很少,所以渔民要么不了解,要么不在意。

③执法力度不够,执法难。

像小编这里,前几年吧,甚至还有电网电拖跟执法的勾搭了,给点钱就放船了,还可以继续溜达。当然海上执法其实也是很难的,船的惯性无法控制,也就是无法急刹船,危险系数较高,人一不小心掉海里挺麻烦的。

④当然其实还有些人是迫不得已,比如有些人家里有人生大病或者意外丧失劳动力,为了活着只能冒险了,毕竟国家还不能关照到所有人。

像小编的渔网,还是可以的,网眼差不多有4指宽٩(๑❛ᴗ❛๑)۶


渔迹


这个问题感觉有点像“何不食肉糜”?

如果还在为自己今天的温饱而担心的话,谁又会在意别人的明天?

你可以说渔民没有忧患意识,你可以说渔民自私没有功德,你可以说渔民贪财忘义。随便你们怎么评论,也禁止不了这些渔民的灭绝性捕捞。

其实已经是恶性循环了,因为大网口的渔网捕捞不到足够的鱼,所以选择小网口的渔网,或许一时鱼更多,但是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怎么办?

1.对渔民增加福利,减少税收。比如教育方面,学校加强宣传引导。比如禁鱼期给予福利,如果被发现违反禁令,取消福利。

2.增加举报奖励,如果发现禁渔期捕捞的,利用小网口捕捞的,对违规者的处罚直接奖励给举报者。(当然要有实质证据)

3.加强渔业执法监管。多出去巡查,现在高科技时代,即使做不到经常出去,是否可以无人机飞下?

个人浅见,仅供讨论,不足之处,请指正。


行粥


捕鱼设备先进、网口尺寸小、把鱼食小虾皮都捕上来了,高危险、成本高油价上涨,应取缔大马力双拖网作业採用围网,禁鱼区禁止拖底网或地播养殖性底拖网或爬网,禁止在大小江、河入海口处有绝户网,取缔挂网抬网,休鱼期加大看护力度加强执法


用户60902459685


很多百姓只活在当下,无法考虑将来,现在挣钱活得幸福就行,至于将来自己也看不见,这要看国家怎么引导了。


风中的云159619454


很简单,从来只现在自私自利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他来说,收入才是王道,其他的不在考虑范围内,就算以后绝种了也不是他一个人承担这种后果,而且国人还有从众心理,我不这样搞人家一样这样搞,这样我不搞就是损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