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誰是京津冀特強濃霧產生的“元凶”?

誰是京津冀特強濃霧產生的“元兇”?

11月12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大氣重汙染過程,整體為中-重度汙染,汙染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區域。

截至14日10時,區域內北京、石家莊、保定等1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汙染水平,PM2.5日均濃度最高達200微克/立方米(石家莊,13日),PM2.5小時濃度最高達289微克/立方米(邢臺,13日13時)。北京市13日的PM2.5日均濃度為180微克/立方米,PM2.5小時濃度最高達249微克/立方米(14日10時)。

中央氣象臺11月14日06時繼續發佈大霧黃色預警,預計11月14日早晨至14日上午,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東北部、河南西北部、陝西關中、江蘇北部、湖南北部、貴州西南部等地有大霧,部分地區有濃霧和強濃霧,其中,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不足50米的特強濃霧。

清華大學賀克斌院士對本次汙染過程進行分析解讀。

賀克斌院士: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汙染物排放量大是主因

根據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大氣汙染物排放清單研究結果,通過實施燃煤鍋爐取締、散煤雙替代、散亂汙企業整治、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和重汙染天氣應急等大氣汙染治理綜合措施,2017年以來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同比均顯著下降,其中一次PM2.5減少18%、SO2減少31%、NOx減少16%、VOCs減少了12%。

但由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聚集了大量的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產業,煤炭等能源消耗量巨大,柴油貨車、非道路機械使用頻度高,仍是全國汙染物排放強度最大的區域。初步估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SO2排放強度仍是全國平均的3.6倍,NOx和煙粉塵排放分別是全國平均的4倍和6倍。從地理分佈上看,天津、唐山和太行山沿線的石家莊、邢臺、邯鄲,以及山東濟南、淄博、濱州和山西太原等,均是汙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強度較大的城市。從汙染物排放的行業分佈來看,電力、燃煤鍋爐、冶金、建材、柴油貨車和非道路機械是主要的排汙行業。

因此,必須繼續加強脫硫脫硝處理。在進行脫硫脫硝處理的的同時,通常大家找不到真正能解決脫硫脫硝廢水的處理工藝。在多年很多用戶使用經驗來看,瀋陽新華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的三膜法脫硫脫硝廢水處理工藝是非常成熟可靠的先進技術工藝,已在眾多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

歡迎關注瀋陽新華網站http://www.shinemem.com/wap/index.php/Plan/view/id/613.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