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浙江女首富破產:250億債務愁城 新光集團申請重整

浙江女首富破產:250億債務愁城  新光集團申請重整

浙江女首富周曉光家族的新光集團,坐困債務圍城半年之久後,終於走到了申請破產重整的一步。

新光集團及上市公司ST新光(002147.SZ 新光圓成)日前均發公告披露:4月3日,新光集團及三家下屬公司向地方法院申請了破產重整。新光集團持有ST新光62.05%股權,破產重整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易主。

浙江女首富破產:250億債務愁城  新光集團申請重整

新光集團公告稱,2018年9月底發生債務危機以來,公司通過多種途徑化解債務風險,但仍不能徹底擺脫公司的流動性危機。為解決債務問題,新光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新光貿易、上海富越、上海希寶分別在3月20、21日通過股東會決議,並在4月3日向金華中院申請重整。其中上海富越持有新天國際77.78%股權,新天國際由於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也被申請重整。

鑑於債權人紛紛起訴保全的情況下很難處理資產還債,破產重整不排除也是新光集團實際控制人周曉光家族脫困的一種方式。根據破產法規定,如果金華中院受理重整申請,法院將指定管理人制定重整計劃,債權人根據重整計劃受償。相應的是,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該解除,執行程序、未終結的訴訟仲裁應當中止。

新光集團股東會決議破產時,未清償金融機構債務達122億,未清償到期債券103億。大摩財經去年8月的統計顯示,新光集團當時債券總餘額120.42億元,共計11只債券。這也意味著,新光集團預計不能清償債務規模至少在250億左右,且還可能繼續增加。

新光集團2018半年報顯示,其總資產達到811億,借款總額356億,手頭現金僅12億。

危機爆發後,新光集團的債權人蜂擁而至,通過訴訟仲裁等形式討債達數十起,涉及金額超百億元。統計顯示,新光集團及子公司的金融機構債權人涉及銀行、信託、資管公司20多家。其中涉及金額較大的機構包括國民信託19億、華融資管近10億、大連銀行近10億、西南證券8億。

此外,新光集團還利用上市公司新光圓成違規擔保和借款,危機爆發後無法還款導致上市公司被ST。3月28日,ST新光因大股東違規擔保和佔用資金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日,新光集團計劃破產前不久,董事長周曉光還出席了上海市浙江商會女企業家聯誼會的活動,周曉光作為女企業家聯誼會會長致辭,強調“要用‘感恩’的心去從容面對寒冬”、“冬天雖然不好受,但卻是自我淨化、自我檢驗的好環境。”

多元化危機

新光集團是知名浙江民企,由義烏商人周曉光、虞雲新夫婦創辦,其創業故事曾被融入熱播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周曉光夫婦是富豪榜常客,2018年仍以220億財富名列胡潤富豪榜139位。

新光集團早期主營小飾品,近年來多元化擴張涉足地產、旅遊等多個行業,旗下擁有上市公司ST新光——2016年,以房地產為主要業務的新光圓成借殼方圓支承上市,新光集團為實際控制人。

新光集團何以爆發債務危機?從2017和2018年半年報看,其主營業務滑坡以及多元化導致的負債擴張是主因。

新光集團近年來多元化之後共有五大板塊:飾品及貿易、房地產開發、農業、旅遊及其他、金融,其中飾品及貿易這兩年佔新光集團總收入的75%以上,其次為旅遊、房地產。

浙江女首富破產:250億債務愁城  新光集團申請重整

財報顯示,新光集團的飾品及貿易包括飾品、百貨、有色金屬、紅木家居等;房地產主要分佈在義烏、東陽、金華等地,運營主體為萬廈地產和新光建材城;旅遊板塊則以“新天”為主體,要把新疆的天山天池打造成中國的“小瑞士”;農業板塊主要是浙江森太農林果開發公司經營的香榧種植;金融板塊主要是持股百年人壽保險、南粵銀行、寧夏新光小額貸款公司等。

多元化發展的新光集團表面看來風光無限,但實際上這些業務都不賺錢。飾品及貿易雖然年收入規模在百億,但這兩年主要靠上海希寶主營的毛利率很低的有色金屬貿易支撐,這也導致2018年這部分業務的毛利從5%以上驟降了一半。

2018半年報顯示,新光集團賬面營業利潤雖然有9.8億,但扣非之後實際虧損9億多。當期財報全靠非經常損益“塗脂抹粉”:這部分貢獻的利潤高達15.76億,其中不可持續的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收益達14.35億。

再進一步拆解財報可發現,新光集團的財務費用這兩年持續攀升:2016年10億,2017年16億,2018年上半年8億。從2017年開始,債務利息基本吞噬了新光集團的毛利。

但核心業務乏力,讓新光集團只能陷入債務的惡性循環,不斷借新還舊,直至融資枯竭、債務崩盤。財報顯示,2017年初,新光集團賬面現金尚有42億。一年半後,只剩下12億,這說明新光集團已越來越難借到錢,現金只能不斷流出。

新光集團的資產質量也顯示流動性危機一觸即發。2018年6月底,應收及其他應收款合計近150億,佔流動資產的一半。非流動資產中,投資性房地產又佔到逾一半。投資性房地產都已拿來抵押借款,應收資產的變現能力又極差,新光集團幾乎喪失了還款彈性。

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新光集團就被市場質疑存在流動性壓力,當時新光集團陸續處置和轉讓了包括酒店、物業、股權在內的各項資產,回籠資金。新光集團後來還被曝向大公國際支付高額費用,從而維持其債權評級。

但2018年隨著債券密集到期,新光集團終於支撐不住,在2018年9月25日發生債券違約,引爆了債務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ST新光預計2018年虧損2億元,這導致新光集團需履行業績補償義務。新光圓成借殼上市時,新光集團曾承諾2016-2018年累計淨利潤不低於40億。而2016、2017年新光圓成壓線完成對賭,2018年仍需完成13億淨利潤。這也意味著,假設2018年虧損2億,其需按照承諾補給上市公司15億。

一地雞毛之中,周曉光家族能否借破產重整脫困,又能從中汲取何種教訓,事後值得覆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