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日本新天皇即位,寶座裝飾中國神鳥,恩赦55萬人卻讓國民吵翻了

當地時間22日下午,日本第126代天皇德仁在東京皇居正殿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向國內外宣告即位。據共同社消息,下午1時,“即位禮正殿之儀”正式開始。天皇身穿傳統裝束“黃櫨染袍”進入皇居正殿“松之間”,他身後是捧著國璽、天皇私璽,以及日本皇室神器草薙劍和八尺瓊勾玉的侍從官。

日本新天皇即位,寶座裝飾中國神鳥,恩赦55萬人卻讓國民吵翻了

隨後,天皇登上寶座“高御座”,侍從官將劍、玉、璽等安放在御座前的桌上。雅子皇后則身穿十二單衣站在旁邊的“御帳臺”。

向來自國內外的賓客致敬後,德仁天皇宣佈即位並發表講話。

“上皇陛下30多年的在位期間,始終祈願國民幸福和世界和平,無論何時都與國民苦樂與共,身體力行地展示其內心,我對此再次深切感念。”

他表示,“我立誓在始終祈願國民幸福和世界和平,貼近國民的同時,遵循《憲法》,作為日本國與日本國民統合的象徵履行職責。”

天皇結束髮言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讀名為“壽詞”的賀辭,然後攜一眾官員三呼“萬歲”。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即位儀式結束後,新天皇、皇后本應坐著敞篷車上街,參加慶祝遊行接受民眾祝福。但由於超強颱風“海貝思”造成的影響慘重,原定於22日舉行的慶祝巡遊將延期至11月10日舉行。

今晚,日本皇宮還會舉行慶祝宴會“饗宴之儀”,天皇夫婦將與外國賓客等共進晚餐。明日,他們將邀請外國的國王等王室成員到皇居交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將忙碌起來。他將同約50個國家的政要舉行單獨會談,開展每天會見十幾人的“馬拉松式會談”。

日本2.6萬名警察保衛新天皇的“即位禮正殿之儀”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當地時間今天下午1時,日本第126代天皇德仁的“即位禮正殿之儀”將在東京舉行。根據日本政府發佈的消息,屆時將有近200個國家和國際機構的代表出席。

為此,日本警察廳21日宣佈,圍繞“即位禮正殿之儀”的相關活動,將調集包括大約5500人的特別派遣部隊在內的2.6萬名警力進行警戒,保護活動的安全。

受此影響,第19號颱風受災地的警力派遣規模被縮小。

“寶座”裝飾中國神鳥

在此次即位儀式中,德仁天皇所登上的寶座“高御座”備受關注。

“高御座”是天皇權力的象徵,從大約公元8世紀開始,就一直用於天皇的加冕典禮和其他重要的皇室儀式。

此次亮相的“高御座”是1915年為大正天皇即位禮制作的,它高約6.5米,重約8噸。

“高御座”全座未使用釘子,均用榫卯結構接合,其黑漆底座上豎起的8根圓柱支撐起整個大頂。

日經中文網稱,“高御座”頂上有大小9只靈鳥和鳳凰的裝飾,是古代中國傳說中在品德出眾的天子的治世之下才會出現的神鳥。

此外,雅子皇后登上的“御賬臺”則是在大正天皇即位禮的時候首次設置的,比“高御座”略小巧一些。

由於自上次使用以來老化嚴重,在本次即位禮開始之前,寶座被拆分成將近3千個部分,於2018年9月用卡車運送到了東京的皇居,由專業人士對其進行了重新刷漆等修繕工作。

日本政府編列了約5億日元(約3200萬元人民幣)預算,用於修復及運送寶座。

恩赦55萬人,8成為交通違法者

10月22日,日本天皇德仁將在東京皇居正殿的松之間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向國內外宣告即位。同日上午,日本政府在儀式舉行之前公佈了對55萬人的政令恩赦。

日本政府18日在內閣會議上敲定,為配合22日的天皇“即位禮正殿之儀”,將實施政令恩赦,對象約為55萬人。此次恩赦於“即位禮正殿之儀”舉行的22日公佈,當日生效。此外,日本政府還將通過專家委員會對個別案情進行審查,實施“特別標準恩赦”,約涉及1000人。

然而,該政令並非得到所有日本國民支持,伴隨著即將到來的天皇即位儀式,日本國內對恩赦的反對呼聲也越來越高漲,該政令備受爭議。

據日本《東京新聞》10月20日報道,日本政府希望沿襲以往國有喜喪大事實施恩赦的傳統,但卻並未得到國民的支持,因此政府一直在背後秘密進行該政令的探討,直到實施政令臨近前才公佈該消息,《東京新聞》批判政府是為了避開國民指責論而做的決策,缺乏理性。

日本慶應大學名譽教授小林節則認為,儘管這是日本的傳統,但政府應根據時代發展對之進行改變,然而政府卻沒有這樣的勇氣。

恩赦由日本憲法第7條和《恩赦法》規定,經過內閣決定,天皇作為國事行為加以認可。“政令恩赦”是指通過制定政令,根據具體條件實施大赦(免於起訴或有罪判決無效等)、減刑、復權(恢復被限制的資格等)。

此次的政令恩赦不包括大赦和減刑,只有復權;對恩赦對象所犯罪行不做限制,但不包括被判徒刑及監禁的人。對象主要是因交通違法等而受到罰款、繳納3年以上的人。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法務省數據顯示,在本次獲得恩赦的約55萬人中,8成為違反《道路交通法》等交通法令,違反《公職選舉法》的約為430人。

在日本,自古以來在皇室和國家的喜喪等儀式上,作為天皇的恩惠行為,免除罪犯刑法的傳統一直存在。到目前為止,日本在現行的憲法下,在加入聯合國、美國歸還衝繩領土、昭和天皇大葬、明仁天皇即位等時間點上共計實施了十次恩赦。上一次恩赦是德仁天皇夫婦大婚的1993年,距今26年。

實際上,不僅僅是日本,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大赦的習慣。在不同的國家中,不同的人或組織有下達特赦令的權力,不同國家對特赦令的定義和理解也各不相同。

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兩屆任期內共特赦148人。奧巴馬的前任小布什任內特赦189人,克林頓任內特赦396人。克林頓離任前的“大赦”也曾廣受爭議,當時不少輿論指控其濫用職權幫助盟友脫罪。韓國總統文在寅上任後第一次特赦共赦免6444人,此外,由於文在寅政府還針對交通違章者減免處罰,因此包含特殊赦免對象在內,共有165萬人受惠。

2005年,日本頒佈實施了犯罪受害者基本法,在日本國內重視受害者情感與感受的潮流與趨勢越來越強烈。有鑑於此,日本政府最為擔心的是實施此次恩赦時“被指責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國民或將對天皇即位潑冷水”等,民間會將矛頭指向對現政權的批判和不滿。因而不希望過早披露消息,以期最小限度地避免國民的批判。

《東京新聞》報道稱,今年3月,官房長官菅義偉在國會辯論上被問及恩赦相關問題時表示,“目前還沒有進行具體的討論”。但實際上那時在首相官邸的指示下政府內部已經開始秘密調整推進該項事宜。

報道還指出,當時在政府內部大多數意見認為,與從昭和到平成年號轉變時實施的恩赦相比,此次恩赦規模“有必要縮小”,甚至也有意見認為“考慮到國民感情和情緒,應該取消恩赦”。然而,據首相官邸官員透露,在政府內部更強的意見為“日本每逢普天同慶的喜事時有進行恩赦的傳統”。但另一方面,法務省內部也有批判政府利用行政權來改變刑事懲罰的聲音,認為恩赦是政府利用行政權“介入司法”的行為。

反對者佔比超6成,恩赦是一個時代錯誤嗎?

雖然此次恩赦的對象限定在輕微的犯罪中,然而在日本國內卻出現“懲罰罪犯是理所當然的事,赦免他們很莫名其妙”、“沒有三權分立啊”、“恩赦對冤罪是一種救濟,但對罪犯卻無法接受”、“象徵性的天皇制難道不是在被政治所利用嗎?”等批判聲在日本國內此起彼伏。而直到實施恩赦的前三天才敲定該項決定的政府行為也引起國民不滿。

對此,法務省解釋稱“恩赦是改變刑事懲罰內容的一項制度,如果過早公佈的話容易引起混亂”,“恩赦可以激勵被判處罪行的人改過自新,同時也具有防止再犯的效果,這對構建安全社會也發揮重要作用”。

儘管如此,日本共同社本月在全國實施的全國輿論電話調查仍然顯示,支持恩赦的比例佔24.8%,而不支持的比例高達60.2%。

這其實已不是國民第一次對恩赦表示不滿了。1989年,因昭和天皇大葬,對1000萬人進行了恩赦。法務省官員回顧當時的情景表示“當年曾受到很多批判”。此後,在1990年平成天皇即位儀式時將恩赦範圍縮小到復權的罰款內容中。當今德仁天皇與雅子皇后1993年大婚只實施了特別標準的赦免。今年4月末5月初明仁天皇退位新天皇即位時並未實施恩赦,原因也在於日本政府擔心會被國民批判“短期內實施兩次恩赦有些過頭”。

在日本政府所發表的官方解釋中寫著“藉助國民所給與的機會,希望提高罪犯改過自新的熱情”。法務大臣河井克行在公佈恩赦政令的當天向媒體表示,日本迎來了令和時代,天皇的即位禮也將進行,為了提升犯罪者改過自新的積極性以及促進他們早日迴歸社會,所以決定恩赦。關於恩赦也聽取了各種各樣的意見,希望得到廣大國民的理解。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此次的復權恩赦將解除取得資格的限制。這將使想要考取醫生、護士、律師等職業資格的人,不會因受到罰款以上的處罰而受到限制。而特別標準恩赦的對象是因疾病等導致長期停止執行刑罰或執行困難之人,以及因罰款導致就職、結婚等困難的人。

這樣看來,此次恩赦有給予曾有輕微過犯的人機會和人性化的意味,為何會遭到如此普遍的反對?

日本慶應大學名譽教授、精通日本恩赦法律制度的律師小林節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指出,恩赦一詞在日語中包含“大御心”的意味,意為實施天下大赦為天皇的心意,這實際上是時代的錯誤。現行憲法下,天皇制具有象徵性,政府以天皇之名實施恩赦,實際上是首相取代了天皇,這違反了日本的公職選舉法、政治資金規正法等。

小林節表示,“關於該問題雖然曾多次諮詢過自民黨議員等相關人員,但政府反應消極,可以感受到政府對此事的惰性。雖然恩赦是傳統,但應該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改變,而我認為政府並沒有改變的勇氣。”

不過,儘管反對佔多數,也有人支持政府的這一方針。日本《每日新聞》原記者佐佐木俊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在當今這個過於追求公正的日本社會,人們對於一切都過於苛刻,即使是三權分立的政權之下,實施恩赦也可以保證公正性。例如,常年得不到再審的高齡死刑囚犯,對他們實行恩赦也並沒有什麼不好”。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人民日報 長安街知事 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