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有人認為美國為了石油不惜對別國發動戰爭?

牽著螞蟻逛大街



如果說美國發動戰爭與石油沒有任何關係的話,那是不辯證的;可如果說美國發動戰爭是為了石油的話,那更是片面的,是人云亦云而已。經常能看到關於美國干涉別國內政,經濟制裁別國,軍事打擊別國是為了石油的評論。而且還故意不提美國是怎麼為了石油而干涉別國的,這就給一些不太瞭解情況的普通民眾造成了“彷彿美國是在搶別國石油”的感覺。當有人反問說“美國買哪個國家的石油沒給錢了?”這些人就會說“美國是在強賣強賣”。我承認美國干預過國際石油市場,但請記住是“干預”而不是“干涉”!討論這個問題時,我想提出來幾個問題共同探討。一,這世界上到底是產油輸出國多,還是石油進口國多?二,如果產油國聯合起來“哄抬”油價的話,該不該有人出來約束一下?三,即便是約束油價,受益的僅僅是美國一個國家嗎?四,美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了,如果美國不約束和干預世界石油市場的話,真正受損害的又是哪些國家呢?


在目前這個世界上,石油淨出口國家只有11個,也就是說,世界上尚有近190個國家需要進口石油。請問,如果這十幾個石油淨出口國家“哄抬油價”的話,其他這些國家到底買還是不買?買,就會加大產品成本,利潤就會少;不買,就會影響經濟和正常生活。最主要的是,如果你不買,別人買了,別人就會佔得先機。所以,你還必須買。那麼,應不應該有人出來干預這個市場呢?而美國就充當了這個角色!你可以說美國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但是,受益者只有美國一家嗎?捫心自問一下,你需要石油嗎?你受益了嗎?


談到石油就離不開政治,因為政治是經濟的延伸。美國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美國的國會和民眾並不喜歡政治干預經濟,所以,直到1913年,美國才有了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中央銀行,既現在的美聯儲。原因就是美國人民害怕政府的權力過大。而美國在二戰後最初的那段時間裡,也並非是以政治干預石油市場的,而是通過“資本”來完成市場調節的。美國真正通過政治來干預市場是在戰後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即1973年的中東石油大禁運。起因是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中的中東國家因報復西方國家對以色列的支持,而實行了大範圍的石油禁運。當年的石油市場價格飆升,西方及全世界經濟受到重挫。自此以後,美國開始了“政治干預”。顯而易見,當時受損失最大的不是美國,而是歐洲國家。所以,如果說是誰第一個將政治和石油“捆綁”在一起的話,無疑是沙特等中東歐佩克成員。顯然,美國進行政治干預也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整個世界經濟都是受益者。


提到歐佩克,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美國和沙特的關係。很多人都詬病美國和沙特這個中東地區最大的君主制國家關係。說美國動輒以民主為藉口對其他中東國家進行干涉,制裁,甚至軍事打擊,可為什麼不顛覆沙特呢?說顯然是因為石油,因為沙特聽美國的。我覺得,這樣的觀點只說對了一半。首先,美國是個“國家利益至上主義”國家,推行普世價值觀只是美國國家戰略的第二位。而沙特恰恰踩到了美國國家利益和戰略利益的中間部位。沙特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顯然已經不符合世界潮流,但是,沙特的存在和做法卻又對整個世界經濟有利。比如,沙特是歐佩克公認的“老大”,雖然它的石油儲量第二,但卻是歐佩克產量第一的國家,日產量為1052萬桶,佔比達到17.85%。沙特也很有“老大”的度量,它在歐佩克的配額是“浮動”的,當石油市場價格高了,需要調節時,沙特會以自己的增產來平抑市場,反之,如果價格低了,沙特也會做出“犧牲”來減產。從這一點來說,沙特不僅沒有給世界經濟添堵,反而給世界經濟作出了貢獻。面對這樣的沙特,美國又怎麼能下得了手呢?另外,俄羅斯,德國,法國,日本等其他大國不也對沙特很客氣嗎?為什麼要單單指責美國呢?


美國入侵伊拉克是事實,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也是事實。因為石油而膨脹後發動了兩伊戰爭也是事實,打破了中東地區戰略平衡也是事實,薩達姆試圖建立“小圈子”來影響世界石油市場也是事實。如果任由薩達姆率性而為的隨意波動世界能源市場的話,難道僅僅會影響美國一個國家嗎?而美國打完伊拉克後,並沒有將伊拉克的石油據為己有,反而是其它國家在伊拉克有利益,這也是事實。所以,並不能武斷的認為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僅僅是因為石油。而利比亞更是如此,因為利比亞是法國勢力範圍,是歐洲能源多樣性的重要補充,也沒有美國什麼事!所以,同樣不能說美國是為了石油發動了利比亞戰爭。

現在美國正在干涉委內瑞拉局勢,因此又有人說美國是為了霸佔委內瑞拉的石油。有人故意對博爾頓的講話斷章取義,甚至不提美國每年要進口委內瑞拉石油出口額的40%這個事實,將美國干涉委內瑞拉局勢的動機硬往石油上扯,無非就是掩蓋美國干涉委內瑞拉局勢的真正動機。關於這個問題,不得不說一個事實,那就是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產油國,而且美國已經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它有必要去“搶”委內瑞拉那世界上最劣質的重油嗎?很簡單的道理,可有些人就偏偏不解釋清楚,目的無非就是故意誤導讀者!其實,美國之所以干涉委內瑞拉,一個是是政治目的,一個是戰略目的。而與石油關係不大。所以,如果批判美國干涉別國內政,最好是實事求是的批。不要總往石油上扯。毫不諱言的說,如果這個世界的石油市場被幾個產油大戶隨意波動的話,受損失最大的肯定不是美國!


人生觸底反彈


美國確實可以為了石油不惜對別國發動戰爭,但是其目的並非去侵佔石油資源,而是保住石油美元的地位,美元在世界的霸主地位才是美國真正要維護的東西。

2003年美國為首的聯合軍繞開了聯合國,以一罐“洗衣粉”對薩達姆興師問罪,結果戰爭結束後,美國軍隊在伊拉克沙漠到處開挖“寶藏”,將伊拉克的沙漠翻了個遍,也沒有挖除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化學武器”這些發動戰爭的理由來,而且在整個伊拉克美國從出兵到撤軍,歷時8年多,傷亡5萬多人,其中死亡就超過5000人,軍費開支高達7500億美元,將伊拉克打回原形至今都恢復不過來了。

很多人在最初提到伊拉克戰爭,都認為美國的最終目的就是侵佔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戰爭後,美國卻在伊拉克一滴石油都沒有動,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美國真正要保住的不是石油,而是石油美元。眾所周知,美元自從與石油掛鉤之後,讓全球的石油結算全部用美元結算,這讓美國嚐到了天大的甜頭,整個世界石油市場何其之大,世界的石油商品全部都以美元為結算。美國的市場就這麼大,相當於世界有多少石油交易,美國就可以多印刷多少美元。就像沙特這種石油國家,它為什麼能買美國那麼多先進武器?因為他的美元儲備實在太多了,多得沒什麼用了,要麼在美國回購商品,要麼就購買美國國債,這不又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嗎?

眾所周知,美元自從於石油掛鉤之後,“水漲船高”,價值不斷飆升。但當時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有些不甘寂寞,一意孤行,當時伊拉克已經被經濟制裁了很多年,已經不是91年以前的伊拉克了。這時候正值歐元在02年上市,而美國對其制裁讓伊拉克石油賣不出去,於是為了拉攏歐洲,薩達姆宣佈石油不再使用美元結算,而是用歐元,這要成功了不但能分化歐洲和美國的關係,而且一旦被他國效仿,美元的地位將從此不保,這才是美國不能容忍的地方,也是發動戰爭的關鍵。其目的就是告訴世界,任何威脅石油美元霸主地位的國家,下場就和伊拉克一樣了。


狼煙火燎


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石油的定價權。這個事情我一定要說透,並且用大家最聽得懂的語言去說。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石油是以美元定價的?多少多少美元一桶,為什麼不說多少歐元一桶?為什麼不說多少日元一桶?為什麼不說多少人民幣一桶,就非要說多少美元一桶?

世界上最大的產油組織是誰?是歐佩克,歐佩克是美元來計價,而且購買石油只能用美元,這和70年代美國和沙特達成的協議有關,沙特承諾以美元計價石油,美國則保護沙特的安全。


石油美元

你為什麼必須要用美元,為什麼必須要向美國出口?

因為你國家要運行,是不是需要石油?石油在那買?歐佩克。

但是歐佩克他不接受人民幣,他只接受美元啊,你又不是美聯儲,你印刷不了美元。

所以要向美國出口,然後換取美元,再用美元去換石油。

所以誰產石油,無所謂,只要你石油計價是用美元就可以了,美國不在乎誰產石油。

2000年11月,伊拉克央行宣佈以歐元替換美元作為外貿結算貨幣,並把100億美元外匯改換為歐元。

然後伊拉克就突然有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沒有?不知道,打了就知道有沒有。

打下來,果然沒有,沒有怎麼辦?無所謂,只要伊拉克繼續用美元計價石油就可以。


黃金第納爾

聽說過黃金第納爾了麼?

2002年,與馬來西亞和幾個伊斯蘭石油國家一起簽署了建立“黃金第納爾”貨幣的協議。這種金幣必須在未來用於出售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其他資源。此外,在2003年,這種貨幣生效。

卡扎菲就死了。卡扎菲真的有那麼壞,以至於不除掉就不行的地步?

不至於,卡扎菲在位期間,利比亞還是很不錯的,福利可以,但是你用了黃金第納爾,這就犯了大忌,像什麼沙特殺記者,你看美國動過一根手指頭嗎?


只要你用美元計價就可以


世界上無論任何國家有石油都無所謂,但是必須用美元計價,只要你用美元計價,用美元購買,反正印刷機構在美聯儲,美國人無所謂。

但是隻要你不用美元計價,你的末日就來了。


李建秋的世界


美國當然是為了石油而打仗。美國自身是一個石油儲量豐富的國家,他們自產的石油不但可以滿足本國需求,還供應到全球能源市場。所以美國人打仗並不是為了掠奪石油,而是為了控制石油。



世界上的產油國主要依賴石油出口賺錢,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是通過美元來結算的,美國人控制著美元,也就能控制石油貿易。只要大家做生意都用美元結算,那麼老美簡直就是躺著也賺錢,這就是美元霸權的由來。任何與石油有關的貿易必須使用美元結算,即便是上世紀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主導的石油換食品這種人道主義救援行為也不被允許,必須先換成美元再去買食品。



偏偏有些人不願意遵守這個遊戲規則,妄圖用別的貨幣進行石油貿易結算,比如薩達姆、卡扎菲、阿薩德之流,那對不起,既然不想用美元結算貿易,那你就是不民主、不人權,你就是大魔頭,需要我美利堅來教一教你做人了。



而乖乖使用美元結算的國家則過得很好,比如沙特王國,阿聯酋王國等等,這跟民主不民主、人權不人權沒有任何關係,只要乖乖讓我薅羊毛,即便你是世襲罔替的封建社會國家,我美利堅仍舊認為你是好的;但是你不用美元結算,那就是動了我的奶酪,所以你就是大魔頭,就要去死。



這就是老美打仗的原因。目前不願意再使用美元結算的產油國有伊朗、俄羅斯等國,這些國家由於受到美國製裁,所以無法再使用美元結算。好在上海已經成立使用人民幣結算的石油交易中心,美元從此不再一家獨大。美國倒是想教一教用人民幣結算的東家做人,但僅僅是想想而已,想想就好了。



如果還有讀者覺得小編看法太過於片面,太過於陰謀論,那麼請大家留心——世界上凡是與石油無關的戰爭、恐怖襲擊等等事件,人家老美連報道都懶得去做。


兵器知識譜


美國並不是為了石油發動戰爭,美國是為了控制國際油價發動戰爭。

石油和美元掛鉤,美元升值油價下降,美元貶值油價上漲。反過來說,石油產量增加美元升值,石油產量減少美元貶值。

從這裡看出來,美元的價值對石油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同時石油的價格對美元價值的影響也是一樣的。

美元和石油之間核心銜接點是石油價格,但是石油價格受到兩個因素的價格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

第一個因素是美元價值

第二個因素是石油產量

第三個因素是市場需求。

在這個唯一一個不可控的因素就是市場需求,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控制市場對石油的需求量,但是市場的需求量是公開透明的數據,大家都能夠預測。

那麼剩下的兩個因素就成為關鍵點,美國到目前為止只掌控了美元調控國際油價這個因素,而石油產量對國際油價這個因素美國並未掌控在手裡。

世界最大用石油產量控制石油價格的組織叫歐佩克。也就是沙特、委內推拉、伊朗、伊拉克、利比亞等十幾個產油大國。

看到這裡你們明白沒有?要是沒有接著往下看。



說白了就是歐佩克可以利用石油產量來對抗美國利用美元對國際油價的操控。

再進一步的講,歐佩克可以通過控制石油產量操控國際油價的上漲和下降來影響美元價值。

說句話不好聽的,美元雖然是美國發行的貨幣,但是由於和石油的關係太密切,歐佩克可以通過石油產量來操控美元。

從這條關係線上來看,美國現在是失去了一半對美元的掌控權。

美元對美國的重要性,這裡不用我說了吧。美元是美國在世界上剪羊毛的工具,現在有一半操控權不在他手裡。歐佩克可以利用石油產量對美元進行反向操控,你們覺得美國睡得著嗎?

美國當然睡不著了,美國現在就是要破壞歐佩克這個石油組織,讓歐佩克等產油國無法有機的組成一個緊密的組織,統一協調的控制國際石油的供給,控制國際石油價格。

美國現在就是要把石油價格的定價權全部掌控在自己手裡,所以要大力的攻擊歐佩克成員國家,尤其是攻擊歐佩克成員裡的反美國家,防止他們利用石油產量反向操控美元,禍害美國。

在這裡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油價太低和油價太高,對美國的經濟都是有損害的。

油價太低會影響美國石油工業的投資,從而影響美國經濟。

油價太高,會讓美國家庭開支增加,從往影響美國經濟。

美國的頁岩油成本在50美元一桶左右,如果國際油價低於50美元一桶,那麼美國的頁岩油投資就會受到阻礙,而從影響美國經濟的增長。

如果國際油價很高。對美國頁岩油方面的投資當然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過高的油價會阻礙美國家境的消費,從而又讓美國其他方面的經濟受損。

美國期待的國家油價是在60美元—70美元之間,一方面可以保證美國頁岩油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又保障美國家庭消費不受到過大影響,阻礙其他經濟的發現。

可以說美國經濟萬保持增長只能在這個油價區間裡面。只要國際油價出了這個區間都對美元經濟產生危機。

上面只是國際油價不被美國掌控對美國經濟危機。但除了這個之外,歐佩克還可以通過反向操作狙擊美國的所有貨幣政策。

不管是美國加息、減息、增發貨幣或者收縮貨幣,歐佩克都可以通過反向操作破壞美國的貨幣調控政策,從而破壞美國的金融和經濟。

國際貨幣地位有利也有弊的,不要單單想著好處,不想壞處。

美國現在現在發動的所有戰爭都是圍繞著國際油價定價權進行,畢竟國際油價定價權對美國危害太大了,美國必須要消除這個隱患。

美國發動戰爭說不是為了石油,那是騙人,但是發動戰爭並不是為了拿走石油,而是為了掌控國際油價。


一號風手


說美國僅僅是為了石油資源的供應,就發起了戰爭,這其實是片面之詞。在邏輯上,美國如果為了獲得石油,應該與阿拉伯國家搞好關係,而不是發動戰爭。貿然發動了戰爭,尤其是在中東地區發動戰爭,其結結果只能是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的惡化。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期,就是由於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以石油向美國要挾,才迫使美國對以色列施加壓力。美國這些年一直在拉攏阿拉伯國家,在對阿拉伯國家關係上如履薄冰。即使美國多位總統信誓旦旦的保證以色列的“生存權和永久性”,也依然竭力處理好與阿拉伯聯盟的關係。

有人會提出,美國進攻伊拉克就是為了石油。但是,我們如果仔細的進行了解,就會發現在開戰前美國的石油開採量超過了俄羅斯,伊拉克的那點石油還不足以讓她動心。而且,戰後全世界的石油公司都可以在伊拉克獲得石油開採權,美國並沒有主導伊拉克的石油生產。

事實上,自開戰以來,美國對於戰爭的開銷,遠遠大於從伊拉克石油上所獲取的利益。說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僅僅是為了獲得石油資源的供應,這理由顯然不足以服眾。也許,有那麼一點為了石油的意思,但是主要的開戰原因原因還是在於消滅敵對軍事勢力對美國的安全威脅。


懷疑探索者


以前美國發動戰爭,很大程度上確實是因為石油,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國家和美國不對付,關係不好,美國才去打人家,像沙特這種,美國還打什麼打?得像個爺似的伺候著,所以沙特在購買美國武器的時候非常大方,其實這也是在變相的交保護費,否則它早就成為委內瑞拉第二了。



現在美國通過技術,已經可以從油頁岩中提取石油,理論上來說,他是不需要再去掠奪石油來獲得利益,但是慾壑難填,誰會嫌棄錢太多呢?

何況這些國家要麼反美,要麼是動了美國的蛋糕,而石油雖然不是美國第一想要得到的東西,但是既可以打擊對方,又可以從那裡獲得利益,有什麼不好的呢?



世界上有不少國家是很貧窮的,但是一些不可再生資源又不是很豐富,比如非洲部分國家窮的叮噹響,但是所謂的國王確實富得流油,可從來沒有聽說這些國家受到美國“解救”。



所以美國打擊的國家不只是石油豐富,而是一箭雙鵰的既要打擊反美國家,又必須要從裡頭撈點油水,石油不過是美國為自己出兵挽回點損失,得到點利益的附加條件,像現在的委內瑞拉,目前可是坐擁世界第一儲量的石油,既然你如此反美,就把你拿下順帶搞到石油。


風雲一點通


美國的石油資源很豐富,是一個產油大國,也是一個石油輸出國。因此,美國人對具體的石油並不感興趣,但國際上的石油交易需要美元,這才是美國人最感興趣的。美國人在世界上建立了“石油美元霸權”,這是美國世界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要國際間的石油貿易是由美元結算,美國人就可以利用這個結算系統,實現很多利益。例如,美國可以操控國際石油價格,通過這個方式掠奪財富。美國也可以搞石油禁運,或者禁止西方國家進口某些“反美國家”的石油,藉此遏制“反美國家”。因此,保住了這個“石油美元霸權”,就等於保住了美國的整體世界霸權。假如美國丟掉了“石油美元霸權”,就等於是失去了遏制其它國家的有利砝碼,美國的世界霸權也就不再穩固了。

中東地區,聚集了當今世界最多的產油國。因此,美國人一直想控制中東產油國,他們的目的是要確保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事實上,美國人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控制石油的流向,即那些需要石油的國家,美國人希望控制他們的經濟命脈。如果石油消費大國可以很輕鬆的獲取石油,那麼美國也將失去遏制能力。例如,歐洲國家普遍是石油消費大國,他們很缺少石油,美國控制中東石油流向後,就可以藉此壓制歐洲的發展,尤其是那些不太聽話的盟友。

在美國霸權主義者看來,掌握“石油美元霸權”是十分必要的,這是掠奪世界財富的王牌工具,但控制石油流向也很重要,只要控制了石油產地,就可以遏制那些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這是美國人打的如意算盤,大多數人都能看明白。美國人曾在中東發動過代理人戰爭,目的是為了攪亂地區局勢,只要這個地方亂了,美國人就能渾水摸魚,趁機扶持自己的代理人。

美國人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府。美國人與薩達姆之間存在很多恩怨,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薩達姆曾想廢除美元結算體系,想另起爐灶,此舉讓美國霸權主義者大為恐慌,這是他們要剷除薩達姆的重要原因。利比亞的前領導人卡扎菲也曾有類似計劃,後來他也被西方人搞垮了,而且死於非命。


圖維坦


一直以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美國,各種陰謀論是司空見慣的,什麼珍珠港事件是陰謀、登月是陰謀、911是陰謀,共濟會統治世界等等。但是這些東西被搬到國內來就成了很大的賣點,你看貨幣戰爭這種地攤文學大行其道。我就納悶了,有看貨幣戰爭的時間,為什麼不去看看尼爾-弗格森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這種硬核歷史書呢?

言歸正傳。美國打仗是為了石油這種說法的流行和上述現象是一致的。在美國那就是一種自由主義的說法,類似的還有導演奧利佛·斯通的反戰作品等等。但是這些作品被搬到國內來就被抬高了。成了一些人的所謂的真相。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人仍舊抱著70年代石油危機的老思維不放。還以為美國的石油依靠中東進口。如今中東的石油進口量佔美國的需求量已經很低很低。反倒是部分亞洲國家和歐洲國家離不開,比如日本。

戰爭是美國實現其總體戰略的一部分。而這個戰略就是著名的“離岸平衡戰略”。限於篇幅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主頁。


地緣分析君


美國發動中東的戰爭大半原因的確是石油,但並不是簡單的掠奪石油資源,而是為了維持石油霸權繼而維持美國霸權。

我們可以倒推。

美國為了維持世界霸權,軍事實力是基本保障,但基礎是美元霸權。

為了維持美元霸權地位就要僅僅抓住石油只能美元結算的特權。

為了維持這個特權就得有產油國的集體支持,如果產油國集體撂挑子不幹了怎麼辦?所以一有刺頭出來就得打。

薩達姆和卡扎菲就是這個刺頭,於是他們都死了。

這下清楚了,美國為了石油發動了戰爭,但不是為了搶石油,只是維持石油的交易結算方式。

美元與石油掛鉤,意味著如果你想買石油就必須拿美元來?美元從哪裡來?源頭當然是美國,而且美國可以適量超發貨幣,因為有全世界的國家幫他消化。

當全世界只能用美元買石油,那麼全世界國家都必須賺取和儲備美元,因為沒有石油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活。這裡可以引申一個問題,如果世界上突然出現一種全新能源令人類完全擺脫美元,你猜會發生什麼?大家可以討論一下。也可以討論一下,如果一種全新的能源被其它國家研發出來,你猜美國會不會用手段扼殺。

始終堅定用美元結算的最大產油國之一的沙特,獨裁和非民主國家,卻可以得到美國無微不至的關照,要知道美國用著推翻獨裁者的藉口打了好幾個國家了,沙特的幸運當然不是僥倖。

薩達姆威脅不用美元結算石油,利比亞的卡扎菲也這樣做,結果就是被美國弄死。美國經不住石油和美元脫鉤,打薩達姆和卡扎菲就是殺雞儆猴,誰也不敢再越半步雷池。

伊朗和俄羅斯也是石油出口國,只是說可以用其它貨幣結算,目前都在被制裁,感覺快要打伊朗了。突然哪天早上起來新聞裡都是鋪天蓋地的伊朗戰爭請別詫異。

國家打仗無非就是資源之戰,不是眼前的資源就是未來的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