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密室大逃脱》成“粉丝自嗨”,高仿综艺仍难成功

集齐杨幂、邓伦、魏大勋、黄明昊,开播前预热了一个月,《密室大逃脱》赢得了“嘉宾粉”的心。

《密室大逃脱》成“粉丝自嗨”,高仿综艺仍难成功

未播前,“大阵容”的《密室大逃脱》借“约等于和魏大勋结婚了”、“黄明昊cos保安戏精上身”、“杨幂双马尾女仆装”等与嘉宾相关的热搜,以及粉丝解救自家爱豆的“密室大逃脱——长沙行动”造了一波不小的热度。

只可惜,首期播出后豆瓣、微博等社交平媒体上的观众评论分化明显,“嘉宾粉”一片叫好,纯路人、“明侦探迷”以及韩国原版迷失望和质疑居多。

《密室大逃脱》改编自韩国tvN《大逃脱》,凭借新颖的节目模式、精细的场景制作以及烧脑与无厘头融合的节目风格,《大逃脱》在韩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和热度的同时,也赢得了一大票国内观众的认可,两季豆瓣评分均在9分以上。

《密室大逃脱》成“粉丝自嗨”,高仿综艺仍难成功

但就首期节目来看,《密室大逃脱》和今年大部分“高仿”韩综的节目一样,只仿到了皮毛。

本末倒置的“大逃脱”

流量为主的嘉宾阵容,开播前就是《密室大逃脱》的一大槽点。

与原版相比,《密室大逃脱》的嘉宾阵容确实更星光熠熠,杨幂、邓伦、黄明昊、魏大勋的粉丝基础、国民认知度、话题度都极其可观。原因不难理解,流量效用虽在减弱,但嘉宾配置依旧是节目撬动市场的主要工具,正因如此,流量先行仍是综艺节目嘉宾选择的共同标准。

诚然,早前的合作让杨幂、谢依霖、魏大勋、邓伦四人抛梗、接梗比较自然,再加上黄明昊和张国伟融入较快,单看去密室路上的车内聊天,节目的综艺感很足。与韩国原版全男性阵容相比,杨幂和谢依霖的加入也让《密室大逃脱》的视角更多元。

但从“益智类实景解密”的节目定位来看,《密室大逃脱》的嘉宾里娱乐咖过多,没有类似主持人的控场担当,负责智商担当的杨幂和邓伦也完全没有“神仙解密”,打闹嬉笑过多,寻找线索基本靠一团乱翻。

《密室大逃脱》成“粉丝自嗨”,高仿综艺仍难成功

嘉宾玩不转“烧脑”,节目本身也没组好硬核。与原版和大神版相比,《密室大逃脱》首期的谜题设置过于简单,给的提示也过多,甚至在卫生间场景的门锁上直白提示店名缩写。另一方面,破解形式也过于单一,数字和字母密码锁道具使用过多,出口设置基本上就是让嘉宾找钥匙开门。

另外,“节目效果”痕迹明显也是影响《密室大逃脱》智商输出的主因。刚到密室还没下车,谢依霖、魏大勋等就开始“啊啊”大叫;进入密室,看到了一坛泡椒写着“男子汉一口一个”后,一群人又开始尴吃泡椒,然后一脸期待地等待线索;看到了拿不起来的牛羊肉盘子,又强掰“男人=牛肉女人=羊肉”的逻辑,起哄站上去……

《密室大逃脱》成“粉丝自嗨”,高仿综艺仍难成功

节目节奏过慢则是《密室大逃脱》的另一大槽点。首期节目前30分钟,嘉宾基本就是在唠嗑、调侃、树人设。进入解密的正题,每个关卡的破解耗时又过长,单是破解一个手机密码就用了近30分钟。

另一方面,《密室大逃脱》虽由《明星大侦探》原班制作团队小盒子工作室打造,但整体布景设置却丝毫看不出“经费燃烧”,与原版相比更是差距悬殊。场景失真且缺乏质感,灯光和配色也过于明亮、鲜艳,整期节目看下来,既感受不到节目的紧凑感,也没有紧张、恐怖的推理氛围,也难怪不少观众会表示“太消磨意志了”。

嘉宾作用不明、“节目效果”过于重、布景真实不足,是《密室大逃脱》烧脑不足三大主因,也是《密室大逃脱》首播反馈两极的关键。而《密室大逃脱》的问题,也是再次升温的“高仿热”下的普遍存在。

诚意丢失的“仿制品”

众所周知,由于韩国综艺模式成熟,再加上两国文化特性的相似,“借鉴”韩综不仅是国内综艺的“创新捷径“,也是一条制造“爆款”的捷径。而今年,国产综艺的“韩综依赖症”尤为明显。

据犀牛君统计,开年至今,已有《我家那闺女》《遇见你真好》《我和我的经纪人》等近十档“模仿”节目相继播出,待播综艺里与韩综主题、模式“撞车”的也数量不乏。

《密室大逃脱》成“粉丝自嗨”,高仿综艺仍难成功

与以往相比,网综“模仿”节目的比重明显增加,且平台自制数量突出,原因或与视频网站平台播出环境相对宽松以及平台内容竞争加剧有关。

其次,“模仿”对象正逐渐从户外竞技类向生活慢综艺、情感观察综艺转变,从高国民度的经典热门向冷门、小众式综艺迈进。

类型取向有了变化,“模仿”技术却依旧停留在原地。要么“拿来”主题变个模式,要么“拿来”模式换个情感内核,要么变个嘉宾直接照搬,甚至连梗都直接进口。

与此同时,为了追逐热度,“模仿”节目里的主类型——观察类真人秀的表演性质都在增加,话题营销普天盖地,原版节目呈现的“真实”和“温度”被程式化的虚假快感代替,理应被治愈的焦虑反被无限放大。

此外,这些“模仿”节目的出现也加剧了市场同质化问题,加速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来自同一“模仿”对象的《女儿们的恋爱》《女儿们的男朋友》以及《心动的信号》《恋梦空间》《遇见你真好》,除了嘉宾的不同,节目主题、模式、内容设置完全看不出实质区别。

“模仿”并不丢人,尤其是在中国原创综艺大环境依旧逼仄的当下。但“模仿”也需要技术,需要耐心,没有深度挖掘原版节目主题、明确内容内核主次,没用从节目出发考量嘉宾阵容设置,没有沉下心把场景设置、细节制作打磨精致,过分倚重嘉宾阵容吸引视线,买了版权的《密室大逃脱》才会和大多数带着“抄袭”原罪的“模仿”节目一样,仍是个停留在皮毛的“仿制品”。

原版《大逃脱》在最后一期里展现了节目密室逃脱场景的搭建过程,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庞大的工程的组建,全部都是节目组的诚意。而这份诚意正是国产综艺目前亟需“养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