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一個嚴肅認真的討論:到底什麼情況才叫交智商稅

現在老有人動不動就說別人交了智商稅,以至於集思錄網友

吾家有田忍無可忍:

現在的人啊,但凡是看到自己消費不起的東西,就在那兒說是智商稅。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酸味。

沒錢的就別替有錢人擔憂他們花錢不對、被騙被坑了好吧。有錢人不這麼花錢,怎麼能和你們沒錢的拉開差距?

等你到有錢的時候,自然會明白,哪怕只是能幫孩子提高一點點,幾十萬的早教就是值得;

桌上的老人聽到這酒一小杯就要幾百,不喝酒的也要抿一口,上萬元的茅臺年份酒就是值得;

丈母孃拿著精緻的阿膠塊,喜滋滋的向老姐妹炫耀,都說是無用的東阿阿膠就是值得;

有錢人的世界觀真的不一樣。別替他們操心了,努力讓自己孩子成為富二代才是正事!

所以,我們來嚴肅認真的討論一下,到底什麼叫智商稅:

萌萌噠小乖乖

別墅和遊艇我都買不起,但不覺得是智商稅,朋友圈微商賣的化妝品和量子按摩儀我都買得起,但我覺得都是智商稅……

eq06

一個東西值不值是它本身的性質,和自己消費不起無關。

trader_zero

炫耀性消費和功能性消費是兩碼事,智商稅大多攻擊的是功能性上的虛假宣傳。

說茅臺讓你的飯局有面子,沒毛病,說茅臺防癌,就是智商稅。

teride

所謂智商稅 本質還是性價比,評價一個東西本質是對世界認知,這個和每個人認知能力有關,貧富或者是否消費得起不是什麼必要條件或者決定因素。

rendaiwei

樓主這是偷換概念,打個比方,有的菜市場賣初生蛋價格是普通蛋的2倍。即使這樣,也就10塊錢一斤,有人消費不起麼。

但是就有人去買,這就是智商稅。就是不懂所以才交的稅。

再打個比方,聽父母說的,90年代初,我們城裡有一家服裝店,賣一件燈芯絨衣服,

掛100塊錢, 一年沒有人買,後來加個0被一個農村準備娶媳婦的小夥子買了去。

這裡農村小夥子交的就是智商稅。

再打個比方,長期買彩票的人,希望得500W大獎的人。有數據統計,買彩票獲得500W以上大獎的幾率是上街買彩票途中意外死亡幾率的50%。另外彩票的返獎率是60%左右 長期買彩票,把它當投資的人。他們交的也是智商稅。因為無知,所以交稅。不是因為富有,所以交稅。樓主在混淆概念。

100多年前,凡勃倫在有閒階級論中指出人都有愛攀比的本性。富人有通過工作禮儀服裝品味消費學術修養,教養等方面的攀比,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在消費領域,主要通過炫耀性消費/浪費性消費來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這裡的浪費性消費和智商稅可能有重合的部分,但是本質上是有區別的。智商稅是出於無知浪費性消費出於攀比。所以說樓主沒搞清楚概念。

另外,個人認為消費是這些方式中比較低級的一種展示方式,學術修養教養感覺更高級一點。

我是剛來的

消費同一種商品也分不同情況:

老A,乙方老闆,昨天請甲方吃飯買了8箱茅臺,雖然花費不小但回報更高。說老A買茅臺是智商稅的人那是真酸。

老B,退休人士,月入N萬無他愛好,就喜歡自己買點茅臺喝,喝了以後紅光滿面。這個情況就見仁見智了。

老C,下崗工人,最近和老婆關係緊張,看了蛋總“一夜七次”的微博後套信用貸買了一瓶茅臺,想和老婆改善關係。。。這妥妥是被收了智商稅。

rendaiwei

樓主其實混淆了智商稅消費和奢侈品消費。

一句話總結了:

賣家賣出商品後,說:這是個土豪 群眾看到用這個商品 驚歎 哇~ 大概率就是奢侈品消費

賣家賣出商品後,說:這是個凱子 群眾看到用這個商品 笑笑 呵呵 大概率就是智商稅消費

guest2

首先,如果消費者明白自己買的是什麼,並不是因為認知偏差被商家忽悠的,他就是願意為這樣東西花這份錢,那隻能說是消費偏好,而不是“智商稅”。比如別人花了茅臺的錢就是想體驗一下喝茅臺的感覺,也明白喝酒的種種利弊,這時你用什麼性價比,什麼損害健康去指摘都不太合適,每個人消費偏好不同,要尊重別人的偏好,別總是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

其次,即使“智商稅”所指的事情,確實是如用這個詞的人所想的(對方是被商家忽悠花了冤枉錢),以這個詞本身的構成,若細究其意味,也是格調不高的,引起聽者反感很正常。

“智商”傳統上的定義,跟“性格”“體能”這類特質比較像,帶有很大的先天遺傳成分,後天即使能改變也是在幼兒期,成年人基本定型了。說一個人“智商低”,比說一個人“缺乏專業知識”,侮辱程度要高很多。而很多用“智商稅”所指的情形,恰恰只是特定領域專業知識的不足,好比一個大學教授去買菜被小販以次充好,這時小販及周圍的同行不去同情被騙者,反而沉浸在“智商優越感”中洋洋自得,確實是挺low的,如果一個社會想走向發達和文明,這種“智商優越感”以及對這種“智商”(防備坑蒙拐騙的小聰明)的追求,還是少一點好。

再來看“稅”,稅收的目的,通常是鼓勵對社會有正面價值的行為,抑制對社會有負面價值的行為,還有就是鋤強扶弱劫富濟貧。所以,“奢侈稅”,“富人稅”是順理成章的,而“智商稅”這個組合詞,透露出來的意味就比較惡,一個人“智商低”,社會是不是應該扶持他救助他,怎麼反倒還要向他收稅,按照“智商稅”的邏輯,弱者活該被欺負,那還應該有“殘疾稅”“老年稅”是吧?雖說這只是一個網紅詞彙不必太上綱上線,但用慣了而不覺得裡面有什麼問題的,很可能會忘記真正應該被鄙視和譴責的,是利用別人的“智商缺陷”大肆收割的人,而不是缺乏特定領域專業知識的相對弱勢群體。實際上,很多自我感覺良好的,恰恰也是被收“智商稅”的機會遠大於收割別人,又何必嘲笑同類呢。

黎明潛伏

要是真要定義智商稅,我的觀點是,為虛假宣傳實際不存在的功能買單的是智商稅:比如各種保健品。或者為實際存在相等甚至更好但價格低多了的代用品買單的是智商稅。但為了1%提升支付1萬元10萬元的溢價,只要找不到替代品,就不能算智商稅。有錢到一定程度,錢花哪都是性價比低的,但只要質量確實提升了,確實沒有代用品,那貴也不代表智商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