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原生家庭对一个女孩到底有多重要?

阿兰杂谈


你好,我是周小鹏,爱我们学院创始人,心理咨询师,专注解决婚恋情感心理问题。


婚姻本身无法带给我们幸福。

幸福的婚姻大体相似,不幸的婚姻也大体相似。


这是我从我的来访者、我的学员及通过各种方式留言给我的姑娘们身上看到的。先来听我讲一个故事。

我们很多人都被灌输了一种观念:结了婚就会幸福。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这样。幻想等到她真正步入婚姻才破灭,或者说,她自以为看到了婚姻的真相:老公不理解她,也不够爱她,最后女人还是只能靠自己。于是,幻想破灭的主人公又陷入了第二个状态:她陷入了自责——无奈到无力——自责的恶性循环。遇到不幸的婚姻是“我”的错,但是我无力改变,所以,这一切都是我的命。


像痛苦中的微光,她给自己编织了婚姻的第二个谎言:只要孩子幸福,我就知足了,为了孩子,我什么都能忍。一门心思对孩子的付出,成了她人生的唯一。孩子虽小,也懂得她的委屈,和她很亲近,但不怎么和父亲亲近。她有点担心,但是多数时间是开心,因为至少孩子爱自己、孩子有父亲。孩子也成了她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快乐,妈妈为什么不去做让自己快乐一点的事。直到有一天,妈妈告诉他,我是为了你。孩子的故事就更简单了。这个男孩子一直记得自己是母亲不快乐的根源,开始是拒绝婚姻,后来想让母亲快乐而结婚,但是婚姻也没有让他快乐,因为母亲骗了他,婚姻从来不会自己幸福。


我的故事讲完了,你看到了谁?

这是很多人的成长故事和婚姻模板。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评判官,外人本不应该去插嘴,但是,每每看到这样的故事不免唏嘘,我们很多人用童话故事般的期待毁了本应该让我们幸福的婚姻和人生,更让我们的下一代重复了我们的不幸。


如果婚姻的意义不是幸福,那婚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婚姻的意义是陪伴,更是看到,看到自己,也看到对方。看到自己的缺失和渴望,也看到对方的缺失和渴望。如果两个人都是残缺的半个圆,那么婚姻的意义,并不一定是让你们融合成一个全新的圆,而应该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形状。步入婚姻,或者说,步入一段亲密关系,我们就要直面自己的缺失和渴望。比如说:


1)如果你因为逃避痛苦而结婚,那结婚后你会有更多的痛苦,因为这份痛苦本身存在,并非婚姻带给你的。

2)如果你渴望被重视,和一个人结婚,那结婚后很有可能你会感觉自己一次次被忽视。

3)如果你因为孤独寂寞进入一段感情,你得到的会是更寂寞。


很多时候,感情只是把你原本存在的幸福或者不幸放大了。这些缺失,你终究要自己找回。你所经历的感情,所遇到的爱人,只能帮你看到这些。当这些缺失和伤口被看到时,就有了治愈的契机,就有了拥抱幸福的可能。

所以,当一份有缺陷的婚姻摆在你面前,你要做的,不是让问题被掩埋,更不是寄托于希望在下一代的身上。在痛苦的婚姻中放弃自我,并不是“忍一时风平浪静”,只不过想维持自己婚姻完满的自恋和幻想,只不过不想让自己最后那一点期待不要落空。


想要改变痛苦的婚姻,就要从自己的内心幸福状态改变开始,要从了解自己开始,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创伤,了解自己创伤的由来,放下过分的期待与不切实际的幻想,让自己的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去装下爱,再去表达爱。


首先,表达爱要发自真心,不求回报。

很多人在婚姻中有不幸的感觉,多半是因为自己付出了,但是对方没有给相应的回应。而当你不求回应的时候,对方回不回应都没有关系,那么对方也会感到轻松,愿意和你拉近关系。


其次,是要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

有人喜欢赞美,有人喜欢礼物,有人喜欢仪式感,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给对方想要的,才能让对方感到爱。


结语:最后,我想告诉你,好的婚姻就是好的双人舞,一个人不幸,两个人都会不幸,而一个人改变,另一个人也一定会慢慢改变。


咨询婚姻恋爱问题,欢迎关注私信小鹏姐姐哦!


周小鹏


原声家庭对女孩的影响有多大,可以说是一 生,说小性格(包括为人处事,情商,脾气),说大(她的下一代,她未来的婆家人,还有她自己的命运!),以前我一直不觉得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也不会信孩子是什么样,她的父母就是怎样,直到我长大成人,为人母,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有了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会反省自己的行为,思考问题的方法,包括我语言表达的语气,都和自己原生家庭如出一辙!

我身边也有很多认识的人,确实父母和睦有爱,情商高,她们的孩子也是非常的自信,脾气也很好,聪明!个性没有那么强!没有攻击性!

如果原生家庭妇父母感情不合,孩子大多自卑,性格不太好,要么懦弱要么性格极端,总是有不同的心理缺陷,有的还会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

尤其女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容易遇上渣男,因为原声家庭没有得到的温暖她会到处去寻找这种安定感归属感来弥补这份遗失本该拥有的温暖,有时候会自暴自弃的生活,有的也可能是非常努力的女强人!但是都离不开自卑,不管自己多优秀,看到别人家庭和睦完幸福的时候自己会从心理去羡慕!

原生家庭的引导和教育和关心对女孩来说非常非常重!

我曾经的同学一个女孩子毕业后很多年没见,一直也没我听说过她的消息,从别的好友里口中得知她已经走了很多年,那一刻我非常的惊讶,那个好友说,毕业后我们大家各奔东西,她去做了夜场小姐,还染上了毒瘾,她的父母在她读初中的时候离婚了,她的妈妈嫁人,她的爸爸长期在外面做生意,几乎见不到面,每次打钱给她,她和她的干爸爸住在一起,他的爸爸买给她抽!再后来毒瘾就是越来越重,再后来……

听到这件事我非常的痛心和悲伤,就像一片刚萌芽的树叶明明可以开花结果,却在春天的时候枯萎坠落!若果她有温暖的家庭,和睦的父母,有人从小陪伴她教育她关心她会不会是另一种结果呢




兔子咔咔


如果出生在不幸的家庭,就注定要悲惨一生吗?

恐怕,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靠着自己的能力,爬出逆境。

具体该怎么做呢?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让我在原生家庭的问题上,有了更开阔的想法和思路。

这就是乔布斯去世的第7个年头,一直不被他承认的大女儿,丽莎·布伦南·乔布斯,出了一本自传——《小人物:我和父亲乔布斯》

它就像一个VR 头盔。带我们穿梭到了丽莎出生的那年,乔帮主被赶出苹果的那年……直至7年前,乔布斯的病床之前。

28万字,整整横跨了30个春秋。

透过丽莎的眼睛,你看到的不再是“商界传奇”乔布斯,而是他对亲生女儿的无情与伤害,以及隐藏在冷酷之下的,一种初为人父的不知所措。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帮我解决了刚才的疑问:

从出生就不被周围人接纳的女孩,是如何走出父母的阴影,活出自我的?

今天的丽莎,不仅毕业于哈佛大学,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更是凭借这本《小人物》包揽了2018年美国出版图书的所有奖项。被西方媒体评价为:写得比名人父母“更胜一筹”的回忆录!

在丽莎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股不与命运屈服的,努力挣扎的力量。

看到了一个倔强的女孩,给自己创造重生的勇气。

即使生长在烂泥中,我也同样要绽放!

Part 1 “美国28%的男人都可能是她父亲”

丽莎4岁时,父亲第一次在《时代周刊》的文章里,提到了自己。

没有一丝来自父亲的祝福。

反而,他在以这种方式,明确表示:我,乔布斯,不接受这个女儿!

乔布斯与女儿丽莎

得知女友怀孕时,乔布斯年仅24岁,不知名的苹果公司也刚刚起步。

勃然大怒的他冲出了家门,开车离开了丽莎的母亲。

后来,因为怀有身孕,丽莎的母亲没了工作,只得住在拖车里,靠救济金生活。

她会因为一场公益活动提供的午餐很丰盛,而频繁参加。

所有的这些,与事业正在蒸蒸日上的乔布斯,格格不入。

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天壤之别,更是一位“明日之星”不能接受的“人生污点”。

没错,在父亲看来,丽莎就是自己在年轻时,一时糊涂犯下的错误。

她的出生,更像是乔布斯伟大一生的微小注脚:虽然存在,但没有更多的意义。

于是,在《小人物》的开头,当乔布斯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丽莎说自己:

偷父亲东西的欲望,就像口渴一般,不断地萌生。

好像再不索取,一切就来不及了。

她要把30年来,欠缺在心底的父爱,一一拿回来。

虽然结局仍于事无补。

“在阴暗的卫生间里喷玫瑰喷雾时,我在落下的雾气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轮廓,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再像一个隐形人。”

只有这时,她才在父亲的家里,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

Part 2 如果她有,我就没有

父亲缺席的童年,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并不好过。

就连快乐,在丽莎眼中,也是非此即彼的珍贵之物。

在她的回忆里,母亲开心的日子屈指可数,而猝不及防的崩溃,时有发生。

  • 第一次崩溃,发生在她4岁那年。

没错,就是《时代周刊》发表了那篇文章之后。

妈妈带丽莎出门散心,不想玩到了天黑。

在回程的路上,不仅错过了高速路的出口,母女二人还被大雨困在了山路上。

前后都看不到出路的布伦南(丽莎的妈妈),开始破口大骂,猛踩油门。

“窗外的雨点像横飞的唾沫,她似乎是要用发动机的轰鸣来代替嘶喊。”

“我当时真的以为,她是要撞翻车自杀。”

“我成了一个坐在副驾驶座、不敢有任何想法的小女孩。”

四岁,能有如此清晰的记忆,可见当时的丽莎,受到了多大的精神冲击。

  • 母亲的第二次崩溃,在丽莎6岁时。

“我没有20岁了。”

“我没有男人——没有丈夫,没有男朋友,没有恋人。什么都没有。”

“我没有衣服可穿,什么都没有。”

母亲拿起一件灰色的旧衬衫,用剪子剪开一角,用力撕烂。

然后,接着撕下一件……

彼时,乔布斯正在筹备自己30岁的奢侈盛大晚宴。

而收到邀请的布伦南,发现自己连买新衣服的钱都不够。

于是,瞬间,情绪崩溃。

可无辜的丽莎,不会懂得这些。

她觉得:

我的快乐是从她的库存中取出来的。

这个世界的快乐是有限的,不足以让我们母女同时享有。

换句话说,在小丽莎眼里,是自己剥夺了母亲的快乐。

  • 第三次崩溃,发生在第二次之后不久。

这一次,布伦南吼走了教丽莎“化妆、使用香水、佩戴首饰”的黛比。

大概,她已经觉察出了,在小丽莎眼中,黛比更像一位称职的母亲。

“你想插足丽莎的生活,想表现得比她妈妈还好?真恶心!”

从那以后,丽莎再也没见过黛比。

“我担心别人不把我们母女俩当成单独的个体,而是两个身体里的同一个灵魂。”

大概从这时,小丽莎萌生了离开母亲的念头。

她几乎很少给母亲添乱。

更多的时候,她是母亲在脆弱无助时,坚持下去的一股力量。

“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折磨妈妈,我给她省了很多事,这对我有很大的意义。”

看到这里,我的心不禁收紧了一下。

丽莎的成长,是一次次的自我理解和内化。

缺席的父亲和情绪不定的母亲,谁也帮不了她。

任何人都无法真正理解,那条她走过的路,有多黑暗多艰难。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穷苦的深渊中,她仍倔强地成为了一枝清莲。

Part 3 “蒙娜丽莎”的合体

当丽莎遇到了蒙娜,转机出现了。

蒙娜是乔布斯同父异母的妹妹,同时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

她让乔布斯帮丽莎母女租了新房子,买了新床。

给身处困境的母女带来了希望。

乔布斯、蒙娜和丽莎

一旦到达了低谷,即使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出现,都能让你的人生开始上扬。

“我希望自己的人生也能达到蒙娜那样的高度,我长大后也要像她一样娇小玲珑,我也要在大学里学英语文学,我也要写作。”

同样是跟着母亲长大的蒙娜,让丽莎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片天空。

有一年的时间,蒙娜每周都会给丽莎写长信,寄送礼物。

像《一千零一夜》、《契科夫文集》、银长耳坠、蒂芙尼镶紫水晶金戒指……

“这些礼物就像一扇窗户,为我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我渴盼跻身其中的世界。”

Part 4 成长与失去

作者说,这不是一本谴责揭露乔布斯的作品,而是她自己的成长。

她并没有要批判谁、原谅谁,而只是在一件事,一件可以坦然接受她和父亲所有的共同经历的事情。

因此,在书中,我们跟着她回到了懵懂的小时候,孤独无助的童年,被冷落的青春期,以及窘迫的大学时光。

在丽莎事无巨细的人生片段里穿行,我们感知到了她的感知。

乔布斯和妻子劳伦的婚礼,中间的孩子是丽莎

说到这,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就像小丽莎在听到别人说自己没得到圣诞节礼物时,会暗想“我的母亲绝不会这样做”一样。

读完本书后,我忽然觉得自己的童年、少年,甚至所有的过往时光,都极其幸福无比!

没人能选择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地点、人物。

但却会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不幸、失败、困苦,都归罪于当初那个“不完美”的原生家庭。

可与出生就自带“错误标签”的丽莎相比,你我都是幸运儿。

“我不会用任何一段人生经历与别人交换,哪怕是那些令我难过万分,希望自己未曾存在的时刻,我也不愿将其交换出去。”

“倒不是因为我的人生多么正确、多么完美、多么好,而是因为无数个选择铺成了我的人生之路。”

“这些都独一无二,深入肌理的。如此亲近,就像我的皮肤一般,它已经足够好了。”

在不利境遇里坚持自己,抓住任何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凄凉的人生底色上,挥毫出属于自己的多彩生活。

正是她在每个阶段,都倾尽全力地不屈服,才让自己原本被遗弃的人生,走出了一条远离自暴自弃的曲线。

  • 即使被生活棱角磕得头破血流,被现实痛击到体无完肤。

  • 只要走过去。

  • 再回头看。

  • 一切都足够好!

PS:

书名《小人物》,来自于乔布斯对丽莎的昵称——小不点儿(Small Fry)。

  • 它不是落在袋子底部又冷又硬的炸薯条碎末。


  • 而是捕鱼人扔回海里,让其自由长大的小鱼苗。

在时间车轮的面前,你我都是小人物。

以上这些,既是我的读书感悟,也希望能帮助到你!

加油!

—END—

多平台签约作者。

读有趣的书,写走心的文,只为和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记得点赞留言,转发给您最贴心的朋友欧~


琳o说


我是陈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学院签约咨询师

我想问这个问题的一定是位多愁善感的女生,估计她正面临人生低谷,觉得自己小时候没有好的原生家庭,而现在既没有好的爱情也没有好的事业,有点“灰心”有点“迷茫”。


最近刚刚播完一部火爆的电视剧《都挺好》,苏明玉这个人物引起了众多讨论,很多都讨论到关于一个女人,在没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时,该如何逆袭。

你可能会说,苏明玉没有好的原生家庭,但她有好的爱情,也有好的事业,比起你说的三个问题,她只有三分之一的问题,可能你会觉得好笑:我跟苏明玉差了十万八千里,怎么相提并论?


但是苏明玉不是一天到达目前这个人生高峰状态的,她是从她的过去一步步走到今天 的,你的现在,正是苏明玉的某个过去阶段,或者可以更明确地说,你的今天,就是苏明玉刚进入老蒙公司打工时的状态。

苏明玉在大学打工时碰见老蒙的,她在向老蒙推销英语培训课程时,被老蒙教育一顿,却让她茅塞顿开,她抓住机会向老蒙推销自己,加入了老蒙的公司 。大学毕业后,她自然进了老蒙的公司,最开始就是做销售,是一份不仅普通而且异常辛苦的工作,做销售,都是风里来雨里去,没有黑天白夜只有客户需要和销售业绩的工作 …….比起你目前的工作,是不是更辛苦?剧中她还谈到,那时她不懂人情,还得罪了女上司,被各种报复。

我想,此时的苏明玉,完全符合你所说的三个问题:她作为一个女人,被重男轻女的妈妈嫌弃,没有好的原生家庭,家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她支持和力量;这时她也算不上有好的事业,她只是有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销售工作,还面临被上司各种穿小鞋;这时她也还没有饭馆老板石天冬,也没有一份爱情,她那时正是你今天描述的状态。

那我们就来看看,她有多强大,最后奋斗成让人刮目相看的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明玉了呢?她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来探讨:


(1) 你想改变吗?任何事情的起源都来自于“动机”,或者叫“目标”。是的,你现在可能什么都没有,那,你想要有吗?有多想要?


在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爱情、没有好工作这样的三座大山下,苏明玉为何能逆风翻盘呢?无非就是她很强烈的“我想要!”她被逼到绝路了:必须赚钱养活自己,所以她为了工作可以死嗑到底可以玩命,她内心强大的“想要”的力量,让她从不安于现状,接受既定现实,她总是拼尽全力去争取任何机会。


对比一下苏明玉,你的目标有多强烈?你可以给自己的愿望打个分:如果像苏明玉那样非常强烈的想要是10分,你的是几分?我想这个分数就是区别了。

(2) 爱情,到底是改变人生的因,还是果?对苏明玉来说,爱情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不是必须的事情。最初,她虽然喜欢石天冬,但她也明确拒绝了好多次,小说里她这个心理就描述得更明显,苏明玉一直觉得爱情是个麻烦,因为她一个人很自由自在,谈恋爱意味着要改变很多自己去和另一个人迁就相处。


当然,这个观点不值得推荐,但她的信念里,爱情并不是女人的必需品,更不是用来改变命运的跳板,我觉得这是她很“高大上”的一个认知。


在我们的文化里,总是把女人描述成一个“小鸟依人”的形象,总是宣导一种“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观念,总觉得女人应该依靠一个男人而终身幸福、逆转人生。


真的可以吗?——在琼瑶的小说中好像可以。但,曾有位心理学老师开玩笑地说:琼瑶剧里的女主,基本都是人格不健全的状态,因为在她们的眼里爱情太理想化了,那个男人也太完美了!如果总期望琼瑶女主的爱情故事,总期望有一个男人可以为你的终身幸福买单,对不起,那真的只是在童话和小说里。

但现实中的女人,大部分都抱着对美好童话的“幻想”不肯撒手:有好的原生家庭,是希望父母可以成为自己的靠山;希望有好的事业,是希望不用太辛苦,就有一份收入又好又稳定的工作;希望有好的爱情,不过是希望有个男人可以成为自己的靠山。

——不过都是想靠着别人而过上幸福的日子,可是这些真的可靠吗?教训还不够多吗?

希望靠男人的,比如贾靖雯,她第一次婚姻嫁给了台湾的富商之子,结果怎样?完全得不到夫家的承认,最后几乎是被扫地出门。

希望有好的事业,身边女强人的多了,有几个的成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呢?哪个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呢?

而希望有好的原生家庭的,我觉得就更加难了,因为从来没有一个父母是绝对好的,也不可能有一个原生家庭是真正的“好的”。

所以,女人摊上你说的这“三座大山“,该有多强大呢?苏明玉确实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示范:不需要多少,只要你能不依靠家庭也不依靠男人,而踏踏实实去做好一份工作,赚的够你生活,如此强大足够了。


因为,所谓的好家庭、好事业、好爱情,完全都是“幻想”而已,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如果你抱着一个幻想不肯撒手,最终会发现,一切“全都像泡沫”。

而如果你知道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好,知道女人也要自己负责自己的人生,那么我觉得你已经很强大了,因为这个强大不在于别人眼中的如何如何,而是你自己清楚明白的快乐。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原生家庭带给女孩子的影响,是会跟随一生,甚至说影响几代人

我们不如反过头去看,你的母亲对你的一些态度和做法,跟你外祖母给予母亲的一切有关,当然再往上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最起码能够证实的是,一个女人在家庭中的意义,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小家,方方面面,子孙几代,都会受到影响

我记得有个调查显示男孩子对于母亲的一些做法不喜欢不满意的时候,会选择忽视,也就是装作听不到的样子,但是往往母亲对女儿的影响就会更深,因为男女思维的不同,我认为原生家庭对于女孩子的影响会更深,尤其是对于她的幸福感,安全感,人生态度和婚姻态度,更细致的我们就不去一一剖析什么情况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了,只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个影响会很深远,所以我们也要很慎重的去选择伴侣,不过女性的可塑性很高,原生家庭的影响只会造成敏感,性情的一些方面,不是不可逆转的,婚后的温暖生活,丈夫孩子的关心爱护,都是会改变一个女人的,所以如果想要去改变一个女人,应该比改变一个男人要容易很多,温暖的家庭环境会让女生变得温和大气,也会给老公孩子带来好的生活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一家人的运气也会越来越好,所以,要善待自己的妻子、母亲、女儿,以及生活中的女性,相信你的一份温暖,能带给自己的生活更多的好运🍀



哆啦A梦的笔


我姐这大半年一直跟我聊天,聊天内容无非就是她爸跟她要钱,她刚毕业要考研哪有钱,要么就是她说她妈给她把衣服送去干洗也要跟她要钱,她没钱买书,她爸说给她钱算她欠的,以后要还。

这都不是让我觉得最唏嘘的,让我真的感到不舒服的一个事情是去年的时候她找了一个男朋友。男生两个月后要出国留学,男生送她两只MAC的口红,她不乐意,因为男生给前女友送的都是纪梵希,TF这种。我个人觉得,可能男生没有太多想法,不是刻意区别对待。我姐认定了男生因为前女友家庭好所以送她这种口红,她家庭不好,所以男生就送100多的。可她怎么不想想,两只100多的不比一只300的便宜。

我另一个朋友,为了一个苹果8,被老男人骗了。老男人结婚了,是她朋友的朋友,之前某个饭局见过一次。老男人来这出差,约我朋友,我朋友去了,信誓旦旦说不会发生什么。老男人说要给她买8,自己把自己送过去了。最后,老男人再也没出现过。

十一月我换手机,她问我是不是男朋友送的,我俩当时住一起,我说不是,她说怎么可能,你男朋友那么爱你,咱们实习工资又不高。我很不高兴只能回答他,真的不是男朋友,我爸送我生日礼物。过了几天,她觉得身体不舒服,怀疑自己得病了,我果断搬走了,后来她回老家了,再也没联系过了。

我姐今天又给我打电话,说她真的想找一个有钱的嫁了,可她没想过有钱人愿不愿意。

可能我的阐述里充满了我的个人看法,不客观,我也没想批评,评价她们,只是她们总因为这种事情找我,我觉得无聊。我姐说,你们这个阶层不懂我们最底层的,我想说的是,你能够接触到的,都是一个层面,不同层面的你根本接触不到。


林小里


原生家庭对一个女孩的影响是一生的。父母关系是否融洽,父母相处模式是否合拍。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轻易不要结婚,结婚了就要做好相守一生的准备。有了孩子以后,轻易不要离婚。离婚伤害的不仅是大人。还有孩子。孩子是无辜的。

如果有人伤害到自己的父亲。我们做子女的肯定不会同意。如果有人伤害到我们的母亲。我们做子女的肯定也不会同意。

只是,如果伤害父亲的人是母亲,伤害母亲的人是父亲。让身为子女的我们如何处理?


猫眼看世界1006


原生家庭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心理学上有一句话,没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只有童年幸福和童年的不幸的人。


原生家庭是我们0-18岁和抚养人共同生活的家叫做原生家庭。一个人应对所有压力的模式,背后的认知,他的情绪的来源,原生家庭是一个源头。探索原生家庭最主要探索以下几个方面:

1. 探索抚养人的性格,抚养人的性格是我们性格形成的主要来源。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80%以上来自于我们抚养人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和抚养人的关系是亲密的,关系是良好的,有非常良好的互动,我们会更多的习得抚养人的优点。但是如果我们和抚养人之间的关系是冲突矛盾的关系的状态,我们会更多的习得抚养人的缺点。所以我们要探索抚养人的优点和缺点。

2. 探索抚养人面对压力时候的模式。

当你的抚养人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了一些压力,有一些指责的声音,如果抚养人是积极应对的。他不害怕,能够面对并且能够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当我们长大了,我们也是用这样的方式积极的面对。如果抚养人用逃避的策略,不敢于承担责任或者推卸责任,那我们长大了,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处理问题。

在心理学来讲,原生家庭的习得,有正向习得和反向习得。

比如爸爸脾气特别暴躁,那他的子女当中,绝大部分的孩子有可能是脾气爆的,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他心里头会有一种不良的感受,感受后有一个决定“我可不能这样暴脾气”。这种内在决定的子女成年后就不会正向习得而会反向习得。他会做一个温和的,遇到事情不着急,有话慢慢说好好说的人。

3. 探索抚养人的价值观、三观

比如在婚姻家庭当中,我们理想当中的夫妻关系或者渴望的夫妻关系大部分是来自于我们头脑中回忆起来的童年时爸爸妈妈之间的互动的场景。不仅需要探索表面抚养人的性格、应对压力的模式、抚养人的三观,更需要做的是觉察在童年里,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我们感受之后的内在决定是什么。因为这些都构成我们未来的认知层面。

原生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包括其他的扶养人就像镜子一样,因为80%以上,甚至更多高度复制抚养人。通过了解他们,认真的分析他们,就可以知道今天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原生家庭里,我们到底要完成什么任务呢?

从小到大我们在原生家庭里除了要完成长身体、学知识、学习本领等等,心理上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4个爱的确认。确认爸爸爱妈妈的,确认妈妈爱爸爸,确认爸爸爱我,我更要确认妈妈爱我。四个爱的确认全部完成,我们的心理才可以跟我的生理同步成长进入成年。

四个爱的确认有一个点没有完成,在这一点上就没有完成我们的心理成长。所以进入成年之后在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会继续想要去完成爱的确认,这时候就出现有的人会特别敏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在意别人的眼神儿,甚至别人的一句话都会被刺痛,其实这就是在找爱的确认,在确认我自己我是不是那个值得被爱的人,我是不是那个被得尊重的人,我是不是被大家喜欢的人。

因为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的都有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伤害,只是被伤害的大小不同,被伤害的点不同。童年完成爱的确认,心理便会产生爱他人的无穷的动力,成年以后会成长为一个积极自我、善良、宽容、内心快乐的人格健全的人。

当我们意识到成年后自己身上有某个错误的模式的时候,回忆童年里最初你用这种模式去应对解决问题的那个具体事件。这个模式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把那个事情拿出来重新解读,对自己说我要重新设计一个更好的,更科学的模式,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就不会像原来那样去处理了,我要用科学并正确的方式去处理。这就是成长。

谈到成长,现在都在讲成长,到底什么是成长呢,用一句话来概括“过去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童年伤害,那些伤害没有被处理,导致我们的人格存在一部分缺陷,通过我把那些伤害全部处理掉,然后将我的人格发展为健全的人格,让自己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得人,完成成长的目的和任务。”


婚姻家庭心理导师


一个人受原生家庭影响深入骨髓,所以搞对象要看家庭


猴孩子


太重要了。看似不明显,但是那种家庭幸福,父母开明,教育完善的女孩,她只要站在那里,一颦一笑,都透着一种怎么都模仿不出来的强大自信,就连笑都透着一股带着光环的暖意。

从小被保护很好的女孩,真的会像天使般纯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