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理财产品一发售就抢光了?

老人与海emily


这个问题很简单来解释。一句话:

市场开始回绝高风险。

以下是详细解释

首先,弄懂什么是理财产品,按我们正常理解,基本就是属于不会亏本(广义上),利息3-5%的,中小银行或者大银行,或者一些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很多人认为,这是大家开始学会理财了,我却不认为,这是一种大部分人开始回避高风险的情况。

为什么?

首先,这些理财产品,大多都在互联网上面进行发售,基本要买只会是年轻人,基本断绝了老年人大额资金的理财模式。对年轻人,本金虽然少,但活跃度,对于理财知识掌握大大高于老年人,他们会去尝试更多的模式。

第二,所以,我就以京东为例子吧

我建模,你们看下。开始,所有人会去买小金库,然后京东拿到销售基金牌照,开始推销,同时,跟一些小银行合作,推广理财。首先,会有一部分激进者追求高收益,离开小金库,前去买卖基金或者债券,一部分中等投资者会选择银行定期。

新加入的人,也基本以这个比例上升,但为什么突然理财产品需要抢购?原因很简单。市场冷淡,部分失败的激进者开始退一步到定期理财进行投资。为什么我说不可能是越来越多人学会理财,因为对于理财,大部分情况下,是个阶梯模式,在小金库没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定期增量的,只能是由上一级退下来的激进投资者。

第三,本人对定期理财的看法。基本不大喜欢定期理财,这几天基金是一天比一天热闹,相信这股抢购热会慢慢消退的。





歪歪财经


为什么理财产品一发售就抢光了,问题中的理财产品应该指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最近也能听到周围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和我抱怨,某某银行好的理财产品太难买了,每次去都买不到,为此,我也特意去咨询了一下银行界的朋友,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一般银行的理财都是总行发售,而且是设定时间,设定限额,没有保留的说法,先到先得,所以往往一开售,基本是柜面,网银同时开始抢,很快就被售空,所以一发售就抢光也是正常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点,银行还是普通民众信任的金融机构,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利率和外面互联网金融理财相比较低,但和银行定期存款相比,银行的理财产品利率还是相对高一点,就信任度而言,很多人还是愿意把钱投入到银行的理财产品中。第二点,现在人们的收入普遍都提高了,手上也有余钱,大家都愿意去购买理财产品。虽然现在市场上投资的种类很多,但风险也是巨大的,更多的人投资的方式还是趋于保守,除了银行的定期存款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很好的选择。所以,本金相对安全,利率也可靠的理财产品受青睐也不难理解了。

(晴溪)


孙建波


近半年来,各大商业银行理财额度都趋于紧张,基本上发行首日就会抢售一空。理财利率持续下行,人们为何还是对银行理财趋之若鹜呢?

我是2016年底从事的理财经理岗位,2017年理财还是持续辉煌了一年,当时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5.3%,保本保收益理财预期收益率能达到4.3%,2018年初理财利率开始出现下行。2013、2014年各银行在推行理财时,起初人们是不接受的,那时要营销一个理财客户,要花很大力气。但是在少部分客户尝试过后,发现本金利息到期会安然到账,人们逐步接受,理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银行理财发展黄金时期,p2p来分了好大一杯羹。随着p2p持续爆雷,人们发现还是有传统的银行更为安全,很多客户又重新回归银行理财。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虽然细则预计延迟至2020年底,但各大银行已经开始转换理财方向,银行理财正在摸索净值型理财的新思路。

理财理财,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河小葵话理财


理财产品一发售就抢光了,应该说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我作为银行从业人员确实碰见过这样的情况,客户大早上来购买理财产品显示已经没有额度,其实这种情况也就是这两年才有的情况,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种,具体分享一下。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下滑,现在银行业发展转型,存款压力也增大,存款规模增长缓慢,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初衷是获客,获得资金,但是现在人们理财意识增强,已不满足于存款需求,并且市场经济下滑,存款利率下调,人们愿意选择理财,那银行理财分担压力更大,所以各行发行理财产品都是限额发型,特别是收益高的规模会更少,而用户更多,就容易出现理财抢光的现象。

不仅如此,现在银行为促使客户增加银行存款的比例,会限制客户购买理财的级别,存款比例大,用户在银行级别高的才能购买,银行称为高净值客户,主要就是以银行理财的高收益产品吸引客户,让客户合理分配理财和存款比例,即能吸引获得客户,又能增加存款比例,所以银行会越来越限制理财的规模。

其次,银行理财经常被抢光的主要是开放式理财和高收益理财,开放式理财一般都是固定规模,如果用户一直持有,没有人赎回,那就无法申购购买,就会显示售罄,如果有人赎回,额度被释放就可以购买了,高收益理财一般月末或者季末发售的较多,主要还是为了揽存,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相对较少,所以会出现抢光的情况。

最后,银行理财产品,最重要两点安全收益高,所以购买用户每年都在增多,但是银行发行都在减少,如果有客户有购买的意向,建议在月末特别是季度末关注各个银行,肯定会有合适的。


一个努力中的人


一般分两种。

第一种,噱头为主。

这是笔者朋友圈某位金融系统朋友发的一款理财产品。

为避嫌我把关键的信息全部都隐去了。

解释一下几个参数:

29天是投资期限,5万是投资金额,6%是年化收益,1600万是本次总规模。

这是目前银行存款的各种利率。

好了,不必了,直接被秒杀!

但新的问题出来了,买不到!!!

笔者问了下,给我的回复是抢是必须的,还要外加运气!

因为只有1600万额度。

更多的是用这个产品吸引投资者!

第二种,名人效应。

比如陈光明的兴全合宜。

2018年初成立的爆款基金兴全合宜成立即亏损,而且规模也迅速缩水。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其累计单位净值已经跌至,0.8324元。

在规模上,2018年初该基金规模最高时曾达329.63亿元,而截至2018年底,其规模已缩水至272.20亿元。

兴全合宜之所以被誉为爆款基金,是因为兴全合宜在仅仅卖了一天后就宣告提前结束募集,而根据合同生效公告,兴全合宜A募集期间的净认购金额为326.98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34.91万户,远超2017年最大规模为75亿元的新发权益类基金。

截止目前,收益率为9.39%!

不抢?你根本买不到。

但结果嘛,见仁见智吧。


Tooz説


最近很多身边的叔叔阿姨都觉得今年理财产品不好买,产品首发后很快就售罄了,自己买理财产品需要提前计划,这样才能购买到满足自己需要或业绩比较基准较高的产品或者是银行发售的专属理财产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点:

1、理财产品风险偏低

大多数人在选择投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风险和收益,人们通常会将较大比例的个人可投资资金用来购买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会根据投资方向、投资资产占比等因素,将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一般分为5个等级1R-5R,风险的等级是由低到高的,一般情况下,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2R-3R风险等级的居多。投资方面,除了存款和购买理财产品,还有一些权益类产品,比如说,基金、股票,而这种投资一般产品的风险也在4R以上,也就是中等风险及以上,这两种投资方式需要客户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有对相关产品的基本认知,所以在面对投资风险时,购买理财产品是一种相对风险较低的投资方式,显然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市场需求量依然很大。

2、理财产品收益水平适中

目前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大约在4%左右,普通定期1年的存款利率为1.95%-2.25%区间,虽然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购买者,在存入普通定期和购买理财的选择上,理财产品对购买者的吸引力显而易见。虽然近年来的基金产品净值增长率较高,也算是一个较好的投资品种,但是还没有吸引到大多数投资者的目光。

3、外围市场的波动

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的经济情况也将受到来自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前段时间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会让人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人们对自己资产保值的观念在提升,周边市场的波动情况,使得大部分的投资者调整了原有的投资结构,提高了固收类产品的投资比例,降低权益类投资比例,所以,出于外围市场情况波动也会提高人们对理财类产品的需求。


理财小乖


个例并非全部

理财产品目前是很多人选择的一种投资方式,也是除银行存款外,余额规模最大的一个产品。不过现实中一经发售,产品立马抢光的始终是少数,绝大部分产品的都是募集期到期后仍然未全额够满。如果说一发售就抢光,那么银行还不立马又推出,如下图所示,在工行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理财产品都显示可够买的状态,比没有所谓的一推出就被抢光的现象。

什么产品一经发售即被抢光

现实中一经发售就被抢光理财产品,都是那种高息理财产品,同等风险条件下,比其他理财产品利率高几个点,但是这类产品一般都是都是特定时点发行的,比如银行成立的周年纪念日、国庆、春节等等,特殊时点利率是其他时候所无法比拟的。那为什么这种产品一发行就被抢光呢?因为每次推出这类产品时,银行的理财经理、客户经理都会事先通知自己手头上的重要客户,毕竟不是每个客户实时关注着银行的产品发行的。

因此特殊时点的高利率产品一经推出,往往都是秒杀的结局,这也让很多人误认为这是银行内部员工的个人行为所致。

总结

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货币基金的利率不算的下降,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喜爱了,而用户群体的扩张,最终也会使得这类产品越来越抢手。


鲤行者


理财产品一发售就被抢光,可能有人会不信,但是现在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大多数理财产品一发售,就会被秒抢光。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以下几点。

能够一发售就被抢光的理财产品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低风险、保守、操作简单。这样子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一出来就没了,就像之前支付宝的余额宝,每天早上开始发售,我也是拼尽了全力起床去抢,可是压根抢不赢。这类的理财产品因为不那么麻烦且风险极低所以很受大家青睐。

另外就是发售的理财产品与大众需求不匹配,中国人的理财需求大到难以想象,虽然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很多,但是风险也是巨大的,很多人为了稳妥,会选择风险没那么大的产品。然而这些产品数量,压根满足不了大众的胃口。众多的理财产品,被几百万盯着的可能就是那十几个甚至是几个,所以,这也就直接导致理财产品一发售就被抢光的情况发生了。

这就是我总结出来的原因了,在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投资需谨慎。


界动传媒


首先说一下,至少在银行理财里,现在这差不多成了一个普遍现象了。

说一下我认为的原因。

首先,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手里有闲钱。而且,银行端理财产品相对风险较低,大多数是低,或者中低风险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比存款利息高点。虽然不能直接这么比较,比较风险程度不一样,但是到大家眼中收益率是真真的。

其次,支付宝等平台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降低,甚至不足银行智能存款三个月定期利息高,资金回流到银行。而且这些人大多不愿意做存款,而银行理财成为了不二选择。

再次,银行理财有银行信任背书,比起外部

p2p平台屡屡暴雷等消息,人们更愿意相信银行。

再次,最近股市持续震荡,一些热钱暂时退出场,流向银行。某些股民也成为理财争夺战的一员。

最后,对客户风险教育,资产配置理念灌输的结果。


理财经理李玉娟


你说的应该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吧,毕竟其他的理财产品可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银行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每次的发放都是规模有限,因为有宏观调控,不敢发多,也不能发少。所以,基本上就会出现刚发售就会被抢空的现象,原因有很多,听我一一道来。

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都比较低,基本上买了亏损的可能性就会很小。而反观其它的理财产品,就好比现在网络上的理财产品都有着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对于中小型客户来讲,他们可不会轻易冒着让自己的成本收不回来的可能去选择这些理财产品。

银行的理财比较稳定,也比较安全,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黑户打着理财的幌子进行资本的积累。然后以理财亏损为理由将资金占为己有。这样的情况在理财圈里层出不穷,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选择比较踏实的比较好。

当然,这也跟银行本身的炒作有关,不同的银行都会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而客户选择哪个就要看银行的宣传程度了。说得越好客户选择的可能性越大,当他们达成共识的时候,一抢而空也就可以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