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觉得在国企做技术有出路吗?

吐槽大师


做技术不但有出路,而且是很我出路,更何况是在国企内,再加上现在的大环境都注重创新,这个行业是个很我有出路的行业。主要总结以下几点:

1、技术容易创新,创新是做技术的最好出路

在这个全民创新的大环境下,做技术更容易出成绩,记得《必由之路》第四集里的张新停,44个钳工中,转行的转行跳槽的跳槽,只有他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肯钻研,不断的创新。

2、国企中技术创新更容易上位

国家注重创新,首当其冲的受益单位就是国企技术人员,只要肯钻研,创新成果更容易得到认可,更不容易被企业或其它人窃取。

3、多申请专利,专利就是你出彩的标志

创新型专利,可以去了解一下,相当于是自己给自己申请奖章,既然不担误工作,又能不断的增加你的技术含金量,专利的积累可以让你的创新不断被认可,一些微小创新的积聚终会成就出彩的人生。

4、各行各业都需要专研,肯专研就有出路

其实不管什么行业,只要肯专研都是有出路的。我记得跟一个家族企业的负责人聊天,聊起他们的创业史,深有感触。

他们做的行业当时国内刚起步,一起做的有好几家,他们是兄弟三人创业,其中有一个兄弟对技术特别着迷,在别人全部模仿国外产品的时候,这位兄弟在国外产品上不断创新,把技术做的特别细,而且他不管上班下班还是回家睡觉,脑子里只有技术,对厂里的模具不断的改进。

投放市场后,他们家的产品很快得到了客户认可,其它同行只能做到可以替代国外产品,而他家的产品除了替代还能比国外产品在细节上做的更好,比如防呆,一个小小的改进,他的产品有防呆,比如卡槽,国产是直角易损坏,他家的有缓冲斜度,不容易损坏等等。

现在他家是这个行业的龙头,只因为这位兄弟的不断小改进,在市场上赢得了相当的好评,现在已经上市。

所以,只要肯专研,不断创新,技术在每个企业中都是很重要的环节,重要环节中的重要人物,结果可想而知,而且是在国企业里,好前途就更不用多说了。


职场点评


题主,瞧你这问题问得?在我认为,只要是做技术的,只要是能把技术做好做精的,不管在哪儿都会有出路的。何况在国企呢?!
一:当下技术人才


紧缺。 因人口老龄化,新生人口逐年下降。各行业用工荒;人才荒;己历数年之久仍未有所缓解。各大公司、企业巨头、事业单位、国企、民企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用工荒;人才荒。各种招聘信息充斥着网络媒体。街头“牛皮癣”又有死灰复燃“欣欣向荣”之趋势。
二:技术就是效益的基础和支撑。 在这个网络化智能化的今天,技术是支撑各大行业的基础。技术变现早已成为趋势。如果华为不曾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不曾用尖端技术武装自己的部队和国防,那“孟晚舟”事件还能平息得如此之快吗?什么胶州湾大桥所;西藏的“天路”;载人航天器;北斗定位导航;天眼等等,可以以说都是国之重器。都是尖端技术的展现。所以说技术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尤为重要。更何况是国企,又何况具体到人呢?

三:技术是生存的手段,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催化剂”。现时社会中,只要你拥有一门技术,并稍加勤奋,那你的生活肯定不成问题。如果技术能够再好一点,甚至精一点那你的生活肯定是小资的了。当然技术与勤奋勤劳携手,更加会大受欢迎,被整个社会的接纳的。
综上诸条,各位看家,你还会觉得在国企做技术没有出路吗?!


村民小江


单纯的做技术来说国企的资源很多,可以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这是外界普遍的认识,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国企的体制化决定的技术的局限和边界很窄非常窄,可学习的非常有限因为国企往往把技术性的岗位划分的非常细而技术确是个全民的东西,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私企的模具工通常都会普通机加工的所有岗位,一个私企的修理工可以修理所有通用和非标所有机械,还要会电工电焊等一系列技能,这些在国企中都会细化基本没有如此的多能工,一旦走出国企就会发现自己的技能在社会上没有多大用处,现在技能工的缺乏是缺乏多能型不可替代的技工而不是需要像国企那样单一可替代的技工所以综上所述进国企学技术对个人提升有限。


风带云去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现实中有这个疑虑的人主要是年轻人。否则是一些话题操作王。

基于这样的认知,按照我公司业务——企业技术诊断与开发团队建设业务以及职业技术人员职业素养培训业务精神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当代职业技术人员会即将进入职业技术人员队列的人员,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判断。

1.在当今中国,对于70%左右的刚步入技术领域的年轻人员要完成在自己所工作地实现自主购房,自主解决个人婚姻经济问题,不管是在什么性质的企业,大概需要10年(或120个月)的打拼,有15%左右的人10年也不能自主解决以上问题也即必须啃老。

基于这个调查研究。我要表达的是选择了从事技术,就不要做梦短时间取得个人财务自由。

2.做技术需要耐心和机缘!没有耐心奉劝不要踏入科研/技术领域。

3.不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做技术个人职业素养是必须要有点。

皇帝喜欢奴才,当更喜欢有才干的奴才!

4.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

职业能力差异不大时,人文素养决定一个人的职业成就。技术人员也不例外。

5.技术是一个宽泛的领域

技术领域=研究探索+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工程开发+产品开发与技术应用+...+技术管理。

题主意在何方?不知回答是否如意!

个人经验:

在国营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累计17年,私营+外资累计10年,只要自己认真做事,不断进行自我职业素养提升,不啄事,前途是光明的最差做一个逍遥的研究员。可怕的是没有做研究员的雄心和韧性!

选择技术领域就不要选择热闹!宁静以致远,自得其乐最幸福!


凯腾聚知


做技术工作,不管是私企或国企,进升空间相对都比较大,应该说在国企更占优越。因为国企占许多先天优势,技术是一门学问,有高超的技术,走到哪都有用武之地。

如果你有高职职称,将来退休金也高于普通人。现在干什么工作,没有技术,不肯吃苦,再没有人脉关系,找工作确实很难。

技术与学历相比,现在社会更缺的是专业技术人员。有了技术就有了饭碗,只要肯付出,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蓝天。学无止境,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技术才能,也许你就是人生赢家!







我是Alin


考公务员去吧,不要纠结了。


用户5811352503632


没有


WHWYX


 刚刚和一个转行金融的大学室友聊了天,感觉自己原来的事业观碎了一地,开始深深的怀疑曾经的人生选择。  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UP主今年27岁,985冷门工科专业硕士毕业3年,就职于上海一不知名国企研究所,也算从事科研工作吧,目前单身一人。  三年的工作后,已经没有刚入职时的求知欲和干劲了,一方面这三年的工作的学习,已经感觉在这个地方已经学不到什么新鲜玩意了,另一方面,真实的感觉到这家年轻研究院的上升通道非常的窄,职业发展看不到什么前景。一个两三百人的部门只有一个部长,不到十个小组长(都是80后),一大半的人只比我早来三年之内,职务上根本没有希望提升上去。  薪资上也没有什么上升的空间。研究所的工资基本和技术职称挂钩,现在每个月到手工资9000,还有4000左右的公积金可以用来还房贷,其他除了年终奖+过节费2W左右,几乎没有任何福利了。关键问题是我们单位的工资涨的非常慢,刚转正时的到手工资就有8000了,那些比我工龄多十多年的高工一年也就比我多拿五六万,甚至那些熬了一辈子到了研究员(相当于大学教授的级别了)也只是我现在收入翻倍。正好说到收入,这里再说句题外话,常常见天涯上月薪两三万活的很艰难之类,表示非常不理解,我就这点收入,每月还要还6000的房贷,但是每月还至少能存个4000块钱左右,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花的。  所以最近本来就很迷茫,难道就一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混一辈子?吃不饱也饿不死。我们这个行业的公司都是国企,情况和我们单位大同小异,跳槽也没有太大意义。这个行业的产品都是需要至少数百人合作设计,所以也没有接私活这一说。  今天见面的室友,大学时的成绩和我差很多,但是他后来考研转了金融。而我大学时因为早早确定了保研资格就压根没想过转专业做其他的。他后来毕业后去了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今天他来上海出差,告诉我他前不久又跳槽去了另一家基金公司,拿了50W的年薪。这真的让我非常的震撼,我们副总工程师面上到手也就那个年薪,他毕业才三年就做到了,这差距也太大了。真不知道我继续在这个行业干着有什么意思。  他了解我的情况后,劝我这么混吃等死真是浪费人生,不如把工作辞了读个金融学位。可我如果辞了工作,每个月6000的房贷怎么办呢?  不管怎么样,我不想还这么年轻还继续现在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可是是转行金融还是在自己的专业上谋求发展?这里真诚的求教天涯的筒子们。  在情感上,我相当的舍不得这个这个专业。虽然工资不高,但在工作中每建好一个模型、完成一次试验、或者调通一个程序,都能给我很大的幸福感。可在这种研究所混,真感觉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不知有没有在这种单位混的前辈,真心求教以后该如何发展。  转行金融的话,同学劝我如果不能辞职再读个学位的话,就先自学考个CFA。但是对于一个毫无金融基础的考这个证书要准备多久呢?而且这个证书对于转行金融有多大的用?27岁这个年纪,再转行一个全新的专业靠谱吗?


子默1219


本人1996-2000读中专,学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时保送读本科(全日制的,江苏省单独对口招生),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4年毕业,一直做设计,前前后后换了6家公司,2015年辞职,自己创业,做的还行。做设计的,整天对着电脑,对身体不好,到35岁就不能再做设计了,精力不允许吖,没创新力了,公司里,凡事叫工程师的,尤其是被称为老工程师的,基本都是唯唯诺诺窝窝囊囊老实巴交的,都是窝怂没用的,苦逼活都是这些老工程师干的,好处还不沾边。


钛石环保科技


做技术国企还不错,私企那就不要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