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一位日本心理學家早年與心理疾病的故事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森田療法|一位日本心理學家早年與心理疾病的故事

森田療法是日本精神科醫生森田正馬創造的治療神經症的獨特療法。其出發點是治療神經症而不是抑鬱症,但卻對抑鬱症有很好的療效。這種獨特的療法是如何誕生的?為了解這一點,有必要回顧一下森田正馬的生涯。

森田療法|一位日本心理學家早年與心理疾病的故事

森田療法|一位日本心理學家早年與心理疾病的故事

森田的青少年時代

1、為神經症所煩惱的歲月

森田正馬出生於1874年1月18日的一個日本普通農村家庭,1938年逝世,終年64歲,與精神分析的創造者弗洛伊德基本上是同時代人。

森田家兄弟四人,他是長子。父親是農民兼小學教師,是當地的名人。到了學齡期,他便到父親的小學讀書。父親對子女要求很嚴格,尤其是對長子森田正馬寄予了很大期望,望子成龍心切。從很小起父親就教他寫字、讀書,5歲就送他上小學,一放學回家,父親便教他讀史書。10歲時,晚間如背不完書,父親便不讓他睡覺。學校本來功課就很多,學習已經夠緊張了,回家後父親又強迫他背這記那,這使森田漸漸地開始厭倦學習。他經常又哭又鬧,不願去上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學校恐懼”,並有“尿床”的毛病。

森田先生9歲時,在淨土真宗寺廟裡看到了彩色地地獄壁畫之後,立即感到毛骨悚然。他從地獄圖中看到人死後下地獄的慘狀,有的在刀山,有的在下火坑,有的掉進血池,等等。這些可怕的場面在森田的幼小心靈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直在他腦海裡盤旋,使他經常做噩夢。上中學後常常考慮死的問題,對有關死的哲學、宗教非常感興趣。這也許是他向神經症發展的原因。

森田療法|一位日本心理學家早年與心理疾病的故事

15歲時他自認為有“心臟病”而住院治療。這就是今天所謂的心臟神經症。

十幾歲的森田雖說是上進心強的孩子,但不是對父母言聽計從的乖孩子。他經常和父親對抗,多次離家出走,令父母頭痛。

20歲時,他患了腸傷寒,其後又患了驚恐發作綜合徵。驚恐發作時,就像馬上要死了一樣,出現心動過速、手腳發抖、出冷汗、呼吸困難、頭暈等許多自主神經失調症狀。一次發作持續幾分鐘或十幾分鍾後自然緩解。由於反覆發作,總是擔心什麼時候再發。此病在20-25歲期間嚴重影響著森田的日常生活,他為此非常煩惱。

森田療法|一位日本心理學家早年與心理疾病的故事

2、克服神經症

24歲時,森田進入日本帝國醫科大學學習,此時正是他驚恐發作最嚴重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經歷成為後來森田理論中關於“死的恐怖”一詞的來源),而且又被診斷為神經衰弱和維生素B1缺乏病(俗稱腳氣病),並且長期服藥治療。就在這時,父母因農忙,兩個月忘記給森田寄生活費,森田誤以為是父母不支持他上學,感到很氣憤,於是他便停止了服藥,甚至產生了要在父母面前自殺的念頭。此後,他轉而暗下決心,豁出去拼命學習,要做出個樣子來讓家裡人看看。在這時期什麼藥也不吃了,放棄一切治療,不顧一切地拼命學習,考完試後,取得了意想不到地好成績,不知什麼時候,腳氣病和神經衰弱等症狀也不知不覺消失了,神經症就這樣被治好了。


文章節選自《戰勝心魔抑鬱症的森田療法》

主編:【日】中村敬 施旺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