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有些银行明明有三个服务窗口,等候的人较多,却只开一个窗口?

东风7666


三个服务窗口,只开一个窗口,坤鹏论曾经的时候,在农行、工商银行这些大银行经常会看到,气人啊,有的窗口里有柜员,也不知道忙乎什么,就是不接待客户,有时一排就半个小时。



当时可能就是个习惯,喜欢在大银行存钱。后来我们单位的工资由地方银行开了,才发现,原来地方银行的服务态度如此好,彬彬有礼,开的窗口也多。

这都是小事,以前大额的存款都是在农行,后来一次取款的时候,农行柜员的态度特别不好,一气之下全部取出,到地方银行去取,这才发现,利息差了如此之多,而且存款还又给面又给油的。所以坤鹏论浅意识里感觉大银行开的窗口少就是牛啊。

其实大银行牛也正常,毕竟人家不靠散户那点存款,许多单位都习惯将钱存入大银行,但近几年地方银行不断公关,与当地的许多单位成为合作单位,工资都由地方银行代发,对四大银行的冲击很大。



2019年,四大银行的利率也上淫了30%—50%,几乎与地方银行持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近几年大银行的服务质量提高很多,否则一些老头老太太们是真骂啊。

当然,现在到银行办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少,支付宝、微信零钱通的出现,人们不再需要到银行频繁的办理现金业务,而且现在银行增设了许多ATM机,所以现在银行在客流不多的情况下,是不会开那么多窗口了。


坤鹏论


这个情况现在是很常见的。以前去某家银行的网点,一排窗口后面都坐着服务员工,但现在仅仅开放几个。去别的银行办理业务时,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为什么银行愿意空置这么多窗口?

这首先是银行转型升级的结果。随着互联网大潮涌动,各家银行积极布设网上服务平台,很多线下可以办理的业务转移到了线上,实现7*24小时办公,最大限度延展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客户足不出户,只要一部手机,便可实现业务全流程办理。这样,窗口业务量降低、压力减少,开放全部窗口也就显得没有那么必要。

第二,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抛弃了过去只重规模不重效益的观念,强调每个员工为银行创造更多的效益。银行窗口柜员作为服务人员,相较其他岗位来说投入回报比较低,解放柜台人员从事其他高投入回报比岗位,也是银行发展转型的一大趋势。

第三,很多银行实行对客户分级分层管理,推行VIP客户和私人银行服务。总体窗口可能没变,但设置专区窗口为高端客户服务,我们普通人见到的窗口随之减少。

题主问题的根源应该是窗口减少了,是不是服务效率会降低?首先,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它的本质是金融服务企业,是盈利性机构,要为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考虑,开源节流也是必然。转型升级要经历阵痛期,银行为适应大潮,主动求变。而作为银行客户而言,从短期效果来看,开始窗口的减少必定造成自己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的增加,有所抱怨无可厚非。这时,银行方面更要注重服务工作,引导客户通过线上银行等平台办理业务,最终实现减少客户成本、便利客户的目标;客户也要在抱怨的同时,有与时俱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不断学习,接纳新事物。


老金杂坛



如果等候的人较多,银行有三个窗口却只开一个,银行的做法确实欠妥。客户就是银行的衣食父母,没有源源不断的存款,哪来贷款和利润,企业如何生存?没有持续优质的服务,长此以往客户必将流失。

不过,在特殊时段,也是有可能三开一的。比如,早上开门营业时,有时涉及轮休交接班,新上岗的员工还要清点前手账款,这需要一定时间,没有对外营业只是暂时的;其次,中午吃饭时段。由于银行的特殊性,不能全部关门同时吃饭,需要一直保持营业状态,所以也就只有轮班吃饭,关闭一些窗口;第三,每天下午营业时间结束之前,由于内部事务较多,包括账款清点和交接等,但也不能同时终止营业,这时也是陆续关闭窗口。当然,无论什么时段,银行作为服务窗口行业,因为内部原因随意关闭窗口都不能成为理由。如果一个银行真正为客户着想,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改进的。当然,说人多也许是泛指大概,究竟有多少?在有的银行服务质量考核中,有客户等候时间考核,也有排队人数考核,其中当等候人数超过15人时,一般需要加开窗口。所以,有的人很聪明,他会选择银行空闲时段去办理业务,也会节约时间。


实际上,在当今无现金支付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下,去银行的基本属于中老年客户群体,尤其是老年朋友。由于他们受到文化水平,思维习惯,金融知识和操作技能等诸多因素影响,使用存单和存折是他们最大特点,而这些业务都是无法自助办理的,只有到窗口或排队等候。除非异常特殊的业务,现在银行90%以上的业务都可以依托手机银行,网银,自助设备,客服电话以及ATM 办理。所以,年轻人都很少去银行,他们更喜欢远程自助化。就目前存款和理财产类产品而言,自助办理与人工办理利息和收益没有任何区别,有时还真想不通为啥还有人非得去银行办理。


在日常工作中,我也调查过很多老年朋友,为啥不开银行卡却坚持用存折取退休金?大多数人说不会用,不放心,还有的说反正我们有时间,愿意等!这也许是最真实的现状反映。但是,银行作为一个企业,成本与效益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话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通过智能科技代替人力将是必然趋势。在不远的将来,银行通过裁员来减少人工柜台将会变得很普遍。


龙门山财经


说起银行就恨!势利眼,根本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每次去拿号,明明前面只有三四个人,等个把小时才轮到,真的等得人心烦气躁!一天中午,我儿子买车找我要点钱,我赶紧往工商银行去。一些人在那排队,几个窗口只开了一个,如果能一直有人在做,也算了。结果排了半天队,连那一个窗口都关了,说要吃饭。把中午下班准备在这取钱的人惹怒了,大家骂起来,大堂经理出来反骂这些工人,说她们要吃饭唦,结果一个工人把口里的槟榔渣砸到那经理脸上,两人打起来。旁边的人都喊打得好!银行的服务意识确实差,真要好好改!


雪莲花157834530


我女朋友就是银行的柜员,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比较好奇,就此机会询问了她,她以一个柜员的心态回答了我的问题,听到答案后,我反而从疑惑变成了同情。

银行一般都有3个以上的窗口,可是银行不一定会有3个以上的柜员,以我女朋友所在的银行为例(四大银行之一),一共五个窗口,但是行里只安排了两个柜员,她们每周轮流休息两天,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一周7天里,有3天是两个人上班,有4天是一个人上班,可想而知,就会给顾客造成“有这么多窗口,却只开了一个”的印象,银行不是故意不想开窗口,而是真的缺人,其实多开窗口,业务分流出去,柜员其实可以轻松不少,当我女朋友一个人上班的时候,她经常是喝水的机会都没有,上厕所还要跑着去,下班以后头脑发晕。

至于为什么银行安排了这么少的柜员,“节约成本”肯定是最大的理由,为什么节约成本加引号,因为银行现在都在推行自助服务机器,顾客可以通过机器自助办理所需业务,这样的话,很多以前需要在柜台上办的业务,就转到了自助服务机器上,需要的人工少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柜员了,一个支行留2、3个柜员办理一些复杂业务就行。但是这些机器其实成本也挺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勾回人工成本,而且对于一些不总去银行的人来说,不会操作自助机器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时间成本,银行还需要增加人手帮助顾客使用机器,算下来,短期看自助服务机器不一定更节约,但不可否认,长期看肯定是比人工有优势。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银行开对公户,一般一个对公付一开就是小半天,两个人上班的话,一个人办理对公业务,另一个人办理对私业务,也就相当于一个人上班了。如果一个人上班的话,那就只能对不起顾客了,要不就是麻烦您去别的银行办理业务,要不就是等几个小时,对公户开完了才能抽空办理对私业务,李先生经常看到顾客等的不耐烦吵架的情况,其实柜员也很无辜,对公户就是比较复杂,时间较长,但是银行人手不够,只能排着一个一个办理,他们也没有办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李先生到现在都无法理解,就是银行有5-6个员工,但是柜台只有一个人,女朋友给我的解释是岗位不同,正常上班,除了她在柜台里,里面还有一个副行长,授权按指纹,或者接邮件接电话,她们不办业务;外面大堂有一个业务经理,指导顾客办理业务,或者教他们用自助机器,她们也不办业务;大堂还有一个理财经济,有人去问理财的问题,她们会接待你,她们依然不办业务……除此之外还有行长、保安、保洁,她们都不办业务,即使顾客非常多的时候,她们想帮助仅有的一个柜员,也无能为力,因为岗位所限,她们无权用电脑操作业务。

了解这些后,李先生也更理解女朋友了,顾客多人手不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普通员工也没有什么办法,顾客只能向办业务的银行发泄诉苦,但是管理者可能并不知道顾客的这些抱怨,夹在中间的柜员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所以如果你去银行发现只开了一个窗口,请你稍事等待,柜员也在努力工作力求尽快帮您解决问题。


李先生有梦想


银行作为盈利性金融机构,自然要追逐利益,并且根据时代发展做出调整。之所以有些银行明明有多个服务窗口,等候的人很多却只开一个窗口,有如下原因:


1、追逐利益,工作人员向VIP业务及理财业务分流

即便是某些大型银行,在一些时间段内服务窗口开放数量都不一定有办理VIP及理财业务的窗口多。

VIP客户办理的业务,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能够为银行带来丰厚回报。普通窗口忙碌一天下来,平均四五十万元都不一定有,显然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服务好高端客户显得更加重要。普通消费者没多少钱,办理了也没多少利润,就让他们慢慢等吧。


2、服务意识淡薄,人力分配不科学,并且不能与时俱进做出改变

正因为普通客户办理的业务比较琐碎,为银行带来的收益低,因此银行不愿意投入过多人力提供服务。明明二三十号人在那里等着,却只开一个窗口,并且能够持续很长时间,甚至超过一两个小时,显然不是都去吃饭或培训了那么简单。吃饭不会吃那么长时间,培训也不应该选择消费者最多的工作时间。

有的人忙碌,有的人闲,银行在人力安排上缺乏更科学的管理,不能及时调配人力应对客户高峰。

对于银行网点来说,每天客户最多的时间差不多的相对稳定的,那么,为什么不能根据数据统计情况提前分配好窗口,并且根据时间段做出有效调配呢?


3、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银行服务窗口减少大势所趋,这也是倒逼消费者使用更加方便的手机银行及自助柜员机办理业务

余额宝开启了国人的互联网理财道路,而到了今天移动支付已经深入人心,手拿一部手机就可以不带一分钱出门。

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理财形式越来越丰富,到银行存款已经不再是唯一选择,甚至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已经不再是重要选择。越来越多的人把工资直接转入宝宝类货币基金,或者直接通过手机购买各种理财产品,到银行办理业务的频率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出于成本考虑,就会适当减少网点,减少柜员人数。

一些人等的时间久了,一次两次可以,多次以后,一些不必要的业务就会选择通过手机或者自助柜员机办理,大大提高效率,对于银行来说也降低了成本。


实际上,银行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最起码可以每个城市建立一个公众号,可以通过公众号查看每个银行当前普通业务的排队人数,最后一个人预计轮到的时间,这样方便要去办业务的人做出选择,这个网点多就去另一个网点。当然还可以网上拿号,给出预计时间提前到该网点就行。方法很多,关键还是要看银行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心思。


财智成功


大银行通病,服务意识差,自以为是的高高在上。

好久没去柜台了,前天刚体验了一把柜台服务,业务没办成郁闷半天。

某银行某网点,整个大厅就一个保安,大堂经理不在,柜台就开了一个。附近社区都是老头老太太,办业务的都这老年人,我取号的时候前面排了50多个人。


鲁校尉


客观地讲,银行现在的业务也越来越难做。表现在窗口上,就是到底开几个窗口合适,开几个窗口才能达到既满足顾客需要,又不增加运行成本。

银行设计三个服务窗口,显然是根据银行正常的业务需要设立的,是经过调查、设定的最大服务量。正常情况下,可能不需要全部都开。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的安排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按照三个窗口满员来安排,必须会在运行过程中,有一半左右的时间是不满负荷的,是存在人力浪费现象的。如果中安排两个窗口,甚至一个窗口,又会造成排队严重的现象。

基于目前银行排除的实际情况,多数情况下是在刚刚上班的那段时间顾客比较多,能否设定一些机动人员,在窗口比较拥挤时,多开窗口。不忙时,少开窗口,避免引发矛盾,也避免出现人力浪费。同时,通过导引更好地发挥智能化服务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到智能设备处办理业务,减轻银行柜台压力。


谭浩俊


为什么有的银行明明有三个服务窗口,等候的人较多,却只开一个窗口?

这是有多重原因的,不能一概而论。

一、银行柜员轮班、培训、交接、加钞等业务需要

(1)银行人员去哪儿了?加钞

银行开设有三个服务窗口,那么可以看出,这家银行网点配置的银行从业人员是不多的,柜台最多是4个柜员左右,但是网点人员不多,对外业务也是要办理的呀。有的网点银行人数不多,并不意味着这个业务量就少了。

为了缓解柜面业务压力,银行会配置自动柜员机,方便客户办理普通的小额存取款、转账、查询明细的业务。但是,功能强大的自动柜员机并不是一直持续运行的,柜员机需要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对机器内的钞票进行清点,查看机器的实际数额与系统数额是否是想等的,然后,再重新把一定数量的钞票加进去,俗称“加钞”。加钞并不是一个柜员就能完成的,需要两个柜员一起进行按指纹、输密码、清点钞票、放置钞票等操作,全程需要在有效监控范围内进行。因此,如果网点有三个窗口,柜员在办理业务,需要加钞时,两个柜员需要暂停服务,去进行加钞。

(2)银行人员去哪儿了?培训、休假、交接班

银行开设有三个服务窗口,但是只开了一个柜台,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一般出现在春节、国庆、五一、十一等长假前后,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银行虽然会保证对外业务的正常开展,但是员工的法定休假权利也是需要保障的,那么,就需要柜台轮班上班办理业务,在放假前后,两个柜员互相进行交接,清点现金和凭证,确保接班人员能够正常上班是正常的流程,希望能够互相理解。

银行从业人员为了接受上级部门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提升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经常要进行各类会议、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等,这种学习培训都是短期、不固定的,虽然会议培训可以安排在晚上,但是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所有的培训会议都在晚上进行,影响员工休息和生活。白天各个柜员轮流进行培训、参会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不固定的短期培训,是没有办法马上有人进来顶上的,但有员工进行外出培训时,他所在的工位因没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填补,只能暂时关闭服务窗口。培训、开会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只能希望互相理解了。

还有的柜台人员年假、产假、病假、丧家,家里谁没点乱七八糟的的事情呢,偶尔也需要有些个人私事处理,暂时停柜,不能及时开满柜台,也是人之常情了。但是,员工休假培训不能影响网点正常地对外开展业务,这就需要行长进行相关工作的协调,确保网点工作正常运行。

二、有多个服务窗口,有部分窗口并未打开,有可能是该网点人手不足

有的网点是新网点,建立初期设立了6个服务窗口柜台,但是实际开门营业时,只有3个窗口对外营业,有3个窗口闲置了,这可能是新网点为了以后发展的需要,提前做的配置,实际上,总行并未配备有那么多的人员,窗口有,但是人没有。

随着该网点业务量增多,业务发展壮大,行长会向上级申请,在上级部门综合审核之后,调派人员前来,该网点才有可能有更多的窗口对外开放。

三、互联网的冲击,部分柜台人员走向台前营销

阿里巴巴的马云曾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说这句话的时候,很多银行大佬是对此有些不以为然的,但是,马云真的做到了。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动,越来越多的客户涌向了互联网银行,开启了互联网金融,各大银行渐渐产生了危机感, 为了维护自身业务的稳定,也开启了“智能银行”的尝试,让柜员从窗口走出来,走向台前。柜面人员调岗充当大堂经理、大堂营销人员的角色,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用智能机为客户办理业务,简单快捷、效率更高。柜台量业务减少,柜台窗口关闭,成为了一种趋势。建设银行、招商银行近年来的行动变化等是其具体的表现。

以上是之谜的原创回答,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许之谜


简单翻看了一些观点和评论,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结果就不同。作为一名银行员工,我会站在银行的角度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一名正常的银行员工绝不会故意放慢办业务的速度,因为在我们的考核制度中业务量非常重要。其实银行一线员工的数量真没那么多,不是我们不想开口,是真的缺人。像柜台一工作就是一整天,柜员要轮休的。有人会说你们为什么不多招人?首先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银行就该“有钱”,但凡企业就要讲究运营的成本,每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份工资支出。

关键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厅堂客户的流量有一定的规律,往往年底和年初人会多,因为这正是人们手头有结余的季节,但夏天就普遍比较冷清。另外,有代发业务的银行每个月中旬会有客户来取工资,对比之下月初客户数量就会比较少。旺季可能需要的人手多,但如果就此多配两个柜员,那到了淡季,大家难不成集体歇着吗?实话实说,没客户的时候是真的只能坐在柜台前放空。所以无论谁做管理层都不会这样去安排的,只能按照平均业务量来做规划。银行的岗位相对固定,很少会让员工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一个萝卜一个坑,人事安排上确实缺乏弹性,所以就会出现淡季清闲旺季却忙到疯的状况。

其次,现在各个银行都在实施网点智能化,解放柜台的员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尽量让大家走出来,通过智能设备协助客户办理业务,在交流过程中挖掘客户需求,营销效果会好过隔着一层柜台玻璃。未来这种减员是趋势,柜口只能越来越少。

手机银行、网银的普及其实已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柜台的压力,现在银行智能设备的功能都日趋完善,从最初的高柜分流出低柜,到现在没有柜,银行业也在努力转型,运用高科技手段比如人脸识别代替传统的人工授权,加快业务办理速度,提升整体效率。广大客户去适应这样的模式需要时间,银行员工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希望大家能相互理解,真正做到双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