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对广东人有哪些印象?

平南人在广州


从小就跟广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时候老家的人外出打工,到年底他们就会返回老家过年,诸多年轻人回来,村子里面也热闹了,很多年轻人喜欢逗我们这些小孩“你是个乐色”,刚开始以为还是夸奖,到处缝纫就说“我是个乐色”,后来有人告诉我这句话的意思“你是个垃圾”。

后来慢慢长大,通过一些电视剧,比如《外来妹》对广东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个是最初一部比较直观的反应在广东打工的民工潮的一部电视剧,那时就感觉广东就是高楼大厦,广东人就是喜欢打拼,后来还有一部《我来自潮州》,说的是潮州人在广东崛起励志的故事(里面潮州人敢打敢拼的的性格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这对当时的我还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后来上中学了,每逢暑假都会去父母打工的小镇上玩上一个月,父母当时在广州的一个小镇上打零工,镇上其实也就是广州的农村地带,镇上的居民除了打工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了。当地的居民有空闲的房子也会出租给打工者,每个月房租不贵,100多块钱,民风还是比较淳朴,记得当时小镇上有一口大井(当时广东人时兴打井,基本每家每户都会打一口井,有民工专门干打井的活,打一口井50块钱),全镇的人(除了自己家里有井的)都在井边洗衣服、也从井里打水回去喝,现在想想真的好奢侈,用井水洗衣服!

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广州,成为众多打工者的一员,惭愧的很,生活了十多年,竟然还没学会粤语,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我总结一下广东人给我的几个影响:

1. 称年轻男子为“靓仔”,年轻女子为“靓女”,同事之间相互昵称也习惯称某某仔,比如称刘德华为“华仔”,梁朝伟为“伟仔”,或者是称阿某某,比如“阿辉”、“阿花”等。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在广东生活习惯了,称呼也习惯了,又一次去北京出差,下意识的叫了一声服务员“靓女”,结果招来一顿白眼,好不尴尬。

2. 广东人喜欢煲汤,而且非常讲究,并且必须用陶瓷煲去煲,一般一锅汤要用文武火煲上2个小时,而且喝汤时有很多人把汤喝掉,渣倒掉(那可都是肉啊!)

3. 广东人饮食范围比较广,蛇、老鼠什么的都在可食范围内,曾经见过一个农户杀了十几只老鼠,剥皮然后用支架支开然后在哪儿晾(指的是很大一部分,不绝对哈)

4. 广东人有喝喝凉茶的习惯。由于广东常年气温比较高,湿气也比较重。易上火,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花上三五块钱喝上一碗凉茶降火祛湿。

5. 普通话不是很标准,有很多口音,比如“支付宝”他们很可能说成“基付宝”,当然现在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也越来越标准了。

6. 广东人普遍颧骨比较高,鼻子稍显矮小。

这就是我总结的比较突出的印象,大家如果想去深入了解,推荐一部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那里面的广东人生活还是比价真实的(当年刘涛在此剧中有演出哦)。


欢乐鱼豆


1、吃饭AA

我是一个纯正的北方人,朋友间吃饭都是今天你请我,下次我请你,直到大学毕业来到广州,第一次跟广州人吃饭,他买的单,我心里正想着什么时候请回他时,他问我要吃饭的钱,我并非那种吃人霸王餐的人,可是那次确实让我很尴尬,后来才知道他们的文化就是如此,不愿意欠着谁的,不管关系多好,都AA。以前脑子里没有AA制的观念,后来习惯了,发现也挺好的,比较真实又不会背负很大的压力,北方人喜欢争着买单,觉得那是有面子的事,可是对于没钱还要面子的,有苦只能自己咽了

2、礼金给200,还能拿回20

广东人办喜酒都是亏钱,为什么?请一个人去吃,给100到200,农村有的地方给50,随后带着一家四五口来吃。如果在酒店办,亏得更多,广东人还有回礼的风俗,你给200礼金,还可再拿回20。

3、除了广东,都是北方

广东人的观念里是没有地理位置的概念,他们认为,除了广东,都统称为北方,经常有人说,新疆的省会是内蒙古,羊肉很好吃。

4、吃福建人

广东人胆子大,主要体现在吃上,说福建人敢吃老鼠,猫,不好意思,广东人在吃上更大胆,曾有人开玩笑说,广东人敢吃福建人。

5,一开口说话:你是广东来的吧,普通话这么普通。

6、潮汕人会做生意名扬海内外,除此之外,嫁潮汕人,得生儿子,否则没地位,有个单身妹子找男朋友不要潮汕的,问她为何,她说保证不了会生儿子


车早茶


广东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有着两个中国的一线城市 深圳和广州。南方很多地区的人在以前都很喜欢去广东打工,做生意等。本人也不例外,在大学毕业之后也南下广东打工,去过广州,东莞,深圳,惠州等地方,虽然现在回老家了,但是对广东这个地方还是有很深刻的印象,包括对广东的人和事。

下面我们来谈谈对广东人的印象。

很多人提到广东人最大的爱好,那肯定是喝茶,喜欢喝凉茶,早茶,没事的时候几个人坐下来泡功夫茶。


我记得那时候在深圳一家小厂做设计,
只要一到下班或者休息的时候,不管是员工还是老板,大家都围在一起泡着茶,聊聊天,所以不知不觉我也喜欢上了喝茶。

广东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饮食方面,如果你在广州呆的时间长一些,会发现广东人全神贯注地关注你的健康。他们通过热情地建议你吃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汤水菜肴炖品来调理你的身体。他们觉得你的身体里有清不完的湿和热,他们告诉你现在正在吃的这盛炖品是温补或者大补的,还有,这个菜寒凉,那个菜上火,等等。他们会很在意养生。



还有广东会做生意,接触过各地的生意人,大多都嘴上比实际行动好使。但广东人给我印象是,说做什么,他们提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细节上也把握入微,行动力强。

最后我要说的是广东人其实有很多让别人学习的地方,毕竟经济发展这么快不光靠地理位置,还得靠聪明的头脑去想,去做。

如果大家不同的意见或想法,欢迎留言,谢谢大家。


下周一


广东人连福建人都吃,还有什么不吃

“广东人吃福建人”这个梗一直作为广东人什么都吃的调侃,因为广东人是出了名的会吃、敢吃,像蛇、竹鼠这些,一般人可能听都没听过的食材,都是广东人饭桌上很平常的东西。

还有一些蘸料,像沙茶酱之类的,大概只有广东人和少部分人能接受得了吧。


但我儿子,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挑食得让我绝望。不仅是断奶断了很久,从他开始吃辅食开始,就没有一天让我省心的,基本上是给啥啥不吃,每天该给他做什么吃的是我最苦恼的问题。

因为毕竟孩子还小,还不会说话,也不能问他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

后来在一次我的宝妈朋友聚会上,大家都在聊育儿心得,我也向他们咨询了我的问题,怎么才能知道孩子的口味偏好。有个宝妈告诉我可以去给孩子做个儿童口味偏好的基因检测,很方便,用唾液就行,也不会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我就想着反正不贵,对孩子也没伤害,我就去给孩子做了个。收到报告之后,报告上显示我儿子的咸味敏感度是高,口味是偏清淡的;而甜味敏感度是低,对苦味敏感度是中等。





因为宝宝的辅食一般是不加调味的,但是老一辈的人总会觉得在辅食里面放点盐,孩子更有力气,有些时候我因为上班没时间,辅食就交给了孩子他奶奶,他奶奶总会按照他的想法来,往里面加盐。而我儿子又是偏清淡口味的,怪不得会不喜欢。


我现在就是不管再忙,都要亲自给孩子做辅食。我按照孩子的口味偏好,然后中和了孩子成长需要的营养成分,做了个食谱,尝试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还是可以接受的,我也就放心了。

很多宝妈也会跟我一样在孩子的辅食选择上苦恼,在这里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首先是辅食一般是在孩子一岁以内不加调料,像盐、醋、葱姜蒜这类,如果辅食里添加了需要去腥的食材,用柠檬就可以了。

然后宝宝第一次吃辅食首选是米粉,因为米粉中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比较容易消化,而且不易引起过敏。 最后就是孩子一定要从小给他养成一个好的进食习惯,进食要坐在就餐椅上,绝对不能边吃边玩。


唧唧咕咕xuut


无所不吃,这是最深的印象;刚去广州那年,硬是被广东人的吃给吓倒了。那什么蛇啊狗啊的就不说了,这些东西全国上下吃的人不少,偏偏老广敢吃猫肉,田鼠,变色龙,癞蛤蟆,这几样,我是万万不敢吃的,前前后后在广东呆了十二年,许许多多的饮食习惯都慢慢适应了,唯独这些,着实是接受不了。但有些刚开始抗拒的东西,后来也慢慢能接受,比如龙虱,比如沙虫,又比如禾虾(蚂蚱),更有几样从不接受到接受真至喜欢。

说说鲩鱼生吧,我在老家从没见过的菜品,估计除了两广其它地方也少,2000年的时候,公司一业务经理,我称他为老彭,是地道的老广州,时年四十出头,梳个大背头,个子不高但敦实,说话声如洪钟,性情豪爽,最爱吃鱼生。我小年轻,孤家寡人一个,他没事就带我往各个角落的大排档钻,大热天时,除了上衣,坐街边的桌子,新鲜草鱼现抓现杀,冰盘子盛上来,雪白的鱼片夹到碗里,各种配料一古脑儿拌上一拌,然后青芥辣点睛,呼呼就往嘴里送,看上去特么的有滋味,我刚开始只能偶尔吃一点点,实在是觉得没啥好吃,干坐着陪他喝九江双蒸,三四杯下肚的时候,椒盐鱼骨腩上桌了,这才是我爱吃的,又香又脆又有骨头,下酒好菜!次数多了以后,慢慢适应了青芥辣,也品出了鱼生的鲜美,再后来,便像老彭一样痴迷上了!

那时,江南大道南有一家叫做”炳胜“餐馆,在广州城内做鱼生算是首屈一指的,然而价格高很多,消费一餐够我们在大排档吃两次,然而,业务上做得好的时候,也是要去上一两次的,环境好很多,不能甩开膀子,但制做的鱼生,这么说吧,至今,还没有吃过比炳胜更好的鲩鱼生。离开广州已经十年,那味道只能出现在梦里了喽。


JaVale麦基


之前我看错了,把本来问的是江西的印象回答成了江西人的印象。其实人性本来就是个复杂的东西,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都会各有各的性格,更何况一个省的?我在深圳工作过几年,认识的广东人不少,包括潮汕人,客家人。其中以前一个老板就是潮汕的。潮汕人帮不愧为中国几大商帮之一,大气,有生意头脑。梅州那个是曾经的同事,深大毕业,我们经历了某些事之后成了好兄弟,虽然不是经常联系,但情分一直都在。客家的是个女的,河源的,很贤惠,一边上班,一边还要做家务,做菜很有一手。我追过她一段时间,差点就成了。


安德鲁梅


对于广东人的印象有几个点很深刻!

在广东打工多年,大大小小的老板见过不少,不管是小的加工坊,还是大型企业,必不可少的就是茶,因为职业的原因,基本上天天在外面,所以一般过去,第一件事不是开始做事,而是老板或者是负责人带你去喝一杯茶先! 还有就是吃,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广东人眼里只有可以直接吃的,和加工后才可以吃的!不过因为本人是重口味,喜欢重盐重辣,而广东吃的有点太清淡了!

还有重男轻女!我周围好几个同事就是因为生的女儿,继续生,或者是离婚的。不过现在年轻一辈的好多了,但是老一辈的观念确实是这样的!


宅的影子


印象最深的是不管叫他们吃什么,他们都说要上火🔥

以前我旁边的同事是广东人,一般我会带一些零食去公司,下午饿了的时候吃,也会分享给旁边的同事。

我给饼干给我同事,她说我不吃饼干,容易上火

我给小吃给她吃,她说我不吃小吃,容易上火

我海苔给她吃,她说我不吃海苔,容易上火

反正我给她的东西,他从来没说过不上火的

她每天都喝凉茶,每天都喝,在我印象中凉茶就是中药,是药三分毒,哪里能经常喝呢

他们已经把凉茶当做开水了😂


深圳美食霸王餐


我是在八十年代,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首次接触广东人的,对广东人总体印象是:一,广东人处事圆滑,工于心计,会做生意,他们讲究利益在先。为了利益他们也首先效仿西方的小费和红包的做法,为了利益可以请你吃早茶晚点,但过后便形同路人。二,广东人有吃苦耐劳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初期夫妻店比比皆是,常见女性背着孩子操持生意。一家一座小楼,这种现象非常多见。三,广东人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接受新生事物快,象潮汕地区,东莞地区,这些地区历史上就是侨乡,很多广东的先民就是从这里飘洋过海去东南亚各地谋生。他们的经历和富有耳濡目染地影响了当地人,故此当地人非常乐意做生意。四,受千百年来岭南文化的影响,广东人性格以其严宻,细致见长,以息事宁人为主,换言之,只要我赚你的钱,就是我的目的。当然,近年也有富二代,官二代,耍大牌,吹牛逼,炫富,也给广东人带来了不合谐的音符。五,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广东人饮食文化在中国独居鳌头,粤菜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各国都很著名的,广东人以清淡工细见长,尤以煲汤闻名,蛇肉,蛇羹在广东是美食,而在北方就罕见了。


洗耳翁1


广东人尚来比较勤劳。自我创业意欲比较强。自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珠三角的居民受港澳商人在广东珠三角设厂办企业的带动和影响下。很多早期给港澳商人打工的一大批年轻人,后来大都成为自已创业办厂自已当老板成功人物。早期东莞本土人开办的工厂生产车间宿影。
一、广东人主要由广府人(粤语即白话系)、潮汕人、客家人三大语系所组成的广东人。广东人普遍比较务实,大都不喜欢张扬。自我个性相对含蓄。广府系的东莞人创业意欲比较强,东莞在改革开放期间造就了很多民营企业家。他们善于尝试借鉴学习港澳管理技术经验为我所用。随后成就了一大批民营制造业、旅游服务酒店民营企业。

二、潮汕人自有爱拼才会赢的创业精神。在社会上打拼不甘平庸是潮汕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为什么在广东大多成功创业的民营企家,潮汕人所占的比重非常高呢。这同潮汕人敢于打拼和特能吃苦耐劳精神不无有关。早期潮汕人开设的企业车间宿影。


三、客家人传统上也特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相比潮汕人爱拼才会赢的创业精神。客家比较注重培养后代的教育。就梅州在广东甚至在全国都有很多在教育界非常杰出的人物。在学术界梅州籍的国家级院士有23位之多。梅州不愧是广东的才子之乡。这些就是广东人独特的精神,也是广东人最佳的印象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