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胸痛患者,應該做哪些常規檢查?

杏林橘泉


一個胸痛的病人,是急診科最經常遇到的病人,也是最需警惕的病人。因為胸痛的問題可大可小,嚴重的胸痛原因有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破裂、急性肺栓塞、張力性氣胸、急性心包炎等等。這些疾病如果沒有及時診斷治療,病人可能很快就會陷入死亡的風險的。


而還有一些胸痛原因則是不打緊的,不會致命的,比如肋骨軟骨炎、軟組織炎症、肺炎、胸膜炎、帶狀皰疹等等,這些疾病也會導致胸痛,但一般不會馬上致命,甚至多數不會致命。


一個急診科醫生,要做的就是迅速排除那些能馬上死人的胸痛原因。除了仔細詢問病史、詳細做體格檢查以外,還要做必要的輔助檢查來排除:

1、胸片:這是必須做的,胸片能看到有沒有肺炎,能迅速判斷有沒有氣胸,這是非常快捷的。偶爾能看到提示急性肺栓塞、主動脈夾層破裂,但是不能確診,如果有所懷疑,應該進一步做CT檢查。但胸片無法看到心肌梗死的,這點要知道。

2、心電圖:如果懷疑心肌梗死,那麼心電圖是必須做的,而且是反覆做的。另外,某些時候,心電圖也能提示有急性肺栓塞,因為肺栓塞的時候右心壓力增高,這點會有心電圖提示。

3、超聲心動圖:如果是急性肺栓塞,那麼超聲心動圖很有可能發現右心功能不全。而且急性心肌梗死的時候,心室壁運動減弱,超聲心動圖也能發現這點,從而告訴醫生要非常警惕心肌梗死。

4、抽血:抽血查心肌酶、肌鈣蛋白等能明確有沒有心肌梗死;抽血查D二聚體能輔助排查有沒有急性肺栓塞;抽血查血常規等,能輔助判斷有沒有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總的來說,一個急診科醫生,要想知道胸痛的病因,必須綜合評估。


李鴻政醫生


您好,我是心血管內科王德昭醫生。

胸痛很常見,不一定都跟心臟有關,下面我簡單總結一下胸痛的特點和需要做的檢查:

1. 每次胸痛持續幾秒鐘,像針刺一樣,或者絲絲拉拉的疼--是肋間神經痛,跟心臟無關,不用進一步檢查。

2. 每次胸痛持續幾分鐘,跟活動有關,一活動就疼,休息後就緩解--很可能是心絞痛,需要儘快去醫院做心電圖、運動平板或者冠脈CTA檢查。

3. 胸痛持續30分鐘以上不緩解,疼痛劇烈,伴有出汗、乏力、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不排除急性心梗、主動脈夾層、肺栓塞等嚴重疾病,儘快去大醫院急診科。

4. 疼痛程度不強,持續一整天或更久,沒有太多伴隨症狀,伴有胸悶,深吸氣能夠緩解--焦慮抑鬱症的表現,建議心理科做量表評估。

5. 胸痛伴有咳嗽發燒,甚至有咳痰、咯血等情況--肺部炎症、結核、腫瘤不能排除,請呼吸科就診,化驗血常規、胸片、胸部CT、化驗痰找致病菌。

6. 胸痛前有外傷史、胸部受到撞擊、劇烈運動等--要警惕氣胸的可能,請胸外科就診,拍胸片可以明確。

胸痛應該引起重視,找醫生看一下是最穩妥的辦法。

歡迎關注德昭心課堂,與您分享更多心血管知識。


德昭心課堂


胸痛是我們老百姓經常會有點,胸痛也是我們臨床醫生門診經常遇到的,

對於一個胸痛病人,我們首先要排除最致命性胸痛的四種疾病:

①心肌梗死,可以做多次心電圖結合症狀及血肌鈣蛋白基本上就可以診斷。

②主動脈夾層,症狀與心肌梗死相似,可以做一個主動脈的增強CT基本就可以確診。

③肺栓塞,可以在不吸氧狀態下做測一個血氣分析或血氧飽和度及血D二聚體就可以明確診斷。

④張力性氣胸,拍個胸片或做個胸部CT就可以明確診斷。

其他還有一些導致胸痛的疾病,一般可以慢慢檢查,不要緊急處理。

①呼吸系統疾病

如肺炎、支氣管炎等,導致的胸痛,多伴有咳嗽、咳痰、發熱,常常隨著咳嗽和深呼吸時胸痛加重。

②反流性食管炎

往往是胸骨後有燒灼感,臥位加重,坐起減輕;反酸、夜間反流,常有咳嗽。

③帶狀皰疹

胸痛表現為火辣辣的神經痛,最大的特點是先感到痛,過幾天后出現簇集性水皰,水皰沿單側神經呈帶狀分佈。

其他,還有一些肋骨及肋間神經及心理性疾病,常常表現為焦胸悶胸痛。

常見胸痛檢查:

1.胸片、胸部CT胸部增強CT。

2.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

3.D-二聚體

D-二聚體是可作為急性肺栓塞的篩查指標。D-二聚體<500ug/L,可以基本上排除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4.心肌損傷標誌物

傳統心肌損傷標誌物包括cTn、CK-MB、肌紅蛋白等生物分子。

5.心臟負荷試驗

心臟負荷試驗包括:負荷超聲心動圖、平板運動試驗、負荷心肌核素灌注顯像。各類負荷試驗均有助於協助排查缺血性胸痛,但是,如果存在血液動力學障礙、致命性胸痛和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情況,絕對不能選擇心臟負荷試驗。

6.超聲心動圖

超聲心動圖也是一項重要的診斷胸痛患者的無創檢查,可有助於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和急性肺栓塞的診斷。對於其他非致命性的胸痛,如應激性心肌病和心包積液等,超聲心動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診斷價值。

7.主動脈增強CT

8.必要時冠脈造影檢查

希望對你有幫助!

希望大家補充!


健康守護神阿波羅


胸痛是心血管外常見的症狀之一,並不是所有胸痛的患者都是做一樣的檢查,根據醫生對患者詳細病史的瞭解、體格檢查,傾向懷疑的診斷來確定需要的檢查項目,來印證醫生的判斷。

1、懷疑冠心病

最常用的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肌酶學檢查、冠脈CTA、冠脈造影,根據症狀和體徵的典型程度,檢查的必要性、花費等,選擇其中的一種或者幾種。

2、懷疑心臟瓣膜疾病或者心肌病

心臟彩超檢查可以清晰的顯示心臟瓣膜、心肌病變的情況,判斷有無瓣膜狹窄、心肌肥厚等。

3、懷疑肺動脈栓塞或者主動脈夾層

這類血管疾病可以通過主動脈CTA或者肺動脈CTA明確,同時D二聚體也可做參考,動脈CTA可以清晰的看到有無栓塞、範圍,有無夾層、破口位置、累及範圍。

4、懷疑氣胸

胸部X光片檢查可以明確有無氣胸,範圍。

5、皮膚帶狀皰疹

根據疼痛部位、範圍、性質,伴皰疹,可基本診斷,不需要一般不需要安排檢查。

6、懷疑肋軟骨炎 一般也不需要檢查。

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778068544383877644/?app=news_article×tamp=1578802533&req_id=202001121215330101290480320C2D62A0&group_id=6778068544383877644




知心藍醫生


您好,我是心血管王藥師,很高興為您解答“胸痛患者,應該做哪些常規檢查?”這個問題。



胸痛患者,應該做哪些常規的檢查呢?


患者出現胸痛,建議及時就醫,通過症狀、病史和體格檢查判斷病情,具體如下:


1、針扎類疼痛,神經疼可能性較大;


2、根據局部皮膚有無皮疹、皰疹、壓痛等,判斷皮膚、肌肉或骨骼疾病;


3、典型心絞痛,即活動後出現胸悶、胸痛,或小腿腫脹、下肢深靜脈血栓、胸悶,需考慮肺栓塞;


4、患者平時血壓較高,突然劇烈胸痛不緩解,可能為主動脈夾層;



5、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建議聽診呼吸音、胸部X光檢查,排除張力性氣胸;


6、詢問有無反酸、燒心、疼痛加重、長期飲酒等病史,檢查上腹部壓痛、膽囊壓痛鑑別消化道疾病。


此外,胸痛患者還需要注意區別是否為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夾層常見的表現和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像,所以通過臨床表現很難鑑別。


大多數患者突發胸背部疼痛,呈刀割或撕裂樣,也可表現為肩胛間區、背部、腹部疼痛劇烈難以忍受。大部分患者可伴有高血壓。脈壓改變,一側脈搏減弱或消失。有時候會表現為腎臟缺血、下肢缺血或截癱等神經症狀。



如果我們發現患者持續胸痛,但心電圖又沒有心肌梗死的表現,那麼就要懷疑主動脈夾層,需要儘快行胸腹部強化CT。就像這位李阿姨,經過CT檢查就可以確診。


在此,王藥師提醒各位朋友,胸痛持續不緩解,一定不要置之不理,第一時間就診是最好的方法。


至於很多朋友問起的“輕微胸痛也要到醫院檢查嗎?”這個問題,我一起來做個回答。


之前門診接待過一個患者, 來到門診後都已經疼得神志不清了,出診醫生趕緊為其做心電圖檢查,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幸好搶救及時,患者脫離了生命危險。這說明什麼問題?



問診不及時!很多朋友常年胸痛,覺得可能是胃不舒服,就自己買藥控制,實在熬不住才來醫院看,往往就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像剛才我案例中提到的,還算是幸運,搶救及時,再耽擱上半小時,就不是簡單的胸痛、難受,而是危及生命了。


在此,王藥師提醒,發現胸痛症狀,切勿私自用藥,一定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作為臨床醫生,我可以告訴您,很多醫院都有胸痛中心,像我們醫院就有,只要胸痛過來就診,我們都可以直接走綠色通道,而萬一沒有胸痛中心,我會具體詢問患者病情,可以做個簡單的查體,然後針對性的做檢查!但是如果病情比較複雜,不好排除其他危重疾病的,我會馬上做心電圖、D-二聚體、心肌酶譜、超聲心動圖、胸片或者CT!

關注:海南全科醫生,可以諮詢醫學知識,並不定時科普常用醫學知識,謝謝!



海南全科醫生


大家對醫院都不陌生,也經常能看到胸痛患者優先的字樣,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規定,胸痛患者的危險較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為其常見性,患病基數的龐大,也導致了死亡人數的增加,這也讓我們越來越重視胸痛這一問題。

胸痛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造成胸痛的原因也很多,包括心臟、呼吸、消化、肌肉、神經、脊柱等許許多多的病因, 在醫院裡,經常會遇到一些因為胸痛來就診的病人。

接下來我們一一揭開胸痛神秘的面紗:

第一、急性心肌梗死。

它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之一,也是最危急的,雖然還有心絞痛的可能,但二者症狀相似,心梗更具有代表性。冠狀動脈是心肌血供的唯一來源,當它發生粥樣硬化,形成粥樣斑塊,導致血管彈性減弱,管腔狹窄,心肌就會缺血缺氧,從而發生壞死,而心肌細胞一旦壞死不可再生,所以後果可想而知,心肌細胞壞死,心肌收縮力減弱或消失,人就會危在旦夕了。

所以當醫院接到胸痛患者時需立即監測生命體徵,立即做心電圖檢查,如果看到明顯ST段抬高或壓低、病理性Q波,T波改變,那麼心梗可能性就非常大了,為進一步診斷需立即急查心肌酶,如果發現肌鈣蛋白陽性患者,那麼我們就能判斷該患者為心梗患者了。

第二、張力性氣胸。

當胸膜腔破裂處形成氣體只進不出的“活瓣”,胸膜腔積氣便會越來越多,胸腔內負壓會很快消失,導致肺嚴重受壓,通氣受限,同時靜脈迴流也會發生障礙,有效血容量迅速下降,很快便會危及生命。所以我們接到患者時立即詢問患者患者是否有胸部外傷或哮喘、肺氣腫等病史,並嚴密監測患者呼吸情況,觀察其有無頸靜脈怒張等臨床表現。一旦確診,立即穿刺排氣,及時行胸腔閉式引流術。

第三、肺栓塞。

患者因病長期臥床,雙下肢腫痛明顯,很容易併發下肢深靜脈血栓。一旦血栓形成、脫落,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右心室,進而栓塞肺動脈,即可出現肺梗死,患者常有胸痛、咳血、呼吸困難三聯徵。

如果遇到此類患者,立即急查D二聚體,快速行下肢血管彩超或CT肺動脈造影,明確是否有明顯血栓形成,以及栓塞部位,一旦確診積極搶救治療。

第四、脊柱源性疾病。

是由於椎間盤突出後壓迫神經根或者神經根管狹窄,造成神經根的壓迫刺激,使神經持續興奮,影響支配壓迫冠狀動脈,使其逐漸痙攣收縮,這樣心肌就會因為缺氧缺血而出現胸痛。

此類患者如果能及時發現,應儘早採取治療措施,首先到醫院做頸椎磁共振檢查,瞭解神經受壓的程度、神經受壓的範圍和神經受壓的部位,然後查找病灶進行手術消除,同時需要解除神經興奮性。

總而言之,面對胸痛患者,生命體徵是第一位,心電圖是最快檢查手段,影像學檢查(血管彩超、血管造影或核磁)、實驗室檢查(心肌酶、肌鈣蛋白、D二聚體)一個都不能落下,再結合病史、症狀、體徵,快速判斷胸痛類別,積極給予搶救治療,是我們戰勝死神的關鍵。


羅民教授


胸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對於心血管科大夫來說,可分為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對於心源性胸痛可見於急性冠脈綜合徵、主動脈夾層等。要注意胸痛劇烈的病人預後不一定不良,胸痛的預後與胸痛的劇烈程度無關,一定要明確胸痛的原因。

胸痛患者到醫院就診,首先要進行病史採集,首先詢問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質及胸痛的持續時間等並進行相應的體格檢查(包括叩診、聽診等)。可根據胸痛持續時間辨別心絞痛和心梗。自發性氣胸的病人可無明顯誘因出現病側的呼吸音低,叩鼓音。心電圖和心臟彩超也是必查的,可從上邊看到心臟的電生理和結構的變化。左束支傳導阻滯易掩蓋心梗的事實,所以如果考慮急性心梗,除了觀察患者的動態心電圖之外,可抽血查查心肌酶,它們可隨時間變化而變化。既然抽血,就再急查D-二聚體,很多疾病都可導致其升高,但如果數值不高,可排除急性肺栓塞的可能。其次,拍個胸片,可以為自發性氣胸、胸腔積液、肺炎提供診斷依據。如果考慮主動脈夾層,肺動脈CTA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明顯的看到真腔和假腔。

以上都是針對性的檢查,到醫院就診,還要查血常規、生化、凝血五項、尿液分析、便常規及潛血、消化系統彩超、泌尿系彩超等,以免誤診、漏診。儘快明確診斷,給予相應的治療。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胸痛首先要排除心梗,先做心電圖,同時化驗心肌酶,最後做冠脈造影!



現在醫院都會有胸痛中心,如果沒有,根據胸痛的性質和部位做檢查,比如常用心電圖,DR,CT,具體做什麼檢查得根據患者的情況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