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五大因素決定鋰電池無法成為下一代汽車主流

五大因素決定鋰電池無法成為下一代汽車主流

五大因素決定鋰電池無法成為下一代汽車主流

從第一臺汽油發動機誕生到現在已有140年的歷史了。 隨著石化燃料的過度使用,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大家也越來越關注新一代的汽車能源技術。究竟誰會成為下一代的汽車能源呢?

針對目前最為熱門的鋰電池技術,螞蟻先生認為,有5個天生短板讓鋰電難以成為替代品。

一. 抗低溫能力差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冬天去哈爾濱,手機要貼上暖寶寶。即使如此,打個電話,電池也就沒電了。

在低溫下,電解液的粘度降低,導電性下降,活性物質的活性也會降低,會使電解液的濃度差變大,極化增強,使充電前提終止,更重要的是鋰離子在碳負極的擴散速度會更慢,容易有鋰的析出,一般當溫度降至-10℃時,鋰離子蓄電池的放電容量和工作電壓都會降低,影響了鋰離子蓄電池低溫性能的主要因素。

除了因為放電容量會嚴重衰退外,低溫下也不能對鋰電池進行充電。在低溫充電時,電池石墨電極上的鋰離子的嵌入和鍍鋰反應是同時存在的且相互競爭。低溫條件下鋰離子在石墨中的擴散被抑制,電解液的導電率下降,從而導致嵌入速率降低而在石墨表面上會使鍍鋰反應更容易產生。

為了對抗低溫的影響,不得不使用加熱來維持電池的正常運轉。但這又會消耗掉很多的電能。

五大因素決定鋰電池無法成為下一代汽車主流

二. 能量密度低

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雖然高於以前的鎳氫電池,但遠低於汽油(只有汽油的1.7%左右)。而相比之下,氫氣的能量密度則顯得更有優勢(約為汽油的3倍)。能量密度也就決定了車的續航里程難以有突破性成果。

五大因素決定鋰電池無法成為下一代汽車主流

三. 抗爆安全性差

這是鋰電池的天然缺陷。受到撞擊後電池會發生短路,從而迅速是否大量熱量引起起火和爆炸。電動汽車的頂級品牌特斯拉就已經發生多起撞擊起火事件。

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最為普遍的做法就是增加厚厚的鋼板結構進行防護。這樣一來,所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增加了電池的體積和重量,影響汽車的空間和續航里程。

五大因素決定鋰電池無法成為下一代汽車主流

四. 充電慢

目前大部分電動汽車的快充時間也都要再1~2小時之間。這遠遠大於汽油車加油的時間。對於趕路的你,是否願意等那麼長時間充電呢?

當然,目前一些廠商採用換電技術。但受到標準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這個技術還侷限於局部使用,更多的只是用在出租車上。

五大因素決定鋰電池無法成為下一代汽車主流

五. 碳排放

電動汽車也並非是零碳排。在螞蟻先生的另一篇文章 中已有說明。電池的生產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放相當於一輛非電動車的碳排放。以此換算,基本需要使用十年後,碳排放才能低於汽油車。而值得質疑的是,電池壽命是否能夠超過十年?

因此,即使打著環保旗號,鋰電也並非想象的那麼“環保”。

五大因素決定鋰電池無法成為下一代汽車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