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啥都攀比的時代,近日現刷屏朋友圈的佛系作品,被稱作一股清流!

啥都攀比的時代,近日現刷屏朋友圈的佛系作品,被稱作一股清流!

近日一篇“佛系”小學作文走紅網絡,不僅在朋友圈刷屏,且被網友戲稱為“一股清流”。在如何啥都攀比,啥都靠攏的年代,出現如此有個性的佛性作品,真的不多見。

啥都攀比的時代,近日現刷屏朋友圈的佛系作品,被稱作一股清流!

先來看看這位同學,在《藏在角落裡的我》這篇作文中寫下的金句:

也許我並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樂就好。

人家還沒綻放才華呢,就被選為‘沒用的人’。

啥都攀比的時代,近日現刷屏朋友圈的佛系作品,被稱作一股清流!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來自南京拉薩路小學五年級的尤逸軒同學,這是她參加作文比賽的海選投稿作文。

啥都攀比的時代,近日現刷屏朋友圈的佛系作品,被稱作一股清流!

啥都攀比的時代,近日現刷屏朋友圈的佛系作品,被稱作一股清流!

看完這篇文章,引起了不同的反響:

  1. 名師點評作文不“模式化”,表達很真切。
  2. 原鼓樓區小學語文教研員,長期擔任鼓樓區小學語文命題及教研工作,深耕教學近40年的朱廷梅老師看到此文感到非常驚喜,她稱讚這篇作文選材“大視角 小落點”。朱老師說,小學生作文通常以描寫居多,而這篇《藏在角落裡的我》以敘述為主,語言老到,能反映出這個孩子在語文方面、甚至思想方面是有一定積澱的。
  3. 收到老師點評:有《小王子》的感覺,深深感動。
啥都攀比的時代,近日現刷屏朋友圈的佛系作品,被稱作一股清流!

“文章表達了孩子真實的內心,這個真實不只是‘吃’和‘玩’,而有更深層次的一些思考。”朱老師表示,這篇文章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非模式化”,甚至語言都是隨性的,

確實,這小姑娘與很多在學習上使勁兒往前衝的孩子不同,這個藏在角落裡的孩子反而成為“一股清流”。

這篇文章對當下的教育其實蠻有所啟發的,其實做一個普通人未嘗不可。“這篇作文能夠折射出這個孩子是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生長的,父母允許她藏在角落,甚至允許她有自己的思考。”

這樣“佛系”的孩子是來自一個同樣“佛系”的家庭嗎?,看看尤逸軒的爸爸是怎麼說的:

尤爸爸說,我也不懂算不算‘佛系’,總之我們家氛圍比較寬鬆,我們允許她失敗,允許她不好,對孩子的成績沒有過高的要求。作為家長,他們就盡力開導她,勸她,在學習方面,只要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能跟上“大部隊”就行。

尤逸軒的爸爸告訴記者,想要養出一個心態平和的孩子,起碼要做到這三點。

第一點,父母要有耐心,有些孩子就是需要等她慢慢長大,自然而然就能達到某些要求,千萬不能拔苗助長。

第二點,對孩子要有信心。作為父母,一定要特別相信自己的孩子。

第三點,教育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家長不要老用第一名要求孩子,不要把素質教育作為應試教育的手段。“尤逸軒學習了小提琴、鋼琴、足球甚至空手道。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我們就支持她廣泛接觸這些興趣愛好。”


可見,寫出如此佛性文章作品的尤逸軒同學,不是偶爾的,而跟家庭教育,周圍的環境密切相關。所謂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才,其實一點都沒錯,現在社會難得見到這樣環境的家庭了。大家可以隨便看看周邊,小孩子成天被家長,被長輩逼著學這個學那個,上這個補習班上那個補習班,天天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對比。弄不好還會以某種殘酷的手段來逼迫孩子,試想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氛圍,這樣的家長和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對孩子好嗎?


文章尤爸爸的教育方式和做法,我是蠻認可的,中國的教育太教條式了,攀比心太嚴重,導致小孩子的興趣和個性完全被重負荷的補習和指標擠壓的所剩無幾了,說句心裡話,這樣的方式如何叫孩子以後有創新,挖掘潛能和培養興趣愛好。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