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中哪个岗位的军人阵亡率最高,为什么?

用户5780196713


1941年5月的“克里特岛战役”中,德军虽然最终占领该岛但却伤亡14000余人,其唯一的空降师“第7空降师”伤亡总数超过该师满编状态下的75% ,伞兵损失高达5200余人,就连师长萨斯曼少将也挂了,几乎成为纳粹空降部队的“绝唱”。连希特勒都被如此巨大的损失吓到了,从此以后坚决不再大规模使用空降部队作战,认为“克里特岛是德国伞兵的坟墓”。

(德国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

1943年7月17日,希特勒在南欧战役授勋仪式上,私下对德国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将军说:“克里特之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结束,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但这个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而后来的战争事实证明,希特勒这个悲观的论点断送了空降这一全新战法在德军的继续发展,并就此将德国伞兵打入冷宫,属于标准的因噎废食。

二战时期的空降部队基本以伞降为主,主要担负着敌后突击的任务,自然也是敌人必须要清除的目标,由此伞兵是非常要命的战斗岗位。当时的空降作战需要面对三大危险,第一是空降和机降技术仍然相对落后,尤其是滑翔机这玩意,能否降落到安全和准确的位置完全靠运气,而一旦机毁则肯定出现人亡;第二是即便成功降落,也是孤悬敌后,如果正面进攻的主力进展迟缓,那么重武器匮乏的空降兵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第三是尚不能实现自由往返,由于二战时期军用直升机还未投入实战,大规模的空降作战等于买的“单程票”,哪怕战况不利也无法再撤回出发机场,只能战斗到底或者全军覆灭。期间掌握绝对空中优势的盟军空降兵也曾遭遇大败,那就是1944年的“市场花园行动”,蒙哥马利所指挥的这次战役不仅未能实现战役目标,还让美英空降兵蒙受巨大损失。

一向温文尔雅的艾森豪威尔也忍无可忍,面对高昂代价,私下里对巴顿骂道:“蒙蒂这个狗杂种”!

(号称绿色魔鬼的德军伞兵)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的关键,就是遭遇了前述的第二和第三点危险,美军第82、第101空降师和英军1空降师的着陆地附近,意外的驻有党卫军王牌部队第二装甲军,德军装甲部队在莫德尔元帅的指挥下迅速展开反击,反坦克火力贫乏的美英空降兵根本抵挡不住,而正面推进的英军机械化部队第30军由于水道纵横和德军的顽强阻击,未能及时赶到汇合地点阿纳姆,由此注定了盟军空降兵们悲惨的结局。

损失最大的是降落位置最敏感的英军第1空降师,于阿纳姆大桥北岸浴血奋战,在德军的围攻下最后只有不足2000人冒死南渡“下莱茵河”逃生,6000人阵亡或失综,2000多名伤员、医生和护士被俘,第1空降师战损高达80%,基本就是被打残了,连一向袒护蒙哥马利的英军高层都无话可说,陆军参谋长拉姆奇说“怎么批评蒙蒂都不过分”。



(美军空降师军官)

而在遥远的东方战场,没有独立空军的日本人也搞起了空降部队,并分别隶属于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1942年缅甸方面军为截断中国远征军的归路,除派出地面部队第55师团秘密奔袭腊戌之外,又决定派遣唯一的空降部队配合作战,即所谓的“久米伞兵旅团”(旅团长久米大佐)。结果由于日军的空中管制水平严重低下,空降部队起飞过程中混乱不堪,被两架返航的侦察机迎头撞上,同古机场不少日军地勤因此葬身火海。

第一批装载伞兵的100架运输机好容易飞到腊戌上空,又发现整个预定空降地域满是白茫茫的雾障,除了黑色的山尖其他什么也看不见,整个机群在空中徒劳的盘旋而无法确认目标区,日军只好取消行动命令返航。不料途中两架运输机在空中相撞,机上伞兵只好争相跳伞,落向莽莽野人山中;当机群返航到达机场时,又有一架运输机因机械故障在迫降时发生爆炸,机组人员和所乘伞兵无一幸存。



(日军伞兵登机)

事情还没完,无功而返的伞兵垂头丧气到食堂吃晚饭,一架返航的战斗机又因机械故障冲出跑道,一头扎进了伞兵军官食堂,伞兵旅团许多军官当场丧生,一连串的事故使日本空降兵名誉扫地,第5飞行师团长小畑中将被迫辞职。而日本海军的空降部队也不长脸,在太平洋战场上经常被团灭,比如1944年12月6日,菲律宾日军为反击登陆美军夺回布劳恩等机场,以挺进第3联队、第4挺进联队各一部兵力约460人实施空降作战,但空投的伞兵着陆后马上遭到了美军第11空降师的反击,最后团灭。

苏军在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很少实施大规模空降作战,大抵由于组建伞兵师过于昂贵,1945年8月对日宣战后,曾向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等地派出空降部队,但此时关东军已准备投降,因此损失轻微。战争实践证明,二战期间伞兵作战的阵亡率至少为60%,危险系数是最高的,哪怕是如今和平时期的空降演习中,出现千分之三的死亡率也是被允许的,可见一斑。

(二战苏军伞兵部队)


度度狼gg


“政委”的生存率最低!

苏德战争期间,苏军一线部队的官兵中损失惨重的一个岗位就是政委这个差事!

德军国防军的基层战斗部队中没有设置专门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专门负责人员,他们都是职业军人,忠诚于自己的上级指挥官,也被纳粹思想彻底洗脑了!

监督国防军军纪和执行力的有党卫队和盖世太保!这两只部队相当于军统个总统类似!

美军和英军依靠的是宪兵部队!


苏联红军采用的是基层连队以上的建制中设立政治委员的举措来实现思想教育和统战工作会议!而且政委在关键时刻有对部队指挥官的建议权和否定权!甚至有最后决断权!

因为政治委员的存在,能够实现最及时的督战作用!这样能够省下来很多类似党卫军和宪兵的人力!

苏德战争期间、所有抵抗部队的政治委员一旦被捕就会立即不经审判被枪决!能够指认政委身份的被俘士兵会被优待!在《解放》这部史诗电影中,不列斯特要塞的政委就被士兵出卖,被就地杀害了!


反过来德军的党卫军军官一般被捕后都没有好下场!

其次在战场上抓获的喷火兵和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释放的士兵死亡率也是最高的!因为仇恨导致的死亡率高!

再次是通讯兵,作为非一线部队的官兵,他们的死亡率会更高,杀死他们就等于切段敌人的联系!绝对的有利于战斗顺利进行!


在在次是掷弹兵,他们有负责爆破的责任!靠近敌人碉堡炸掉碉堡的,能活着回来就算立功了!很多英雄都是爆破手!

再再再次就是火箭筒发射手,因为发射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选择最佳阵地,首先开火命中的同时也是第一时间暴露自己的时候,招来的火力绝对是最密集的!《高山下的花环》军长的儿子就是在摧毁敌人碉堡时牺牲的,一旦首发未摧毁或命中被对方盯上麻烦就大了!



最后再说别的答案都说是机枪手!这绝对是错误的答案!神剧看多了!神剧里经常是先瞄准机枪手打!那不实际的!

机枪阵地相对里火线远一些,尤其是重机枪阵地!所以在射程上占有优势!

机枪阵地的选择,是相对隐蔽的制高点!不管攻防都是机枪阵地之间活力支援的较量!一个老机枪手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好自己阵地安全!选择好阵地、射击角度、发射压制节奏!不是随便一个士兵就能当机枪手的!培养一个合格的机枪手更不容易!要是战损率那么高哪还有那么多的压制火力!

实际战场上,进攻一方费劲心思主要的目标就是火力点!打掉一个就能立功受奖!要是那么容易立功,这个功也就价值不大了!

我们有一位战斗英雄在对越反击战中,就自己利用两挺机枪轮换使用,一个人坚守阵地9个小时!只要阵地位置好,机枪手不容易死的!相比较这个岗位却是较安全的!



奥马海海滩的那个士兵、一挺MG42打死打伤3000美军!被誉为奥马海海滩怪兽!战后被俘也活了下来!到2001年才去世!这就证明了机枪手的安全性!


杜口无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基本常识。

二战伤亡率最高的就是德国潜艇兵。

潜艇有着自身的特点,一般遭受深水炸弹袭击的时候,潜艇都在水下。

不要说二战时期的潜艇设计水平,就算今天潜艇被击中也几乎无法逃生。

因为在水下,潜艇根本无法打开舱门,最终只能通过鱼雷发射管将人弹出去。

一旦潜艇中弹解体或者沉入水下,潜艇水手肯定死路一条。

抛去其他不谈,就算潜艇水手能够及时逃出潜艇,也会因为上浮时期的减压病送命。

实际数据,也是如此。

二战中,德国海军共投入1113艘新潜艇。其中除了自沉、战后投降、被扣押者外,德国潜艇的损失原因如下:被船只击沉264艘、被飞机击沉250艘、被船只和飞机联合击沉37艘、失踪46艘、在港口内被空袭炸毁43艘、被俘3艘、被水雷击沉35艘、事故沉没25艘、被陆军击沉1艘。总计704艘潜艇在战争中沉没。

在潜艇部队出海作战的39000多名艇员中,有高达27490人阵亡,阵亡率达到70%以上,让人瞠目结舌。

因为潜艇的特殊性质,水手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也就是说,死于德国潜艇上的德国年轻人就有接近3万人。


就是因为潜艇的特殊性质,德国潜艇水手的待遇是最高的。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可以领取的补助包括“封闭环境服役补助”和“潜水补助)”等与特殊技能有关的补助项目,所有这些补助加起来基本等同于基本薪水的两倍。


萨沙


二战中,阵亡率最高岗位当属机枪手!具体有以下几个因素,从中可看出一点端倪。

一是机枪是整个二战中投入数量最多步兵重火器。



以数据可考的攻占柏林为例,苏联共投入兵力为250万,包括20万波兰士兵,6250辆坦克,7500架飞机,4.1万门大炮。

我们简单估算一下,每辆坦克以4人计算,苏联投入的装甲兵力为2.5万,炮兵以每个炮班10人计算,苏联投入的炮兵为41万,投入的空军力量,以每架战机以5人计算,投入空军力量为3.75万人,剩下的步兵兵力为大约200万,按照当时苏联的编制模式,大约是150个步兵师,步兵师按照每个班,一挺机枪计算,攻陷柏林,苏军投入的重机枪数量大约为20万挺。




二是机枪手是整个战争过程中,重点照顾对象。



在二战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作为步兵最重要的火器,一般使用的情况都是在关键点和关键部位设置重机枪,进行压制和掩护。成为整个战争进程的关键点。我们所熟悉的黄继光、董存瑞都是牺牲在进攻过程中的关键点上,关键点上都有一个神奇的机枪在,因此在整个二战过程中,机枪是为重点炸毁的目标,打机枪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炮兵的火力覆盖;二是狙击手或神枪手,重点狙击。三是装甲目标重点突击方向。将三种方式,对于机枪手而言都是致命性的,绝无生还能力。机枪手虽然火力强大,但在整个战场中基本上是九死一生,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机枪手的死亡人数。

三是机枪作为重火器,在战争中一般为重点争夺物资。



曾经在网络上比较火的电视剧《亮剑》,所有的人都说,李云龙的部队是比较富有的,用李云龙的话来说,就是多了几把歪把子,捷克造,歪把子和捷克造就是重机枪。在李云龙的部队,所有的战士打仗,最希望的就是在战争中能够缴获一把重机枪,归自己所有,因此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对重机枪的抢夺是非常激烈的,而且是你死我活的,非常惨烈的,因此机枪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成为重点的狙杀对象。



有人说,在二战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步兵,其实不然,死亡率是机枪手死亡人数与机枪手编配人数之比,在攻陷柏林过程中,苏联死亡人数43万,假设步兵总数死亡40万,步枪手死亡35万,机枪手死亡5万,我们来计算以下死亡率,步枪手死亡率为35/180=0.194;机枪手死亡率为5/20=0.25,很显然,机枪手的死亡率虽然高于步枪手的死亡率。

综上所述,整个二战过程中死亡率最高的职业是机枪手。

这里是少华聊史,和你分享不一样的历史。


少华聊史


二战中那个岗位阵亡率最高?

我军的旗手——冲锋号一响,玩命地扛着军旗冲上去,而且双手举着旗子冲,没法使用武器还击,旗子红色显眼还目标大。敌人远远就看见最准确的就是旗手,射击火力最猛的就是打旗手,旗手一倒,冲锋就容易停滞!所以一面旗子有许多弹孔很正常,往往一场仗打下来,旗手换了数个精英士兵。不怕死就当旗手,不死就能晋升职务领兵了。

突击队敢死队——冲锋在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重机枪手——杀敌最多,敌人必然会拼命敲掉重机枪手。

尖兵排头兵——走队伍的最前面,挨枪是第一个,所以尖兵排头兵是轮换上的。

最英勇智慧的士兵,不是死了就是将校,就是值得敬仰的存在!






鬼谷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参战各国都存在不少伤亡情况,这些伤亡数都因士兵所在的岗位有关,那么处在哪一个岗位上的士兵死亡率更高呢?这其中存在什么原因呢?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其实政委岗位死亡率最高,拿德国跟苏联的战争当参照,当年苏联军队死伤惨重,战后统计出当任政委的人死亡人数最多,因此成为了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军务岗位。

不过,德国则不同,他们的国防军中没有设立“政委”军务人员,而是出现职业性的军人作风,所有士兵都忠于自己的上峰领导,并且服从思想非常浓重。另外德国设立有党卫队跟盖世太保负责监察国防军,所以政委一职对他们并不存在。还有美国的宪兵队基本跟德国党卫队一个性质,主要也是负责监督军队士兵。

苏联军队的军事体制则跟德军不同,他们主要采用基层连队的制度,当中设置有政委一职,该职位的军人主要负责传播思想,教导士兵正确三观以及参加战争会议,组织相关工作等,甚至政委在紧要关头,可以拥有相等于上峰领导的决定权以及提供重要意见。

苏联军队由于有政委这个位置,所以在打起来的时候,能快速有效的组织起来,并且在政委的亲临战争督导之下,完成领导给予的任务,相比德国的党卫军跟美国的宪兵队,苏联的政务主要是一个人就可以领导一大群士兵,所以能节省下不少人力资源。

二战时,德国坦克凌厉的攻入苏联境内与苏联厮打起来,开战初期,苏军由于没做好充足准备,导致被打成大溃败,大批苏军被抓,有的苏军部队虽然顽固抵抗但由于后方支援不及时最终还是被德军围剿抓捕。那么在这时被抓的苏军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委一职,德国人认为苏军政委给予的威胁太多,不仅能教会士兵打仗临阵对敌,还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指挥作用,于是就下令宁可错杀也不肯放过,把抓到的政委一一处死。

而且还颁布条件,凡是能指认政委人员的战争俘虏均能免死,且获得特殊优待,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政委也最终被自己方的士兵指认,从而难逃一死。故此,可以说二战中死亡率最高的军务职业,当属政委一职。

除此之外,战争一些负责特殊任务的士兵的死亡风险也很高,诸如负责背着燃料放火的喷火兵,如果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由于想对目标放火需要保持一定近距离,这样遇到敌人伏击的风险就更高,有时候刚一喷火,就被埋伏的敌人乱枪射死,把火烧得太大,自己无法全身而退,不是被烟熏死熏迷路就是直接被烧死。另外还有携带生化武器的士兵,他们很容易因为防护措施不到位,从而让自己也成为生化武器的牺牲者。有的士兵是释放生化武器回来后,身体开始受到感染,不久就发病身亡。

通讯兵,主要负责联络跟传递战事消息,经常跑来跑去很容易暴露自己。敌人也会专门选择先袭击通讯兵,以便断送敌方耳目,使得他们通讯受阻,无法更机动性的互相照应。接下来是机枪手,其属于开战后最容易被集火的目标。

身为机枪手,他们主要负责用火力压制敌方,运用战术进行阻断封禁对手,必要时提供强力支援,掩护撤退或冲锋等等。因此,战争中机枪手就是敌人最先想除掉的目标,此时一些迫击炮、手雷、大炮、远程狙击手等都会优先打击机枪手的藏身点。


猫眼观史


这里就欧洲战场举例,欧战作为典型的机械化战争,兵种较为齐全,更具说明性。

如果看伤亡人数的话,最多的自然是步兵,毕竟这个兵种基数大,而且防护比较弱。

如果看阵亡概率的话,背着无线电或者铺电话线的通讯兵(下图)伤亡率是非常高的,往往容易成为对方狙击手优先“关照”的对象。通讯兵就是其部队的眼睛和耳朵,没了这个角色,后果很严重。其余的还有空降兵、飞行员等等,阵亡率都很高。

但是,这些兵种,再危险,那也没超过半数。然而,二战时期的德国,统计在册的39000多名德国潜艇兵中,共有27490人阵亡,阵亡率高达70%。因此,纳粹德国潜艇兵堪称为世界战争史上阵亡率最高的兵种,没有之一。

潜艇主要是在水下隐蔽活动,对敌人的水面作战平台(船舰,尤其是运输船队)发动伏击,由于技术限制,潜艇猎杀潜艇这种情形比较少(但是也有,比如U-864被击沉的战役),只不过是被电影放大了。

潜艇一次出海大约要执行为期12-18周的战斗巡逻任务。因为隐蔽潜航和动能所限,这期间几十个大壮汉和鱼雷挤在一起,别说洗澡洗衣服,洗脸刮胡子都不保障,甚至连吃口热乎饭都是奢望,加上潮湿的环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种酸爽的气味。

(老电影《从海底出击》里面的德国“Untersee-boot”潜艇兵,不同于那些穿着笔挺的制服军靴,梳着三七分大油头的德军;U-boat上的潜艇兵一个个衣冠不整,胡子拉碴,头发蓬乱油腻——动能和空间有限,生活自然不能讲究)
此外,二战的德国潜艇普遍装有两台长达6米的柴油机引擎,还有通风设施,各种机械运转带来的噪音往往令人无法忍受,很多艇员都患有严重的听力损伤、失眠和厌食症等等。

而且,几十个来自于五湖四海,出身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男人长期共处与一个危险而封闭的空间,就算有伟大理想的引领,上至三观,下至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上封闭艰苦环境下的心灵创伤,肯定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摩擦。真实的情况可能并不全是电影中演绎的那么团结一心,所有成员都能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水平的自律和相互信任;实际上,这个集体虽说到不了互相勾心斗角,但不和谐的插曲也难免出现。

这点,2018年德国电视剧《从海底出击》第一季(Das Boot Season1),就非常客观的还原了潜艇内部的小世界。对任务理解上的分歧,加上私心作祟,副艇长(右边这位)甚至鼓动轮机长、大副、领航员搞哗变,把年青的官二代潜艇长霍夫曼(左边的)扔到了救生筏上在海上漂流,自生自灭。

还有贵族出身的富裕青年马克思,品格高尚,为人友善,上过大学,接受过军官培训。然而,因为名字里面有个冯(Von,德意志贵族标志),身份暴露后,被贫苦劳动人民出身的战友们给轮流暴打了一顿,始终被孤立,最后选择和霍夫曼艇长一起去海上漂流。

当然,生病或者被同事算计,跟真正的战斗危险比起来,就是毛毛雨。

潜艇浮出水面时,稍有不慎,就会遭遇敌机,这也往往意味着附近就是敌人的水面舰船(先看到的是舰载机)此时,必须赶紧下潜,一旦潜艇被敌人发觉,敌方军舰会逼近它,发射深水炸弹进行摧毁。

稍有不慎,潜艇因为大量进水被迫上浮,在海面又会再次遭遇盟军飞机攻击而被击沉。

遭遇这种情况,上也是死,下也是死,而且都是惨死,几乎就意味着全军覆没,随艇而亡,葬身于在茫茫大西洋之中。这最终导致了二战德国潜艇兵高达70%的阵亡率。

因此,二战时的潜艇,往往被水兵们称为“铁棺材”。

电视剧《Das Boot Season》(Season1)第一集开头,潜艇被击中进水,发动机失灵,已经无力回天之际,大副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打着手电,深情的看着自己心爱女人的照片,心情一下就平复了许多,坦然死去。

这个情节很多二战片都有演绎,那么单身狗怎么整?

多数情况下,没有女人照片可以揣在怀里,或者放在钱夹里的,一种不是男主角,容易很快领盒饭;另一种,随着情节发展,将会结识女战友,直接把女战友揣怀里了,就不用照片了。

总的来看,德军潜艇兵极高的阵亡率也换来了赫赫战绩。二战中,德国的U-Boot运用狼群战术,击中,击毁了盟军共大小各色3500艘舰船,让10万多名盟军船员葬身大海,这个性价比还是可以的。

此外,除了高风险兵种,再多说一点有时代感的。二战时,苏联军中有个职位,可称得上是二战时期最高风险的岗位——苏军政委。

这也是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二战电影里面“妖魔化”的主要对象。

比如英美合拍的,描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影片《兵临城下》。

开篇就是,没有给配武器的士兵们穿越伏尔加河,一下船就立即被政委拿枪指着,像轰牲口一样赶进战场。

除了用上面那个用手枪把士兵轰下运兵船的花白头发政委外,还重点特写了个大眼袋的中年油腻政委,架个机枪,嗷嗷叫着在后面扫射自己人(下图)。

政委这么发狠的督战,很大程度上源于斯大林的一向政令。

与西方重视个体生命价值,认为在绝境之下,选择投降,保全生命,并不有损于军人的荣誉的理念不同;刚烈的毛熊虽然长着一副西洋人面孔,但更认同咱们东方文化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执念,鄙视投降和任何示弱的行为。


苏德战争刚开始的几个月,苏联被“闪电战”打了个措手不及,面对苏军成建制大规模投降的现象。斯大林在1941年8月16日签署了著名的“270号命令”,命令的大意参考下图:于是,苏联政委成了个可怕的存在,负责督战,执行“270号命令”。德军这边对苏联政委这一套早就恨之入骨,所以立下规矩,被俘的红军政委不用审判,直接就地枪决。

此种情形下,苏军政委上战场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总是带头冲锋,“乌拉乌拉”的一通鼓动,高喊“为了斯大林,冲啊....”,身先士卒的带头冲锋,真正玩命打,用血肉之躯保持着苏军旺盛的战斗力;而并非像一些西方电影里,仅仅躲在后方督战,拿枪对着自己人。

因此,在卫国战争中,政委的死亡率一直位居榜首。比如,上图这张著名的照片,主人公是阿列克谢•戈尔杰耶维奇•叶廖缅科,时任苏联红军第十八集团军步兵第四师第220团政委。照片中,他高举手枪,号召身后的战士们发起冲锋。这张照片拍下后不久,叶廖缅科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飞行员……且没有之一。


记得高考那会,有同学想当空军飞行员,于是便去招飞现场瞧了瞧,回来告诉我们,那标准真的是好高,选出来的预备飞行员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从那以后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可是十分羡慕能当空军飞行员的人。

这件事过去没多久,又在偶然间看了阿汤哥演的《壮志凌云》,之前是羡慕,这会就是羡慕得要死了。虽然船夫眼睛近视,肯定是当不了飞行员,哈哈,为此还特地查了查关于空军飞行员的一些书籍资料。其中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描述,是一位美国的二战老兵,根据他的回忆:

在战争期间,生活在军营的军人都不愿意和飞行员打交道,更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至于原因却很扎心,原来是因为二战中飞行员阵亡率太高,经常发生昨天还和你喝酒,今天执行任务出发后,就永远飞不回来了的情况,经常收到这种打击,搁谁都受不了,于是二战时大家所幸都远离飞行员了。

那么为何二战时期飞行员阵亡率这么高呢?来看以下三个原因

一、执行的都是高危任务,不仅要面临枪林弹雨,还要担心粉身碎骨

二战中发部分飞行员都执行任务都是在战场或敌后,说白了就是往敌人枪口上撞(下文有解释),虽然当时的防空力量还没有如今的导弹和雷达,但仅仅是防空炮就够飞行员们喝一壶的了,因为一旦进入战场,执行轰炸任务时,原本在高空飞行的轰炸机就需要降低飞行高度,来到高射炮的射程范围。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何原本能飞更高的轰炸机,不在高射炮射程范围外投弹?这与二战轰炸机的主要投弹方式——目视轰炸有关了,二战中的轰炸机想要施行目视轰炸,一般都要在3000米左右的高度上投弹,而这恰好是高射炮的有效杀伤范围。

如果轰炸机飞得太高,就无法有效观察轰炸目标,说白了就不得不盲炸,而在那么高的高空依靠盲炸想炸中目标概率是很低的。所以这些飞行员相当于靠着飞机向敌人枪口上撞,风险极大,即使飞机侥幸没有被直接击毁,只要机身收伤,飞行员能否顺利返航就是未知数了。

二、航空科技水平有限,部分地区环境恶劣,事故率居高不下

除了要执行轰炸任务,还有很多飞行员会被派去执行运输任务,千万不要一位这就是个美差,说完下面的这件事,你就明白了。

二战中后期,日军完全占领了中国沿海地区以及缅甸,相当于封锁了美军向中国运送物资的海上交通线,以及西南地区的航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重要的军事物资,便不得不先运到印度,再由飞机,越过世界屋脊进入中国。

但想要越过世界屋脊岂是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运输队还要途径喜马拉雅山南麓,这一地区山峰的高度普遍超过1.7万英尺,也就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空,因此这条航线被飞行员戏称为“驼峰航线”。

这条航线后来被称为二战中难度最大、坠毁率极高的航线之一。根据后来的数据统计,单是美军一个拥有629架运输机的第10航空联队,就损失了563架飞机,而在整条航线上,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 ,损失率高达80%。

三、极端情况下的极端行为,日本的神风特攻队

到了二战末期,不论德国还是日本都到了穷途末路,在最后的疯狂反扑中,日军利用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对飞行员进行洗脑宣传,提倡用一个人的生命,一架战斗机和一枚炸弹换取美军的一艘舰艇,这就是以自杀式袭击为主的神风特攻击队。

在这种疯狂的自杀式袭击下,日本的飞行员几乎做到了有去无回,再加上战争前期那批有经验的飞行员早就死亡殆尽,后期的飞行员很多都是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所以在二战末期日本的飞行员几乎是断崖式死亡,将二战飞行员的死亡率飙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既然说了这么多关于二战空军的内容,就不得不说同样在二战中有过出色表现的中国空军,虽然因为过早的“退场”,以至于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并不那么深刻,但我们却不应该忘记这些血洒长空的抗日烈士。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共计击落日军战斗机590多架,击伤100多架,在空中轰炸行动中,共炸毁地面日机620多架,炸伤120多架,中国空军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牺牲,先后6000多人英勇就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8年初上映的电影《无问东西》中由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便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的一个缩影。


船夫聊历史


当然是b17轰炸机的腹部机枪手,美国B17轰炸机的腹部炮塔装有两挺M2重机枪,因为炮塔内部狭窄只能选身材较为矮小的士兵作为操作员,以一种非常难受的半躺姿势在万米高空上操控机枪,不过与危险相比这些不舒服简直不得一提,机腹是德军战斗机重点照顾的部位,机腹炮塔的操作员首当其冲,而且完全没法躲避,当时的防弹玻璃只能抵挡普通机枪枪弹,完全无力抵挡战争中后期战斗机装备的20-30mm机炮,一旦炮塔被击中操作员就是九死一生,而且在迫降的时候还可能出现炮塔整个在地面撞毁的情况。





伦敦上空的喷火


二战要说阵亡率高的岗位,我认为第一肯定是步兵了,俗话说短兵相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二战正是火炮发展的鼎盛时期,对士兵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再者这个兵种的人多,同理阵亡率就高了。

第二的岗位就是飞行员和潜艇兵了,前者是和个人的技战术和飞机的性能息息相关的,一旦坠毁,生还率极低。而后者,就更不用说了,潜艇被杀伤,不是紧急上浮,被驱逐舰全员俘虏,就是直接沉底儿,全部阵亡。我记得有一个二战统计数据,按比例来分析的话,飞行员和潜艇兵是二战阵亡率最高的兵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