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台北故宫博物院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给日本,对此你怎么看?

史文广


台北故宫博物院要把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借给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消息报道后,在海峡两岸引起很大的争议。不少网民表示惊讶和愤慨,有网友质疑:《祭侄文稿》这样的国宝级文物也能外借?


可能一些网友会认为,不就是一幅唐代的书法作品吗,借出去展览一下,进行文化交流也挺好,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祭侄文稿》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1、首先作为书法来讲,《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由于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已经失传,这幅真迹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可以说这幅书法作品代表了唐代书法乃至行书的最高水平,可见它的珍贵程度。


这幅书法作品是颜真卿最具有代表性的行书作品,技法上在王羲之行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便王羲之的内擫笔法为外拓笔法,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是一代宗师级的作品。

由于祭侄文稿是纸质的,这样的历经千年的纸质作品可以说是展览一次就会损坏一次,而这种需要长途跋涉的展览,不能不让人担心国宝的安危。

2、这幅书法作品已经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了,是一种精神的展现,展现了非凡爱国精神。

公元775年,安禄山起兵反叛,此时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镇守常山郡,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援军见死不救,颜季明城破,全家30多口人被判军杀害,两年以后颜真卿收复了常山郡,名人寻找侄子颜季明的尸首,却只找到了一颗头颅。颜真卿得到消息,悲愤不已,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

我们看这幅作品,上面有多处的涂改、抹画,能够让人感受到颜真卿当时的激动、悲愤的心情,尤其到了这幅作品的后半部分,更是笔墨飞扬,难以抑制,是书法和人生经历结合的最佳典范。



后来李希烈叛乱,当时已经75岁的颜真卿孤身前去劝降,最后惨遭杀害,可以说颜真卿是以身许国,这种结局我们我们似乎也能从祭侄文稿里看出来。所以有网友说,《祭侄文稿》已经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了,蕴含着颜真卿的国仇和家恨。

这样一幅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艺术史价值的作品,轻易外借着实欠考虑,希望台北能听到呼声,停止这种行为,若有闪失将背上千骨骂名。


不二斋


书法作品属于艺术范畴,而艺术是寄托在内心情感上创作出来的。

书法史上群星璀璨,而只有颜真卿能同时得到朱熹的推崇和康熙帝的赞誉。那是因为它的作者颜真卿堪称人品楷模,终其一生都是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

他在朝中为官的政治生涯中,由于正义直言而多次遭权臣打压贬谪,颜真卿依然不变操守,不改本志。在告诫子孙的《守政帖》中说:要坚持正直的品行,纵然遭受诬陷,也不能违背正理。这样即使被贬谪远方,也没有什么羞耻的。

在安史之乱中,有敌将反水,颜真卿为了坚定他的信心,派人送去十多万军费,并用自己十岁的儿子颜颇做为人质。众人坚决请求将颜颇留下,颜真卿不听。

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在安史之乱中镇守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颜氏一门30余口被害。两年后,颜真卿收复常山郡,命人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尸骸,悲愤莫名,挥泪写下《祭侄文稿》。

后世将《祭侄文稿》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法帖”。而《兰亭集序》正本失传已久现在只有复制品,所以现在可以说它是最珍贵的行书手稿。一方面,它是我们最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它承载着我们民族自古以来气节的流传。

如此作品,怎么能外借?更何况还是借给日本?呜呼哀哉!


写字那些事儿


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必要更是合理的,但是首先这种交流的媒介或者说载体使用必须慎重!!

1200多年的纸质文物,这不是简单的一件文物而已!是文化符号!是国宝!!

在国内或者说大陆地区是有明确规定,元代之前的书画、丝制品不得出境展览的,台湾省的个别党派领导人及台北故宫博物院主管这样的政治献媚行为简直是在犯罪!看看文稿之后“子孙保之”的拓印,这种行为如何面对先人!!





五废馆主


这种完全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活动,之前既有王羲之的行穰帖唐代摹搨来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借给东京展出过很多文物,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更是曾经把镇馆之宝的翠玉白菜借到东京展出。文物古迹本来就应该是放在博物馆供人瞻仰的,大英博物馆甚至都免费开放给访问伦敦的所有人。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国家级别博物馆的这种交流活动,让当地人可以足不出户看到世界级别的文物真迹。

至于说运输途中损坏之类的话的喷子则完全是无脑喷子,现代文物的运输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非常讲究。日本这方面的技术尤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况且东京国立博物馆对文物鉴赏的要求极严,不用说严格排队,珍贵文物的照相摄影也是不允许的。相比之下,我去卢浮宫时大吃一惊的是,维纳斯与胜利女神雕像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蒙娜丽莎更是一天会被拍上十万次照片。

现在国家层面的大氛围是讲究中日友好,未来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也会越来越丰富。相信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很多珍贵文物也会拿到东京来展出,到时候咱们再来看无脑喷子怎么喷。


司马看日本


近闻,台北故宫博物院把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外借给日本展出,这是一起发生在文化领域里的严重事件,更是一起政治事件。我们知道,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是天下第二行书,是我国已经流传千年的国宝,其内容反映的是我华夏民族堂堂正正的正能量。过去我们听说过有把国宝拿到周外去展出的先例,弘扬展示的是悠久灿烂的文化,如果外人对某件国宝有兴趣,完全可以谦逊来华登门拜访,却从未听说同意某国来借国宝的,然而近来台湾地区某些人竟然同意向日本国出借国宝,这不得不令人三思而后怕,不得不为出借的国宝担忧。笔者不禁要问,台湾地区领导人为何要向日本卑躬屈膝、低头哈腰?出借的〈祭侄文稿〉飘洋过海到日本,万一展出过程中有个三长两短弄丢了怎么办?谁来负这个责?




王荣联1


有人说,小百姓不懂文化艺术,瞎胡闹,人家是天下一家文化交流,台湾借展是顺应时代潮流,做得对,日方拿出颜真卿真迹20多幅,不就是借一幅《祭姪文》稿吗,用的着大惊小怪吗?我不想说这些人脑子有问题,就事说事,为什么展览名称“为超越王羲之.颜真卿之名迹。”主题就是冲着《祭姪文稿》来的;一幅小的可怜的尺幅,仅有234个字,历经一千三百年的纸上作品,说实在的,作为纯专业书法展览,供书家观看,研究学习参考交流,已无多大实际意义。现如今,高科技的印刷技术,清晰度已远远超过人类肉眼,这点举办方不会不清楚。皆展的目的,不得不让认人联想到别有用心,有人说展览又不仅仅是颜真卿作品,还有张旭怀素等等史上的书画精品也汇集在一起,人家办展览高大上,全世界文化共享,你去日本看展览,人家日本人不会把你拒之门外的。此话听上去也蛮有道理。可是,你想过没有,书法是中国文化之魂,是中国文化之根,中国人的书法情结比谁都深,这些留在异国他乡的书法作品为什么不能回到中国展览呢,难道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冷漠无情吗,显然不是。留在海外的这些国宝不但不能回国展览,而且还居然借给日本展览,台湾当局、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当家人,难道你就没有想过,大陆人民感情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吗,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相信有着一样的感受,都不愿意借展,是违背民心之举。






如石书艺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我国历代书法作品中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并称天下三大行书,《祭侄文稿》在三大行书作品中是名列第二的珍品。事实上名列第一的《兰亭集序》现已失传,关于《兰亭集序》失传的说法主要是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时把《兰亭集序》给带到了自己的陵墓中,也有的说法是唐高宗李治没舍得用《兰亭集序》真迹给父皇殉葬,于是就给顺到自己的墓里去了,总之不管是哪种说法可以肯定的就是我国三大行书之首《兰亭集序》的真迹是我们所无缘得见的,这样一来《祭侄文稿》就成为我国目前传世的行书作品之首。

也许我们很多人印象中的颜真卿作为一代书圣,其作品应当是工整精巧的,然而实际上《祭侄文稿》章法恣意灵动、浑然天成。《祭侄文稿》全文不过300字,通篇下来并不在意字距、行距,时疏时密,就可以说是随心所欲。事实上《祭侄文稿》作为书法作品的艺术性并不在于中规中矩的工整,恰恰是以一种畅快淋漓的磅礴气势震撼人心,写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东坡对此评价道:“无意于佳乃佳”——本无意使其成为佳作,然而却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了这片佳作。事实上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初衷也不是使其成为万古千秋流传的书法作品,从《祭侄文稿》这个名字上我们就能知道这本来是为祭祀自己的侄子所作。既然是悼念亲人的祭文,那么作者在写作之时必然是怀着沉痛的心情,作者将这种悲痛之情注入笔下,字随作者的情绪起伏,纯粹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使《祭侄文稿》得以名列天下第二行书的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颜真卿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这篇文稿之上,这使《祭侄文稿》不像其他书法作品——应该说偌大一个中国并不缺乏字体娟秀的书法作品,但能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的却并不多见。更为重要的是: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所寄托的感情是一种能和全体华夏儿女形成强烈共鸣的家国天下情怀。要说清楚这种情怀就有必要说一说颜真卿侄子的死因: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被任命为常山郡(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代理太守之职,然而就在颜杲卿上任当年的十一月终结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乱爆发了。仅仅一个月之后叛军就攻陷了东都洛阳,随后叛军兵锋西指兵临潼关城下,直接威胁到都城长安的安全。就在叛军一路势如破竹之时后院起火了——颜杲卿在位于叛军后方的河北起兵了。得知消息的安禄山于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派史思明率军围攻常山郡,颜杲卿向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求救,却被拒绝。面对史思明的大军颜杲卿誓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导致城破被俘。颜杲卿的长子颜季明、幼子颜诞、侄子颜诩以及颜氏族人30余人被叛军斩首,颜杲卿被绑在柱子上活活肢解。当刽子手一刀一刀割下他身上的肉时他还在痛骂安禄山,直到被割掉舌头后仍发出含糊不清的骂声。《祭侄文稿》就是颜真卿为悼念侄子颜季明所作,其实这也不只是一篇悼念颜季明的祭文,同时也是悼念被害的所有颜氏族人以及为抵抗叛军而阵亡的大唐将士的祭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祭侄文稿》体现的是中国人忠贞不二的价值观,这已不单纯只是书法作品了,而是一种寄托在中国人家国情怀的载体。

按说国际上文物出国展览以实现文化交流互动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大陆同样有文物出国展览,如果是别的什么作品出国让外国人了解了解中华文明本也无可非议,那么为什么这次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行为还会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呢?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而言:有的文物适合出国展览,有的则不适合。无论在大陆或是台湾都有相关的文物保护法律,而两岸的文物保护法都将《祭侄文稿》这样的纸质文物列为是不适宜出国展览的,毕竟纸质文物是所以文物中最容易被损坏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祭侄文稿》不只是一件普通的文物,它不单纯只是一件艺术作品,而是寄托着中国人家国情怀的载体,理当属于两岸人民共同的财富。台湾当局在将《祭侄文稿》借给日方之前既没事先与大陆方面进行接洽,也没咨询台湾岛内民意,以致于在台湾岛内和大陆民间都遭到了一致性的反对。根据国际惯例:既然是文化交流,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日方能展出我国的国宝,那么相应地也应该有回馈的展品。《祭侄文稿》无论是就其艺术性,还是就其精神气节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既然如此珍品都能借给日方展览,那么我等欲观日国三神器可乎?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从专业角度评价的话,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是超越了王羲之。

颜体字无论楷书,行书,草书都大气磅礴,可大可小,气势恢宏。可以当仁不让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的审美取向。

本次【祭侄文稿】到东京展出,是博物馆之间的正常交流,也是对外传播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正常方式。

据说本次展出有十几万观众,其中有五万来自北京和上海。说明我们国家喜爱书法和传统文化的人数日子增加,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但是没有书法基础的人一般欣赏不了。这个也很正常,就像没有学过音乐的人去品鉴交响乐一样。非专业人事只能辨别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总之,本次展出是一件好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了解中国。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可以目睹这样宝贵的艺术作品。

请关注 ,获得更多咨询。


景福文化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真迹,写于公元758年,天下三大行书之一。

安史之乱爆发时,颜真卿之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安军攻陷常山,抓了颜杲卿一家人,并以其子季明的生命要挟颜杲卿,要他投降,颜杲卿坚决不降。最终颜杲卿全家上下几十口惨遭屠杀。

直到公元758年颜真卿才找到哥哥家人尸骨不全的遗体,亲人相聚,生死相隔,悲愤难抑,奋笔疾书,不顾笔墨之工拙,任字随性而起舞,御情于笔,一气呵成,完成旷世之作《祭侄文稿》,实乃至情至爱至悲至痛的情之巅峰与毕生书法功底的完美结合。 《祭侄文稿》的书法价值的可贵自不必说,其代表的中华儿子不畏强敌,永不屈服,血战到底,视死如归的精神,更值得传颂继承。抗美援朝,凭借这种精神,创造了人类历史战争奇迹,在全面落后的大劣势下,把世界上最强的美军赶回了三八线,一战定乾坤,给新中国打岀了一个和平发展的大环境。

四大文明古国,三个已经在历史的长河烟消云散,唯有中华文明依然屹立不倒,每当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总有置生死于度外的能人志士站岀来,力挽狂澜,引领同胞,浴血奋战,收复河山。。作为一个普通的炎黄子孙,有朝一日,站到《祭侄文稿》之前,看着那流传千年飞舞的墨迹,想起古往今来那些为国,为民,为守护祖先留下来的这方土地,付出生命,付出孩子生命,付出全家人生命的英雄,怎能不热血沸腾,怎能不泪流满面,怎能不拍案而起,怎能不勇往直前。这是一场精神的接力赛,还有多少人能伸出接棒的手?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国,还说明一点,文明是可以灭亡的。为了子孙后代,无论有多难,这一棒必须接过来,传下去。

日本文化很多传自中国,他们没有多少颜真卿一样的英雄文豪可以纪念,只能可怜的守着靖国神社中那些战犯,所以他们对颜真卿格外的痴迷崇拜。美国给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可再强的武器,只能让人身体屈服。能让人内心屈服的,唯有精神。如《祭侄文稿》颜家的精神,如抗日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如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让敌人节节败退,让敌人溃不成军,让敌人闻风丧胆,甚至让敌人肃然起敬的精神。

《祭侄文稿》是全体炎黄子孙共同的物质文化遗产,世间唯一,保存千余年的纸质真迹,已十分脆弱,岀国展出,着实不妥。展完日本能不能,愿不愿物归原主暂且不说,路途遥远,千里奔波,对国宝寿命必有影响。万一丢失损坏,把日本沉了,国宝也回不来了。父亲的家书尚需妥善保存,祖先的遗物怎能轻易外借。想文化交流,想看真迹,完全可以,自己来中国看,提前说好,只能看,不能拍。

如果台湾执意外借,希望北京借机收回,保护不了祖先的遗产,不如交给能保护人的来保管。


张中海804


现代之人,有几个真正的打从心眼里喜欢艺术,热爱艺术?又有几人,能真正的懂得艺术,保护传统的文化遗产?何况,艺术无国界,又有几人,能超越意识形态之外去看待艺术的问题,而不是站在自我利益的立场,去对待传统艺术、传统文化?


艺术最应该远离界别,远离政治,这在正常国度,是一个高度的共识,所以你看在自由的国度,如果国与国之间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政治事件,或侵犯了r权,正常国的外交辞令,最多只是表达“遗憾”,很少有严正抗议的。而在不正常的地域,a国主义便大行其道,成为戕害人灵魂的利器。

因之,当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借给日本,网上所谓的a国人士或饱尝压抑的键盘侠便喧嚣一片。但我弱弱的问一句,在没有发生此事之前,你们有几个知道《祭侄稿》是什么东东,颜真卿是谁谁吗?


或许对待颜真卿与《祭侄文稿》,大多数键盘侠或小f红是不知道的?但在别有用心人的忽悠下,爱过情绪不断蔓延,尤其借这个事件,可以反对所谓的太独。因之,台湾把这幅字借给日本,更是招来谩骂声一片,声讨此幅国宝如果弄坏了如何向人民交代。但这国宝与普通人何干,你一个键盘侠能代表人民吗?虽然《祭侄稿》是中国唐代艺术的瑰宝,但却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就不是我们的东西了,而是台湾的东西,产权属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之与普通的大陆人何干?既然在此之前,大部分普通的老百姓本不知道这件国宝是何东东,那么,你们对不知道的事物,为何要义愤填膺,极力声讨呢?

何况,既然台湾能借给日本,自然有它的保护措施,这好像就不牢各位操心如果弄坏了怎么办?何况东西本是他们的,他们想借谁就借谁,反正那东西又不是我们的。何况,在浩劫十年及房改30年,有多少比《祭侄稿》更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建筑遗产惨遭灭顶之灾,又见过几人呼吁,谁个呐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