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为何你辛苦培养的却是“小白眼狼”?

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为何你辛苦培养的却是“小白眼狼”?

一个朋友问我,该如何将离婚会孩子的伤害减少到最低?事实上,伤害是一种感受,而这种感受是建立在心理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孩子心理觉得难受,它就在这件事中被伤害,否则,就没有被伤害。所以,离婚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让孩子感受到的伤害降到最小。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洞悉其背后的心理。

A,女,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结婚后除了上班,剩下的时间全部用于家里,照顾孩子的事,基本上由自己一人承担。老公流连在外,工作、应酬、出轨。A心力交瘁。A自述老公对女儿的苛刻严厉,女儿的性格"很不自信,很内向,胆小",她说,"老公出轨时,女儿四岁,那晚我半夜离家出走了,她也知道了,就打电话叫我回来,如果不回来,她就拿刀砍死自己,听到这句话,我被吓到了,又转回来。这几年,她大些了,但还记得那次的事,她就会说不要爸爸妈妈离婚。离婚了,就没有父母,我说爸爸妈妈只是不在一起生活,但仍然爱她,但说不通","在家里,她爸爸比较凶,她最怕爸爸,而我对她比较有耐心,更多的是讲道理,有时候也放纵了她,比如乱买玩具这些。但我发现即使是我和她爸爸打着玩,但她首先会护着她爸爸,很多时候我不敢离婚,真怕她拿刀砍自己,或做傻事"。

A对自己原生家庭的自述如下:"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我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带着我们,如果不听话,母亲就打,上初中了,记得母亲对我又很好,会买水果收着给我吃,一天一个,而我也比较听她的话,学习从不让她操心,回家忙着做家务,即使我生母亲的气,生完后,我也会去做家务活。现在父母虽老了,但我明显感觉到,母亲不爱父亲,我父亲爱讲大话,也会与别的女人来往过于频繁,而我母亲也是为了我们姊妹三个,一味的忍让,父亲的很多所作所为,母亲都不欣赏,到现在都会吵架伴嘴,我感觉自己挺像母亲的。"说到这,她好像有点醒悟,继续说"我们家里,我哥和我姐对父母都不太好,我也怕自己走母亲的路,到头来孩子又不孝顺。"

"小白眼狼"是我在听了A的讲述之后的感觉,但在这之前,她自己感觉并不明显,我提到这一点之后,她自己似乎有一些感觉,说:"有些时候也感觉她会欺负我一样,比如她爸的话,她就很听,而我的话,她就不当回事。其实平时我看她胆小,不自信,给她更多的是鼓励多些,很少凶她。"

为什么女儿会在从小陪伴和养育自己的妈妈和对自己苛责严厉的爸爸之间,明显表现出对爸爸的偏袒,好像一个"小白眼狼"呢?这背后有令人深思的心理原因。

其实仔细看看A和母亲的模式,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好像是自己母亲的翻版。事实上,很多人成年后的婚姻生活,都几乎是原生家庭的翻版。

从小耳濡目染习得的行为模式,在成年后没有得到矫正和成长之前,翻版原生家庭父母的相处模式,几乎是一种必然。在家庭中,女儿和父亲的关系,儿子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成人后他们和各自配偶的模式。

A几乎是母亲的翻版,而A的丈夫也差不多是A父亲的翻版。几乎可以预见,A的女儿长大之后,也很有可能是A的翻版。家族之间命运的代际传承,就是这样顽固的顺延下去,深刻程度堪比基因表达。

为什么A的女儿会是这样的表现呢?可以尝试拆分一下女儿的心理机制。

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为何你辛苦培养的却是“小白眼狼”?

1.向强势者认同

人类起源于动物,丛林法则说白了就是弱肉强食,所以,向强势者认同几乎是人类血液里的基因。在A的家庭关系里,A隐忍压抑,明显处于弱势,A的老公性格则非常强势,对待亲人也多苛刻严厉。作为家庭中的孩子,上天生就有"察言观色"的本事,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因为自身力量较弱,所以她的这个特征就更加明显。她会不自觉的向强势者表示认同,这个强势者,其实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所以,向强势者认同的心理,实质上是弱小者向力量的认同。

越是弱小的,越渴望力量,在孩子心中,爸爸的力量是她渴望并恐惧的,所以,孩子会不自觉的"讨好"父亲。

2.害怕受到惩罚

从A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来,A对待女儿的态度比较温和,而丈夫则非常严厉。换句话说,女儿"得罪"了妈妈,付出的"成本"并不会很高,但是得罪了爸爸,就可能遭受严厉的惩罚。

趋利避害同样是人类的本能,正因为如此,孩子才会表现出"欺负"妈妈,"讨好"爸爸的行为。

3.对软弱的痛恨

这一点是很难觉察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虽然常说要懂得感恩,但实际上,真实的人性往往是会"欺软怕硬",只有加以道德的约束和自我管理,才能将这一本能剔除。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妈妈是一个温柔、善良、有力量、能保护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了如指掌、全部满足自己….的"全能妈妈"。

婴儿时期的婴儿,是全能自恋的,这个时候的孩子分不清"我"和"妈妈"的边界,当他一哭闹,就会马上获得满足,不是喝奶就是换尿布,所以在ta的心里,自己是全能的,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而妈妈是为自己服务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逐渐区分了妈妈和自己原来是不同的人,知道了自己不是"全能的"的真相,但是对理想妈妈的渴望,还会停留在潜意识里。

A并不符合女儿心目中理想妈妈的形象,A太软弱,缺少力量,这意味着A不能很好的"保护"她自己和女儿,于是女儿在潜意识里会有愤怒。这个愤怒,一是出于妈妈不能保护她自己的心疼,二是出于妈妈不能保护我的恐惧。

所以女儿会对妈妈产生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理:需要妈妈时依赖妈妈,不需要妈妈时攻击妈妈。换句话说,A平时对女儿的没有边界的溺爱和包办,实际上培养了一个和她共生,同时又嫌弃她的孩子。

A因为婚姻不顺,对工作也无心恋战,甚至看到孩子成绩下降,还想换一个轻松的闲职,以更好的照顾女儿。A的这个想法说明在A的世界里,她只有女儿,没有自己。一个没有自己的人,会获得女儿的欣赏和臣服吗?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能给到自己高质量陪伴的"理想母亲",而不是一个像老妈子一样围在自己身边的保姆。

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为何你辛苦培养的却是“小白眼狼”?

4.心理力量缺失的恐惧

A的女儿在A面前展现了两种状态,一种是绑架和威胁母亲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比如恐吓离家出走的A如果不赶紧回来,就要自残),另一种是担心父母离异,自己成为"孤儿"的小女孩心态。

一般而言,越是心理力量弱的人,在家里,越呈现"窝里横"的状态,在外面,则秒怂。A的孩子现在的状态已经明显显示出了这种倾向。

她为什么能威胁妈妈?是因为她对妈妈,尤其是妈妈的弱点了如指掌,所以,她会采用以"毁掉你最在乎的东西"来威胁恐吓你,达到控制妈妈的目的。不要小看孩子,实际上孩子天生就有"控制父母"的潜意识。而控制的本事,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说是一种本能。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人格信号,如果孩子不加以矫正,那么长大后ta就会习惯使用这种"无赖"模式控制他人,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种模式能对谁起作用呢?显然,只有在乎ta的人身上,这种无赖和控制才会发挥作用。

但是,社会上有几个人会在乎ta呢?即使是ta长大后的亲密关系里,ta还会延用这种模式去掌控他人,而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心甘情愿的被人控制,所以可想而知,这样的方法最终一定会失效,而ta自己,会因为方法的失效,而产生巨大的无力感和愤怒。

所以,如果人格上不能得到完善和成长,那么其破坏性——不仅是对他人,更是对自己,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A必须要提高警惕。

女儿之所以能控制A ,出于对A的了解,而A也确实如孩子所愿,成功的"被控制"了。可以说,正是因为A的边界不清才导致了任何人,包括孩子,都可以自如的实施对A的掌控。

A说跟孩子说不通道理,孩子不接受"父母离婚但仍然爱她"的道理。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孩子并没有在父母身上得到真正的爱和由爱带来的安全感。

爱,是一个人的底气,如果一个人在丰盈、健康,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ta的人格也一定相对健全,ta懂得何为爱,以及如何爱。相反,生活在一个爱的匮乏环境下的孩子,ta的安全感是缺失的,A的孩子之所以表现出对"正确的道理"的充耳不闻,实际上正是由于ta的恐惧——本来给到的爱就很稀薄,安全感就很缺失,如果连这么点东西都拿走,那我还有什么呢?所以,我不听不听,虽然我现在拥有的爱很"破",但,这是我唯一的东西,我要誓死捍卫。

所有的张牙舞爪背后,其实是由于"防御"带来的深深的恐惧。

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为何你辛苦培养的却是“小白眼狼”?

A说,因为觉察出孩子"胆小,不自信",所以平时对孩子以鼓励居多,很少凶她。我想A也不清楚,为什么即使这样,还是没能给到孩子安全感和内心丰盈的爱呢?

我想,A需要了解一些东西。

1. 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家长的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远大于言传。换句话说,讲大道理,对孩子来说,影响甚微。相反,家长不自觉的言行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A如果不软弱,就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对老公的出轨选择压抑和纠结、忍耐。表面上,A不离婚是因为父母和孩子,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心力量的缺失。

A对丈夫的"善良",成为了丈夫一再越界、变本加厉的筹码。

一个人真正的善良,绝不是毫无原则的软弱,而是有底线的善意。毫无原则的自我付出,感动的只有自己。

对待"恶"的宽容,是对"善"最大的讽刺。

善良≠软弱。事实上,一个人的性格特质,绝不会只反应在单一事件中,一定是在每件事上都有相应的反应。

A对孩子,同样没有原则。她经常溺爱孩子,在不该满足孩子的时候满足孩子,这种对孩子的"善良",其实恰恰是给了孩子"钻空子"的机会。孩子有时候"欺负"她,她也没有反应。这种迟钝会让孩子在越过边界的同时,感到一种空虚感——妈妈是没有力量的,连妈妈都是没有力量的,那我肯定也是不安全的,因为她不能保护我。

再加上爸爸的苛刻和严厉,于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就诞生了。

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为何你辛苦培养的却是“小白眼狼”?

2.对孩子,需要的是接纳、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保姆

A说她经常赞赏孩子,事实上,很多家长的赞赏都用错了地方。赞赏的初衷,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向强化,建立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关系,从而让孩子在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

但是很多时候,家长都把赞赏用错了地方,在不该夸的时候夸。关于该如何给到孩子赞赏,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有过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需要的往往不是夸赞,而是被看到,被理解,被懂得。

例如一个孩子的现象是不听话,但是背后是什么?就像刚才提到的A的女儿表面上的"油盐不进",背后的恐惧,作为妈妈的A能看懂么?

夸赞孩子,在于夸ta的探索精神,为了实现目标付出的努力,以及排除干扰实现目标的品格,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而孩子需要被看到、懂得、深入的理解,"如何读懂孩子真正的需要"是需要家长成长和学习的。

你只有看懂了ta,听懂ta话语背后真实的渴望,才能和ta达成高质量的交流,给到ta心理上的支撑。

孩子不需要你讲那些大道理,需要的也不是一个事无巨细、包办替代的保姆,而是让ta感觉到真正被理解、接纳和尊重的感觉。

只有这样的孩子,ta才能体会到被爱,内心才有丰盈的安全感。当一个孩子内心有了这些心理力量,ta才能接受"即使父母离婚也依然爱你"这样的观点。

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为何你辛苦培养的却是“小白眼狼”?

3. 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就先把自己活成什么样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或体贴照顾,或吹毛求疵。但是唯独忘了一点:你是孩子的妈妈,更首先是你自己。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一个积极、阳光、自律、向上的孩子,那么你需要自己先成为一个这样的人。然后,你的孩子自然也就会成为这个样子。

言传身教的影响,也包括榜样的力量。

很多家长都使错了力,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却唯独忽视了自身的成长和建设。这种心态,同样是家长自身的人格不完善导致的:在孩子身上投射了自己太多的情感和期待,却忘了最根本的一点——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你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只有你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把孩子也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你们才能成为"亲密有间"的母子/父子。你们才能各自做人格独立的人。

没有一个人可以靠放弃自我来成全别人,无论这个"别人"是老公还是孩子,你的自我放弃,除了让你在烂泥塘里一辈子打滚以外,还会影响你的孩子,和你的期待南辕北辙。

你要知道,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根本没有能力爱别人的。

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为何你辛苦培养的却是“小白眼狼”?

如果喜欢,请点赞并关注我:“有梦想的唐糖”。持续输出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角度帮你拆分生活里“鸡毛蒜皮”背后的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