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什么体质要如何分辨?

谁是我68657288


三分预防胜过七分治疗,要摸透孩子的体质,就要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什么?

中医认为:小儿“肾常虚,肺为娇脏,脾常虚,心为火为热,肝常有余”,也就是说,小儿常有三不足:肾常不足、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要保证孩子健康,就要小心呵护这三个不足之处。

  1. 肾常不足:肾为先天之本。小儿的肾气、肾精不充沛,需后天饮食营养的不断补充、化生和充填,才能正常发育。

  2. 肺常不足: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小儿肺脏娇嫩,在防御上不够有力,易为外邪侵袭。肺之气有赖于脾的精微充养,脾胃健旺,则肺气自固,而小儿脾胃不足,肺气也就弱了。

  3. 脾常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营养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年人相对较多,但脾胃薄弱,消化能力较差,加上小儿饮食不能自节,容易为饮食所伤。

小儿可分为哪5种体质?

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将小儿体质分为健康、寒、热、虚、湿五型。

1、健康型:

这类小儿精神饱满、面色红润、身体壮实、胃纳佳、二便调,饮食调养原则是平补阴阳,食谱广泛,营养均衡。此类小儿无需进补,以免阴阳寒热失调,滋生疾病。

2、湿型:

此类小儿嗜食肥甘厚腻之品,形体多肥胖、动作迟缓、大便溏烂。

保健原则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宜多食高粱、苡仁、扁豆、海带、白萝卜、鲫鱼、冬瓜、橙子等。忌食甜腻酸涩之品,如石榴、蜂蜜、大枣、糯米、冷冻饮料等。

临床用药宜化湿健脾,忌苦寒性药物。 

小儿推拿取穴:八卦,清补脾,揉板门,四横纹,清补大肠等。

3、虚型:

这类小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爱活动、汗多、胃纳差、大便溏或软。

此类小儿易患贫血和反复呼吸道感染,饮食调养原则是:气血双补,宜多食羊肉、鸡肉、牛肉、海参、虾蟹、木耳、核桃、桂圆等。忌食苦寒生冷食品,如苦瓜、绿豆等。

临床用药宜补气养血,忌寒凉性药物。

小儿推拿取穴:上三关,补脾,二马,顺八卦,平肝等。

4、寒型:

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温养脾胃,宜多食辛甘温之品,如羊肉、鸽肉、牛肉、鸡肉、核桃、龙眼等,忌食寒凉之品,如冰冻饮料,西瓜、冬瓜等。

临床用药宜温热散寒,忌寒凉。

小儿推拿取穴:外劳宫,补脾,二马,顺八卦等。

5、热型:此类小儿易患咽喉炎,外感后易高热。饮食调养原则清热为主,宜多食甘淡寒凉的食物,如苦瓜、冬瓜、萝卜、绿豆、鸭肉、梨、西瓜等。忌食芒果、榴莲、菠萝、橙橘等热性水果。临床用药宜清热寒凉,忌辛温。

小儿推拿取穴: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清胃,四横纹,逆八卦等。

如何调理孩子体质?

宝宝健康,首选中医,调理孩子体质,首选食疗和小儿推拿。


首先,是吃对食物才能吃出健康。现在的家长注重给孩子补充营养却忽视了食物的属性,古人讲凡可食物都具有药性,什么是药?就是以偏纠偏。我们通过对体质的了解之后选择适合其体质的食物,才能中和体质的偏性,达到调理阴阳平衡的目的。

  • 当孩子是热性体质时,我们就要选择平凉性食物;

  • 当孩子是寒性体质时,我们就要选择平温性食物,热性,寒性的食物尽量不让孩子吃,以免太过而出现身体失衡。

其次,小儿推拿是增强免疫力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只要你用心,并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它的神奇效果!

【捏脊】

捏脊贵在坚持!大家可对比观察下,凡是平时坚持捏脊的孩子,小儿常见病的发病率均低于不捏脊的孩子。捏脊手法简单,家长先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

【摩腹】

宝宝的胃肠比较娇弱,喂养、护理稍有不当,就容易出现伤食厌食、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摩腹时可四指紧贴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36或逆时针36圈的倍数施术,顺逆同数,能把宝宝揉舒服了效果就有了。

如何调理上热下寒?

又上火又怕冷?现在上热下寒的孩子比较常见,这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

上热表现: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失眠这一系列上热证候。

下寒表现:腰以下却冰凉,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就难受。严重的甚至热饮不敢喝,凉饮也不行。因为一吃热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伤下阳。

《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黄帝内经》其实早就告诉了方法,上焦要升清,下焦要降浊,中焦要活通。

其中心肺为上焦;脾与胃为中焦;脐以下,也就是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若把上焦的虚火引下到下面来,要经过中焦,所以只要用艾灸的温热之气打通了中焦,上下焦也就贯通起来了,形成了一个完整通畅的气血循环,一切不好的症状自然而然的就消失了。

【艾灸引火归元法】

常用的穴位:中脘、关元、涌泉、足三里等大穴。

艾灸首推涌泉穴: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脚底有个普通却又强大穴位,一旦把它打通,它就会从脚底如泉水一般涌出生命动力,从脚一直补到头,所以也称为涌泉。“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肾经向上联系着肾、膀胱、以及喉咙和舌,它是人体火气的源头,具有很好的纳火、引火下行的作用,且中医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涌泉虽然在脚上,却能调理膀胱、咽炎等问题。如果涌泉穴温暖,人体至阴部位得阳而充,阳气充足则引力增大,上部的阳被引就下而归源。所以艾灸涌泉常能让人产生满口甘津,这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的佳征。

推搓涌泉穴由摩擦而产生热感也有这样的效,但灸因其产生的引力较大,会比按摩的效果来的更明显。为了达到最好的引火归原效果,灸涌泉前可先灸中脘、关元、气海、让气往下走,再灸下足三里、三阴交补脾经,将下面的阳气补足。晚上可以先用热水泡足10分钟,然后再开始艾灸涌泉。同样的道理,灸涌泉还可缓解艾灸后上火的症状,如果你艾灸容易上火,不妨多灸灸涌泉。

孩子多以食伤为主,贪凉受寒、心理因素为次之!常见的疾病不过是感冒发烧、疳积伤食、咳喘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免疫力”、“抵抗力”。因此,正气对人体非常重要,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喜欢就关注我,张家纲老师专心专注小儿推拿技法传承与推广,携手家长一起呵护宝宝健康成长。


张家纲小儿推拿


如何分辨孩子属于哪种体质?

肾阳虚主要表现四肢发凉,畏寒怕冷,表现为寒的症状。

肾阴虚表现为热,五心烦热,盗汗虚汗。

分析: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四肢发凉,但又出虚汗。黎明前是阳升的时候,遇阳又表现烦热,手脚心热。

结论:孩子既怕冷又怕热,点型的〞寒〞〞热〞相挟。既阴虚又阳虚。

治疗:艾灸,大椎、脾俞、胃命、肾俞、长强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