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净界法师:当我们找到大佛顶性以后,要怎么修

净界法师:当我们找到大佛顶性以后,要怎么修​ 当我们找到大佛顶性以后,要怎么修呢?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真妄的问题。《楞严经》认为,一切的东西都是心的问题。他为什么会造恶业?因为他心有障碍,跟他的嘴巴没有关系,跟他的身体没有关系。

你说:“诶!我这个人的手喜欢去造恶业,把手给剁掉。”没有用!问题不在手。所以,祖师常说,拜佛是谁?念佛是谁?你的嘴巴不能念佛,你的身体也不能拜佛,是那一念心在拜佛,那一念心在念佛。所以,我们今天要知道,一切的问题都在那一念心:一切的罪业的根本在妄想心,一切功德的根本是真如的心。所以,当我们的心调整好以后,这一切的修学就上路了。所以,《楞严经》的观念就是返妄归真——怎样把现在这个妄想的心转成真如的心,这当中的关键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

我们过去听《楞严经》时,海公长老曾说,倓虚老和尚讲到,修首楞严王三昧有“六字真言”,我在这个地方提出来给大家做参考——倓虚老和尚说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就是修学不迷、不取、不动。

“不迷”是智慧,你要经常保持觉照。观察妄想是缘起性空的,它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真实,它是由外境的牵动产生感受,由感受产生想法。假设外境消失了,这个受也消失了,想法也消失了。所以,它离开了外境,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说,这个地方的不迷是智慧。

第二个,“不取”。对于妄想,当你知道它是缘起性空的时候,你对它绝对不要取着,你知道它存在,但是知道它缘生缘灭就好,不要取着。

第三个,“不动”,你的身口二业不要乱动。

这里包括了整个大乘的戒定慧。

“不迷、不取、不动”的修学有两条线:

第一个,如果是利根人,智慧观照力特别强,修学先从“不迷”下手。首先你发现烦恼,观察它的不真实,它是由外境的刺激才产生的。你不迷,然后不要取着,最后你的身体不要乱动。所以,利根人是先从智慧观照,而产生安定的力量,最后收摄我们的身口二业。

另一种人根机比较钝,属于中下根的人,智慧力薄弱。没关系,我先求不动:我发觉了烦恼,它要来引导我去做错事,我没办法把它照破,没办法照见烦恼是毕竟空。没关系!我先保持不要乱动,慢慢地不要取着,最终不要迷惑,也可以。

总而言之,这个“不迷、不取、不动”,你是先从不动下手,或者先从不迷下手,都可以。你都可以慢慢地把妄想的势力减少,把真实的心开展出来。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你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时,你根本的依止处还是大佛顶性,就是你的清净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