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於赤峰巴林右旗的巴林石是中國“四大印石”之一。“福黃”則是巴林石精品,是巴林石類別下的一個品種。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有把它作為一個類別對待的。
我贊成“福黃”是一個品種之說,將品種做為類別,有小題大作之嫌。
如果要把這個事說明白,首先應當弄清它產生的背景和沿襲的歷史。
現在的巴林石礦採區是以相對獨立採礦區域編號命名的。開礦初期,由於工人少,開採區域小,傳統上都叫“臥子”,為了便於稱呼,一般以採石班班長的名字命名。現在的一採區就是當時採石班班長劉福臥子原址的擴採。
劉福是巴林石界的一個傳奇人物,但生活中的劉福又是一個極平凡的人。此人很多年齡偏大的巴林石收藏者和愛好者都認識他。他退休後,有時穿梭於之間,穿一身破舊的黃軍衣,就像現在的一個普通民工,滿嘴典型的哈達街味。
但此人在採礦作業時是非常敬業的,他常年帶領臥子十多個人勤奮採礦,也積累了很多觀石、採石經驗。
1983年冬季的一天作業時,他在石脈裡發現了一窩黃凍石,所謂一窩,就是一堆,體積並不大,黃澄澄,澈瑩瑩,沒有一絲雜質,煞是可愛。劉福激動了,工友們激動了。
但這窩黃凍並不好採,因為旁邊有冷水在汨汨流出,而深坑又不能排水,在水的浸泡下,隨時都可能發生塌方和流坡,石頭也可能被埋沒。如果塌方面積大,人還可能會傷亡,風險毫無疑問是很大的……
怎麼辦?劉福與大家商量,放棄還是繼續。最後一致決定: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把這窩千載難逢的石頭搶出來。
他們忍受著石縫滴水的扎骨寒涼,拼命搶進度,終於把石頭的大部分剝離了出來,但土層還是塌方了,餘下的凍石被深埋,劉福也因在寒水中長時間作業全身癱瘓。
礦裡耗資數萬元搶救了這位功臣,最後他雖然保住了生命卻終生喪失了勞動能力。
上述大體情節是原赤峰第一工藝美術廠廠長門國禮先生,在他編著的《巴林石考》書中的描述,但有一點他誇大了,劉福受了寒水刺激腿受傷住院不假,但並未致癱瘓,直到退休,他依然健步如飛。
我們曾把這件事說給他聽,他樸實的一笑說:"門廠長表揚我呢!當時確實住了些日子院,大夫說弄不好就可能癱巴。門廠長以為我真要癱巴了呢,就把我寫到書裡,後來我好了,他的書卻沒法改了。"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我們問:“那窩石頭現在何處?”他又一笑,惋惜地說:“碎了,當時把石頭放在洞外,忙著搶救我,回來一看風化了,粉的和松香似的。”
“後來你看過比那窩黃石頭更好的嗎?”,
“那窩石頭是雞油黃,油性很大,我採了多年石頭,象這樣的確實不多。當然,後來採的也有非常好的,但在我心目中還是那窩最好,因為我付出過受傷的代價,現在回想起來就心疼。我認為,失去的、找不回來的就是最好的!”
那時還是計劃經濟時期,為了國家利益敢於冒著生命危險去採石,是一種革命英雄主義行為。為了弘揚劉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礦裡破天荒把巴林黃石精品,特別是類似於劉福採的雞油黃品種命名為“劉福黃”,後來簡稱“福黃”。
這個傳奇人物於2007年因病逝世,拙作《巴林石全書》裡將他做為巴林石大事記中的一條記載下來:“2007年,巴林石礦原領班班長劉福因病逝世,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福黃石卻永世長存”。
福黃起源於民間,傳播於門國禮的《巴林石考》。當時大多數人對巴林石還不甚了了,門氏將這個故事寫進巴林石專著,對巴林石的宣傳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
同時他還在書裡把巴林福黃石與久負盛名的壽山田黃石對比了一下:稱其為孿生兩兄弟。使得很多不太清楚田黃,甚至沒有親眼看過田黃,但卻知道田黃商業價值的人一下子興奮起來,片面地認為田黃即福黃,福黃即田黃,福黃不比田黃差,田黃不比福黃強。
這種認識甚至持續到現在,而且越說越糊塗。所以,要想弄明白福黃,關鍵要說清楚田黃。
壽山石的頂級是田黃,還可以說,印石的頂級也是田黃,這種評價是幾千年歷史形成的。是舉世公認、無可辯爭的。那麼田黃為何有此身價呢?
田黃因產於壽山溪水田底層,故稱為田坑石或田黃。又因田坑石是在幾千萬年前,原水坑石、山坑石剝裂遊離而後滾落久埋於溪田深層的古沙礫中,在地下鬆軟潤澈的環境中緩慢形成的。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石質、石色也有其獨有的特點:
首先,它屬於無根之璞,無坑之石;
其次,質地溫潤飽滿呈微透或半透明狀,石表偶有裹著的黃、白、黑皮;
再次,肌理可見明晰細密的蘿蔔紋,間或出現紅筋和格紋;另外,手感極佳並有一種通靈感。
田黃在歷史上享有盛譽,被稱之為“石中之王”,歷代封建王朝皆列為貢品。凡田坑出產的石料,按顏色分別稱之為白田、黑田、紅田等,優良的都屬珍貴品種,當然也不排除有劣質的。田坑石族中,田黃(民國初年稱之為黃田)屬佼佼者,而且產量奇缺,只產在總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區域裡,也就是壽山溪從坑頭到結門潭這一段,約8公里的溪流及溪旁水田底下。
這裡多少年前就已無石可採,現已到了“黃金萬兩易得,田黃一克難求”的地步。
田黃留給人們的希望除了存世的外,現在還有最後2畝4分地未被挖掘。
目前,這2畝多地位於壽山溪上坂段,離坑頭約300米處。有幸留至今日,也是冥冥中的巧合。上世紀80年代,剛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分這2畝多地的時候,兩個生產隊因界限不清就發生過糾紛,形成了10多戶各據一塊的局面。誰挖田黃都得牽涉到別家,扯來扯去總也扯不清,誰也動不了。
傳說,曾有人在夜裡提心吊膽偷偷挖過,挖至二三米,也就是田黃埋藏的深度,根本就見不到田黃的影子。另外,田黃的特點是無根而璞,無脈可尋,所以每挖到一塊田黃,幾率都是極偶然的,這就絕了動心者月黑風高偷挖的念頭,而白天,諒你有包天之膽,也不敢觸動全隊幾百雙盯著的眼睛。
一晃10多年就這樣過去了,這2畝多地卻原封不動奇蹟般的保留了下來,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塊未被開挖的田黃地。
這相持不下的2畝4分多地喲,命運將會何如?這已不只是壽山村人關注的問題了。
這是YUAIHE在壽山拍照的挖掘尋找田黃照片,多麼的"瘋狂",豈止挖地三尺,該挖的都挖了
壽山鄉鄉長黃忠華是個能人,也是個有膽識的人,但對這2畝多地,卻是傷透了腦筋,如收歸鄉政府,怎麼管理?下令挖掘,估計得調動多少警察維持秩序。而掘地三米深挖兩畝地,又不是個一朝一夕的事,保不準弄出個三長兩短來,他這個鄉長可負不起責任!不挖呢,偷挖事件不斷,時間久了也難免夜長夢多。估個價把地賣了吧,又很難把握標準,多要錢,你地裡有沒有寶貝很難知曉,如賣少了,子孫後代能感謝你八輩祖宗嗎?
有了,分給一個人,讓他只能在地面上種莊稼,不得在地裡挖田黃,如果有朝一日開挖,也得全體村民一起挖,如有幸挖到寶貝,全體村民共享。
有了這麼一個主意,村民黃日才一家,才取得了這塊地的種植權。在這塊超金地上種普通莊稼,還不能心懷叵測,黃日才的心情要多複雜有多複雜,但也只能這麼辦了。
1990年,國家出臺了《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晉安區政府便根據法律規定,將這塊地收歸國有,保護起來。所以說,這2畝多地是人們心目中藏有田黃的最後聖地。
2000年,福州市政府明令嚴禁在這二畝僅存的田黃原產地開採田黃,並用水泥石塊封砌起來。
但如今這裡卻不太平,雖然還沒敢明目張膽的在這2畝地上下手,但周邊卻留下了數量眾多的開採坑,令人膽顫心驚
田黃這個天賜之石,本來產量就不多,優良的存世田黃更是難得一見,千金難買。所以贗品充斥市場也毫不奇怪,過去田黃偽品使用壽山石類似的品種居多,如坑頭、黃凍、都成坑、掘性高山、鹿目格、連江黃、牛蛋黃等。
現在則大多數用巴林福黃凍石冒充,如果內行人仔細鑑識,還是有所分辨的。當然錯買者亦不乏少數,甚至有的內行鑑賞家也有走眼的時候,由此可見巴林福黃凍石質色優良之一斑。
綜上所述,關於巴林福黃石,據其形成的歷史和原因,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福黃和田黃不同。
首先,化學成分不同,田黃屬葉臘石,福黃屬高嶺水鋁石;
其次,田黃是跑臥子石,也就是若干年前,由於某種原因,石頭脫離了母體,滾進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壽山溪水田底層古沙礫中,在地氣的滋潤下,獨自成類,有它自身獨有的特徵。而福黃可以說就是巴林凍石的一部分,是黃凍石中的精品,它沒有獨有的特徵,雖然有人號稱藏有福黃跑臥子石,但尚未得到證實,即使福黃確有無根之石,恐怕也沒有“衝擊性壽山石砂礦藏”的地質特點。所以巴林石的分類,只要是黃凍石,質地優良的,其石色不論濃淡,皆可稱之為福黃;
再次,田黃的特徵福黃並不完全具備,特別是田黃那種典型的蘿蔔紋以及紅筋、格紋,福黃表現的都不十分明顯,這些獨有的特徵都是分辨田黃和福黃的關鍵。
赤峰巴林石室外市場
注:中國“四大印石”是:福建壽山的壽山石,浙江青田的青田石,浙江昌化的昌化石,內蒙赤峰的巴林石。
閱讀更多 文化赤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