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十五的月亮》是一首永恒的歌,思念寄明月,唱出了人性之美

远方的游子在想家的时候,在思念亲人的时候总是喜欢看看天空中的月亮,月亮似乎更懂人们的相思之苦。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通讯落后,人们之间通话主要靠信件往来,耗时较长。对于在祖国边疆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特别是刚入伍以及有新婚妻子在家的战士来,这份思念更是越发的强烈,家中的妻子也是日夜牵挂着军营中的丈夫,一首《十五的月亮》唱出了守卫祖国边关的战士与家中妻子的相互思念之情。

《十五的月亮》是一首永恒的歌,思念寄明月,唱出了人性之美

《十五的月亮》这首歌发行于1985年,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没人不会唱这首歌曲,这首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人们最喜爱的歌曲之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从山谷中,茅屋里,大路旁总会飘出这首歌的旋律,将人们的思念拉得好长好长。那个时代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大门才刚刚打开,人们的思想还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男女的情怀和思念难以表达,歌曲往往成了传递内心想法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十五的月亮》是一首永恒的歌,思念寄明月,唱出了人性之美

《十五的月亮》是一首永恒的歌,月亮是永恒的,十五的月亮是团圆的象征,中国的团圆节——中秋,就是八月十五。古代人喜欢将感情寄托于月亮,今天的人们也是如此,“月是故乡的圆”,“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没有经历过离别的人,不知道离别的痛苦,但为了保家卫国,战士们坚守边关,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而作妻子在家孝敬父母任劳任怨,抚养孩子不辞辛劳,都在为国家作贡献。彼此的牵挂,“在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十五的月亮》是一首永恒的歌,思念寄明月,唱出了人性之美

《十五的月亮》是一首抒情歌曲,这首歌由石祥作词,石铁源、徐锡宜作曲。歌词的创作,石祥也费了一翻思考,1984年,石祥来到某集团军,在讨论“战士们喜欢什么样的歌曲”的座谈会上,有一连长提议能不能创作一首唱军人妻子的歌曲,石祥当时有些不能,但又不能辜负战士们的期望,在思考之中突然想起了苏轼的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触动了灵感,写下了《十五的月亮》的歌词。

《十五的月亮》是一首永恒的歌,思念寄明月,唱出了人性之美

这首歌最先由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董振厚演唱,后来很多著名歌唱家都唱过这首歌。人们最熟悉的是董文华和柳培德唱的,这两位歌唱家唱红了《十五的月亮》,同时也唱红了自己,为观众朋友们所熟知。三十多年过去了,《十五的月亮》还深得人们的喜爱,这首歌唱出了人性之美,互相思念,互相牵挂,又不因思念之苦而放弃自己肩负的责任,真是一首永恒的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