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長沙老街舊巷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今日長沙地圖中原福源巷所在位置,已經被改造為小區住房及王府井大樓,原位置西段仍有一段小巷,但已非原巷

福源巷從長沙地圖上消失已有好些年了,但仍令我十分懷念。說實在的,這條地處繁華鬧市中的小巷,雖冠以幸福之源的美名,名聲卻遠遠不如與之相連的黃興路八角亭,甚至不如連接它與臬后街細巷子倒脫靴的名聲響。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1984年長沙地圖中的福源巷

不過在這條不足300米的巷子裡,從上世紀50年代在至本世紀初也有過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在這裡曾有過兩個著名商店,兩所小有名氣的學校,兩處美麗的花園,兩家頗有地方特色的酒店,一幢曾稱雄長沙的倉庫,一家承載著文化特色的工廠和一個記錄著歷史的政府機關,還有……反正都很吸引人們的眼球。

兩家商店:最難忘九如齋的法餅


兩家商店雄居福源巷東進口的兩側,正門都對著八角亭,只是側門開在巷子裡。一家是生意興隆通四海全國有名的老字號九如齋;另一家是財源茂盛達三湘,靜靜的做著大生意的醫藥公司。

想當年的九如齋大堂內外顧客川流不息,櫃檯之前是裡三層外三層。四鄉八擋的人們都被她精緻美味的糕點,亮麗可心的糖果,散發著特殊香味的臘魚蠟肉吸引到這裡。一車車食品原料從福源巷的側門運進去 ,大包小包的商品從八角亭的前門提出來,九如齋不知給多少人留下過美好的回憶。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陳先樞供圖

對我來說,最難忘的就是價廉物美的法餅,五分錢一兩糧票一個。九如齋的法餅軟軟的,香香的,吃在嘴裡有一股牛奶味。過去家裡窮,小孩子不到過年過節是沒有糕點嘗的,只到得了病,不想吃飯,母親才從九如齋買兩個法餅,以示安慰。

福源巷口的醫藥公司是當年長沙市西藥和醫療器械供應的主渠道。門市零售是小頭,大宗藥品是從福源巷的側門拉走的。藥品價值高,又易損易碎,所以運費奇高。1961、1962年用板車把兩百斤藥從福源巷拉到163醫院,一次可掙20元。儘管當時我也在假期中拉板車掙學費,但這樣的好生意一次都沒有遇上過。

兩所學校:有長沙市最大的民辦中學

兩所學校是福源巷小學和湘江中學。

福源巷小學是解放後長沙城裡開辦得最早的公立小學之一。制度嚴格,學費低廉,1953年不滿7歲的我試圖報名入校,結果“慘”遭拒絕。而比我小兩月的隔壁小夥伴,到麗澤小學(即後來的火后街小學,當時是私立學校)一報名就進去了。差別是麗澤的學費是9萬,而福源巷只要3萬5(舊幣)。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原湘江中學總部在三興街,分部分別在福源巷、藥王街,三處相隔不遠,學校西側與福源巷小學僅一牆之隔。文革後,學校併入三中,即現在的明德中學。福源巷小學業於本世紀初在拆遷中撤消。如今原福源巷所在位置的八角亭社區,已無學校存在。


湘江中學則是長沙市最大的民辦中學,這所學校是由一些散在社會上的知識分子一些高中畢業生辦起來的,專收那些沒有考上公辦中學但還想繼續升學的學生。您千萬不要以為湘江中學的學生都是差生,1964、1965年貫徹“階級路線”,不少品學兼優的學生僅因出身不好,公立中學進不去,因此只能在此就讀。那年代的湘江中學也是人才濟濟。

兩個花園:不乏社會名流的身影

提起兩個花園,年代就比較久遠了。一個花園在福源巷中部轉彎的地方,是朱家的,園子不大。沿著圍牆有一排高大的槐樹,使福源巷中段顯得鬱鬱蔥蔥。初夏時節,滿樹潔白的槐花飄來陣陣的花香,一陣大雨過後,花兒落滿街道,能使人領悟一番“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意境。

園子中間有一棟西式別墅,大門通向別墅的小路兩邊種滿了蘭草,別墅窗前的草坪裡有大株的七里香、夾竹桃,小株的月季、杜鵑和別的花。除了冬天園子裡總是有花看。後來園子歸公家了,樹被砍了,花也沒了,園子裡修滿了房子,做了交電公司的臨時倉庫和工棚。在家用電器時新的初期還做過家電維修站,只是那棟別墅沒有拆。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此處即為原福源巷中部的大致位置,已被小區王府井大樓取代。圖/城小憶

70年代初,名模瞿穎的爺爺住在那裡。1970年七一街道文藝匯演時,瞿穎的父親瞿繼之受居委會之邀,輔導我們街道青年跳了一曲“大刀進行曲”。受到全街道老老少少的關注。至於瞿穎是不是福源巷出生的,我就不知道了。

另一處花園是林家的。在我懂事時,花園已凋蔽了。園子裡只剩下幾棵大樹和幾間很破舊的房子。但從1950年至1954年的幾年中,園子像變戲法一樣換了幾次臉,搞了不少名堂。先是做露天茶園,又叫夜花園,茶園辦得熱火朝天,茶客十分踴躍。

園內幾百張竹靠椅分幾片擺開。一西一北建有兩個高臺雅座,使茶園顯得錯落有致。到夜晚燈火通明,高朋滿坐,觥籌交錯,其氣氛不亞於今日的解放西路的酒吧。聽父親說,露天茶園開張時唐生智等社會名流都來捧場。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唐生智(1890年-1970年)

後來茶園不開了,又辦成一個體育場。大坪中間修一個籃球場,旁邊挖了個沙坑,立一副雙槓,這就是體育場的全部家道。不過大門修得很氣派,直到1993年福源巷拆遷時才拆掉。有人說50年代的體委主任是球主任,一點不假。他們眼裡只有籃球。

體育場的主要活動就是打籃球。練球者比賽者,有幹部有學生,一天到晚川流不息,利用率非常高。體育場深受附近居民的歡迎,小孩子們更是把它當成自己的樂園。當年我還是學齡前兒童,最感興趣的就是在沙坑裡玩沙子。1954年以後,體育場停辦了,場子裡建起了三棟幹部宿舍,從此八角亭地區唯一的體育場地消失了,居民們感到很失望。

兩個酒家:美味讓人垂涎欲滴

再說兩個酒家,年代也很遙遠。一個叫福源樓,在巷子西頭銅鋪巷子口子上,兩層樓,大門上邊福源樓三個大字寫得蒼勁有力,大堂內曲尺形的櫃檯,使人聯想起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櫃檯後的壁櫃裡擺著一罈罈老酒,紅布包著米做的罈子蓋,竹筒筒做的酒提子,一切都是那麼古香古色。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民國老地圖中的福源巷、銅鋪巷、到(倒)脫靴巷。 翻拍自《一個城市的記憶——老地圖中的長沙》

特別是櫃檯上擺著一個玻璃滅蠅瓶更是別緻。三隻腳支撐一個大肚子,肚子裡裝有水,瓶頸較小,瓶肚子中間有一個通道,瓶子下面放一點甜的東西做誘餌,蒼蠅下面飛進去再也出不來。這樣的擺設,加上幾個老頭伴著櫃檯喝酒,真是太有情趣了。

酒店的二樓是餐廳,巷子裡的紅白喜事都在那裡擺酒。某日,父親的一個朋友續絃,在福源樓請客,我們小孩子是照例不能參加的,那天他們在樓上喝酒,我們在樓下玩。酒香菜味不斷從樓上飄下來。

我實在經不住美味的誘惑,躡手躡腳地爬上樓去。剛從樓梯口升出頭,就被新郎倌看到了。結果我被拉到餐桌旁,美美的吃了一頓。現在回味起來,那紅辣椒韭菜花炒牛肉還是讓人垂涎欲滴。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此處即為原倒脫靴巷、福源巷口大致所在位置 圖/城小憶

另一家在巷子中部,與有名的倒脫靴對口的另一條小巷趙家老屋內。火柴盒式的西式建築上赫然寫著它的招牌--老老天順。老天順最有名的是神仙缽飯。特小號的蒸缽放一點米,放一點水,用大火蒸熟,香氣撲鼻,一餐吃得十幾缽,使吃飯者有似神仙般的快樂。

當年最熱鬧時,一餐要開20多桌。老天順停開後,那棟房子辦了一個補習學校,叫眾信學校,專招未考取中學的復讀生,這所學校就是湘江中學的前身。再後來,這棟房子變成一個紡織車間了。

一幢倉庫:前身是長沙百貨大亨“大德昌”

福源巷的倉庫很有歷史,解放前是長沙百貨大亨“大德昌”的。前門的店面不大,只有一層,在臬后街,後面的倉庫很大在福源巷,三層十五六米高,由一半紅磚一半青磚砌成,佔地面積差不多兩千平方。

倉庫大樓靠臬后街一頭離街20米左右就沒修了,牆壁上還留著待建的搭口。這是在等待解放路的拓建。倉庫的紅磚牆上還嵌著一塊麻石碑記:“民國三十七年遵章讓街四尺”。清楚地表明至少是1948年長沙就籌劃拓建解放西路了。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圖中樓宇即為在倉庫原址上所建,此為靠福源巷的一側,另一側為“金色年華”。

1967年舊倉庫拆除,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針棉織品倉庫。在計劃經濟時代,長沙乃至全省大部分針棉織品是從這裡批發出處的。現在倉庫的位置已建設成為大名鼎鼎的“金色年華”。

一家工廠:東風牌墨水譽滿三湘


體現長沙文化特色的工廠是長沙墨水廠,它生產的東風牌墨水譽滿三湘。這家老廠在公私合營時叫彭三和詹友乾筆墨廠,長沙的筆墨雖不如湖筆徽墨名氣大,但也是老字號。他們把幾米長的筆,雕龍化鳳的墨擺在八角亭門市部 的櫥窗裡,也能引來路人嘖嘖稱奇。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東風墨水廠出品的搪瓷缸 圖/7788收藏網

1959年福源巷小學搞勤工儉學,與墨水廠掛鉤,專門為他們打磨膠木瓶蓋。也磨不了多少小學生們一雙雙嬌嫩的小手。後來兩名玩劣小學生髮明瞭一臺磨瓶蓋機,大大地提高了效率,還保護了小學生的手。這件事得到了區政府裡的表揚。玩劣學生從此變成了優秀學生了,操行等級由丙等升為優等。工廠和勤工儉學真的培養新人。墨水廠的大樓一直到解放西路建成後幾年才拆掉。

西區人民政府:居民們沾了禮堂的光


從八角亭往巷子裡走,大約50米就可以巷子的右邊看到一棟門臉不大,但比較精緻的房子,這就是50年代的西區人民政府了。政府裡面有多大,多深,我們小孩子是不敢進去看的。只知道大人們進進出出。門口經常有各式各樣公告,上面常印有區長馬魁毛筆簽名的大印,不知道老先生現在還好嗎?政府設在福源巷,當然要和福源巷的老百姓打成一片。

要說沾光,居民們主要沾了禮堂的光。區政府禮堂不大,能坐三四百人。那時福源巷小學湘江中學都沒有禮堂,開個大會,搞次歌詠比賽,就得借用區政府禮堂。特別春節期間,禮堂裡天天有文藝晚會。


長沙老街舊巷 | 懷念福源巷

如今在原福源巷中段、東段,已建起了王府井百貨大樓。圖/城小憶

在沒有電視的年代裡,文藝晚會是老百姓的文化大餐。諸如花鼓戲打鳥,黃梅戲夫妻觀燈,湘劇櫃中緣等,就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晚會由企事業單位輪流主辦,我們街仿鄰居進去是沒有問題的。當時我們的文化生活令不少街道羨慕不已。區政府的確是和人民心連心。

這些福源巷的點點滴滴,我想它的老居民們是不會忘記的。

拓展閱讀

福源巷,民國時長沙許多商號巨頭,如湖南總商會會長左學謙、太平洋百貨號董事長蘇壽嵩、裕孚錢莊老闆常子誠、大德昌百貨批發號老闆林紹元等,都居於此街,故福源巷有公館一條街之稱。上世紀80年代後,這些公館陸續被拆除,唯有左學謙公館保留至20世紀末。左學謙公館為二層樓房,右附八角樓,紅磚清水牆,小青瓦,坡屋頂,木門窗,凸形外圍牆,石庫門,內有小院。2002年,左學謙公館連同整個福源巷一道被拆除。其地所建起的建築,即今之王府井百貨大樓。

END

  •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佈,作者 | 盧楚良,編輯 | 城小憶(微信號:chengshijiyiwh),文中標題及圖片為編者所加,未註明出處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