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巴黎聖母院與圓明園,兩把大火燒出不一樣的痛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燒燬了標誌性的塔尖,燒痛了世界人民的心。一大早,人們奔走相告,是震驚,是錯愕,更是為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損毀而心痛。

世界文化遺產的損失,讓全世界人民將視線對準法國、對準巴黎、對準巴黎聖母院,也讓所有媒體聚焦於此,密切關注與之相關的一切。

在對火情和現場大幅報道的同時,一個消息刺激著國人們,即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呼籲:我要告訴大家——我們將一起重建這座大教堂,將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做到這一點。從明天開始,一個全國性的捐贈計劃將會啟動,它將延伸到我們的國界之外。

當“國際募捐重建巴黎聖母院”、“法國雲開CEO捐款1億修復巴黎聖母院”的消息傳開時,“我們圓明園也要募捐”的類似聲音也在社交媒體傳播。我們理解有著拳拳愛國之心的人們對圓明園損毀的痛惜之情,理解大家對那段不堪歷史的痛。

但必須明確一點的是,愛國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一碼歸一碼,圓明園毀於戰爭,巴黎聖母院毀於火災。這個特定的時刻,不可比較,不能比較,更不應該聯想。

我們知道,巴黎聖母院是向全世界遊客免費參觀的,日常收入基本靠賣周邊紀念品維繫,不定期的修繕支出一直靠社會募款。

舉全國、舉世界之力重修巴黎聖母院,反而更能體現這個文化遺產的世界性和人文性。

其實,在這個消息發佈之前,就有少數人借社交媒體對這次大火表明觀點,“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很欣慰!”“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很難同情法國人,因為這件事情很容易讓我聯想到被英法聯軍焚燬的圓明園。”……的確,巴黎聖母院離我們很遠,圓明園離我們很近,但無論遠近,它們都屬於世界文化遺產,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寶,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應當保護和珍惜。

任何世界文化遺產的損毀,都讓人痛心。面對被大火損毀的巴黎聖母院,我們不能幸災樂禍,更不能拍手稱快。

遙想當年,雨果曾就英法焚燬圓明園寫下如是激昂的文字:“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法蘭西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今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來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現在,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一百多年前的雨果能做到對中國文物損毀痛心,在地球村時代的今天,我們更不能狹隘與短視。互聯網時代,世界的各地的文化也被我們藉助各種手段得以瞭解和親近,我們早就受惠於各國文化,得益於各國的文化遺產。

可以想象,那些在網上逞一時口快的少數人,應該或多或少受過《巴黎聖母院》的薰陶,應該被法國的浪漫文化感染,當他們在巴黎聖母院著火之際,追憶中華民族苦難的歷史,本身並沒有錯。列寧曾說過一句名言:“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是的,歷史不能忘記,國家的恥辱更不能遺忘。但記住歷史,是為了讓文明不再遭受劫難;記住恥辱,更是為了堅定地前行。

巴黎聖母院與圓明園,兩把大火不能簡單類比,彼此燒出的,是截然不一樣的痛。

所以,當我們看到巴黎聖母院遭受大火,看到近千年文明差點毀於一旦之際,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痛惜巴黎聖母院才是真正不忘國恥,才是對圓明園被毀的最好紀念。

紅星新聞評論員 黃藍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