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衔环结草”有什么典故吗?

紫色枫林乐


其实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衔环结草」典故的来历,其他人已经回答了,我就不重复了,只谈一下这两个典故的历史背景。

「结草」典出《左传·宣公十五年》

《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结草」的典故的背景反应了「人殉」在春秋战国时代依然存在。这是考古发现也是不谋而合,秦代以后,人殉基本就很少见。

鼎鼎大名的曾侯乙大哥,又名「土豪乙」,跟魏武子一样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他的墓中出土了十几吨的青铜器,殉葬的小妾有21名,最小的只有13岁,甩秦缪公十八条街:

引自,谭维四(2001,文物出版社),页80-81

这是陪葬女孩的棺材:

陪葬女孩的尸骨:


这是其中以为一位陪葬女孩的陪葬品:装「胭脂」等化妆用品的鸭子漆器盒,这可能是将要踏上黄泉路的小姑娘的心爱之物:引自:社科院考古所,曾侯乙墓,下册(1989,文物出版社),图版13-16

《左传》的原文把这种殉葬的小老婆叫「嬖妾」,这是「嬖」字始见于甲骨文,很多古代文献记载「嬖妾殉葬」。

《玉篇·女部》:嬖,春秋傳曰:賤而獲幸曰嬖。

在甲骨文中,「嬖」也很频繁的用作人祭的人牲。合集《32161》就是将「嬖」当做人牲,沉到何种祭祀河神,这也就是殷人的「沈祭」:

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所以,「嬖」在先秦时代地位是很卑贱的。

魏武子(魏犨)的儿子魏颗,没有将父亲的「嬖」殉葬,认为父亲是生病得胡言乱语。

我觉得魏颗只是托词吧,因为在那个时代「嬖」殉葬是很正常的事情,反应魏颗是很开明的,也很善良。

因此,「嬖」的父亲在战场上用结草的办法困住敌人,报答魏颗。

史书有时候的不公平,曾国的土豪乙是汉阳诸姬,魏武子也是姬姓宗亲,他们是周室老牌贵族,文明的标杆,他们以小姑娘殉葬,为何没有留下骂名?

为何独独秦缪公用人殉葬,留下了骂名呢?

「衔环」典出南朝的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一个叫做杨宝的儿童,在华阴山挽救了一只黄雀的性命,后来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自己是「西王母使者」,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故事的主人公杨宝是谁呢?

古籍《续齐谐记》原文是「弘农杨宝」:

引自:《四库全书·续齐谐记·第三》

可见之所以说「杨宝在华阴山上见到受伤的黄雀」,因为杨宝就是汉代弘农郡的华阴人,也就是今天陕西华阴。

杨宝之所以在历史留名,是因为和他儿子杨震都是著名的经学家。

他们两人都精于《尚书》,属于「今文学派」。

今文《尚书》也就是用当时汉隶写成的尚书,是秦代博士伏生传下来的二十八篇《尚书》。

伏生传授给欧阳生,也就是所谓的「欧阳尚书学派」。

杨宝、杨震父子就是专攻《欧阳尚书学》,造诣很高,特别是儿子杨震是弘农名儒,有「关西孔子」之称。

所谓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的典故就是来自杨震不接受贿赂时的名言。

《后汉书》中记载杨震「爵(雀)衔鳣」的典故,大致意思是:鸟雀衔了三个象征官职的「蛇鳣」,也就是今天的「鳝鱼」,寓意杨震要做大官了:

《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有没有发现,这个典故几乎是杨宝「雀衔环」的翻版。

所以,杨宝的「衔环」神话,极有可能是儿子杨震「爵(雀)衔鳣」的附会和讹变。

「爵(雀)衔鳣」又衍生出一个「鳣堂」的称谓:

「鳣堂」也就是讲学之所,后世文人的化用诗句如:

  • 宋朱熹《奉和公济兄留周宾之句》:鱣堂偶休闲,鸡黍聊从容。

  • 宋 楼钥《通交代徐教授启》:典鱣堂之教,获与交承。”
  •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校罢诗书延爱日,鱣堂春酒颂三多。

那「蛇鳣」也就是【鳝鱼】,为什么是「卿大夫服之象」呢?

因为汉代卿大夫官服是「黄地黑文」:黄底色,黑色花纹,跟鳝鱼颜色相同。

大致上如下图,跟黄鳝颜色很相似:

「三蛇鳣」象征什么大官?

杨震最高官职为「太尉」,汉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太尉」是三公之一,官职是很高的。

所以,「三蛇鳣」有「位列三公」的隐喻。

杨宝的「黄雀衔四环」中,黄雀化身「王母使者」要保佑杨宝一家世代「位登三事」。

果然,他儿子杨震又碰到「雀衔三蛇鳣」,当上「三公」之一的太尉。

所以,这个故事附会痕迹简直太明显了。

由于杨震在历史的名气大过杨宝,所以,汉代以后的南北朝志怪小说家,可能是从杨震「雀衔三蛇鳣」的故事中,杜撰出他父亲「黄雀衔四环」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作者可能以宣扬一种「因果报应,祖上积德」之类的价值观。


小汉字见大历史


“衔环结草”是古代两个关于报恩的故事。那么,这两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吗?

先来看看“衔环”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讲的是东汉的杨宝9岁的时候,在华山之北看见一只黄雀被一头老鹰啄伤后,掉到地上,又被一群蚂蚁围攻。杨宝可怜这只黄雀,于是把它捧回去,放在一个箱里保护起来。同时给黄雀喂食黄花。一个月后,这只黄雀的伤好了,杨宝把它给放飞。晚上,杨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黄衫童子送了四枚白环给他,对他说,自己是西王母使者,感谢他相救。为了报答杨宝,会让杨宝的子孙后代品行高洁,并且位登三公。

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果然四世太尉,并且,他们的品德都非常高洁。

(衔环结草)

再来看看“结草”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说的是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个小妾,没有生儿子,不过魏武子很喜欢他。有一次,魏武子生病了,他对儿子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就把这个小妾嫁人。但是后来,当魏武子病得很重的时候,他又对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要让这个小妾给我殉葬。

魏武子去世后,魏颗并没有把这个小妾给他的父亲殉葬。魏颗说,他父亲刚生病的时候,头脑是清醒的,他说的话是他真实的想法。后来他病得很重的时候,说的是胡话,因此,当儿子的只能执行他第一次说的。

后来,魏颗与秦国的大将杜回作战。魏颗败了几阵,正在发愁。晚上的时候,魏颗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白胡子老人对他说了三个字:“青草坡。”

魏颗有所感悟,天明以后接着作战,魏颗果然把杜回引到一块青草坡。在战斗中,杜回的军队被青草坡上结的一个个环给缚住,逃不出来,最终,晋军打败秦军,杜回被魏颗抓住,晋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晚上,魏颗又在梦中见到了那位白胡子老人。他对魏颗说,他是魏武子小妾已经去世的爹,感激魏颗没有让他女儿殉葬,所以,“结草”来报答他。

(魏武子剧照)

这两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很显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衔环”的故事,肯定是因为后人看见杨宝作为一个隐士,而他的四代子孙都位居三公,而且品德高尚,所以附会出的一个故事。“结草”的故事,也是因为魏颗利用青草坡,打败了秦国大将杜回,因此把这个故事加以艺术夸张。后来,《东周列国志》还增加了不少情节,把这个故事演绎成小说,使得其传播得更加广泛。

这两个故事的附会和演绎,是往“报恩”上靠的。讲的是人应该做好事,应该对别人实施“仁德”。只要你做好事,把爱心传播出去,你将来就会获得回报。也就是说,这还是宣扬因果报应的故事。

我这里想说的是,这两个故事不但不可能是真实的,而且写作的人,还把这两个故事写坏了。本来有巨大正能量的故事,却被注入了“因果报应”的糟粕,实在是太可惜了。

(杨震剧照)

那么,这两个故事有什么正能量呢?

“衔环”的故事,实际上我们需要挖掘的是杨家良好的家风。杨宝是一个隐士,不图名利,杨宝的儿子杨震是个清官,著名的“四知”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正因为有杨宝、杨震父子创立的好家风,因此才使得杨家人在中国历史上创造出了这样了不起的为政奇迹。难道这还不够正能量吗?为什么要引入“因果报应”的道德训诫呢?

还有“衔环”的故事,实际上是魏颗一次非常成功的战争策略。魏颗打不赢秦国,于是把他们引入青草坡。而青草坡上,魏颗已经预先在上面结出很多草绳。魏颗的晋军知道,所以能成功避开草绳。秦国不知道,因此落入陷阱,最终被晋军打败。

而且魏颗的这种战术打法,还为后世所充分地利用和借鉴。古代战场上曾多次使用绊马索。利用绊马索绊倒对方战马,从而打败敌人,可见其影响深远。

在这里,我们应该总结的是魏颗不但心地善良,反对殉葬,而且善于动脑筋,能进行成功的战术安排。魏颗这种仁智勇兼备的人,其身上所传递的正能量是巨大的。为什么不去宣传这些,而是要用因果报应的故事来解释这一切呢?

很显然,我们今天值得对这两个故事进行重新清理和认识。


张生全精彩历史


衔环结草,又可以说成“结草衔环”,这是个成语,是有典故的。衔环与结草是并列关系,并列结构关系的成语是可以前后调换的。

结草:纠结野草,用以绊人的脚。环是圆环,衔是用嘴含。用嘴叼着一个圆环,即衔环。《左传/宣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颗在他父亲死后,把他父亲的一个爱妾另嫁了,没有让她殉葬,后来魏颗同秦国的杜回作战时,见一老人纠结野草,以绊杜回,抗衡杜回,因而捉住了杜回而取胜。夜里魏做了梦,梦见那老人对自己说,我是你所嫁妇人的父亲,特来战场上结草绊人替女儿来报您大恩的。这就是结草绊人报恩的故事来历及出处。又依《后汉书/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记载:后又杨宝幼时,救了一只黄雀,后便有“亱有黄衣童子街白环四枚”相报,并祝医杨宝子孙四代都做三公。这是在宣扬因果报应,教人从善,要知恩图报。后人就借用“衔环结草”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可忘记,做人要得恩有报。

这成语故事,很有道德教育意义,对劝人修心养性炼品行善立德很有积报意义。做人就要深思远虑,从善如流,要心存善念,感恩戴德,知思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为人就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人处世,就要懂得感恩而不忘恩负义。





树德汉硕


结草的典故:

故事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

晋国的魏颗的父亲有一爱妾,其父病重时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结果其父死后,魏颗没有将父亲的爱妾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后来,魏颗在一次和秦人的战斗中,看到一位老人用草结绳绊倒了敌人,从而使魏颗取得了胜利。

夜里睡觉梦到老人对他说:我就是你父亲小妾的父亲,感谢你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绊倒了你的敌人来报答你!

衔环典故:

说的是东汉杨宝九岁时,看见一只黄雀被老鹰所伤,落在树下,杨宝可怜它,就将其带回家帮它治伤并喂养,之后黄雀伤愈康复振翅飞走了。当天夜里,有一身着黄衣的童子前来向杨宝拜谢,告诉他,说他原来是西王母的使者,感于杨宝的仁义相助,将四只白环赠送与杨宝,并告诉他说,它可保佑杨宝的子孙位列三公,并且为官清政廉明,品格有如这玉环一样纯洁无瑕。后来果然如黄衣童子所说,杨宝的后代都当上了大官,并且个个刚正不阿,为政清廉。

————谢谢🙏🙏


东湖笨翁


其实,“衔环结草”这个成语的准确叫法,应该叫做“结草衔环”。因为,根据成语典故所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结草”是在“衔环”之前,所以通常书面表达中均以“结草衔环”为主。

结草衔环,顾名思义就是把草打成了许多结把,口里叼着玉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它实际上是有两个典故,分别是“结草”和“衔环”。

我们首先来说下“结草”:这个典故是出自《左传》记载,据说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非常宠爱的小妾叫做祖姬,但可惜的是,这位祖姬却没能给魏武子生下一男半女。所以在魏武子临死之前,就对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小妾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好有个伴。”

大家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活人殉葬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这是贵族们身份荣誉的象征,所以魏颗当即就答应了父亲要求。但是,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却并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对此,魏颗的弟弟非常不爽,他责问哥哥为什么不遵守父亲的临终之愿,魏颗却回答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父亲生前这般宠爱这个小妾,如果他神智清醒,断不会让其陪葬。”



后来,秦桓公派遣威震当时的名将杜回,带兵攻伐晋国,大军在晋国辅氏(今陕西省辅邑县)的地方扎营,准备会战,晋国面临重大威胁,就派魏颗率军前去迎战。

当时杜回率惯战者数百人“下砍马足,上劈甲将”,可谓神勇无敌,魏颗便在青草坡设伏将杜回诱致此地,展开大战,双方正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出现在战场上,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许多结把,结果把杜回绊倒,魏颗因此活捉杜回,秦军大败。

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白天的那个老人对他说:“我是祖姬的父亲,特来感谢您活女之恩,今天结草以助,是为了替女儿祖姬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将军当世世显荣,子孙贵为王侯,无忘吾言。”

后来魏颗活捉秦国大将杜回有功,被晋国君主封于令狐(今山西临猗)。魏颗的后代以祖上封地为姓,称令狐氏。再后来,人们就将这个典故称之为“结草报恩”,或者“魏颗结草”,这也就是“结草”的由来。



接着,我们再来说一说“衔环”:这个典故是出自《后汉书》记载,据说东汉时期,九岁的杨宝有一次在华阴山玩耍,看到一只黄雀被一只老鹰咬伤坠落在地,被蚂蚁包围着,杨宝见小黄雀很可怜,赶紧上前去把小黄雀捧在手心里,抱回了家,放在巾箱中。

这黄雀只吃黄花,杨宝便每天精心地喂养着小黄雀,差不多过了百日,小黄雀不仅伤完全养好,而且还羽翼丰满,杨宝便让它振翅飞走。

当晚,杨宝正在秉烛夜读,一个黄衣小童突然来到杨宝的面前说道:“我本是西王母的使者,奉西王母的使命前往蓬莱仙岛。可是在半路上,不幸被鹞鹰所伤,多亏你救了我,我非常地感谢你。”

言毕,小仙童拿出了四枚晶莹洁白的玉环送给杨宝,说道:“它可保你的子孙四代人都位列三公,且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说完,黄衣小仙童就不见了。

后来果不其然,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位列朝廷的三公之位,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因此,后世人就将这个典故称之为“衔环报恩”。再后来,人们又将这二典故合成一句,叫做“结草衔环”,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我是赵帅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很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衔环结草,我们先说结草。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叫做魏颗。

他的父亲叫做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

不过魏武子的年龄很大,而小妾正直妙龄。没几年,魏武子因年迈患上绝症,很快病死。

死前,魏武子根据习俗,让儿子魏颗安葬他时,一定要将小妾一通殉葬。

春秋时期,还没有正经的礼法。

当时贵族没有生育的妾,一般都会殉葬。但如果贵族的儿子法外开恩,也可以将这些妾放走。

魏颗是个心善的老实人,不愿意看到自己妙龄的庶母如此死去。

犹豫再三,魏颗顶住压力,仍由这个庶母改嫁,没有让他给父亲殉葬。

为此,魏颗成为当时的笑柄,都说他烂老实无用。

没多久,秦将杜回领兵攻打晋国,晋王命魏颗率兵抵抗。

魏颗的军队和秦国大军对战,被打的大败,士兵纷纷溃逃。

秦将杜回发现晋军已经溃败,立即亲自率兵去活捉魏颗。

魏颗无处可逃,眼见就要成为俘虏。谁知道,此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白胡子老人。

这个老人冒死冲入秦军中,用草打成的结,绊倒了杜回。杜回被摔成重伤,秦军顿时失去主帅,出现混乱。魏颗乘势出击,活捉了杜回,晋军最终胜利,魏颗和保住了性命。

但这个白胡子老人是谁呢?为什么不顾性命帮助魏颗呢?

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这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父亲小妾的爸爸,已经去世多年。感谢你没有让我女儿殉葬,所以我的魂灵特来战场上结草报恩。

这就是结草。

那么什么是衔环呢?

《后汉书·杨震衔环传》注引《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有个人叫做杨宝。杨宝是孩子的时候,在树林中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黄雀。杨宝见他可怜,就将小黄雀带到家里精心照顾。小黄雀的伤养好了以后,就将小麻雀放了。

当天,杨宝做了个梦,梦见有一个黄衣童子,口中衔着四个玉环,说是送给杨宝的礼物,并祝愿杨宝子孙四代都做大官。

后来杨宝成年后,他自己、儿子、孙子甚至曾孙都做了大官。

杨宝认为,这是黄雀衔环报恩,这就是衔环。

所谓结草衔环用来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其实,做人本来就应该这样。

对别人的恩惠,要尽量报答,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素质。

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通常也不是什么好人。


萨沙


自古至今,多做善事总会有意外的惊喜。一般对于恩人,古人都会说两个词,当牛做马,衔环结草。

当牛做马自不必多解释,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衔环结草是什么意思。

衔环

在东汉初期华阴山北,9岁的杨宝在山上发现一只黄雀被老鹰啄伤,已经奄奄一息。心地善良的他决定把黄雀拿回家救治。黄雀只吃黄花,杨宝给黄雀采了一百多天的黄花。后来黄雀恢复如初,展翅高飞了。

当晚,杨宝就梦见了身穿黄色衣服的一个童子。童子告诉杨宝说:

“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为鸱枭所搏,蒙君之仁爱见救,今当受赐南海。”

并送给杨宝四个玉环,说:

“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事,如此环矣。”


意思是保佑你的往后四代都可以当上大官,公正廉洁如这玉环。果然,杨宝以下的四代子孙,都当上了太尉。而且为官清正廉洁,品格高洁。

结草

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小妾叫祖姬。魏武子活着的时候十分宠爱她。当魏武子生病时,叮嘱儿子魏颗说:“我要是死了,就把她再嫁了吧。”

但是当魏武子病入膏肓时,又把儿子魏颗叫过来说:“我想让祖姬给我陪葬。”

在魏武子死后,魏颗不顾家族人的反对,把祖姬重新嫁人了。有人问魏颗为什么这样做,魏颗说:“父亲在大病后神志不清,应该按照他神志清楚的叮嘱来办事。”

总之魏颗其实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不想滥杀无辜。

就在公元前 594年,秦恒公出兵攻打晋军,在两军交战时,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杜回是有名的大力士,魏颗对付他有些吃力。但怎料杜回突然看见有一个老人在旁边编了个草绳系住了杜回的脚。他由此杀掉了杜回,战争也取得了胜利。

后来在夜里时,他梦见白天那个编草绳的老头,老头告诉他说,他是祖姬已逝的父亲,为了报答魏颗对女儿的救命之恩,所以祖姬父亲来用这种方式报恩。

衔环结草的故事就是如上述所讲。不管这些故事是否真实,但是多做好事总是没错。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可能在你跌入深渊时,也会有人拉你一把。


品经典国学


结草衔环是两个故事组成的,核心内容就是宣扬知恩图报。这两个故事,一个主人公疑似有妄想症,另外一个应该是主角杜撰出来自吹自擂的。不过鼓励人多做好事,并且常怀感恩之心,总还是有道理的。

先说第一个故事“结草”。这个故事出自于,主人公是晋国将军魏颗。话说魏颗的老爸是晋国的大夫魏武子,这老头有不少姬妾,他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个,于是他就对魏武子说:“这个小妾还没生过孩子,等我死了你就让她嫁人吧!”安排了后事,魏武子没几天就病重了,他又反悔了,对魏颗说:“我太喜欢这个小妾了,等我死了你让她给我殉葬!”


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让那名小妾殉葬,反而让她嫁人了。有人质疑他没执行父亲的遗嘱,魏颗说:“他父亲在弥留之际已经糊涂了,我执行的是他清醒时的吩咐。”

后来秦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魏颗面对的敌人是秦国有名的猛将杜回,本来他根本不是杜回的对手,可是在战斗中却突然出现个老头,用草绳给杜回下套,结果杜回马失前蹄被魏颗生擒活捉,魏颗再回身找那个老人,却再也找不到了!当天晚上魏颗做梦,又梦到了那个老头,他对魏颗说:“我就是那个小妾的父亲,多亏了你我的女儿才没有送命,我是来报答你的!”

魏颗醒来后感慨:做人还是要行善啊,总会有好报的!魏颗说的道理是正确的,但我严重怀疑他遇到杜回时,出于恐惧有点精神恍惚了,结果胡打乱敲之下居然把对方抓住了,又因为自己也解释不清楚这件事,后来在梦中就想起了以前的事儿,结果整个故事就丰满而有神奇地诞生了!

第二个故事是“衔环”,出自《续齐谐记》。说的是东汉的杨宝,他在九岁的时候在华阴山游玩,偶尔遇到一只黄雀被老鹰抓伤后掉到了地上。杨宝怜惜黄雀,于是就把黄雀放在怀里带回家,养了一百多天,黄雀伤好以后就飞走了。当天晚上,有一个穿黄衣服的小孩子来见杨宝,说他是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出去办事的时候被老鹰给抓伤了,幸亏被杨宝救了。小孩临走的时候,送给杨宝四个白玉环,告诉杨宝说:“此环能让你的子孙品德高洁并且位列三公。”



后来杨宝长大后声誉传于天下,他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重孙子杨彪,果然都做了三公这样的大官,并且品行都值得称道。这都是环保达人杨宝行善的结果啊!


照此“结草”的故事,“衔环”绝对是杨宝或者是他的后代编造出来,目的就是抬高身价。不过做人还是要积德行善多做好事,起码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李飞叨


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这个成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结草衔环”,结草就是把草打结,衔环就是一只鸟叼着一个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一、 结草的典故:

晋国大将军魏颗,其父魏武子年迈多病,自知大限将至,他嘱托魏颗说:“我死后,你务必将我的妙龄小妾一通殉葬。”

不久,魏武子病死,他的爱妾害怕至极,但没想到善良的魏颗顶住压力,放任这个庶母改嫁,没有让他给父亲殉葬。这个爱妾对魏颗十分地感激,从此就把魏颗当做救命恩人来看待。

公元前594年,秦军攻打晋国,秦将杜回与魏颗大战三百回合,两个势均力敌,难分上下,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一个白发老人,他用草打了许多的结,然后用草绳把杜回给绊倒,当魏颗捉住杜回后发现老人不见了。

当天夜里,魏颗梦见这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父亲小妾的爸爸,已经去世多年。感谢你没有让我女儿殉葬,所以我的魂灵特来战场上结草报恩,此时魏颗才明白,白天战场上的事情,原来是因为自己的善心所成。

二、 衔环的典故:

东汉时期,九岁的杨宝在华阴山玩耍,看到一只黄雀被一只老鹰咬伤坠落在地,被蚂蚁包围着,杨宝见小黄雀很可怜,赶紧上前去把小黄雀捧在手心里,抱回了家。

杨宝每天精心地喂养着小黄雀,不久小黄雀伤好飞走了。

一天深夜,杨宝正在秉烛夜读,一个黄衣小童来找杨宝,说:“我本是西王母的使者,奉西王母的使命前往蓬莱仙岛。可是在半路上,我不幸地被鹞鹰所伤,多亏你救了我,我非常地感谢你。”

这时小仙童拿出了四枚晶莹洁白的玉环送给杨宝,说“可保你的子孙四代人品高洁,并且可以出将入相,享尽荣华富贵”。说完,黄衣小仙童就不见了。

杨宝和他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杨彪(杨修之父)后来确实都位居高官,并且公正廉洁,十分受人景仰。


美丽青春您真痘


衔环结草,初识它时,只知道它讲的人要懂得知恩图报的意思。并没有深度挖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来自于这个成语的典故。

先来看看它的直面意思

简意:衔环,是指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的意思。而结草,是指把草结成绳子,搭救自己的恩人。

这个成语是由“衔环、结草”的两个典故结合而来的组合成语。



说一下结草的典故

这里简单分享一下查阅资料。“结草”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武子的儿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尔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译文:《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没有生孩子。魏武子初病前,告诉魏颗,他死了以后,让她转嫁了吧。然而魏武子临死前,这时病重至神志不清,告诉魏颗,要把那个小妾给他殉葬。然而等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把父亲宠爱的那个小妾嫁给了别人。

后来,秦将杜回领兵攻打晋国,晋王命魏颗率兵抵抗。两军正在激战之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许多结,然后把杜回绊倒,魏颗因此活捉了杜回,使得秦军大败。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白天的那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的那个妇人的父亲,特来战场上结草报当年你把我女儿转嫁别人,保留她性命之恩。”

这就是结草的故事,种下善因,收获善果。



再讲一下衔环的典故

“衔环”是古代神怪小说上记载的一个故事,《后汉书·杨震传》见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宝(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译文:根据神怪小说《后汉书·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记载:杨宝是汉代弘农郡人,9岁的时候,去华阴山北,在山林中见到一只黄雀被猫头鹰击伤后坠落在树上,一群蚂蚁将受伤的黄雀围困起来。杨宝看它可怜,便把它带回家中,放在一个木箱子中,精心照料。每天用菊花喂养它,过了一百多天,小黄雀的伤完全好了,羽毛也长全了。杨宝就把它放了。有一天晚上,夜过三更,杨宝还在读书尚未睡觉。忽然,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少年来向杨宝再三拜礼,他对杨宝说:“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莱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鸱枭(猫头鹰)击伤。承蒙您怜爱救助,非常感谢您的大恩大德。”黄衣童子,口中衔着四个玉环,说是送给杨宝的礼物,并说让您的子孙像这白玉一样品行高洁,杨宝子孙几代都做大官。后来,杨宝的儿子、孙子、曾孙果然都做了大官,享尽了荣华富贵。


这就是衔环的故事,小小善举,终得大回报!



总结

1、这是两个类似神话一类的小说故事,但是因为两个故事都含有知恩必报,也有寓意深长的意思,所以被流传了下来。后人把它们两结合成一句成语“衔环结草”,用来形容感恩图报。

2、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心存善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再读这个成语,深挖它的来源,从中再次感悟到了知恩图报,心怀善意做人的重要性。更加明白了“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在这里,必须要说一句,谢谢提问者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然后我还想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度过。当你在别人的帮助下,度过了某个难关,一定要心怀感恩之心,因为没有人应该伸出援手去帮你。再不济就是,就算你不懂得知恩图报,也不要让曾经帮助你的人寒了心!”

毕竟“暖一颗心容易,伤一颗心只需要一瞬间”。一定要铭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的道理。做一个坦然自若,知恩图报的人!

愿你一生来时“光明正大”,走时内心“坦坦荡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