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海尔与格力相比,张瑞敏与董明珠相比,你更看好哪一个?

袁霄峰


我不知大家怎样理解,我的理解的题目所指的海尔应是海尔集团,现在在A股上市的青岛海尔(600690)只是海尔集团的一个子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经理为梁海山,海尔集团还有许多资产没装入青岛海尔;而格力应是格力电器(000651),现任董事长和总栽是董明珠,不是指格力集团。格力集团是格力电器的大股东,格力集团下面另有一家上市公司格力地产(600185),格力电器其实与格力地产没有隶属关系的。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以上概念,格力电器与海尔集团是值得一比的,二者都是以生产白色家电为主的公司,都是行业的领军企业。201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收为2661亿元,其中生态收入达到151亿元,同比增长75%;而格力电器营收为2000亿左右,二者相差约660亿元。海尔的主力产品: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等居国内销售前三名;反观格力除了空调,其余产品基本没啥影响力,而空调特别受房地产景气的影响,因此格力的抗风险能力远不如海尔。海尔的海外营收占比40%在右,格力17%左右。海尔已是一家比较成功的跨国企业,海尔的海外营收100%来源于自主品牌;而格力一部分的营收为替别人贴牌代工的,尚欠火候。


2018年,在品牌战略、全球化战略等的协同下,海尔的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据世界品牌实验室12月18日在美国纽约揭晓的2018年度(第十五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显示,海尔在世界品牌500强中排名第41位。此前揭晓的2018(第24届)中国品牌价值100强中,海尔蝉联榜首,品牌价值达到2092.08亿元,稳居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品牌。海尔的好些产品已进入德国、美国等高端市场,从两张图标中看出,海尔品牌渗透力和影响力遥遥领先于美的和格力。(图标来自 :北悦浊酒 百家号)

中国家电的出货量已占到世界的70%,绝对是家电生产大国。对于当前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全球化是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关键取决于中国家电企业是否具备在全球化扩张的能力?又如何实现成功的全球化品牌运营和引爆?企业家的格局、眼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境界;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与生死存亡。这点,海尔已经走在中国家电业的最前列!

张瑞敏先生现在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和CEO,在中国的企业界特别在家电行业是“教父”级的存在,他还是中共十五~十七大候补中央委员,作为非央企的企业负责人是极其少见的,充分证明国家对他的工作和成就的肯定。张瑞敏先生还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受表彰的100人之一,可见他的贡献和影响力。

张瑞敏从狠抓产品质量入手,将一家频临死亡的集体企业,发展壮大为今天的海尔集团,居功至伟。他被企业界誉为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思想家”,这绝对不是“网红”思维所能比拟的,真所谓孔孟之乡出思想者。按我理解,“网红”现象兴也快,败也快,不能作为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根基,只能是一种手段或者是补充。

海尔集团主要业务已从传统的“家用电器”转型为“物联网生态”。 今年是海尔创业进入第35个年头,海尔在贡献了一个世界级品牌后,新的目标是再贡献一个世界级“人单合一”物联网模式。海尔大幅增长的“生态收入”体现了人单合一模式在不断实践和演变进化过程中显现出的成效,是衡量物联网时代生态圈效果和和生态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志。

在近日举行的海尔集团2019年创新年会上,张瑞敏提出,海尔要“为人单合一成为世界级物联网模式而努力”。美的集团“五十重生”年度经营管理大会上对"只有改变,才能重生"表达强烈的渴望,看来我国家电业的思想家已开始在行动了。

以上回答可能会惹有些人的不高兴,然而实事求是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希望朋友们理性评论互动,喜欢的请关注点赞!


虎哥视窗


更看好海尔,虽说海尔的利润率远低于格力,有几个方面因素,1.海尔远比格力庞大,运营成本也是高于格力,2.海尔现在还处于海外扩张阶段,也会投入资金,虽然利润下来了,但总得体量上升,为后期冲刺奠定基础,3.海尔设计的产业比较多,有的产业肯定会不赚钱或亏钱,这样的话就会被拉低利润,4.研发成本海尔肯定是高过格力的

对于张瑞敏先生和董明珠女士的比较,张更沉稳,运筹帷幄,眼光看得更远,同行业里似乎总是走在最前沿,求质量,搞品牌,进入国际化等等,现在又在管理上的创新,人单合一一旦成功,将是史无前例,而董女士过于轻浮急躁,还需要沉淀,执行力强而有力,所以俩人各有所长,都是中国制造业的佼佼者,希望海尔,格力都会越来越好


用户4449819216


在这个问题上我要产名我的观点,从我接触冰箱空调开始到电视己有廿十八个年头了,那时我修地都是日本货东芝牌,天津产的叫长岭阿里斯顿利泊海尔。多数进口的多,新飞冰箱、空调有春兰的、松日、松下。后来岀现了青岛海尔的冰箱、冰柜、再到电视空调等。我是搞家电维修出身,海尔是国企,海尔的电视与冰箱空调维修率挺高的。从张瑞敏的战略来讲他的眼光可算是世界首选,从管理到服务质量模式是同行业的先祖。格力的出现名声在后,走出国门不是我们常人所能看懂的,从产品的传统化再到创新各有风骚。在国內囝际的舞台上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从无到有走出国门,让世界知道中国的产品不比任何国家质量差。海尔与格力比较,都有各自的优势。海尔建厂早,打出了服务售后的先机与典范。是后来更多的中国企业竞争的对象与榜样,势比争雄无人能比。我警重海尔,也喜欢格力都是我学习创新的祖师爷,祝福祖国有象海尔、格力这样更多的企业为国争光,祝福中国更强大!!!


白云蓝天19661128


海尔在15年前 有过和现在董明珠一样的想法 就是做中国人的芯片。可是最后失败告终。今天格力又重新拾起当年的梦想实在是惊人壮举。

海尔空调 体验 过 可能运气不好,新买的三次维修 还是数字符号会出现,董明珠的大松产品体验下来也不怎么理想。最后选奥克斯了。空调 冰箱 其实技术早就过关了。春兰 没有了吧,几十年还在用的也有。

董明珠太把自己的产品夸大,什么都是自己的,芯片不是自己的。所以想搞芯片。

我很佩服海尔和格力,至少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现在格力有钱了希望芯片能搞出来。

只要芯片搞出来就可以用在其他领域,国产家电将赶超一切家电产品。

支持海尔 支持 格力。至少他们是做了该做的事 和正在做该做的事。

希望海尔格力这样的企业能多些,不光是赚中国人的钱更重要的是赚世界的钱。


日尧体细胞技术


只要海尔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张瑞敏还是好同志!知迷不误!头撞南墙等于自掘坟墓,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与格力电器董明珠相比,海尔要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


A广上


作为白家电行业的两个典型,海尔在白家电领域的品种更全、影响力也更大、地位也更高,如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格力则主要在空调,在空调领域的地位高于海尔。

那么,从近年来的情况看,为什么海尔的声音似乎没有格力大,地位好像也没有格力高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张瑞敏属于低调做事者,不大喜欢抛头露面,更不会讲一些高调的话吸引眼球。相反,董明珠则一贯高调,自然受到的关注更多。

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表彰名单中,张瑞敏赫然在列,而董明珠却没有上榜,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能够看出谁的真正地位更高,谁更能代表中国白家电行业,谁更能够在民族企业中具有作用和影响。

所以,企业家有没有地位,不在声音,而在影响,在于人们以上中的地位和影响。


谭浩俊


青岛海尔1984年创立,格力电器1991年成立。海尔比格力早出生7年。在一个行业,先入局的企业往往占有更大的优势。况且青岛海尔优张瑞敏这个全国红极一时的企业家掌舵,在上世纪90年代,海尔就已经成为为知名的白色家电品牌。

格力电器的出名要比海尔软的多。在上世纪90年代海尔已经闻名全国的时候,很多人都还没有听过格力这家企业。格力的出名是在本世纪初期,在“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这句广告词的轰炸之后,格力的名气才逐渐大了起来。再加上进入本世纪以来,海尔掌门人张瑞敏改革锐气不再,而格力的掌门人董明珠则频频出现在公众场合不遗余力的推销自家产品。所以两者的差距在不断的拉近。

2018年,是格力电器发展史中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时,这个营业规模首次超过青岛海尔。去年青岛海尔的营业收入是1833亿元,比格力低了167亿。在2017年,青岛海尔还比格力电器多了110亿。

近十几年来,曾经作为中国第一白色家电的青岛海尔,先后被美的和格力超越。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个人认为,和张瑞敏长期掌舵青岛还有很大的关系。的确,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张瑞敏是一位锐意进取的改革者。那是在进入本世纪之后,张瑞敏改革的力度和以前相比小的多。但格力就不一样了,有董明珠这个劳模。

总结一下,在青岛海尔和格力电器之间,我更看好后者。原因是,我对董明珠的看好。


财经知识局


谢谢您的问题。海尔与格力相比,我更看好格力发展。

格力处于高速发展期。格力近年内扣非净利增长率稳定在30%左右,这与董明珠的努力关系紧密。海尔处于互联网转型期,技术与产业融合需要一个过程,产品创新还没有完全显示出作用。在此期间,业绩和市场份额起起落落,影响了总体成绩。


格力与海尔各有拳头产品。家电三大件很说明问题。空调方面,格力的市场份额在第1位,大概占38%,海尔只占12%。冰箱方面,张瑞敏砸不合格冰箱,已经成为海尔的代名词,多年来海尔冰箱一直很争气,市场份额是第一位,大概有36%。洗衣机方面,海尔市场份额约34%,排名第一位。

格力与海尔各有战略。从家电销售可以看出,张瑞敏的海尔,产品较为平均,实习多元化战略。董明珠的格力,家电产品较为集中,以空调为基础,其他为附属。海尔的多元化战略,可以分散风险,尤其是其中一个产品销量趋于饱和时,还有别的支撑。格力集中化战略,可以更加专注产品创新和技术开发,把空调产品智能化做到极致。随着人工智能进程加快,海尔与格力都以熟悉产品为切入口,大力布局智能家居。比如,海尔“北美版”智能家居、“馨厨”大屏智能冰箱等。董明珠带领下的格力,先后向智能手机、芯片、机器人、模具等智能相关业务和设备,之后很可能是格力物联网。格力在智能制造方面,这几年投入很大,董明珠也很有决心,思路也很明确,可以拭目以待。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我在这里只讲两公司的售后服务各有不同。

五年前我买了一台全自动海尓洗衣机。

买机后送货;

海尔公司共回访电话三次:

1、问: 货送到未?送货人员服务态度如

何?交接工作做得怎样?

2、问: 拆解包装工作怎样?安装、调试

满意否?

3、问: 洗衣机经使用后你满意否?

我都一一作答,并讲很满意。

去年,我买了部格力1匹分体空调。

经三催四催才安排人员帮我安装。

安装空调基上是免费安装。但,如主机挂外墙的要收高空作业费1OO元;主机架80元(不锈钢);雪种管穿墙孔,靓孔要价50元,差的免费。

刚好我家安装空调不用挂外墙和使用主机架,也不用要靓孔。所以本客户装空调不用出一分钱,基本免费安装(其实购机单价已包括安装费在内)。

安装完毕经使用后,发现有几个问题:

1、当时室外温度为35℃,室内机设定温

度为26℃,经1、5小时制冷运行,室

内机显示26℃,而主机都不能自动停

机状态。(整个夏天都是这样)

2、主机几扇叶转向是程逆时针转向。这

这个转向是否正确?

由于来我家安装空调的师傅收取吾到我一分钱,我就上述问题电话联系过,这些师傅无心解答。机台安装后能制冷就oK。

宗上所述: 本客户认为海尓售后服务比格力好好多!!


陈荣2669


血汗工厂,压榨工人血汗,国家应出重拳治理,不能让工人回到旧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