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南阳杨家大院传奇(2)杨廷宝:从退学生到一代建筑大师(上)

南阳杨家大院传奇(2)杨廷宝:从退学生到一代建筑大师(上)

南阳医圣祠

医圣祠就坐落在市区温凉河畔,遥遥望去,气势宏伟的大门建筑群便给人一种庄严和恢弘的感受。走近,边登阶而上边仰望,更觉大门前那对汉风母子阙的巍峨壮观,阙上翩翩欲飞的彩绘朱雀,屋顶光彩夺目的金黄琉璃瓦,则让整个建筑庄严中透着详和,恢弘中带着灵动。走过汉阙,迈进装饰有青铜“辅首衔环”的朱漆大门,周边市声遁去,面前,是清雅古朴的中医圣地,拱券形的大气山门,汉代风格的肃穆拜殿……

建筑总是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在于其功能艺术,一方面在于其人文内涵。而医圣祠主要建筑的人文内涵,在于它不仅仅是纪念一代医圣张仲景的中医药文化圣地,还在于参与并指导过其修复扩建的人不一般——杨廷宝,杨鹤汀长子,从南阳杨家大院走出去的建筑大师,“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和另一位中国建筑学的泰斗级人物梁思成被人并称为“南杨北梁”。

毫无疑问,杨廷宝是一代建筑巨匠。我知道人们常津津乐道于他“民国时期设计了半个南京城”的成就,也赞叹其“一门两院士”的传奇佳话——当然,对一个在专业领域内足以让我们高山仰止的名人来说,这的确是杨廷宝辉煌一生中值得浓墨书写的方面,我也毫无例外地非常关注。但我同样感兴趣的,是他当年在南阳的成长环境,或者说,原生态家庭以及家乡南阳,为他走上建筑之路成就自己人生带来的那些影响。

南阳杨家大院传奇(2)杨廷宝:从退学生到一代建筑大师(上)

杨廷宝

杨廷宝,曾被先生断言绝对成不了什么宝

感觉不少名人传记中,善良、贤淑、坚强的母亲是给予自己影响较大的人,但对1901年出生于南阳城东南七里许白河岸边赵营村的杨廷宝来说,他的记忆里是没有生母的印象的:这位出身南阳城内孙坑米家的母亲极有才华,识文达理,能书善画,然而,生杨廷宝时,却因产褥热大出血去世。杨廷宝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忌日,所以他一生从不过生日。虽失去生母,好在父亲杨鹤汀教育孩子的态度以及他自身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对杨廷宝等后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

幼时的杨廷宝并不出色,因自幼丧母,沉默内向且体弱多病,虽然五六岁时遵从父命入了私塾,但他无心读书,最爱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一遍遍地看母亲生前的画作。私塾先生非常严厉,在他授课下,杨廷宝先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家诗》,接着读《诗经》《论语》等,每本书都得从头背到尾。对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杨廷宝十分厌恶,学习因此一塌糊涂。私塾先生断言说,廷宝绝对成不了什么宝!那意思是说,这个娃成不了大器。

被老师断言“成不了宝”的杨廷宝离开了私塾。父亲杨鹤汀是如何对待这个看来不思进取不好好念书的儿子呢?他并未责怪孩子,而是安慰杨廷宝说:“来日方长,不要灰心。你爱画画就画画,有空就临临帖练练字。”杨鹤汀长于诗词书画,他画的五禽戏形象逼真,书法也相当有功底,于是杨廷宝在自己的小屋里,细心观察和临摹父亲画的五禽戏谱及诗词楷书和母亲的遗作。半年后,那位私塾先生看到杨廷宝的书画习作后十分惊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看错这孩子啦!”

杨鹤汀常教育子女要学文化学科学,要有一技之长、志在四方,守在家请吃坐穿最没出息。他可不是光嘴上说说,事实上他的个人举动对后代影响深远。杨家虽祖上经商致富,但杨姓家族不少子弟全赖祖产为生,一无所长,杨鹤汀三子杨廷寊曾在文章中说:“(杨家子弟)有聚赌的,有吸毒的,有变卖田产的,有到字号内拉资金的。据说爷爷年终到商号内算账,这个商号赔了,那个商号让子弟将股金拉光了,气得疯疯癫癫,人称杨三疯子。”因此到杨鹤汀一代,杨家已家境日衰。杨鹤汀兄弟二人,其弟弟就吸鸦片、赌博,家境败落,子女生活困难,“叔父去世后,婶母就常住我家。有位堂兄叫廷宴,中法大学毕业后,守在家里吸食鸦片,解放前已将田产卖尽。”在这样的家族环境中,杨鹤汀没有随波逐流堕入命运深渊,反而第一个走出封闭愚昧落后的小天地,积极投身辛亥革命的洪流,继而办实业办教育办自治,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杨氏家族后人树立了一个奋进的标杆。

1910年,杨廷宝9岁时,杨鹤汀送他到南阳城上了小学。1911年,身为南阳同盟会负责人的杨鹤汀因武装起义计划失败而被清政府通缉,杨廷宝是杨鹤汀长子,更在缉拿之首。因此他和继母李氏从城里逃回赵营村,随后祖母又让他和堂弟结伴星夜逃往亲戚家避难。1912年2月,马云卿率革命军挥戈北上,在杨鹤汀等人的配合下胜利光复南阳,杨鹤汀被任命为辛亥革命后首任南阳知府。但不久南北议和,革命政权落入袁世凯之手,马云卿被杀害。杨鹤汀出于反袁弃官而去,杨家又经历了第二次劫难,直到倒袁胜利,才逐渐恢复生机。革命、动荡,父亲关心国计民生的所作所为,让杨廷宝心中树下了发奋图强、报国报民的志向。

南阳杨家大院传奇(2)杨廷宝:从退学生到一代建筑大师(上)

杨廷宝与父亲杨鹤汀

幼年家乡南阳的生活,影响了杨廷宝一生

早年丧母,杨廷宝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充分理解他的父亲,还有来自祖母和继母李氏的疼爱。幼年时,家中往来的,也多是一些有名的文化界人士,加上南阳丰厚的历史底蕴,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为他日后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幼年家乡南阳的生活,影响了他的一生。

杨鹤汀并不是一个擅长交际的人。杨廷寊曾回忆说,当年南阳县长赵芝庭多次到杨家请杨鹤汀出来当县参议会议长,“赵芝庭开口老师、闭口学生地和父亲说话,父亲闭上眼睛不说话。后来父亲让我陪他躲到乡下,赵又赶到乡下。”后来杨廷寊和南阳《前锋报》的中共地下党员张林翰、王骏远、秦子纯等交换意见,他们认为杨鹤汀出来当议长比其他人当好,杨廷寊便劝父亲接受了,“然而像董作宾、徐炳昶、熊伯乾、王可亭、水子立、胡绣堂等文化界人来我家时,父亲总是喜笑相迎,与他们谈笑风生,有时还共进午餐。”

其中,杨鹤汀好友、南阳名士王可亭是杨家常客,来家时总是留住几天。王可亭知识渊博,识天文知地理通音律好书画,成了杨廷宝的启蒙恩师。《南阳文史资料》载,王可亭是清末秀才,常以南阳古今人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卓越贡献,重复提示杨廷宝:作为南阳人既是感到光彩,就要效法先贤,树立大志,报效国家。不仅如此,王可亭还是宛属十三县知名的武术高手,杨廷宝跟这位恩师还学会了少林拳、形意拳、猴拳等健身之术,从少年到老年习武强身从未中断。

南阳杨家大院传奇(2)杨廷宝:从退学生到一代建筑大师(上)

1982年5月杨廷宝(前排右四)在家乡医圣祠张仲景墓前

关于幼年在家乡南阳的生活,杨廷宝一直记忆犹新。1981年6月,他在《新华日报》上发文回忆自己如何开始搞建筑的,文中说,“一个人年纪大了记忆力会逐渐衰退,可是幼年时代的事情有许多还记得很清楚,闭起眼睛好像就在眼前,有些小事能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的一生。”他回忆家乡小朋友玩的风筝有意思,例如用竹篾糊纸做的蝉和娱蚣都能迎风放得很高,眼睛还能转动。父亲有一位朋友,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他能用木头制成纺纱机,比传统的纺纱机效率高得多。这些利用物理机械的原理做出来的玩具和机械,在他童年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起南阳是汉代张衡的家乡,“他是石桥镇鄂城寺的人,我到姑母家总要经过他的墓地。我父亲常讲张衡制作浑天仪的故事。夏日夜晚,他还教我认识天上的星宿,从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谈到传说中鹊桥相会的故事。这些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在从事什么职业上,幼年的生活也影响着杨廷宝的决定,他说:“我从小爱画画,后来读小学时,遇到一位同学画得很好,我受他的影响,渐成嗜好。1915年我考进北京清华大学,学了生物,又学了两年物理。后来出国要填写学科志愿,填什么呢?我考虑过将来学习机械,一度想从事天文,也想学习绘画,幼年时代的经历影响着我的决定。我在清华学校六年中,学校正在修建大礼堂、图书馆、体育馆与科学馆,我从砌墙到盖顶都经常去看。我看到建筑学是雕刻、绘画艺术和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科学,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能满足我多方面的兴趣,因此,我选择了建筑的专业。我体会到,幼年时期除广泛地学习书本知识外,还要向生活学习,培养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幼年养成的品德、兴趣和学习习惯,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今后的一生……”

就在1912年秋,仅上了三年小学的杨廷宝考入河南留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文史资料及杨廷宝本人都说他12岁离开南阳去上学,看来是照老规矩说的虚岁,我觉得说11岁比较合适。1915年还没毕业,因学校经费紧张要缩小规模,14岁的杨廷宝又提前报考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当年该校在河南仅分配录取七个名额,杨廷宝不仅考进了“水木清华”,且他的成绩为七人之首,全省第一!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